跳转到内容

菲尔兹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Ustcgcy留言 | 贡献2018年8月2日 (四) 17:41 (内容扩充)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費爾茲獎
獎章正面
授予对象數學做出傑出貢獻者
国家/地区多國
主办单位国际数学联盟
奖励C$15,000
首次颁发1936年 (1936)
最近颁发2018年
官方网站官方網站

費尔兹奖(英語: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英語: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獎章設計

獎章由加拿大雕塑家羅伯特·泰特·麥肯齊英语R. Tait McKenzie(Robert Tait McKenzie)設計。正面有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右側頭像。在頭像旁刻上希臘文「ΑΡΧΙΜΗΔΟΥΣ」,意思為「阿基米德的(頭像)」。又刻上作者名字縮寫RTM,和設計年份的羅馬數字MCNXXXIII(1933年,第二個M字以N代替),還有一句拉丁文TRANSIRE SUUM PECTUS MUNDOQUE POTIRI」,意為「超越他的心靈,掌握世界」,出自羅馬詩人馬爾庫斯·馬尼利烏斯(Marcus Manilius)的著作《天文學》(Astronomica)卷四第392行。句中「suum」(他的)原文作「tuum」(你的)。

獎章背面刻有拉丁文「CONGREGATI EX TOTO ORBE MATHEMATICI OB SCRIPTA INSIGNIA TRIBUERE」,意為「聚集自全球的數學家,為了傑出著作頒發(獎項)」。背景為阿基米德的球體嵌進圓柱體內。

得主列表

年份 國際數學家大會地点 得主[1] 獲獎時国籍,歲數
2018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 考切尔·比尔卡尔
阿莱西奥·菲加里
彼得·朔尔策
阿克沙伊·文卡泰什
 伊朗,现居英国,40岁
 義大利,34岁
 德国,30岁
 澳大利亞,生于印度,36岁
2014年  韩国首爾 阿图尔·阿维拉
曼久尔·巴尔加瓦
马丁·海雷尔
瑪麗安·米爾札哈尼
 巴西 法國,35歲
 加拿大 美国,40歲
 奥地利,38歲
 伊朗,37歲
2010年  印度海得拉巴 厄隆·林登斯特劳斯
吴宝珠
斯塔尼斯拉夫·斯密尔诺夫
赛德瑞·维拉尼
 以色列,40岁
 越南 法國,37岁
 俄羅斯,39岁
 法國,36岁
2006年  西班牙馬德里 安德烈·奧昆科夫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辭不受)
陶哲轩
文德林·維爾納
 俄羅斯,37歲
 俄羅斯,40歲
 澳大利亞,31歲
 法國,38歲
2002年 中国大陆北京 洛朗·拉福格
符拉基米尔·弗沃特斯基
 法國,36歲
 俄羅斯,36歲
1998年  德国柏林 理查德·博赫兹
威廉·蒂莫西·高爾斯
马克西姆·孔采维奇
柯蒂斯·麥克馬倫
 英国,生於南非,39歲
 英国,35歲
 俄羅斯,34歲
 美国,40歲
1994年  瑞士苏黎世 讓·布爾甘
皮埃爾-路易·利翁
讓-克里斯托夫·約科茲
葉菲姆·澤爾曼諾夫
 比利时,40歲
 法國,38歲
 法國,37歲
 俄羅斯,39歲
1990年  日本京都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
沃恩·弗雷德里克·兰德尔·琼斯
森重文
爱德华·威滕
 苏联,36歲
 新西兰,38歲
 日本,39歲
 美国,39歲
1986年  美国加州柏克莱 西蒙·唐纳森
格尔德·法尔廷斯
邁克爾·哈特利·弗里曼
 英国,29歲
 西德,32歲
 美国,35歲
1982年  波蘭华沙 阿兰·孔涅
威廉·瑟斯顿
丘成桐
 法國,35歲
 美国,36歲
 中国 英屬香港,生於中国大陆廣東汕頭,成長於英治時代的香港,在美國20年無護照[2],1990年入籍美國[註 1],33歲
1978年  加拿大溫哥華 皮埃爾·德利涅
查尔斯·费夫曼
格列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馬爾古利斯
丹尼爾·格雷·奎林
 比利时,34歲
 美国,29歲
 苏联,32歲
 美国,38歲
1974年  芬兰赫尔辛基 恩里科·邦別里
大卫·芒福德
 義大利,34歲
 美国,生於英國,37歲
1970年  法國尼斯 艾伦·贝克
廣中平祐
谢尔盖·诺维柯夫
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
 英国,31歲
 日本,39歲
 苏联,32歲
 美国,38歲
1966年  苏联莫斯科 迈克尔·阿蒂亚
保罗·寇恩
亞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斯蒂芬·斯梅爾
 英国,37歲
 美国,32歲
無國籍,居於法國,生於德國,38歲
 美国,36歲
196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拉爾斯·赫爾曼德
约翰·米尔诺
 瑞典,31歲
 美国,31歲
1958年  英国蘇格蘭爱丁堡 克勞斯·弗里德里希·羅思
勒内·托姆
 英国,33歲
 法國,35歲
1954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 小平邦彥
让-皮埃尔·塞尔
 日本,39歲
 法國,28歲
1950年  美国麻省剑桥 洛朗·施瓦茨
阿特勒·塞爾貝格
 法國,35歲
 挪威,33歲
1936年  挪威奥斯陆 拉爾斯·瓦萊里安·阿爾福斯
杰西·道格拉斯
 芬兰,29歲
 美国,39歲

各國得主總數

 美国 13
 法國 11
 苏联(3) /  俄羅斯(6) 9
 英国 6
 日本 3
 比利时 2
 伊朗 2
 西德(1) /  德国(0) 1
 澳大利亞 1
 奥地利 1
 巴西 1
 加拿大 1
 芬兰 1
 以色列 1
 義大利 1
 挪威 1
 新西兰 1
 瑞典 1
 越南 1
無國籍 1

特殊事件

1954年讓-皮埃爾·塞爾獲菲爾茲獎時年僅28歲,他至今仍是最年輕的得主。

1966年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拒絕赴莫斯科領菲爾茲獎,以抗議蘇聯在東歐進行軍事行動。[1].

1978年格列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馬爾古利斯受到蘇聯政府阻攔,不能前往赫爾辛基領獎。雅克·蒂茨代他領獎,並致詞:

馬爾古力斯未能親臨典禮,我只能說遺憾之至,在座各位想必亦多有同感。我曾經期盼終可一晤這位數學家,念及赫爾辛基的象徵意義,如此期望確有其理。我僅能從他的工作而知其人,對他由衷佩服,深懷敬意。[2]

本來在1982年於波蘭華沙舉行的大會,因為政局不穩,要延遲一年舉行。得獎名單於該年較早時,在國際數學聯盟第九屆會議宣佈,1983年華沙大會頒發。

1982年獲獎的丘成桐(出生於廣東汕頭,成長在英屬香港,在美國20年無護照[2],1990年入籍美國[3])與2006年獲獎的陶哲轩(澳洲美國雙國籍[4])是至今獲獎的兩位華人

1998年的大會中安德魯·懷爾斯由菲尔兹奖委員會主席尤里·馬寧頒發第一個國際數學聯盟特別獎,以表彰他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成就。獲頒特別獎而非菲爾茲奬的原因是他當年已經超過40歲。[3] [4]

2006年格里戈里·佩雷爾曼因證明龐加萊猜想獲授菲爾茲獎,但他不肯接受[5],並且缺席大會。[6]

2014年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她因為健康原因沒有在大會中作菲爾茲獎報告。

2018年考切尔·比尔卡尔在獲獎後半小時,其獎牌被盜。[7]

华裔得奖人

  •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华裔美国数学家,籍贯中国广东省
  • 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第二代澳洲香港移民

注释

  1. ^ Overbye, Dennis. Scientist at Work: Shing-Tung Yau The Emperor of Math.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7, 2006 [September 14, 2013]. He became a United States citizen in 1990. 

參考

  1. ^ 得獎者列表,國際數學聯盟
  2. ^ 2.0 2.1 丘成桐港中大演讲:四十六年家国梦,八千里地学子心. 凤凰网. 2015-06-30. 
  3. ^ The Emperor of MathThe New York Times,2006年10月17日
  4. ^ Vitae and Bibliography for Terence TaoUCLA College Mathematics,2017年6月22日
  5. ^ Maths genius turns down top prize. BBC. 2006-08-22 [2006-08-22]. 
  6. ^ Mullins, Justin. Prestigious Fields Medals for mathematics awarded. New Scientist. 2006-08-22 [2006-08-22]. 
  7. ^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maths medal is stolen minutes after professor wins it. The Guardian. 2018-08-01 [2018-08-02]. 

參見

(仅)数学奖

(含)数学奖

其他科学大奖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