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铁道通勤铁路
外观
马来亚铁道通勤铁路 KTM Komuter | |||
---|---|---|---|
概览 | |||
运营范围 | 中马区(巴生港线、芙蓉线、天空花园线) 北马区(硝山线、巴东勿刹线) | ||
服务类型 | 通勤铁路 | ||
技术数据 | |||
线路长度 | 1,833千米(1,139英里) | ||
车站数目 | 79 [注 1] | ||
轨距 | 米轨(1000mm) | ||
传导系统 | 有驾驶 | ||
使用车型 | 马来亚铁路83型电力动车组 3车厢 马来亚铁路92型电力动车组 6车厢 | ||
运营信息 | |||
开通运营 | 1995年8月14日 | ||
乘客量 | 4,146.9万(2016年)[1] (▼ 23.5%) | ||
拥有者 | 马来亚铁道(通勤部门) | ||
运营者 | 马来亚铁道(通勤部门) | ||
网站 | www | ||
|
马来亚铁道通勤铁路(马来语:KTM Komuter),俗称“电动火车”,是马来亚铁道在巴生谷和大槟城的通勤铁路服务,分别有芙蓉线、巴生港线、硝山线、巴东勿刹线和在建的天空花园线两条路线,路线全长456公里。这项服务于1995年在巴生谷一带开始,并在2015年9月在大槟城都市区开始营业。[2][3]2015年10月10日,通勤铁路从芙蓉站延伸至金马士站,之后在2016年7月倒回普罗士邦/淡边站。KTM通勤铁路的目的是方便通勤者进入吉隆坡市区,避免通勤者进入市区时陷入交通拥堵路段。芙蓉先由黑风洞至普罗士邦/淡边;巴生港线则由丹绒马林至巴生港。每年平均有3,655万人次乘搭,是吉隆坡最多人乘搭的公共交通。
很多站都设置泊车设施,让通勤者停车后乘搭KTM通勤铁路。另外,很多站也设置残疾人士设施,方便残疾人士乘搭KTM通勤铁路。
KTM通勤铁路在2016年赚取了1.5亿令吉的营运收入,搭乘量达到4,146.9万人次。[1]KTM通勤铁路乘客总数在2016年下降了23.5%,这是因为从万挠至沙叻秀的巴生谷复线计划正在动工中,而这项计划预计2019年竣工。[4]
线路
线路 | 首次运营 | 车站数 | 长度 | 终点站 | |
---|---|---|---|---|---|
中马区 1 芙蓉线 |
1995年8月14日 | 32 | 135公里 | 黑风洞 | 普罗士邦/淡边 |
中马区 2 巴生港线 |
1995年8月14日 | 27 | 126公里 | 丹绒马林站 | 巴生港 |
北马区 2 硝山线 |
2015年9月11日 | 8 | 113.8公里 | 硝山 | 大山脚 |
北马区 1 巴东勿刹线 |
2016年1月1日 | 13 | 157.8公里 | 北海 | 巴东勿刹 |
总计 | 79[注 2] | 456公里 |
图片集
-
A一辆列车经过在站台上的“危险” 标志。
-
吉隆坡中央车站的通勤铁路购票处
-
丹绒马林站,中马区最北的通勤车站
-
由奥地利出产的马来亚铁路81型电力动车组
-
已停止使用的南非制马来亚铁路82型电力动车组
-
马来亚铁路83型电力动车组,至今仍在北马区投入使用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JADUAL 2.1 : STATISTIK TRAFIK KERETAPI TANAH MELAYU BERHAD (KTMB), SUKU KEEMPAT, 2016 [Table 2.1 : Keretapi Tanah Melayu Berhad (KTMB) Traffic Statistics, Fourth Quarter, 2016] (PDF). Ministry of Transport, Malaysia. [23 March 2017] (ma及英语).
- ^ KTM Berhad akan memperkenalkan perkhidmatan Tren Shuttle Komuter di Sektor Utara (KTM Berhad will introduce the Komuter Shuttle Train Service in the Northern Sector)(in Malay) (PDF). KTM Berhad. 7 September 2015 [11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9月18日).
- ^ Audrey Dermawan. KTM shuttle train service begins today. New Straits Times (Kuala Lumpur). 11 September 2015 [11 September 2015].
- ^ The Klang Valley Double Track Project (KVDT). SPAD. [23 March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