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其頓
馬其頓共和國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馬其頓語) | |
---|---|
國歌:《今天在馬其頓之上》 (Денес над Македонија) | |
最大城市 | 斯科普里 |
官方語言 | 馬其頓語1 |
官方文字 | 馬其頓語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議會民主制 議會共和制 |
法律體系 | 歐陸法系 |
國家憲法 | 《馬其頓共和國憲法》 |
政府 | 馬其頓共和國議會 |
• 總統 | 格奧爾基·伊萬諾夫 |
• 總理 | 佐蘭·薩耶夫 |
面積 | |
• 總計 | 25,713平方公里(第148名) |
• 水域率 | 1.9% |
人口 | |
• 2015年估計 | 2,126,600(第144名) |
• 密度 | 82.2/平方公里(第113名) |
GDP(PPP) | 2016年估計 |
• 總計 | 303.77億美元[1](第125名) |
• 人均 | 14,631美元[1](第85名) |
GDP(國際匯率) | 2016年估計 |
• 總計 | 104.24億美元[1](第131名) |
• 人均 | 5,020美元[1](第98名) |
貨幣 | 馬其頓代納爾(MKD) |
時區 | UTC+1 |
• 夏令時 | +2 |
電話區號 | +389 |
ISO 3166碼 | MK |
主要節日 | 獨立日:9月8日 |
中央銀行 | 馬其頓共和國國家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740(第78名)-高 |
基尼係數 | 44.2 |
國家象徵 | 馬其頓共和國國旗 |
互聯網頂級域 | .mk |
網站 vlada |
北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拉丁化:Republika Makedonija)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
原屬於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塞爾維亞,1945年,建立馬其頓人民共和國;後更名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獲得獨立。首都與最大都市是斯科普里。
自獨立以來,馬其頓由於國名問題和希臘發生爭端:希臘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故聯合國、歐盟與許多國際組織以及世界上部分國家現在將該國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Поранешна Југословенск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ПЈРМ;拉丁化:Poranešna 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 PJRM),馬其頓共和國以此身分加入聯合國。截至2011年12月,有133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名稱,也有一些國家只承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之名。
2018年,希臘與馬其頓共和國已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馬其頓總理佐蘭·薩耶夫在6月12日在特別記者會上表示,該國的正式國名將更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但仍待全民公投表決通過。[2]日前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最遲將於明年1月起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2018年10月19日,馬其頓就國名更改舉行議會修憲投票,以超過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法案,更名為「北馬其頓」,為正式加入北約和歐盟鋪平了道路。馬其頓國家議會議長賈菲里宣布,國名憲法修正案獲得了80票贊成,已達到修憲法定議員支持人數,馬其頓憲法國名將正式變更為「北馬其頓共和國」。[3]
歷史
北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當地說的古馬其頓語是希臘語的分支。該地公元前4世紀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且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
837年時保加利亞征服了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奧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了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馬其頓,並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統治。
19世紀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復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1913年三國在共同針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勝,奧斯曼將馬其頓割予三國,但三國之間又因馬其頓具體分割方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終希臘、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三國將馬其頓瓜分。塞爾維亞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塞屬馬其頓連同塞爾維亞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參加了由德國主導的軸心國陣營,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占領之後,保加利亞分得了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的邊界又還原到戰前的形勢。
二戰之後,南斯拉夫成為由鐵托所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初始定名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46年時鐵托將馬其頓地區從塞爾維亞分開,成為一個南斯拉夫直轄的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9月17日馬其頓從南聯邦和平分離,但馬隨即和希臘爆發國名爭端,最後馬其頓共和國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希臘共和國最終在1995年解除對馬其頓共和國的經濟封鎖。
1999年,南聯盟內部爆發科索沃戰爭,近40萬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湧入馬其頓。2001年春,馬其頓西部的阿族人開始進行武裝叛亂,馬國爆發短暫的內戰,後來雙方於6月在歐盟官員的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阿族同意放下武裝,馬國同意給予阿族人更多權力,阿族人得以進入馬其頓共和國的議會,參與選舉,之後馬國國內的民族關係有一定的改善。
政治
北馬其頓共和國為實行議會制的民主國家,行政權由馬其頓議會(一院制)的政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掌握。國家元首為象徵性的總統,政府首腦為總理。
國會大選每四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國會選舉於2011年6月5日舉行,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民族統一民主黨為第一大黨和兩大執政黨之一,黨首尼古拉·格魯埃夫斯基從2006年8月開始任總理至2016年。現任總理為來自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的佐蘭·薩耶夫。
總統選舉每五年舉行一次,現任總統格奧爾基·伊萬諾夫於2009年5月就任,來自統一民主黨。
-
國會
-
Kuklica石林
-
Tavče gravče
-
薩摩古堡是一大觀光景點(位於奧赫里德)
-
馬其頓地形圖
地理
北馬其頓為內陸國家,國土占廣義馬其頓地區的一半。國內多山,主要河流為貫穿南北的瓦爾達爾河。首都斯科普里為最大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比托拉、庫馬諾沃、普里萊普、泰托沃。
經濟
南聯盟解體前,北馬其頓地區為國內最貧窮的地區,獨立後由於社會經濟轉型、區域局勢動盪不安、聯合國對塞爾維亞的經濟制裁、希臘於1994年至1995年對馬其頓的經濟制裁,及至2001年由於內戰等原因,馬其頓經濟停滯不前。直到2002年才開始漸漸復甦,至今該地仍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失業率達30%。[4]
行政區劃
該國分為八個統計區,共84個市鎮,首都斯科普里由10個市鎮所組成:
統計大區
中文名字 | 英文名字 | 本地名字 | 人口 |
---|---|---|---|
東部大區 | Eastern Region | 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 203, 213 |
東北大區 | Northeastern Region | Северо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 173, 814 |
培拉貢尼亞大區 | Pelagonia Region | Пелагониски регион | 221, 019 |
波洛戈大區 | Polog Region | Полошки регион | 304, 125 |
斯科普里大區 | Skopje Region | Скопски регион | 571, 040 |
東南大區 | Southeastern Region | Југо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 171, 416 |
西南大區 | Southwestern Region | Југозападен регион | 221, 651 |
凡爾達爾大區 | Vardar Region | Вардарски регион | 133, 248 |
自治市
人口
截至2009年該國有211萬人口。馬其頓人為主,阿爾巴尼亞人居第二。通用隸屬於南斯拉夫語支的馬其頓語。
主要民族有:
宗教
馬其頓人多數信仰東正教,佔人口的68%,其中絕大多數屬於馬其頓東正教。穆斯林佔人口的30%。馬其頓的穆斯林信仰人口為歐洲第四多。
人物
「馬其頓」是古希臘時期希臘北部的國家的名稱,由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帝國曾經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至今希臘仍將其北部地區稱為馬其頓。希臘認為,由斯拉夫民族(馬其頓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國家無權使用屬於希臘的名稱作為國名。由於希臘所提出的抗議,聯合國、歐洲聯盟、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均未承認「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而將該國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截止2011年12月,世界上已有133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名稱[5],而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則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名稱。
馬其頓共和國獨立初期時,國旗上曾使用「維吉納太陽」(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陽)圖案,由於該圖案源於古希臘時期的馬其頓王國,希臘認為馬其頓共和國無權在國旗上使用。同時由於馬其頓憲法當中提及「關注鄰國馬其頓人的權益」,希臘認為這顯示馬其頓共和國意圖干涉希臘北部的斯拉夫少數民族事務,甚至對希臘北部有領土擴張的野心,並認為隱含著對希臘北部馬其頓地區的主權聲索。
基於前述原因,希臘雅典等地曾於馬其頓獨立初期舉行大規模示威。希臘政府於1994年2月開始向馬其頓共和國實行經濟封鎖,重創其對外貿易。馬其頓共和國最終於1995年9月改換國旗以及修改憲法(新條文重申馬其頓對鄰國領土沒有任何主張)。稍後希臘終止經濟封鎖。儘管希馬兩國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但國名問題至今懸而未決。2000年後,希臘仍發動多次示威,並一直否決馬其頓加入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等國際組織。
2018年1月,希臘表示想要解決名稱爭議。若是馬其頓能夠解決這項名稱爭議,可望為馬其頓加入歐盟開啟一扇大門。 雙方展開談判,馬其頓總理薩耶夫於2月6日在馬其頓共和國首都斯科普里表示,願意在談判中讓步,在馬其頓國名內添加地理名詞,化解兩國間相關的長年糾紛。有當地媒體估計,新國名可能是上馬其頓(Upper Macedonia)、北馬其頓(Northern Macedonia)、新馬其頓(New Macedonia) ,或馬其頓 — 史高比耶(Macedonia-Skopje)。不過該消息傳出後,希臘首都雅典就有至少14萬人上街抗議,他們不滿鄰國「馬其頓共和國」以「馬其頓」為名自居,要求希臘政府不可就「馬其頓命名爭議」作出讓步。希臘群眾喊著「別碰馬其頓」和「馬其頓是希臘的」等口號,因為希臘北部亦有一個馬其頓行政區,而且希臘認為古馬其頓的文明和領土也包括了希臘境內,因此他們認為當今的馬其頓共和國沒有資格使用該國名。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雅典與斯科普里方面已就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憲法國名問題達成協議。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新國名將是「北馬其頓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Northern Macedonia)。而這也意味着兩國因國名問題長達27年爭端可能劃下句點。[6]
在2018年10月2日全民公投中,有91%選民支持更改國名,惟投票率僅37%,未達50%的有效要求[7][8]。但是,此後政府繼續推動更改國名,修憲議案在2018年10月20日以80票對39票獲得國會三分之二議員贊成通過[9][10]。
與中國關係
馬其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1999-2001,馬其頓與中華民國有外交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
其後,馬其頓撤銷承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與馬其頓的外交關係。
參見
註解
1 假如某少數民族占某個市鎮的總人口的20%以上,該民族的語言在該地也有官方語言地位。享有此地位者有:阿爾巴尼亞語、土耳其語、塞爾維亞語、羅姆語(吉卜賽語)等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FYR Macedon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17].
- ^ 希腊施压 马其顿将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觀察者網. 2018-06-13 [2018-06-14].
- ^ 马其顿通过国名宪法修正案 国名改为“北马其顿”. 觀察者網. 2018-10-22 [2018-10-22].
- ^ 馬其頓失業達30%
- ^ 馬其頓共和國外交部. Republic of Macedonia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Republic of Namibia under constitutional name. 2011-12-21 [2012-01-20].(英文)
- ^ 27年爭端要終結?外媒:希臘和前南馬其頓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
- ^ [https://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0-01-2018/48424 熱血時報| 馬其頓舉行更改國名公投投票率僅37%未達5成門檻]
- ^ 馬其頓改國名公投無效 總理警告提早大選 - 20181002 - 國際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 ^ 馬其頓國會通過修憲 推動改名「北馬其頓共和國」 - 星島頭條網
- ^ 修憲通過 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_視聞_澳亞網
外部連結
- (英文)瀏覽馬其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