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外观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4年7月2日) |
奧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英語: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也称奧陶纪大灭绝(英語:Ordovician extinction),在地球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名列第二,发生在4.4亿年前,其间约有85%的物种灭绝。根据化石资料研究,此时叶足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苔藓动物门、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滤食型浮游生物等动物大量减少。[1][2][3]
关于此次灭绝事件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得到普遍认同的是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冰期,海水温度迅速下降了5度左右,从而导致了生物灭绝事件,而当时的火山频繁喷发是温度下降的原因之一。[4]当时可能有一颗10公里到12公里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巨大尘烟包裹了地球,地球进入早古生代大冰期(冰河期),许多无脊椎动物不能适应环境而灭绝。
根据2005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堪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作出之共同研究结果,指出地球于4亿5000万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有可能是一颗极超新星释出的伽马射线暴引起的,其过程持续了十秒,并摧毁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层,使得太阳释出的紫外线袭击地球,导致地面及近海面的大量生物死亡,从而破坏食物链。
参考资料
延伸閱讀
- Gradstein, Felix, James Ogg, and Alan Smith, eds., 2004. A Geologic Time Scale 20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allam, A. and Paul B. Wignall, 1997. Mass extinctions and their afterma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ebby, Barry D. and Mary L. Droser, eds., 2004. The 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这是一篇與生物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