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願寺 (臺北市)
25°2′23.23″N 121°30′25.21″E / 25.0397861°N 121.5070028°E
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臺北捷運西門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光復後,原址是理教公所和一群違建,後因多次火災,拆建後,復原為西本願寺的遺址。
歷史
日治
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臺。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臺北教會。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新築工程則開始於1900年。[1]
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1903年時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少年教會在1915年時改稱日曜學校。1916年時,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前法主大谷光瑞則在1917年時視察臺灣。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總督府。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1925年,臺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1]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1930年舉行新築起工式,1931年上棟。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西本願寺派的王兆麟在臺南開設臺南家政女學校(今臺南市私立光華高級中學)。[1]新建築占地有390坪。[2]
民國
-
未修復前的鐘樓
-
本堂地基現況
-
鐘樓現況
-
樹心會館
-
輪番所
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3],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4]。警備總部第二處設置在此,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5][6]。
中華商場與西本願寺 |
右上可見西本願寺高聳的屋頂(1961年攝影) |
原臺北西本願寺本堂大部分建築於1975年焚燬。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7]。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8]。2014年3月15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西本願寺廣場[6]。
相關條目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大橋捨三郎. 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 1935.
- ^ 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本堂に就いて. 臺灣建築會誌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1933, 5 (1).
- ^ 董福澤(中華理教總會副秘書長).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理教. 內政部民政司.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6日).
- ^ 歐陽可亮著,張志銘譯. 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2 地獄─西本願寺.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14-03-16].
- ^ 6.0 6.1 施致如. 《文獻會進駐辦展》西本願寺 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自由時報. [2014-03-16].
- ^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 ^ 西本願寺(萬華406號)廣場重生 西門町鬧區新明珠.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201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