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蝶 (演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北極企鵝觀賞團對話 | 貢獻2019年1月31日 (四) 09:49 晚年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胡蝶
上海王開照像在上世紀30年代拍攝的照片
女演員
本名胡瑞華
英文名
Butterfly Wu
籍貫廣東鶴山
出生(1908-03-23)1908年3月23日
逝世1989年4月23日(1989歲—04—23)(81歲)
職業演員
配偶潘有聲 (1958年逝世)[1]
活躍年代1924年—1966年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華廣東鶴山人,生於上海上海民國時期英屬香港時期著名電影女演員,是當時充滿傳奇色彩的上海女性,也曾經陷害愛國女童軍楊惠敏使其入獄。[2][3]

早年生涯

胡蝶1908年3月23日(光緒三十四年舊曆二月廿一日)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省鶴山縣坡山鄉水寨村。出生時那時她父親在京奉鐵路上任職,全家隨父親在外地生活。9歲那年回到廣東,家住廣州市。她進了廣州培道學校讀書,在廣州市度過整個少年時期。1924年,16歲的胡瑞華隨家人從廣州遷回上海。由於她從小愛好戲劇藝術,又碰上中國電影開創期一個極好的機遇,她便決心投身於新興的電影藝術事業。

1924年初,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兒救祖記》在上海公演,這部片深深地打動了前來觀看的每一位觀眾,這其中包括年僅16歲的胡蝶。胡蝶受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事業吸引,投考了由顧肯夫等創辦的中國第一家電影學校——上海中華電影學校,成為首屆訓練班學員。考入影校後,胡蝶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戲劇、電影理論和表演方面的課程,她尤其喜歡表演課程,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鑽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陳壽蔭等一批電影名家的指導下,很快便顯露出超常的才華。翌年,即應邀參加了徐欣夫導演,張織雲王元龍主演的《戰功》一片的拍攝,隨即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電影演員生涯。

崛起

後相繼在友聯、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鐵扇公主》等二十餘部古裝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雲塔》、《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空谷蘭》等影片。

1933年主演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

九一八風波

正當胡蝶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東北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伴隨着戰爭而來的是她和張學良的「跳舞事件」。當時胡蝶正隨劇組赴北平拍攝《自由之花》、《落霞孤鶩》和《啼笑因緣》的外景。為將中國人民的怒火轉移到對張學良的怨恨上來,日本通訊社四處散佈「九一八」之夜張學良與紅粉佳人胡蝶歡歌共舞的謠言,致使輿論四起,上海《時事新報》還刊出了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作的打油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這首詩很快不逕而飛,一時之間胡蝶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儘管事後胡蝶在報上闢謠,不少人仍將信將疑,這件事成為伴隨胡蝶一生的陰影,她終生耿耿於懷,後來在她晚年的回憶錄中,還發出這樣的感嘆:「該結束這段莫須有的公案了吧?」。

電影皇后

胡蝶三十年代舊照,王開照像拍攝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場評選電影皇后活動。在選舉過程中,三位著名電影女明星——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天一公司的陳玉梅的票數非常接近。競爭相當激烈。結果胡蝶得21334票,陳玉梅得10020票,阮玲玉得7290票,胡蝶以巨大的優勢勝出,獲得了「電影皇后」的稱號。在一年內,胡蝶又獲得了英商中國肥皂公司的「力士香皂電影明星競選」第一和「1934年中國電影皇后競選」的冠軍, 兩年之內「三連冠」。

1935年初,蘇聯在莫斯科舉行國際影展,中國電影界首次被正式邀請參加國際電影節,由於胡蝶是中國參展四部影片中的《姊妹花》的女主演,因而成為代表團中惟一的演員代表。

息影抗日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楓林橋的總廠被日軍佔領,明星公司從此不復存在。此時丈夫潘有聲已在香港發展事業,於是胡蝶攜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聲度過了一段堪稱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政府駐港英軍向日本華南派遣軍總司令酒井隆中將投降。為了表達自己對殘暴日軍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稱之為又一個「蝶恥日」。日軍佔據香港後中,為了利用中國名人出面宣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中日親善」,達到欺騙世界輿論的卑鄙目的,一方面對香港百姓兇殘肆虐,一面又對匿居在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懷柔政策。日方曾重金邀請胡蝶出演《胡蝶游東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經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內無法再現銀幕為由,嚴正拒絕。

1942年,胡蝶夫婦領着兩個年幼的兒女,跟隨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艱難跋涉20多天,終於回到廣東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達陪都重慶。據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記述,胡蝶到重慶不久,她就被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所控制,成為他的情婦,沒能再拍電影。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空難喪生,胡蝶才獲得自由,再次遷居香港。[4]但也有人認為胡蝶在此期間先與家人在一起,後從事電影《建國之路》的拍攝,不可能被戴笠霸佔。[5][6]

晚年

1946年,胡蝶為香港大中華公司拍攝了《某夫人》、《錦繡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聲逝世後,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應邵氏公司之請重下銀海,在香港、台灣先後拍攝了《街童》、《兩個女性》、《後門》等片,其中以《後門》一片最為出色。它是一部倫理教育片,由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她爐火純青的演技,得到行家們一致的讚賞。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影展上,《後門》獲得最佳影片金禾獎,胡蝶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同年,該片再獲日本文部大臣頒贈的最佳電影獎。52歲的胡蝶躍登「亞洲影后」的寶座。

1966年,胡蝶參加了《明月幾時圓》、《塔里的女人》兩片拍攝之後,正式退出了影壇。在台灣住了幾年後,於197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89年在溫哥華病逝。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是:「胡蝶要飛走了!」[7]

家庭

胡蝶有一兒子陽陽;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自稱為胡蝶女兒,但有人對此提出質疑。[8]

作品列表

  • 1925年:《戰功》、《秋扇怨》  
  • 1926年:《夫妻之秘密》、《電影女明星》、《梁祝痛史》、《義妖白蛇傳》(第一、二集)《珍珠塔》(上下集)《孟姜女》、《孫行者大戰金錢豹》  
  • 1927年:《白蛇傳》(第三集)、《女律師》、《新茶花》、《鐵扇公主》、《蔣老五殉情記》
  • 1928年:《大俠復仇記》(前後集)、《女偵探離婚》、《白雲塔》、《血淚黃花》  
  • 1928年—1931年:《火燒紅蓮寺》(三至十八集)  
  • 1929年:《富人的生活》、《愛人的血》、《爸爸愛媽媽》
  • 1930年:《桃花湖》(前後集)、《碎琴摟》  
  • 1931年:《歌女紅牡丹》、《如此天堂》(前後集)、《紅淚影》《三箭之愛》《鐵血青年》、《銀星幸運》  
  • 1932年:《落霞孤鶩》、《戰地歷險記》、《自由之花》、《啼笑姻緣
  • 1933年:《滿江紅》、《狂流》、《脂粉市場》、《鹽潮》、《姊妹花》、《春水情波》  
  • 1934年:《三姐妹》、《路柳牆花》、《麥夫人》、《女兒經》、《美人心》、《再生花》、《空谷蘭》  
  • 1935年:《夜來香》、《兄弟行》、《劫後桃花》  
  • 1936年:《女權》  
  • 1937年:《永遠的微笑》
  • 1938年:《胭脂淚》  
  • 1940年:《絕代佳人》  
  • 1941年:《孔雀東南飛》  
  • 1947年:《春之夢》、《某夫人》  
  • 1953年:《青春夢》
  • 1959年:《兩代女性》、《後門》、《苦兒流浪記》、《街童》  
  • 1966年:《孤兒奇遇記》、《塔里的女人》、《明月幾時圓》

參考文獻

  1. ^ 潘有聲昨晨病逝今日大殮,香港華僑日報,1958-02-03
  2. ^ 心中永遠的絕色:中國電影中的九大美人[永久失效連結]
  3. ^ 周旋王人美阮玲玉 風情萬種的舊上海傳奇女人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4. ^ 沈醉. 我所知道的戴笠. 中國: 群眾出版社. 1962年: 4 (中文). 戴笠對胡蝶可說一見傾心,格外歡喜。他自有了胡蝶以後,對於玩弄其他女性的興趣也減少了一些,因為胡蝶很有一套籠絡男人的手段。當時胡的掛名丈夫潘有聲很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自從老婆被戴笠看中而佔有之後,他在美人與金錢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決定寧可犧牲老婆,而利用這個機會來發一筆橫財。他知道不這樣做,身上不知什麼時候會被手槍穿幾個窟窿。當戴笠答應給他一個戰時貨物運輸局專員名義,讓他放手去做投機走私生意時,他便長期住在昆明,很少到重慶去和胡蝶會面。抗戰勝利後,戴笠還準備叫胡蝶正式和潘有聲離婚而與他公開結婚。後來因為他從北平回上海時坐飛機摔死了,潘有聲才帶着胡蝶去香港當寓公。 
  5. ^ 諶旭彬. “电影皇后胡蝶被戴笠霸占”之说,是伪历史. 騰訊歷史. 2016-12-23 [2016-12-30] (中文). 
  6. ^ 諶旭彬. 沈醉说“戴笠霸占胡蝶”,是不是哗众取宠?. 騰訊歷史. 2016-12-28 [2016-12-30] (中文). 
  7. ^ 新浪網-雜誌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5-21.(新世紀周刊之「上海大世界裏的童年記憶」)
  8. ^ 最近新出现的“孙中山嫡孙”,是真的吗?. 騰訊歷史. 2017-03-10 [2017-03-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