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河钢琴协奏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m chc留言 | 贡献2019年2月2日 (六) 05:50 重要影響:​whitespace)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1968年到1969年间音乐家殷承宗储望华等改編自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於1939年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1941年往莫斯科进修,把此曲重新编写及配器。其后分別由李焕之瞿维严良堃等先后加工整理。

由殷承宗於1970年5月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首演。

作者

1968年,中央文革小组计划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由當时因《鋼琴伴唱〈紅燈記〉》出名的殷承宗主持。殷承宗和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在李德伦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

儲望華於文革期間的大部份作曲都是基於個人創作,但當時在文革中國卻流行「集體創作」,钢琴协奏曲《黃河》被宣傳成為「按江青指示,跟殷承宗劉莊盛禮洪石叔誠許斐星六人合力將黃河大合唱改編湊合而成」。[來源請求]

结构

  1. 《黃河船夫曲》: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7]
  2. 《黃河頌》: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3. 《黃河憤》: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独奏钢琴模仿古筝,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苦难音调的进行,音乐中同时酝酿着反抗斗争的音乐情绪,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激动地奏出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民族风格的主题音调,这是黄河滚滚的怒涛,这是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
  4. 《保衛黃河》: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泽东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

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7]

重要影響

作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演奏次数较多的一首中国协奏曲,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拼搏奋进。殷承宗、孔祥东、周广仁、刘诗昆、郎朗、李云迪……中国历代钢琴家均都有过演奏黄河的版本。其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让《黄河》的旋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