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加盟共和国
外观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SSR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俄语: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构成国,亦可视为苏联的一级行政区划。1991年苏联解体后,当时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全部独立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56年-1991年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图 | ||||||||||||||||
---|---|---|---|---|---|---|---|---|---|---|---|---|---|---|---|---|
加盟共和国 | 首都 | 首都备注 | 加盟年份 | 人口 (1989) |
人口/总人口 (%) |
面积(km²) (1991) |
面积/总面积 (%) |
独立国家 | 苏联宪法排列顺序 | 备注 |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莫斯科 | 1922 | 147,386,000 | 51.40 | 17,075,400 | 76.62 | 俄罗斯 | 1 | 东斯拉夫三国 | |||||||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基辅 | (1934前为哈尔科夫) | 1922 | 51,706,746 | 18.03 | 603,700 | 2.71 | 乌克兰 | 2 |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明斯克 | 1922 | 10,151,806 | 3.54 | 207,600 | 0.93 | 白俄罗斯 | 3 |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什干 | (1930年前为撒马尔罕) | 1924 | 19,906,000 | 6.94 | 447,400 | 2.01 | 乌兹别克斯坦 | 4 | 中亚五国 | ||||||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阿拉木图 | 1936 | 16,711,900 | 5.83 | 2,717,300 | 12.24 | 哈萨克斯坦 | 5 | ||||||||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杜尚别 | 1929 | 5,112,000 | 1.78 | 143,100 | 0.64 | 塔吉克斯坦 | 12 | ||||||||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比什凯克 | (前名伏龙芝/必茨伯克) | 1936 | 4,257,800 | 1.48 | 198,500 | 0.89 | 吉尔吉斯斯坦 | 11 | |||||||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阿什哈巴德 | 1924 | 3,522,700 | 1.23 | 488,100 | 2.19 | 土库曼斯坦 | 14 | ||||||||
亚塞拜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巴库 | 1922 | 7,037,900 | 2.45 | 86,600 | 0.39 | 阿塞拜疆 | 7 | 外高加索三国 | |||||||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第比利斯 | 1922 | 5,400,841 | 1.88 | 69,700 | 0.31 | 格鲁吉亚 | 6 | ||||||||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叶里温 | 1922 | 3,287,700 | 1.15 | 29,800 | 0.13 | 亚美尼亚 | 13 |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里加 | 1940 | 2,666,567 | 0.93 | 64,589 | 0.29 | 拉脱维亚 | 10 | 波罗的海三国 | |||||||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林 | 1940 | 1,565,662 | 0.55 | 45,226 | 0.20 | 爱沙尼亚 | 15 | ||||||||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维尔纽斯 | 1940 | 3,689,779 | 1.29 | 65,200 | 0.29 | 立陶宛 | 8 | ||||||||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基希讷乌 | (前名基什涅夫) | 1940 | 摩尔多瓦 | 9 | 原属于罗马尼亚 |
^a 1940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为今这些国家的政府及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盟)认为是非法的[1][2][3][4]。苏联政府认为这一行动合法,但在1991年9月6日(其解体三个月前)承认其独立地位。
解散的加盟共和国
宪法顺序 | 名称 | 国旗 | 国徽 | 加盟年份 | 解散年份 | 后属于加盟共和国 | 首都 | 地理区 | 现况 |
---|---|---|---|---|---|---|---|---|---|
1 |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 1920 | 1925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布哈拉 | 中亚 |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 ||
2 | 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 1920 | 1924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希瓦 | 中亚 |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 ||
3 | 阿布哈兹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 1921 | 1931 |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苏呼米 | 西亚、高加索 | 阿布哈兹、 格鲁吉亚 | ||
4 | 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 | 1922 | 1936 |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塞拜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第比利斯 | 西亚、高加索 |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 ||
5 |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40 | 1956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彼得罗扎沃茨克 | 东欧 | 卡累利阿共和国 |
参考文献
- ^ Taagepera, Rein. Estonia: return to independence. Westview Press. 1993: 58. ISBN 9780813311999.
- ^ Ziemele, Ineta. State Continuity, Succe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Reparations to the Baltic States and their Peoples?. Baltic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2003, 3: 165–190.
- ^ Kavass, Igor I. Baltic States. W. S. Hein. 1972.
The forcible military occupation and subsequent annex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by the Soviet Union remains to this day (written in 1972) one of the serious unsolved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law
- ^ Davies, Norman. Dear, Ian , 编.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Michael Richard Daniell Foo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85. ISBN 978019860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