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
曾蔭權先生 The Honourable Donald Tsang | |
---|---|
File:Hkceo2.jpg | |
第2任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05年6月24日 | |
前任 | 唐英年(署理) |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 | |
任期 2005年3月13日—2005年6月2日 | |
前任 | 董建華 |
继任 | 唐英年(署理)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44年10月7日 日佔香港 |
国籍 | 中國 |
政党 | 沒有 |
配偶 | 曾鮑笑薇 |
职业 | 行政長官 |
专业 | 公務員,政治家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曾蔭權爵士[1],大紫荊勳賢,KBE,JP(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政治家,自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早於1967年成為公務員的曾蔭權,曾在政府不同部門出任有關財政和貿易的職位,並在1995年於港英政府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以後,曾蔭權繼續擔任財政司司長一職,並在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時任特首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遂在同年5月宣佈參加行政長官補選,並在同年6月16日自動當選,最後於6月24日正式宣誓就任,成為第二任行政長官。在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將延至2012年屆滿。
在財政司司長和特首任內,曾蔭權因處理好香港的經濟而頗受稱譽。但同時,由於他未有就普選立下清晰的「時間表」,因而一直受不少泛民主派人士所非議[2]。另外,曾蔭權常在公開場合戴上蝶形領結(bowtie,香港粵語音譯為「煲呔」),所以他常被坊間稱為「煲呔曾」。
早年生涯
曾蔭權在1944年10月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南海九江鎮龍迴新基村,自稱為曾子後人。其父親曾雲是警務人員,服務警隊30年,擁有五子一女,而曾蔭權則在家中排行第一。曾蔭權的胞弟曾蔭培亦為警務人員,曾自2001年至2003年擔任香港警務處處長。在1964年,曾蔭權於香港華仁書院預科畢業,此後曾短暫任職輝瑞藥廠推銷員。
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曾蔭權每朝早也會到教堂參與彌撒。但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亦常對曾蔭權的施政有所抨擊。
公務員生涯
香港政治系列條目 |
政府 |
---|
政治 |
對外事務 |
其它香港系列條目 香港主題首頁 · 图集 政治主題 |
曾蔭權在1967年1月加入當時的港英政府成為公務員,此後曾在政府不同部門供職,除了主理財政和貿易政策外,他亦曾經負責處理些有關香港主權移交的事務。
自1981年至1982年,曾蔭權曾到美國深造,並在哈佛大學的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此外,他又曾獲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在1977年,他曾被派往馬尼拉的亞洲發展銀行工作一年,專理菲律賓和孟加拉的供水和鐵路發展項目。
在1985年至1989年任職副常務司期間,曾蔭權曾統籌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事宜;後在1989年至1991年出任行政署長任內,他亦曾負責向英方及香港市民推廣居英權計劃。在1991年,曾蔭權改任貿易署署長,主理貿易談判以及有關貿易的行政事宜。到1993年5月,他獲擢升為庫務司,任內負責政府之資源調配、稅務系統的運作和控制政府的成本效益。
1995年9月,曾蔭權獲時任港督彭定康委任為財政司,接替麥高樂爵士,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華人財政司。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曾蔭權又在前港督府獲查爾斯王子頒授KBE勳銜,以誌他對香港多年的貢獻。而主權移交以後,曾蔭權曾在2002年6月獲授大紫荊勳章。在任財政司和1997年以後的財政司司長期間,香港的公共開支一直穩步增長,公共收入雄厚穩健,而政府亦出現充裕的盈餘。當時香港的公共開支上升至佔GDP的23%,但這個比率以已發展地區而言,卻仍然是十分低的。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初期,曾蔭權曾同意增加公務員薪酬,但薪酬不久又遭調低,並一直維持在1997年的水平。1997年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期間,曾蔭權又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聯手抵抗投機者狙擊港元的行動。
政務司司長
2001年5月1日,陳方安生以私人理由提早卸去政務司司長一職。時任特首董建華於是以曾蔭權接替政務司司長。至於財政司司長則由梁錦松接任。梁錦松並非公務員,明顯打破了以往由公務員擔任政府高官的慣例。其後董建華在2002年推行「高官問責制」,由於政務司司長的職能大多被分拆出來,以及所有「問責局長」不再由政務司司長統率,直接受董建華節制。故不少人認為曾蔭權的權力被架空,變成「無兵司令」。
雖然曾蔭權的職責是就施政向特首提供意見,但外界卻指曾蔭權的殖民地背景,使他實際上被北京和董建華投閒置散,2003年SARS爆發以後,曾蔭權被指派主理全港清潔,就曾被傳媒揶揄為「清潔大隊長」[3]。不過,他借這項工作對積弊甚深的公屋清潔問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結果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此外,他又先後處理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及香港政制發展,但由於他決定文娛藝術區單一招標,以及2007年不作雙普選,結果被部分港人指為無聽大眾意見。
在2005年3月12日,董建華意外地宣佈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遂按照《基本法》成為署理行政長官。雖然根據民意調查,曾蔭權在特區政府眾高官中取得最高的評分,外界亦揣測曾蔭權會否參選特首,不過當時不少親北京人士卻公開表示反對他擔任特首。當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更直言曾蔭權「存有文化隔膜及感情疏離」,以及「不尊重愛國價值」,更著他「好好反思過去40年的經驗」[4]。
署理行政長官
出生 | 1944年10月7日 | |
家庭 | 妻子曾鮑笑薇,兩人育有兩名子 | |
學歷 | 1964年 | 香港華仁書院畢業 |
1982年 | 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畢業 | |
公職生涯 | 1967年 | 二級行政主任 |
1971年 | 政務主任 | |
1974年 | 調任財政科 | |
1977年 | 借調菲律賓馬尼拉亞洲發展銀行 | |
1982年 | 沙田政務專員 | |
1984年 | 貿易署副署長 | |
1985年 | 副常務司 | |
1989年 | 行政署長 | |
1990年 | 任內負責居英權計劃 | |
1991年 | 貿易署署長兼總貿易談判代表 | |
1993年 | 獲OBE勳銜 | |
1993年5月 | 庫務司 | |
1995年 | 財政司 | |
1996年7月6日 | 首度署任港督 | |
1997年6月 | 獲KBE勳銜 | |
1997年7月 | 財政司司長 | |
2001年 | 政務司司長 | |
2001年 | 獲GBM勳銜 | |
2005年3月 | 署理行政長官 | |
2005年5月 | 參選特首 | |
2005年6月 | 香港行政長官 | |
2007年3月 | 再次在特首選舉勝出 |
根據[3]《香港基本法》,若果行政長官因故辭職,政務司司長將會成為署理行政長官以代行職務,但為期不可以多於6個月。在香港時間2005年3月10日下午5時30分,當時的特首董建華以「健康理由」宣佈辭去特首一職。其辭職隨後在3月12日獲得中央人民政府確認外,又同時確認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出任署理行政長官。
在2005年5月25日,曾蔭權終於宣佈參選特首,並同時辭去了署理行政長官和政務司司長的職務。而署理行政長官一職則由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接替,政務司司長則由孫明揚暫代。曾蔭權的辭職,在2005年6月2日獲得中央人民政府的確認。
參選特首
曾蔭權辭去政府職務以後,就立即成立了競選辦公室,當中,他又獲立法會議員兼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協助進行競選活動。雖然早前曾經有親北京人士反對曾蔭權參選,但是憑藉自身熟悉政府的經驗,使曾蔭權的民望一直高企,而不少民主派人士和大商家都公開表態支持曾蔭權競選特首,因此一時之間,曾蔭權又被外界認定為特首的熱門人選。
在2005年6月15日上午11時50分,曾蔭權到選舉事務處遞交參選提名表格,下午5時選舉主任朱芬齡法官確認其提名有效[4]。至此,曾蔭權在800名選委中,一共取得其中710人的支持,當中包括了674份提名表格及36份支持同意書。翌日下午5時,行政長官的選擧提名期結束,選擧主任朱芬齡法官宣佈在收到的六份提名中,只有曾蔭權的一份是有效的提名。因此她宣佈根據《行政長官選擧條例》,曾蔭權為唯一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並自動當選成為新一任特首。在2005年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政府正式任命,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在參選期間,曾蔭權獲得高達2700萬的競選經費,比董建華在尋求連任時所得的經費高出3倍。當中,20%的競選經費由商人所捐出。雖然曾蔭權表明,每位競選贊助人都沒有違反捐獻不得多於10,000元的規定,但事實上,不少商人如何鴻燊和李兆基等等卻以家族中不同人士的名義作出捐獻。畢竟,曾蔭權最後只動用了420萬的競選經費,比董建華在尋求連任時所花的經費還要少200萬。最後曾蔭權將餘下約2300萬經費悉數捐贈予14個不同的慈善團體。
香港行政長官
第一段任期 (2005年—2007年)
與泛民主派的關係
在2005年8月30日,在曾蔭權的促成下,他宣佈廣東省政府邀請全體60位立法會議員在9月25日和9月26日訪問廣州。這次參與訪問的不少「泛民」成員,如民主黨的李柱銘等等,都是自1989年以來首次踏訪內地。
可是,曾蔭權後來在2006年5月表示自己是「孤獨的推銷員」,又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親疏有別是現代政治的必然產物」,結果被傳媒指他「親疏有別」,引來了社會廣泛的討論[5]。
立法會議員.人稱大班的鄭經翰,早年在主持風波裏的茶杯時已視曾蔭權為好友。在曾氏參與補選特首時,他是提名曾氏三位立法會議員的其中一個(其餘是立場轉變的劉千石,以及與民主黨主流派有宿怨的陳偉業)。後來鄭經翰被人戲稱為煲呔針(曾蔭權在民主派中的線眼)。
政制改革
曾蔭權在2005年11月30日發表有關香港政制改革的電視講話,呼籲市民支持他的政制改革方案。惟由於其方案並沒有交代「雙普選時間表」,結果招致泛民主派的議員強烈批評,而電視廣話發表後4日,仍有數以萬計的市民上街遊行對方案表示不滿(遊行主辦者聲稱有25萬人遊行,但警方聲稱僅6.3萬人),並促請香港落實普選。到2005年12月21日,立法會就曾蔭權的政制改革方案中,行政長官產生方法與2008年立法會選舉辦法之修訂進行表決,結果雙雙未能取得《基本法》規定的三分之二贊成票,而遭到否決[6]。
在2007年3月,曾蔭權透露港府會在年中發表綠皮書收集民間對普選的意見,並相信完成諮詢後將會有終極普選方案[7]。此外,他又表示,只要有任何一個普選方案獲得60%的人支持,他就會上呈中央政府[8]。
2007年3月22日,曾蔭權明確指出會在年中發表的政制發展綠皮書,拋出一個一個有「設計、路線圖、時間表」在內的普選方案,屆時要「大家香港一齊玩一鋪勁」。[5] 2007年6月6日,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表明,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來源於中央的授權。[6]
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方面,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曾在2006年年初計劃為香港引入銷售稅。然而該建議除了招來市民的強烈反對外,一向支持政府的民建聯亦對建議採取保留態度。雖然如此,曾蔭權在2006年9月的時候仍然對引進銷售稅表示支持。
除此以外,曾蔭權同樣在2006年9月的時候,宣佈香港政府已不再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結果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在同年10月曾撰文表示,對曾蔭權的選擇表示失望。另外佛利民又表示,曾蔭權新推行的幼稚園學券制中,私立幼稚園被排除於學券制之外是不智的做法[9]。
環境衛生
香港的環境和衛生問題在曾蔭權任特首任內漸為社會所關注。例如在2005年9月的時候,80%的供港淡水魚曾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結果淡水魚一度暫停供港。內地供港食品頻頻被發現有致癌物質,不少市民歸咎於港府監管不力,結果連帶曾蔭權的聲望在其後的民調中有所下跌。市民對食品的憂慮日益加深,促使港府在2006年5月2日設立食物安全中心,以加強監察供港食品質素。
另一方面,為了防範H5N1繼1997年以後再度在本港爆發,曾蔭權任內又宣佈於2009年起,全香港將不會再有活雞販賣,由新的中央屠宰系統所取代,而新的屠宰場已選址於上水興建[7]。
至於環境方面,曾蔭權上任特首以後由於未有著手改善環境質素,而廣受環保團體的責難。不少環保團體指出,內地工廠以及本地發電廠近年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已使香港的空氣質素在近年不斷惡化。而不少外資更表示因為空氣質素未如理想而考慮撤離香港,到一些像新加坡那般,空氣素質較好的地方發展。為此,曾蔭權在2006年年中的時候推出一項名叫「藍天行動」的計劃,冀望能夠減少本港的污染排放,又能與粵港兩地合作。不過,不少論者對「藍天行動」的效用表示質疑。至於曾蔭權表示本港人均年齡高,就足以反映香港生活質素比其他東亞城市為高的論調,更遭受不少人的批評[8]。
香灼璣醜聞
香灼璣是前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也是曾蔭權的表哥,曾在2005年獲頒發銀紫荊星章。在2006年8月,有人揭發香灼璣將一幅位於觀音山的儲放非危險品倉庫用官地,私自改建成私人住宅,香灼璣自1983年開始租用該塊官地,至1999年遷出,如果按私人住宅用地估價,其間他應該每年繳交840,000港元的租金,但他在該16年間,每年僅按貨倉用地的價格繳付200,000港元的租金[9]。事件被廣泛報導後,香灼璣在是年9月辭去了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職務。
香灼璣於1983年取得租契的時候,曾蔭權正正在沙田擔任政務專員。曾蔭權表示在1980年代到曾到訪過那片用地,但特首辦事後澄清當時曾蔭權對租契的狀況一無所知[10]。
成功連任
2007年1月10日,曾蔭權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間接表示會參加香港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到了2月1日,曾蔭權召開了記者會,正式宣布以「我會做好呢份工」(粵語,即「我會做好這份工作」,英文版口號是 I'll get the job done)為口號角逐連任,而這次他的唯一對手是立法會公民黨議員梁家傑。雖然今次選舉兩名候選人破天荒地參與了電視辯論,但普遍香港市民均認為中央政府背後已經「欽點」了曾蔭權連任,前線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更以「小圈子選舉」為理由而加以杯葛。曾蔭權在2月16日遞交參選表格及641名選委的提名,成為第二名候選人。
特首選舉在2007年3月25日舉行,結果曾蔭權以649票對123票成功擊敗對手梁家傑,成為第3任行政長官當選人,並於4月2日獲國務院任命[10]。曾蔭權於2007年7月1日宣誓就任新的行政長官。
第二段任期 (2007年—2012年)
三司十二局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推倒重來
有關文革與民主的言論
2007年10月,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及要在「不損害社會穩定及施政效率」的前題下發展民主,10月12日他出席香港電台第三台的烽煙節目時,被主持人問到是否民主發展是否會損及穩定和管治時,他以文革作為「極端民主」的事例。
他以英語回答﹕「如果我們走向極端,人民走向極端,就會出現如中國文化大革命。當人民掌握一切,便不能管治...唔,近似的例子是...」此時主持人搶白說﹕「但文革不是極端民主的例子。」曾蔭權皺一皺眉頭,嚴肅反問﹕「那是什麼?人民手執權力!如果推向極端,這就是民主的意思。」 他又說兩者之間必須取得平衡,希望香港於某一天可達至「理性的普選」,自言很有決心幫助港人爭取普選,並希望可在餘下不足5年任期內做到,毋須將問題留給繼任人。[11] [12]
這一文革民主論仍令政壇嘩然。除了被視為反對黨的民主派陣營抨擊外,與政府較密切的政黨如自由黨及民建聯亦未有就言論護航。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指她難以將民主及文革混為一談,指港人難以接受有關說法,但她相信曾蔭權的意思,只是擔心任何事情去到極端都會出亂子。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說他個人不喜歡以比喻去描述問題,因為容易被人以放大鏡去討論,使到原意失準,並指「在內地文革是一次深刻教訓,對國家損害非常之大」。[13][14]
翌日各主要報章都以大篇幅報道,並訪問了學者、議員乃至曾親身經歷文革的人,他們都指出曾蔭權的說法無知荒唐。當過紅衞兵的中國青年報高級編輯李大同指,文化大革命是「在專制皇帝鼓動下,故意弄成的全民瘋狂舉動」,沒有任何民主的成分或意義,批評曾蔭權對文革的了解不到位。在文革中被鬥死的老舍,其後人舒乙指文革是無政府主義,是群眾暴亂,是最高領袖和助手的獨裁統治,就像希特拉一樣,跟「人民當家作主」完全是兩回事,「怎麼能叫民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友漁在文革發生時正準備升讀大學,他質疑曾蔭權的立論已脫離中國對文革的定性,,文革是高度極權、高度專制下的假民主,不是人民掌權。
曾蔭權發表有關言論後,同日下午已澄清他只想說明港人需要有一個最適合本港的普選模式及一個可進一步提升管治水平的模式,翌日下午,曾蔭權再發表聲明道歉,其聲明指:「昨日我在電台訪問中,有關文化大革命的言論是不恰當的。對此,我深感抱歉,並收回有關言論。香港市民深知民主之可貴,期望盡早落實普選。我和大家有覑共同的期望。我重申我會信守施政報告中的承諾,在任期內,盡最大努力解決普選問題。」 [15]
家庭
曾蔭權已婚,夫人曾鮑笑薇是澳門人,家族經營的餅店,是澳門三大餅家之一。曾蔭權與夫人是遠親,自小認識,於1969年結婚。曾蔭權有兩子,分別是1976年出生的長子曾慶衍及1979年出生的次子曾慶淳。曾慶衍1999年在英國布里斯託大學醫學畢業,夫人莫蔚淇。曾慶淳在英國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修讀工程學科。
榮譽
名譽博士學位
雜記
- 任職沙田政務專員時,上司為新界政務司鍾逸傑爵士。
- 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遷入香港禮賓府居住。為方便工作,行政長官辦公室的大部分員工亦遷進禮賓府範圍內[11]。
- 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向以激烈的方式示威著稱,但原來他早與曾蔭權早在二十年前認識,但因為他倆政治取向不同,所以近年已極少聯絡。在2007年3月1日,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期間,梁國雄在會場示威時不慎跌倒,曾蔭權在翌日早上立即致電梁國雄致以慰問[16]。
- 在2007年製作的改編歌曲《煲呔搵工靠你》中,曾對曾蔭權和其政府加以諷刺。
參考資料
- ^ 曾蔭權是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的前夕獲得爵級騎士勳章,故其爵位並非名譽性質。因此,即使曾蔭權已放棄英國國籍,按照通則,他終生仍可使用「爵士」頭銜(請見[1])。但在主權移交以後,他卻以「爵士」頭銜「與身份不符」而沒有在官方場合使用。惟百科全書本身沒有責任迎合其個人立場。
- ^ BBC Profile: Donald Tsang
- ^ 《香港基本法》第四章,附件一第五十三條2007年2月20日更新
- ^ 特首選舉提名香港政府新聞發佈,2005年6月15日發佈
- ^ 大家一齊玩鋪勁 - 明報
- ^ 政黨對吳邦國聲明立場各異 - 明報
- ^ 中央屠宰場擬設上水紅橋, Yahoo Hong Kong News, 24-08-2006. Retrieved on 20-02-2007.
- ^ Cheng, Jonathan. Lot of hot air on pollution, claims Tien. Hong Kong Standard. December 04, 2006 [2007-03-13].
- ^ Kwoh, Leslie. Heung told to get house in order. Hong Kong Standard. August 18, 2006 [2007-03-13].
- ^ Cheng, Jonathan. Audit Commission steps in. Hong Kong Standard. August 17, 2006 [2007-03-13].
- ^ youtube影片:曾蔭權發表文革民主論[2]
- ^ 曾蔭權於港台與主持人的對話英文原文: 主持人: I was struck by one phrase at the end of the policy addres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onclusion, you say, we promot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social stability or government efficiency, that kind of implies that democratic development does compromise social stability or government efficiency? 特首: It can, it can, if we go to the extreme, people go to the extreme, and you have a cultural revolution, for instance, in China. When people take everything into their hands, then you cannot govern the place. And eh, the similar thing is...for instance... 主持人: But Cultural Revolution wasn't really an extreme example of democracy. 特首: What is it? People taking power into their own hands! Now, this is what it means by democracy, if you take it to the full swing. In other democracies, even if you have an elected person, then you overturn the policy in California, for instance, you have initiative number, number, number what, then you overturn policy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that's not necessarily conducive to efficient government.
- ^ 2007年10月13日 文匯報: 曾蔭權極端民主影響管治
- ^ 蘋果日報:借文革踩民主 煲呔壞腦
- ^ 曾蔭權道歉收回文革言論
- ^ 曾蔭權,《曾蔭權的選戰心路歷程--我會做好呢份工》,Mguru Limited,2007年7月。
參見
外部連結
相關網站
相關新聞
官衔 | ||
---|---|---|
前任者: 楊啟彥 |
庫務司 1993年–1995年 |
繼任者: 鄺其志 |
前任者: 麥高樂爵士 |
財政司 1995年-1997年 |
繼任者: — |
前任者: — |
財政司司長 1997年-2001年 |
繼任者: 梁錦松 |
前任者: 陳方安生 |
政務司司長 2001年-2005年 |
繼任者: 孫明揚(署理) |
前任者: 董建華 |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 2005年 |
繼任者: 唐英年(署理) |
前任者: 唐英年(署理)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5年- 第2、3屆 |
繼任者: 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