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暹越戰爭 (1831年–183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Cewbot留言 | 貢獻2019年3月1日 (五) 04:47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去除條目中之不可見字符與Unicode控制字符)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暹越戰爭(1831–1834)
暹越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831年–1834年
地點
結果 越南勝利
參戰方
阮朝 拉達那哥欣王國暹羅
指揮官與領導者
張明講
阮春
宋福樑
范有心
黎文瑞
范文典
阮文春
張福頲
昭披耶·博丁德差 (辛哈社尼)[註 1]
昭披耶·康 (迪汶那)[註 2]
參戰單位
阮朝軍隊 暹羅軍隊
兵力
不明 約50,000人
約100戰船
傷亡與損失
不明 不明

暹越戰爭 (1831-1834),指的是暹羅開始嘗試征服柬埔寨以及越南南部地區,最終被越南擊退。

柬埔寨的入侵

1812年,在昂占二世(1791-1837)重奪柬埔寨皇位後,暹羅軍隊移到了柬埔寨北部,然後向南方移動以支持他們所希望的的皇位繼承人。[來源請求] 柬埔寨人在Kompong之戰中被擊敗,安贊和Chang在1832年逃離到了越南[來源請求]

越南南部戰爭

受到勝利的鼓舞,暹羅繼續向東進軍,並且在面對越南軍隊之前占領了越南南部的朱篤市永隆市[來源請求]

與此同時,柬埔寨和老撾東部(在暹羅和越南控制範圍內)爆發了一場起義。1833年,越南人率領了一支15000人的軍隊與暹羅軍隊開戰。其目的是幫助安贊恢復柬埔寨首都烏棟金邊北部地區。暹羅被迫撤軍,越南獲得了柬埔寨的控制權。[來源請求]

參見

腳註

  1. ^ 《大南實錄》稱其為丕雅質知。
  2. ^ 《大南實錄》稱其為高羅歆、丕雅伐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