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體制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月27日) |
黨國體制(簡稱黨國),政治學名詞,是一黨制政府的政治理想,由執政黨掌握絕對權力,代表國家行使主權,並而全面控制國家機器的政體。實現從中央到地方行政,黨組織與政府一體化,即黨政一體。黨國與憲政主義國體不盡相同,前者的主權較直屬於黨組織,而後者較直屬於國民,甚至國家憲法亦清楚表明服務於黨組織。國民若希望參政,得先成為黨員甚至幹部。黨國體制下,政黨領袖(黨主席、總書記)的地位和權力凌駕於國家元首(總統、國家主席)和政府首腦(總理、部長會議主席)。
黨國體制現時主要在由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實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以及前共產主義國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此外,在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厄立特里亞國、德涅斯特河沿岸、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土庫曼以及南蘇丹共和國等,也有類似的體制出現。歷史上的黨國多出現在戰間期,包括但不限於奉行納粹主義的納粹德國、奉行法西斯主義的意大利王國、奉行軍國主義的大日本帝國、以及以上國家所屬傀儡國亦大多為黨國一體的行政體制。
黨國體制國家領導人通常情況下兼任的職務
國家 | 執政黨 | 政黨領袖 | 政黨職務 | 國家職務 | 軍事職務 | 政黨領導人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共產黨 | 中國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習近平 | |
北韓 | 朝鮮勞動黨 |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 |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 金正恩 | |
越南 | 越南共產黨 | 越南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 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 | 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 | 阮富仲 | |
古巴 | 古巴共產黨 | 古巴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
古巴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 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 古巴部長會議主席 |
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 | 勞爾·卡斯特羅 | |
老撾 | 老撾人民革命黨 | 老撾人民革命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黨中央國防與治安委員會主席 |
以前:老撾政府總理 現在:老撾國家主席 |
本揚·沃拉吉 | ||
蘇聯 | 蘇聯共產黨 | 蘇聯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 前期: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後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末期:蘇聯總統 |
二戰: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 | 約瑟夫·斯大林 | |
東德 | 德國統一社會黨 | 德國統一社會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中央政治局委員 | 國務委員會主席 國防委員會主席 |
烏布利希 昂納克 | ||
中華民國 |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國民黨 中央委員會主席 總裁 |
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 中華民國總統 或:行政院院長 |
從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蔣中正 | |
有爭議的一黨獨大下的黨國體制國家 | |||||||
新加坡 | 人民行動黨 | 人民行動黨 行政委員會秘書長 |
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 | 新加坡總理 | 李顯龍 |
歷史
黨國體制起源於蘇聯,是指列寧在1917年十月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政府為掌握國家權力,把一切權力移於蘇維埃(議會),再由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國會),形成黨國體制,即參見列寧主義。
在蘇聯共產黨形成黨國體制後,納粹黨在德國、法西斯黨在意大利也分別形成黨國體制,成為20世紀前期黨國體制的指標國家。
黨旗 | 國旗 | 執政黨 | 代表領袖 | 政治實體 |
---|---|---|---|---|
蘇聯共產黨 | 列寧 史達林 赫魯曉夫 布里茲涅夫
|
蘇聯 | ||
納粹黨 | 希特拉 | 納粹德國 | ||
國家法西斯黨 共和法西斯黨 |
墨索里尼 | 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社會共和國 | ||
長槍黨 | 佛朗哥 | 西班牙國 | ||
葡萄牙國民聯盟 | 薩拉查 | 葡萄牙 |
在中國的發展
黨國體制在中國的出現,始於孫中山在當時中國從帝制走向共和後,面臨國家被軍閥勢力割據,所提出的政治統一與改革計劃。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擁有政權,由於袁世凱政府主張中國應該要恢復帝制,才能使中國逐漸擺脫列強的干預,但民間議論紛起,曾經參與反清革命的孫中山等國民黨人發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海外,並將國民黨改組成以孫中山為領導核心的中華革命黨。1917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在廣州先後建立兩個護法政府。但長期受制於軍閥勢力的干涉,加上受蘇聯共產黨發動十月革命建立蘇聯的影響,使孫中山認為必須先以黨全面掌握政權,國家才能得以與建設,其著之《建國大綱》,便是落實此想法的路線圖。
1919年,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3年,孫中山決定與蘇聯共產黨合作,在聯俄容共的政策下,以蘇共模式改造中國國民黨。1924年召開一全大會後,中國國民黨陸續成立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以及國民政府,仿造蘇共的民主集中制施行「民主集權制」,實行「以黨代政」的政治體制。中國國民黨也依據《建國大綱》,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等3個階段,先以黨軍統一全國,再以黨機器統治國家、同時培養民眾實施民主之能力,最終在全國完成地方自治推後才實施憲政,將國家治權交還人民。
在國民黨一全大會上,孫中山說:
“ | 現尚有一事,可為我們模範。即俄國完全以黨治國,比英美法之政黨握權更進一步。我們現在並無國可治,只可說以黨建國,待國建好,再去治他。……我以為今日是一大紀念日,應重新組織,把黨放在國上。但此說初聽之甚駭人聽聞,其實現在我們何嘗有國,應該先由黨造出一個國來,以後再去愛之。[1] | ” |
1925年,孫中山逝世,其領導地位由蔣中正接續。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一鼓作氣將各地軍閥消滅或收編,最終在1928年統一中國,進而正式以一黨制的方式建立起這個以執政黨所領導的政治體制。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易勞逸的研究,在1930年代,中國國民黨部分黨員曾嘗試以德國納粹黨與意大利法西斯黨的組織體制來改造國民黨並對抗日本,他並以藍衣社作為例子,後此社於1938年被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下令解散。
國民政府在1947年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經過選舉後由國民黨執政,原有的黨國體制隨着中華民國憲法的頒佈及民主選舉的開始已經開始準備過度到民主憲政時期,然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撤退台灣,以「動員戡亂」的名義長期維持戰時體制,使得這個黨國體制又繼續延續,直到蔣經國解除戒嚴跟李登輝主政之後,實施一系列的民主化措施,黨國體制才逐漸走入歷史。
黨旗 | 國旗 | 執政黨 | 代表領袖 | 政治實體 | 最高領導人 |
---|---|---|---|---|---|
中國國民黨 | 孫文 蔣中正 蔣經國 李登輝 |
中華民國 | 已非黨國體制 | ||
中國共產黨 | 毛澤東 華國鋒 鄧小平 江澤民 胡錦濤 習近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習近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現狀
1949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各地建立的政權,即是黨政合一,「黨領導一切」。地方行政中,以縣為例。一縣之中,主管地方行政的,除縣長外,亦有同時設置的縣委書記。軍隊中,自三灣改編起,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指揮槍。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創建了自己的一套黨國體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體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權全數由中共指揮控制,建立以中共中央為領導中心的黨國體制,由首任黨主席毛澤東一直延續至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各級行政區中,行政事務由相應的黨組織負責人負責,即所謂一把手。地方行政長官則是二把手。各級四套班子以黨委為首。行政村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小的行政單位,其事務仍由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負責。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級人民政府被取消,設立革命委員會,集黨、政、軍權力於一身。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在1978年曾提出解決黨政合一和實行黨政分開。他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指出,過去「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變成了『一切統一口徑』。」對此,必須進行改革,實行黨政分開。對於鄧小平的主張,稱之為黨政分合[2]。至201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又回到「黨領導一切」,更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
在其他國家的發展
十月革命後,越來越多的非發達國家受到蘇聯的影響,走上了社會主義式的發展道路,同時主動學習和照搬了一套類似於蘇聯的黨國體制,通常只有一個唯一的執政黨和一元化的政治領導體系。建立了同蘇聯體制類似的政府架構;這些國家包括前東方集團國家、前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越南、老撾、前赤柬、古巴及厄立特里亞等國。
現存黨國體制國家
黨旗 | 國旗 | 執政黨 | 代表領袖 | 主權國家 | 最高領導人 |
---|---|---|---|---|---|
朝鮮勞動黨 | 金日成 金正日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 朝鮮勞動黨委員長 金正恩 | ||
越南共產黨 | 胡志明 黎筍 長征 |
越南 |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阮富仲 | ||
古巴共產黨 | 菲德爾·卡斯特羅 | 古巴 |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勞爾·卡斯特羅 | ||
老撾人民革命黨 | 凱山·豐威漢 | 老撾 |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本揚·沃拉吉 | ||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 | 阿費沃爾基 | 厄立特里亞 |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主席 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 | ||
波利薩里奧陣線 | 瓦利·穆斯塔法·賽義德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齊茲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 波利薩里奧陣線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卜拉欣·加利 |
歷史上黨國體制國家
目前黨國體制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列表
粗體為執政黨最高領導人職務,地位高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參見
- 蘇聯
- 蘇聯共產黨
- 列寧、斯大林
- 列寧式政黨
- 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
- 納粹黨、法西斯黨
- 希特拉、墨索里尼
- 一黨制、軍事獨裁
- 孫中山、蔣中正
- 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
- 毛澤東
-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
- 軍政、訓政、人民民主專政
- 三民主義、共產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國族主義、愛國主義
參考文獻
- ^ 組織國民政府案之說明 - 國父全集
- ^ 准确把握“党政分开”内涵. 責編:朱書緣、趙晶. 人民網,來源:北京日報. 2013-03-25 [2019-03-31] (簡體中文).
- ^ 老挝举行午宴为習近平庆祝生日. 鳳凰衛視. 2010-06-16.
相關書目
-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解構黨國資本主義》,1997年第五版,翰蘆出版,ISBN 957-97010-4-0。
- 潘小濤,《國情2》黨國體制,2011年12月第三版,商業電台製作,經投資有限公司(圓桌文化)出版,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發行,ISBN 978-988-81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