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 |||
---|---|---|---|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
校训 | 拉丁語:Fiat Lux 英語:Let There Be Light | ||
校訓中譯 | 要有光 | ||
创办时间 | 1868年 | ||
IPEDS编码 | 110635 | ||
学校类型 | 公立大學、研究型大學、贈地大學 | ||
捐贈基金 | US$42.98億(2017)[1] | ||
校长 | Carol Tecla Christ | ||
学生人數 | 42,519(2018年秋)[2] | ||
本科生人數 | 30,853(2018年秋)[2] | ||
研究生人數 | 11,666(2018年秋)[2] | ||
校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 ||
总面积 | 約27平方公里[3] | ||
校隊 | NCAA Division I – Pac-12 | ||
代表色 | 蓝色和金色 | ||
昵称 | Cal | ||
吉祥物 | Oski熊(Oski the Bear ) | ||
隶属 | 美国大学协会 太平洋十大學聯會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 加州大学 | ||
網站 | http://berkeley.edu | ||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或CAL),簡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常被譯為伯克利加州大学,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舊金山湾区柏克萊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4][5][6][7][8]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统的创始大学,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故其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9]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10][11]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9年3月,伯克利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有10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三),其他还包括9位沃爾夫獎得主、45位麥克阿瑟獎得主[12]、20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及19位普利策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13][14];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15]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员共發現了16種化學元素,位居世界第一[16],其中鉳(Berkelium)更以伯克利來命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柏克萊擁有全美最多十大傑出研究課程。同时,伯克利还与美国能源部的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17][18][19][20][21][22]
除了學術成就外,伯克利在體育運動上亦成绩斐然。在历届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伯克利的校友共獲得207面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117金51銀39銅),金牌及总奖牌数均位列全美第四。[23]其中,校友蜜茜·富兰克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金1铜,[24]校友纳塔莉·考芙林是首位在同一屆奧運(2008年)中獲得六面獎牌的女性,[25]校友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更打破12項世界紀錄、共获得11面獎牌(包括8面金牌);學校賽艇代表隊曾三次代表美國在奧運會奪金亦是世界紀錄。[26]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摇篮和聚集地之一。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台達電子總經理鄭平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数学家陈省身、预应力之父林同炎、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等等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27][28][29][30][31]
歷史发展
创立时期
伯克利加大這片土地最早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利福尼亞學院(College of California)買下,但由於當年資金短缺,學院被州立農業、礦業和機械學院合併,並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它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一所全课程的公立大学。学校于1869年9月开始招生,1870年起由Henry Durant任第一屆校長。1873年,当North Hall和South Hall完工后,学校正式迁入位于伯克利市的新址,而此时的加州大学也等价于“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第一届学生共由167名男性和222名女性学生组成。[32]
从1891年开始,加州富翁菲比·赫斯特女士不断地向伯克利进行捐赠,这使学校能够大量发展新的课程和添置新的教学设施。1905年,学校在萨克拉门托附近设立“大学农场”(University Farm),之后从伯克利独立,成为加州大学系统中的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33]学校最主要的一些建筑,如California Memorial Stadium美式足球场都是由John Galen Howard设计的。[34]
二十世纪前期
20世紀是伯克利加大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黃金時代。藉由物理學家欧内斯特·劳伦斯發明的回旋加速器,在這間學校的研究學者發現了許多重於鈾的元素。錇和鉲即以这所大学的名字來命名的,而鐒和𨭎則是以此校的欧内斯特·劳伦斯和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的名字來命名的。
二次大戰時期,伯克利加大的勞倫斯放射實驗室承包了美國軍方的原子彈研發計劃。1942年,罗伯特·奥本海默教授被任命领导曼哈顿计划的科学部门。[35][36]
二十世纪后期
从1952年开始,加州大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从伯克利校园内分离。加州大学现今是领导所有加州大学10个校区的管理机构,并不开设课程或招收学生。自此,每个加州大学的校区都设独自的校长(Chancellor)。Robert Gordon Sproul成为加州大学总校长, Clark Kerr 成为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长。[37]
伯克利加大在越南戰爭期間由於其學生對於美國政府的抗議而變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加大伯克利發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起,伯克利已成为在培养创业人才及企业家方面的顶尖大学之一,其校友在世界范围内创立的大量的公司。[38][39][40][41][42]
组织管理
管理架构
加州大学由26人组成的董事会(Board of Regents)管理,其中18人由加州州长任命、任期12年,另有7位不同职权成员以及1名学生董事。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Chancellor)于1952年设立、不同于加州大学的主席(President),另外还有12为副校长(Vice Chancellor)。[43]
歷任校長
校長的職位在1952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重新組織和擴張時創設;自此共有12名校長:
- 克拉克·克爾 (1952–1958)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1958–1961)
- Edward W. Strong (1961–1965)
- Martin E. Meyerson (1965, 代任)
- Roger W. Heyns (1965–1971)
- Albert H. Bowker (1971–1980)
- Ira Michael Heyman (1980–1990)
- 田長霖 (1990–1997)
- Robert M. Berdahl (1997–2004)
- Robert J. Birgeneau (2004–2013)
- Nicholas B. Dirks (2013–2017)
- Carol T. Christ (2017至今)
學術学制
學院
伯克利加大130個以上的系所被組織在14個学院中。大學部約有學生30,000人,研究所約有11,000人。(学院名称为"College"的通常包括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而"School"通常只含研究生,唯一的例外是商學院):
- 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 化學院(College of Chemistry)
- 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 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 環境設計學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 自然資源學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 法學院
- 信息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 視光學院(School of Optometry)
- 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社會福利學院(School of Social Welfare)
- 傳播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 教育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 公共政策學院(Richard & Rhoda Goldm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图书馆
伯克利加大圖書館共有3座主圖書館、24座分科圖書館及11座附屬圖書館,藏書超過1,000萬冊,是北美地區第四大的圖書館,[44] 排名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耶魯大學圖書館。
排名
綜合排名 | |
---|---|
全球名次 | |
《ARWU》主排名[45] | 5 |
《QS》主排名[46] | 27 |
《泰晤士》主排名[47] | 15 |
《泰晤士》聲譽版[48] | 6 |
《美國新聞》全球版[49] | 4 |
全国名次 | |
《ARWU》主排名[50] | 4 |
《福布斯》[51] | 14 |
《美國新聞》本地版[52] | 22 |
《華盛頓月刊》[53] | 18 |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大学排名中,伯克利加州大學本科课程於2015年度继续蝉联公立大学第一,全美第20名[54]。另外,柏克萊的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則為全美國唯一所有開辦科目均在全國首五位者。[55]
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再次评价:伯克利加州大學15个博士项目拿了3個第一名,僅次於6項第一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和4項第一名的斯坦福大学;緊接在後的哈佛大学有2個第一名。[56]
德州農工大學統計教授H.J. Newton以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排名,伯克利無論於整體總分(All Score)或歸零總分(Nonzero Score)均名列全美國第二:前者指將總分除以調查所有科目總數,即分母不論該院校有否開辦均須計入,後者分母則指計入該院校有開辦之學科:例如後者名列第一的麻省理工學院專精理工學科,有開辦的評審科目不足30項,故於後者能名列首位但於前者因分母被擴大而被列第23位,而開辦最多科目 - 多達40門的史丹福大學則於前者有利,而柏克萊則於兩種計算方法中均名列前茅。[57]
伯克利加大不但開設科目眾多全面,更能維持眾多科目皆有出色表現,研究院更為出色,尤以文、理、工科見長,大多數科目均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研究院排名上居前列甚至首位。
科系/項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項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項目 | 全美排名 | 科系/項目 | 全美排名 |
化學總排名 | 第1 | 生物化學科目排名 | 第2 | 無機化學科目排名 | 第3 | 物理化學科目排名 | 第1 |
理論化學科目排名 | 第1 | 生物學總排名 | 第2 | 細胞學科目排名 | 第4 | 生態學科目排名 | 第1 |
遺傳學科目排名 | 第4 | 分子生物學科目排名 | 第4 | 數學總排名 | 第2 | 代數科目排名 | 第2 |
數學分析科目排名 | 第2 | 組合數學科目排名 | 第2 | 幾何學科目排名 | 第2 | 應用數學科目排名 | 第8 |
數學邏輯科目排名 | 第1 | 拓樸學科目排名 | 第1 | 電腦科學總排名 | 第1 | 人工智能科目排名 | 第4 |
程式語言科目排名 | 第2 | 電腦系統科目排名 | 第1 | 電腦理論科目排名 | 第2 | 地球科學總排名 | 第3 |
生態化學科目排名 | 第5 | 地震學科目排名 | 第4 | 古生物學科目排名 | 第3 | 物理學總排名 | 第5 |
宇宙學科目排名 | 第5 | 統計學總排名 | 第2 | 法律總排名 | 第7 | 知識產權法科總目排名 | 第1 |
環境法科目排名 | 第3 | 商學總排名 | 第7 | 創業學科目排名 | 第7 | 非牟利科目排名 | 第2 |
行政工商管理碩士學總排名 | 第3 | 教育學總排名 | 第10 | 經濟學總排名 | 第4 | 經濟發展科目排名 | 第3 |
計量經濟學科目排名 | 第6 | 國際經濟學科目排名 | 第2 | 勞工經濟學科目排名 | 第5 | 公共財政科目排名 | 第3 |
英文總排名 | 第1 | 18-20世紀英國文學科目排名 | 第2 | 中世紀文學科目排名 | 第4 | 非洲-美國文學科目排名 | 第3 |
1865年前美國文學科目排名 | 第3 | 性別與文學科目排名 | 第1 | 文學批評理論科目排名 | 第3 | 歷史總排名 | 第1 |
亞洲歷史科目排名 | 第2 | 文化史科目排名 | 第1 | 歐洲史科目排名 | 第1 | 現代美國歷史科目排名 | 第2 |
政治科學總排名 | 第6 | 美國政治科目排名 | 第7 | 國際政治科目排名 | 第8 | 政治理論科目排名 | 第5 |
心理學總排名 | 第1 | 行為神經科學科目排名 | 第4 | 發展心理學科目排名 | 第4 | 實驗心理學科目排名 | 第5 |
社會學總排名 | 第1 | 經濟社會學科目排名 | 第2 | 歷史社會學科目排名 | 第3 | 性別學科目排名 | 第1 |
社會分層科目排名 | 第2 | 社會文化科目排名 | 第2 | 人口社會學科目排名 | 第2 | 公共衛生總排名 | 第8 |
社會工作總排名 | 第5 | 公共事務總排名 | 第6 | 城市研究及規劃科目排名 | 第2 | 衛生政策科目排名 | 第5 |
公共政策評論科目排名 | 第2 | 社會政策科目排名 | 第2 |
科研革新
自然科学
- 原子弹、氢弹——“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等人
- 回旋加速器——欧内斯特·劳伦斯
- 暗能量——索尔·珀尔马特等人
- 十六种化学元素 (锝,砹,镎,钚,锔,镅,锫,锎,锿,镄,钔,锘,铹,𬭊,𨭎,𬬻)[58][59]——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埃德温·麦克米伦、艾伯特·吉奥索等人
- 共价键、路易斯结构——吉尔伯特·路易斯
- 碳14、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Martin Kamen和Sam Ruben,以及梅尔文·卡尔文等人
- 流感疫苗——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等人
- 维生素E——Gladys Anderson Emerson
- CRISPR——詹妮弗·杜德纳
应用科学
伯克利加大培育出一批研究人員來發展早期的互聯網、自由軟件運動和開放源代碼軟件運動等關鍵技術。
- 1977年,比尔·乔伊修改BSD,他也開發了vi。
- Sendmail在1981年開發,同期CSRG(Computer Systems Research Group)研究了BIND這個DNS服务器软件。
- PostgreSQL 數據庫出現在由迈克尔·斯通布雷克帶領的Ingres計劃。
- Tcl 腳本語言和 Tk GUI 工具由John Ousterhout於1988年開發。
- RAID和RISC技術由大衛·帕特森教授開發。
- 威廉·卡韩教授對浮點數運算的演算法和IEEE 754有很大的貢獻。
- 研究小組XCF(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管理着GTK+和GIMP計劃。
- 伯克利加州大學也是开发BOINC和SETI@home等开源分布式计算程序的开发者。
公司创业
- 动视暴雪,1979年,联合创始人Alan Miller (B.S) 及Larry Kaplan (B.A)
- 美国国际集团(AIG),1919年, 创始人Cornelius Vander Starr (Attended)
- 苹果公司,1976年,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B.S)
- 香港商业电台,1959年,创始人何佐芝(B.A)
- Coursera,2012年,联合创始人吴恩达 (PhD)
- eBay,1995年,创始人Pierre Omidyar (Attended) [60][61]
- 盖璞(Gap Inc.),1969年,联合创始人Donald Fisher (B.S)
- 宏达国际电子(HTC),1997年,联合创始人王雪红 (B.A)
- 英特尔,1968年, 联合创始人高登·摩尔 (B.S) 以及安迪·格罗夫 (PhD)
- 美满电子科技(Marvell), 1995年,联合创始人周秀文 (M.S, PhD) 以及戴伟立(B.A)
- 摩根士丹利, 1924年 (Dean Witter & Co.),联合创始人Dean G. Witter (B.A)
- Mozilla公司(火狐),2005年,联合创始人Mitchell Baker (B.A, J.D)
- NetApp,1992年,联合创始人James Lau (B.S)
-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2年,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 (PhD)
- 烂番茄,1998年,创始人Senh Duong (B.A)、Patrick Y. Lee (B.A) 以及 Stephen Wang (B.A)
- 闪迪公司,1988年,联合创始人Sanjay Mehrotra (B.S, M.S)
- 软银集团,1981年,创始人孙正义 (B.A)
- 太阳微系统,1982年,联合创始人比尔·乔伊 (M.S)
- 特斯拉汽车, 2003年,联合创始人马克·塔彭宁 (B.S)
- VMware,1998年,联合创始人Diane Greene (M.S) 以及Mendel Rosenblum (PhD)
- 优酷,2006年,创始人古永锵(B.S)
學校環境
伯克利加大的校地總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而主校區約72公頃。
著名人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遍佈各領域。截至2018年10月,包含107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三),等等。下表中以华人的著名人物为主,其他著名人物详见英文版本。
基础学界
- 陈省身:世界著名数学家、二十世纪微分几何之父,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创始人。
- 丘成桐: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62]
- 斯蒂芬·斯梅尔:菲尔兹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伯克利数学系教授。
- 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伯克利物理学教授,在伯克利任教期间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现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
- 爱德华·泰勒:氢弹之父、伯克利物理学教授,负责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
- 欧内斯特·劳伦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回旋加速器发明者,1931年建立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部長、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63]
- 吴健雄:美籍華裔女物理学家、沃尔夫奖得主,首任美国物理协会女性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華民國中研院院士。
- 袁家骝:美籍華裔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妻子吴健雄。
- 加来道雄:著名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科普学者,伯克利物理学博士。
- 焦立中:美國宇航局第一位華裔宇航員。
- 吉尔伯特·路易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化学院院长,曾获得41次诺贝尔化学奖提名,路易斯在伯克利任教期间培养、影响了包括哈罗德·尤里(1934年诺贝尔奖)、威廉·吉奥克(1949年诺贝尔奖)、格伦·西奥多·西博格(1951年诺贝尔奖)、威拉得·利比(1960年诺贝尔奖)、梅尔文·卡尔文(1961年诺贝尔奖)等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使得伯克利化学院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化学院之一。
- 李遠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
- 凯利·穆利斯:199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发明者,伯克利博士毕业。
- 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的堂侄,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詹妮弗·杜德纳:CRISPR生物技术发明者之一,伯克利教授。
- 胡先驌:生物學家、中国近代生物学创始人之一,伯克利農學院森林系農學學士1916年畢業。
- 丹尼尔·麦克法登: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乔治·阿克洛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的丈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李卓敏:经济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
- 劉遵義:经济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学者,汉语语言学之父,伯克利教授。
- 翦伯赞:著名馬克思主義历史学家,前北京大学副校长。
应用学界
-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1997年图灵奖得主、计算机学家、鼠标的發明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 伦纳德·阿德曼:2002年图灵奖得主、RSA加密算法发明者,获得伯克利本科及博士学位。
- 大卫·帕特森:2017年图灵奖得主、前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席、RISC-V负责人,伯克利教授。
- 田长霖:热力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第七任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林同炎:著名桥梁专家、中國知名結構工程師、预应力之父,获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硕士、担任终身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 汉斯·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长子、美籍瑞士裔工程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蔡少棠:非线性电路分析理论(nonlinear-circuit theory)之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唐偉章:热力学家,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校長,获得伯克利理學硕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陳文村:資訊通訊学家、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行政院科技顧問,柏克萊加大計算機科學傑出校友獎及泰勒·布斯教育獎得主。
- 張進福:電機学家、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柏克萊加大電機工程傑出校友獎得主。
- 李家同:台灣資訊学家、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代理校長、靜宜大學以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 陳玉樹: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創院院長,前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香港教育家。
- 鄭國漢: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現為香港嶺南大學校長。
律政界
- 珍妮特·耶伦,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克利经济学教授。
- 厄尔·沃伦:前美國首席大法官、前加州州长、美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作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內(1953年-1969年)作出多項有利消除種族歧視的判決。
-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美国前国防部长、世界银行前行长。
- 羅伯特·萊奇:美国前劳工部部长,伯克利公共政策学院教授。[64]
- 诺曼·峰田:美国前商务部长、运输部长,日裔美國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美國眾議院議員(1975年-1995年)。
- 迪安·腊斯克:美国前国务卿,获伯克利法学学位。
- 任筑山: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主管研究、教育和經濟事務(2001年-2005年),其父親是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長、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
- 杰里·布朗:前加州州长,获得伯克利本科学位。
- 吉米·杜立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美國空軍名將;曾經指揮1942年的杜立德空襲,是二戰期間第一個襲擊日本本土的將領。
- 米格尔·安赫尔·罗德里格斯:前哥斯达黎加总统。
-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前巴基斯坦总统。
- 哈康王储:挪威王室王储,伯克利本科毕业。
- 王沪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伯克利访问学者。
- 唐明照:联合国副秘书长(1971年-1979年)、毛泽东前英文翻译,中國外交部新闻司唐闻生女士之父。
- 孙科:孙中山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伯克利本科毕业。
- 宋楚瑜:亲民党創黨党主席,曾任中国国民党秘书长、中華民國臺灣省省長。
- 蔣夢麟: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國立北京大学校長(1930年12月—1945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教育學系學士1912年畢業。
- 毛高文:中華民國教育部長、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張超雄:香港公民黨创始人兼副主席、政治家,屬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亦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前香港理工大學民選校董。
商业界
- 戈登·摩爾:英特爾的創立者之一,摩爾定律發明人。
- 安迪·格罗夫:英特尔前CEO、1997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 埃里克·施密特:Alphabet公司前执行董事长、Google前执行董事长。
- 史蒂夫·沃茲尼克:蘋果公司的創立者之一。
- 克雷格·费德里吉: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主管iOS软件及Mac软件部門。
- 比尔·乔伊:太阳计算机系统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BSD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曾创作了包括vi、C Shell等软件,伯克利计算机硕士。
- 马克·塔彭宁: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之一。
- 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65]
- 保罗·盖提:美国前首富、盖蒂石油创始人,伯克利校友。
- 詹姆斯·西蒙斯:世界顶级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创始人、伯克利数学系博士。
- 古永锵:优酷创始人。
- 何佐芝:香港企業家,商業電台創辦人。
- 陆宏亮:UT斯达康创始人与上海盛大网络董事。[66]
- 王雪紅:威盛電子公司、宏達電子公司(HTC)創辦人兼董事長。
- 鄧中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体界
- 罗伯特·佩恩·沃伦,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普利策奖得主,“新批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美国诗人”。
- 瑪格麗特·希金斯:戰地記者,普立茲獎第一位女性得主。
- 杰克·伦敦: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伯克利校友。
- 张爱玲:著名华人女作家,1969-1971年应陈世骧教授之邀,受聘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担任高级研究员。
- 林燕妮:香港散文女作家,十七歲入學,攻讀遺傳學。
- 林振強:林燕妮胞弟,香港著名填詞人。
- 楊牧:台灣作家、文學教授。
- 贾森·基德:前NBA巨星、伯克利本科毕业。
- 凯文·约翰逊:前NBA巨星、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前市长(第55任),伯克利本科毕业。
- 莱恩·安德森:NBA球星、伯克利校友。
- 亚历克斯·摩根:著名女子足球运动员、美国女子国家足球队队长、主力前锋,伯克利本科毕业。
- 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奥运会游泳冠军、曾一届获得7枚奥运奖牌(5枚金牌),伯克利本科毕业。
- 纳塔莉·考芙林:奥运会游泳冠军,伯克利本科毕业。
- 蜜茜·富兰克林:奥运会游泳冠军、曾一届获得6枚奥运奖牌(5枚金牌),伯克利校友。
- 歐鎧淳: 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在里約奧運會擔任香港隊持旗手。
娱乐界
- 格里高利·派克:著名奥斯卡影帝、伯克利本科毕业,代表作包括《罗马假日》、《乞力马扎罗的雪》和《爱德华大夫》。
- 克里斯·派恩:好莱坞影星。
- 赵约翰:好莱坞影星。
- 曾江:演員。
- 孔慶翔:演員、歌手。
- 黃美棋:演員。
参考文献
- ^ Annual Endowment Report, Fiscal Year Ended June 30, 2017 (PDF).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of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
- ^ 2.0 2.1 2.2 {{cite web |url=https://opa.berkeley.edu/uc-berkeley-fall-enrollment-data |title=UC Berkeley Fall Enrollment Data}
- ^ UC Financial Reports – Campus facts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7 [2008-11-30].
- ^ US NEWS BEST PUBLIC UNIVERSITI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 Top 500 universities | Shanghai Ranking - 2016.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7-01-16].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6-08-17 [2017-01-16].
-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6-04-21 [2017-01-16].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 ^ 存档副本. [201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 ^ Days of Cal | Berkeley in the 60s. bancroft.berkeley.edu. [2017-01-16].
- ^ Berkeley FSM | Free Speech Movement 50th Anniversary. fsm.berkeley.edu. [2017-01-16].
- ^ Maclay, Kathleen. Two young faculty members named MacArthur "genius" fellows. Newscenter.berkeley.edu. 2010-09-28 [2012-06-08].
- ^ J. Robert Oppenheimer Centennial - Exhibit. cstms.berkeley.edu.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 ^ History.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2011-03-11 [2017-01-16] (美国英语).
- ^ Berkeley Lab History – 75 Years of World-Class Science. history.lbl.gov. [2017-01-16].
- ^ Chemical Elements Discovered a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l.gov. 1999-06-07 [2011-02-21].
- ^ UC National Laboratories | UCOP. www.ucop.edu. [2018-04-30] (英语).
- ^ About the Lab. Berkeley Lab. 2013-05-18 [2017-01-16] (美国英语).
- ^ History.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3-10-09 [2017-01-16].
- ^ Energy,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Operated by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About. www.lanl.gov. [2017-01-16].
- ^ MSRI. MSRI. www.msri.org. [2017-01-16].
- ^ Visiting.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2011-03-10 [2017-01-16] (美国英语).
- ^ California Golden Bears Olympic Medals. www.calbears.com. [2018-10-28].
- ^ Missy Franklin transfers to University of Georgia | The Daily Californian. The Daily Californian. 2018-01-17 [2018-04-30] (美国英语).
- ^ Coughlin's 6 medals most by a US woman. (The Associated Pres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8-08-17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8).
- ^ 存档副本. [201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07).
- ^ Roger Y. Tsien - Biographical. www.nobelprize.org. [2017-01-16].
- ^ Tsung-Dao Lee's Home Page. tdlee.ccast.ac.cn. [2017-01-16].
- ^ 12.06.2004 - Renowned mathematician Shiing-Shen Chern, who revitalized the study of geometry, has died at 93 in Tianjin, China. www.berkeley.edu. [2017-01-16].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Memoriam, 1985. texts.cdlib.org. [2017-01-16].
- ^ Eileen Chang.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17-01-16].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story Digital Archives. [2008-11-30].
- ^ About UC Berkeley - History. UC Berkeley. [200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 ^ A Brief History of Cal. UC Berkeley. [2008-11-30].[永久失效連結]
- ^ Manhattan Project Chronology. atomicarchive.com. [2008-11-30].
- ^ Atomic History - Early Government Support.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11-30].
- ^ UC Presid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story Digital Archives. [2008-11-30].
- ^ The list of top schools for producing tech entrepreneurs shows how clubby Silicon Valley really is. Quartz. September 1, 2017.
- ^ In startup sweepstakes, it’s Cal vs. Stanford. Berkeley News. September 9, 2016 [April 6, 2018] (美国英语).
- ^ UC Berkeley third-largest producer of entrepreneurs, report says | The Daily Californian. The Daily Californian. August 18, 2013 [April 6, 2018] (美国英语).
- ^ 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Report – Alumni of Top Universities Rake in $12.6 Billion Across 559 Deals. CB Insights Research. October 29, 2012 [April 6, 2018] (美国英语).
-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Research UC Berkeley. vcresearch.berkeley.edu. [April 6, 2018] (英语).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Governance at UC - Overview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benefits, publications, tours and jobs at 10 campuses, 5 medical centers and 3 national labs. web.archive.org. 2008-12-04 [2019-06-15].
- ^ 存档副本.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0).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0 [2020-12-09].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20-12-09].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1 [2020-12-09].
-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20.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0 [2020-12-09].
- ^ 2021 B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1 [2020-12-09].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USA.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0 [2020-12-09].
- ^ America's Top Colleges. Forbes. 2019 [2020-12-09].
- ^ 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0 [2020-12-09].
- ^ 2020 College Guide and Rankings. Washington Monthly. 2020 [2020-12-09].
- ^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page+2
- ^ http://ls.berkeley.edu/?q=graduates/graduate-program-ranking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5-21.
- ^ U.S. News & World Report ranks UC Berkeley's Ph.D programs in the top five in all 15 academic categories. www.berkeley.edu. [2018-10-28].
- ^ 若缺齋老人. 老眼中世界百名校: 帝國公立大學之王.窮人大學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 2009-11-22 [2018-10-28].
- ^ It's Elementary: Berkeley Can Bask in the Glow as More Elements Hit Periodic Table. Cal Alumni Association. [March 7, 2016].
- ^ Lawrence Livermore credited with discovery of elements 115, 117 and 118.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March 13, 2016].
- ^ Cohen, Adam. 'The Perfect Store'.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6, 2002 [November 17, 2017].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 ^ Pierre Omidyar. Forbes. [November 17, 2017]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05-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14).
- ^ Untitled Document. www.lbl.gov. [2018-10-28].
- ^ 07.22.2005 - Robert Reich to joi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www.berkeley.edu. [2018-10-28].
- ^ 存档副本. [2005-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8).
- ^ http://www.snda.com/cs/about/board.htm#7[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