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凡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vidwu留言 | 贡献2019年7月2日 (二) 09:0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阿凡达
Avatar
File:Avatar-Teaser-Poster.jpg
《阿凡達》劇院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詹姆斯·卡麥隆
监制詹姆斯·卡麥隆
喬恩·蘭多
编剧詹姆斯·卡麥隆
主演山姆·沃辛頓
柔伊·沙達納
史帝芬·朗
蜜雪兒·羅德里奎茲
雪歌妮·薇佛
配乐詹姆斯·霍納
摄影莫羅·菲奧裡(Mauro Fiore)
剪辑詹姆斯·卡梅隆
約翰·勒富爾(John Refoua)
斯蒂芬·E·里夫金英语斯蒂芬·E·里夫金
制片商光風暴娛樂
沙丘娛樂(Dune Entertainment)
精巧電影合作者英语Ingenious Media
片长162分鐘[1]
170分钟(加长版)
178分钟(导演剪辑版)
产地美国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9年12月10日 (2009-12-10)(倫敦首映)
  • 2009年12月16日 (2009-12-16)(韓國)
  • 2009年12月17日 (2009-12-17)(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国)
  • 2009年12月18日 (2009-12-18)(台灣、美國)
  • 2009年12月23日 (2009-12-23)(日本)
  • 2010年1月4日 (2010-01-04)(中國[2]
特別版
  • 2010年8月27日 (2010-08-27)(台灣)
发行商二十世紀福斯
预算2.37億美元[3]
900萬美元以上(重新發行)[4]
票房27.88億美元[5][6]
前作与续作
续作阿凡達2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阿凡达
香港阿凡達
臺灣阿凡達

阿凡達》(英語:Avatar[註 1])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美國[7][8]科幻史詩式電影,由詹姆斯·卡麥隆撰寫劇本並執導,主要演員有山姆·沃辛頓柔伊·沙達納雪歌妮·薇佛蜜雪兒·羅德里奎茲史帝芬·朗。電影設定於2154年,當時人類正在南門二恆星系生態茂盛的潘朵拉衛星上開採珍稀礦產難得素[9] 採礦殖民地的擴張威脅到了當地部落纳美人的生存:納美人是土生土長於潘多拉星球上的有感知智慧能力的類人種族。電影的標題「阿凡達」,指的是經過基因改造而能為幾乎相同基因人類經神經連結互動的納美人身體,人類使用他們來同潘朵拉星上的原住民展開交流。[10]

阿凡達的開發始於1994年,卡梅隆當時為這部電影撰寫了80頁的劇本論述[11]柯麥隆原計劃在1997年的《鐵達尼號》攝製完成後就開始製作這部電影,並打算在1999年上映,[12]但最終未能如愿。柯麥隆解釋說,當時的技術手段還不足以表現出他想像的電影場景。[13]為電影中的外星人創造語言的工作開始於2005年夏天,柯麥隆也在2006年初開始發展劇本及其虛構世界[14][15]

官方公佈的《阿凡達》製作費為2.37億美元[3]其餘的估計則認為電影製作大概花費了2.8至3.1億美元,另外投入1.5億美元到市場的宣傳營銷上。[16][17][18]在發行上,這部電影不僅使用了傳統的2D放映格式,還使用了包括RealD 3D、Dolby 3D、XpanD 3D和IMAX 3D在內的多種3D格式,乃至4D格式。[19]因為在3D視野和立体视觉製片上有著諸多創新,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製片技術上的一大突破。[20]因為這部電影,爾後所有好萊塢動作片都使用了3D拍攝技術,之後,3D放映版本也開始遍及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首輪戲院。

2009年12月10日,《阿凡達》在倫敦舉行了預映,12月16日開始全球上映,北美地區則在12月18日上映。上映後,電影好評如潮,實現了商業成功。[21][22][23]在上映期間,這部電影打破了不少票房記錄,成為了有史以來北美(不考慮通貨膨脹)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超過了保持這一紀錄12年之久的《鐵達尼號》。[24]《阿凡達》還是首部票房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電影。[25]計入通貨膨脹後仍然是史上第二高的電影(相當於2017年價值的$3,251,000,000),僅次於亂世佳人(相當於2017年價值的$3,703,000,000)。[26]

隨著電影的成功,卡麥隆表示將會繼續拍攝續集。[27]《阿凡達》入圍9項奧斯卡獎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28]

情節

故事發生在2154年的潘多拉星上。潘多拉星是南門二恆星系[9]波呂斐莫斯行星Polyphemus[29]的一顆類地衛星,星球上生物繁茂。RDA公司(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正在星球上開採名為難得素的珍稀礦產。派克·塞弗裏奇(Parker Selfridge喬瓦尼·瑞比西英语Giovanni Ribisi飾)主管RDA殖民地的採礦作業。RDA殖民地有著自己的私人保安部隊「Sec-Ops」。[30]潘朵拉星的大氣對人類有害,迫使人類必須使用呼吸面具

潘朵拉星球上的居民納美人是具有智力的類人種族,有著10尺長的尾巴和藍色的皮膚;[31]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崇拜大地之母伊娃(Eywa)。為了改善和納美人的關係,並對潘多拉星的生物圈加以研究,科學家們培養了納美-人類混血的「阿凡達」,他們可以通過心靈連接而受基因匹配的人類控制。前海軍陸戰隊隊員傑克·蘇里(Jake Sully山姆·沃辛頓飾)的雙胞胎兄弟是一名科學家,曾接受過作為阿凡達控制者的訓練,但卻在一次商業迫害的搶劫中被殺害。於是,下身截癱的蘇里就接替了其雙胞胎弟弟的工作。阿凡達計劃的領導者葛蕾絲·奧古斯汀博士(Dr. Grace Augustine雪歌妮·薇佛飾)認為蘇里並不能勝任他弟弟的工作,因此為他安排了一名保鏢。

當處於阿凡達形態的葛蕾絲、人類學家諾姆·斯貝爾曼(Norm Spellman喬·大衛·摩爾英语Joel David Moore飾)和傑克正在森林中收集生物樣本並記錄數據時,一隻閃雷獸thanator)襲擊了他們,導致傑克與隊伍走散。女納美人奈蒂莉(Neytiri柔伊·沙達納)救出了迷失在森林裡的傑克,並把他帶回了她的部族——奧馬地卡雅族(Omaticaya)——的居住地家園樹(Hometree)。奈蒂莉的母親莫亞Mo'at(CCH·龐德爾英语C. C. H. Pounder飾)是部族的精神領袖,她對這名「夢行的戰士」(warrior dreamwalker)很感興趣,並指示她的女兒要將納美人的生活方式傳授給傑克。

Sec-Ops的領導者邁爾斯·夸里奇上校(Colonel Miles Quaritch斯蒂芬·朗飾)向傑克許諾說,如果傑克能提供可迫使納美人與其合作的情報,他的截癱就能得到恢復性的治療。[32]隨著傑克開始向夸里奇提供情報,葛蕾絲也越來越對其感到懷疑,最後她決定將自己、傑克和諾姆三人,轉移到具備阿凡達連接單元的偏遠基地去。在三個月裡,傑克與奈蒂莉和奧馬地卡雅族人愈加親近,並最終拒絕了夸里奇和RDA的要求。當奧馬地卡雅族接受傑克成為其中一員後,他和奈蒂莉互相選擇對方作為自己的伴侶。當一台推土機剷平了聲音樹Tree of Voices)後,傑克破壞了它:這顯示出他效忠對象的改變。夸里奇給塞爾弗裡奇播放了傑克的影像日記,傑克在影像中說到,奧馬地卡雅族絕對不會放棄家園樹。於是,塞爾弗裡奇下令摧毀家園樹。

儘管葛蕾絲竭力主張說,摧毀家園樹會影響潘朵拉星球有機體賴以連接的神經網路,但塞爾弗裡奇只給了傑克和葛蕾絲一小時去勸納美人離開家園樹。傑克向奧馬地卡雅族人披露了他的最初任務,奈蒂莉認為傑克出賣了他們。傑克和葛蕾絲的阿凡達因而被俘。夸里奇的軍隊摧毀了家園樹,殺死了包括奈蒂莉的父親Eytucan酋長(韋斯·斯塔迪飾)在內的許多奧馬地卡雅族人。在基地,傑克、葛蕾絲和諾姆因背叛RDA公司而受囚禁。對夸里奇的戰爭手段感到厭惡的保安部隊飛行員楚蒂·查肯(Trudy Chacón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飾)將他們劫出,把他們帶到前哨站,並協助其轉移。但在逃離過程中,葛蕾絲被夸里奇擊中,嚴重負傷。

為了重獲奧馬地卡雅族人的信任,傑克制服了一隻迅雷翼獸Leonopteryx):歷史上只有五名納美人馴服過這種強大的空中捕食者。傑克在神聖的靈魂之樹Tree of Souls)下找到了奧馬地卡雅族人,並求得莫亞幫助治癒葛蕾絲。在靈魂之樹的幫助下,族人們試圖將葛蕾絲從其奄奄一息的人類軀體中轉移到她毫無意識的阿凡達身上,但因其傷勢過重,葛蕾絲未能堅持完轉換。莫亞隨後宣佈說:「她現在和伊娃在一起了。」[33]

在奈蒂莉和奧馬地卡雅族新領袖楚泰(Tsu'Tey拉澤·阿隆索英语Laz Alonso飾)的協助下,傑克從眾多納美部族裡集結了數以千計的戰士,希望借此擊退人類。通過和靈魂之樹的神經連接,傑克向伊娃祈求,希望她能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幫助納美人。夸里奇提到了納美人正在集結軍隊,說服塞爾弗裡奇批准對靈魂之樹展開先發制人的打擊。他希望通過毀滅納美人的宗教和文化中心來迫使他們歸順。

隨著保安部隊開始攻擊,納美人也展開了反擊,但人員傷亡甚重,楚泰和楚蒂都不幸遇難。然而,形勢卻突然逆轉,潘朵拉星上的野生動物們開始進攻保安部隊,奈蒂莉高興的說伊娃回應了傑克的祈求。傑克在轟炸機抵達靈魂之樹前摧毀了它。夸里奇找到了連接傑克人類軀體和阿凡達的節點,並對其展開攻擊,令傑克暴露在潘朵拉星的大氣中。奈蒂莉殺死了夸里奇,救出了傑克。隨著攻擊的結束,傑克和奈蒂莉的愛情得以恢復,而奈蒂莉也第一次見到了傑克的人類軀體。

塞爾弗裡奇和剩餘的公司職員被驅逐出了潘朵拉星,但傑克、諾姆和其他科學家則被准許留下。傑克戴上了奧馬地卡雅族領袖的徽章。部族展開了宗教儀式,將傑克從其人類軀體中永久地轉移到他的阿凡達身上。

演員和角色

地球人

角色 演員 國語配音 粵語配音 明珠台
粵語配音
介紹
傑克 · 蘇里
Jake Sully
山姆·沃辛頓 李立宏 张家辉 黃啟昌 RDA員工
海軍陸戰隊下士
在加入阿凡達計劃前,蘇里是一名殘疾的前海軍陸戰隊隊員。他的軍方背景幫助了他認識的納美戰士。在全球搜尋年輕有為的男演員後,柯麥隆決定讓當時名氣不大的澳大利亞演員沃辛頓出演該角,以控制預算的使用。[34]當時還以車為家的沃辛頓[35]在開發初期參加了兩次試演,[36]並已為可能的續集簽約。[37]柯麥隆覺得,沃辛頓從未出演過電影的主要角色,因此他對任何事情都抱持遊戲的心態,這使得他的角色具有「一種真正真實的特質。他有著讓你願意與其舉杯暢飲的品格,而他最終將會成為改變世界的領袖」。[38]
葛蕾絲 · 奧古斯汀
Dr. Grace Augustine
雪歌妮·薇佛 杨晨 惠英红 陸惠玲 RDA外星生物學博士
葛蕾絲是一位外星生物學家,負責領導阿凡達計劃。她是傑克·蘇里的導師,支持和納美人建立和平的關係,並在當地設立了一所學校來教授英語。[39]為飾演這一角色,薇佛還特地將自己的頭髮染成紅色。[40]該角色曾被命名為「希普利」(Shipley),以紀念薇佛在《異形》系列(其中第二集亦由柯麥隆導演)中飾演的角色埃倫·裡普利英语Ellen Ripley[41]薇佛說,「奧古斯汀」這一名字讓她和柯麥隆聯想到了一位「非常努力且非常理想主義」的角色形象。[42]
楚蒂 · 查肯
Trudy Chacón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钟舒漫 謝潔貞 RDA飛行員
海軍陸戰隊飛行員
被指派到潘朵拉星上協助阿凡達計劃。在看過羅德里格茲出演的《女生出拳英语Girlfight》後,柯麥隆就很想與羅德里格茲合作。[43]
帕克 · 塞爾弗裡奇
Parker Selfridge
喬瓦尼·瑞比西英语Giovanni Ribisi 商虹 陳廷軒 RDA採礦主管
RDA企業的採礦作業主管,電影中的主要反面角色之一。[44]作為主管採礦計劃的人類,塞爾弗裡奇尚有一絲人性:只有在夸里奇向其說明進攻的必要性,並保證會進攻中保持人道時,他才勉強授權夸里奇襲擊納美人。而當他看到傳回基地的進攻畫面時,他的眼神裡透露出了痛苦和不安。
諾姆 · 斯貝爾曼
Norm Spellman
喬·大衛·摩爾英语Joel David Moore 李致林 RDA人類學家[45]
他在阿凡達計劃中負責研究植物和自然生命。他和傑克·蘇里一同抵達的潘朵拉星,並也操縱了一名阿凡達。儘管起初打算由他來主導和納美人的外交接觸,但後來卻是由傑克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
邁爾斯 · 夸里奇
Colonel Miles Quaritch
斯蒂芬·朗 陆建艺 张智霖 潘文柏 RDA安全主管
海軍陸戰隊上校
採礦作業安全方面的負責人。夸里奇極度忠於他的軍事法律,完全漠視潘朵拉星上的居民,是電影中的首要反面角色。在柯麥隆為《異形2》(1986年)選角時,斯蒂芬曾在試演中落選;但柯麥隆卻記住了他,並邀請他出演《阿凡達》。[43]出演《異形》的邁克爾·比恩,也曾讀過劇本並和柯麥隆一同觀看了一些3D片,[46]但最終未能出演該角。
馬克斯 · 帕特爾
Dr. Max Patel
迪利普·拉奧英语Dileep Rao 劉昭文 RDA科學家
一名為阿凡達計劃工作的科學家。[47]

納美人

角色 演員 國語配音 粵語配音 明珠台
粵語配音
介紹
奈蒂莉
Neytiri
柔伊·沙達納 季冠霖 徐子珊 鄭麗麗 公主
納美人,奧馬地卡雅族的公主,電影的女主角。在故事中是納美中央部落奧馬地卡雅族的公主。她被傑克的勇敢所吸引。[48]和所有納美人與阿凡達一樣,奈蒂莉是使用表演捕捉技術創造的,其視覺效果完全由計算機生成。[49]沙達納也已為可能的續集簽約。[50]
莫亞
Mo'at
CCH·龐德爾英语C. C. H. Pounder 許盈 酋長之妻
奧馬地卡雅族的精神領袖,奈蒂莉的母親,部族領袖Eytucan的配偶。[51]
楚泰
Tsu'tey
拉澤·阿隆索英语Laz Alonso 酋長候選人
部落酋長的繼位者。在電影中的事件發生前,是奈蒂莉的未婚夫。
Eytucan 韋斯·斯塔迪 酋長
奧馬地卡雅部族的領袖,奈蒂莉的父親,莫亞的配偶。

製作

起源

1994年,詹姆士·柯麥隆為《阿凡達》撰寫了80頁長的劇本論述[11]報導稱其僅用了兩週時間。[52][53]在1996年8月,卡梅隆宣佈說,他將在完成《鐵達尼號》後開始拍攝《阿凡達》,其中會使用合成的或計算機生成的演員。[13]該計劃會耗費1億美元,並且至少會有6名主要角色會「看上去是真的,但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中」。[54]柯麥隆和特效公司數字領域建立了合作關係,並計劃在1997年夏天開始製作,以在1999年公映。[12]然而,柯麥隆感到當時的技術,還不足以表現出他所要表達的故事和場景。因此,他決定在未來幾年中,把精力放在攝製紀錄片和改進技術上。

2005年6月,有報導稱柯麥隆正在從事暫命名為「880計劃」的計劃,以及漫畫《銃夢》的電影版。[55]後來《商業週刊》報導說,二十世紀福克斯已為柯麥隆提供了一千萬美元的預算,用於拍攝《阿凡達》的概念驗證片段。2005年10月,柯麥隆將成果提交給了福克斯的高層。[56]12月,柯麥隆表示他將先期拍攝《銃夢》的電影,並在2007年年中上映;而「880計劃」的電影將在2009年上映。[57] 2006年2月,卡梅隆表示說,他已經修改了兩部電影的計劃——「880計劃」被提前到了2007年,而《銃夢》被推遲到了2009年。他還指出,「880計劃」的上映,可能會推遲至2008年。[58]

同月末,柯麥隆透露說,「880計劃」正是他幾年前想要製作的「《阿凡達》的重編版本」。[59]他提到,咕嚕金剛戴維·瓊斯英语Davy Jones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這些計算機生成角色的創作促使了技術的進步,[11]在前一年(2005年)花了5天時間比較試拍片段後,他決定先於《銃夢》攝製《阿凡達》。[60]

發展

2006年1月至4月,柯麥隆逐步完善了劇本,並發展了電影中外星人納美人的文化。南加州大學語言學家保羅·弗朗莫創造了該族的語言[11]納美語大概有1000個詞彙,其中有30個是由柯麥隆加入的。發音音位中的緊喉輔音(例如將「kx」讀成「skxawng」)出現在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語中;而詞尾的「ng」則可能是柯麥隆從新西蘭的毛利語裡借出來的。[15]雪歌妮·韋佛與電影的佈景設計師英语Scenic design拜訪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植物生理學教授喬迪·S·霍爾特,向他求教植物學家研究和採樣植物的方法,並對如何解釋電影中潘多拉星生物的交流進行了討論。[61]

2006年7月,柯麥隆宣佈他將在2007年2月確定演員後開始《阿凡達》的主要攝影工作,並計劃於2008年年中上映。[62]同年8月,特效公司維塔數碼與柯麥隆簽約,以協助其製作《阿凡達》。[63]此前與柯麥隆合作過的斯坦·溫斯頓,也協助了《阿凡達》的設計。[64]電影的製片設計花費了幾年時間。電影有著兩組不同的製片設計師,和兩組相互獨立的藝術部門,其一主要負責潘朵拉星的植物群動物群,其二主要負責創作人類機器和人類元素。[65]2006年9月,報導稱柯麥隆將使用他自己的現實攝影系統英语Digital cinematography cameras拍攝3D畫面。該系統將在一台攝影機體中使用兩台高清晰度的攝影機,以產生有深度感的畫面。[66]

當所有準備工作開始進行後,福克斯卻動搖了,他們還記得柯麥隆上部電影《鐵達尼號》預算超支和延期上映的痛苦經歷。柯麥隆為此重寫了《阿凡達》的劇本,合併了好幾名角色,還答應假如電影不成功的話就減少他的報酬,但都未能完全消除福克斯的擔心。[56]柯麥隆在聯合製片人喬恩·蘭多的辦公室外安裝了盞交通信號燈,並將其設為黃燈,以表現電影無法確定的未來。[56]2006年年中,福克斯告訴柯麥隆,他們已經「毫無疑問地放棄了這部電影」[67];於是,柯麥隆開始尋找其他的公司,並向迪克·庫克英语Dick Cook(後來成為了華特迪士尼公司的主席)展示了他的概念驗證[56]然而,當迪士尼打算接手時,福克斯卻動用了它的優先購買權英语right of first refusal[56]2006年10月,在精巧媒體英语Ingenious Media答應支持這部電影後,福克斯終於同意將《阿凡達》付諸製作;前者為後者分擔了佔官方預算一半以上的財務風險。[56]在福克斯接受《阿凡達》後,柯麥隆和蘭多將交通燈轉為綠色。[56]在兩位製片人參與撰寫的《阿凡達的藝術:詹姆士·柯麥隆的史詩歷險》(The Art of Avatar: James Cameron's Epic Adventure)一書中,有位仍覺懷疑的福克斯主管告訴蘭多說:「我不知道讓你們拍這電影是誰的瘋狂主意,是我們的還是你們的!」[68]

2006年12月,柯麥隆將《阿凡達》描述為「一部200年後發生在一顆星球上的未來故事……是一場飽含環保意識的老式叢林歷險」。[69][70]2007年1月發佈的新聞稿則這樣描述這部電影:「《阿凡達》還是一場關於救贖和革命的心靈旅程。是一出關於一名負傷的前海軍陸戰隊隊員的故事,他不情願地加入了旨在佔領並利用一顆生物繁茂的外星球的行動,但他最終轉而率領當地種族為生存而戰」。[71]而「我們將創造整個世界,包括由幻影般的植物和動物構成的完整生態系統,以及具有豐富文化和語言的原住民。」[72][50]

根據估計,電影使用了大約2.8至3.1億美元用於製作,並使用1.5億美元用於營銷;其3,000萬美元的稅收抵免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對片方及其融資方的財務衝擊。[16][17][18]然而,製片廠的一位發言人對電影網站The Wrap說,電影的預算「為2.37億美元,另有1.5億用於推廣,這就是全部了。」[3]

主題與靈感

傑克·蘇里正為拯救其新加入的部族而戰。

《阿凡達》是一場發現自我的動作冒險之旅,其背景是擴張主義生物多樣性的對抗。[73]

柯麥隆說他的靈感來自他「小時候讀的每一本科幻小說」[74],他借鑑了埃德加·賴斯·伯勒斯約翰·卡特英语John Carter (character)系列,並努力讓其風格煥然一新。[11]柯麥隆承認《阿凡達》與《在上帝賜予的土地上遊玩英语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和《翡翠森林》有著共同的主題,亦即自然和文明的衝突;這部電影還和《與狼共舞》有所聯繫,後者描述了一名重傷的士兵被敵對陣營的文化所吸引。[75]

在2007年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柯麥隆回答了「阿凡達」一詞的意義:「它是印度教神祇英语Hindu deities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在這部電影中,這意味著人類未來的技術,可以將一名人類的智力注入遙控的生物身體當中。」[76][10]

納美人(潘多拉星當地的類人種族)相貌的靈感,來自柯麥隆的母親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場夢。在這場夢裡,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呎的膚女人。卡梅隆覺得這一畫面十分絕妙,於是在他的首部劇本(寫於1976年或1977年)中,他就加進了類似的生物,這在後來成為了納美人的原型。[73]在談到選擇藍色作為膚色的特別原因時,卡梅隆說:「我就喜歡藍色……而且,這與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聯繫,[77]我喜歡它的概念。」[78]

潘朵拉星上的山,其部分靈感來自中國武陵源的張家界(圖)。

為了創作電影中漂浮的哈里路亞山,設計者從「各種類型的高山」中汲取了靈感,「但主要來自中國的岩溶地貌。」[79][80]據製片設計師迪倫·科爾(Dylan Cole)所言,黃山,以及湖南省與世界各地的一些高山,為漂浮岩石的創作提供了靈感。[80]2009年12月,導演柯麥隆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談到,漂浮山峰的設計受到了中國山峰的影響,「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在外太空重建黃山」。[81][82]當柯麥隆被問到他是否從搖滾樂隊Yes唱片封面得到漂浮山峰的靈感時,柯麥隆笑著答道:「也許是這樣的……早在我抽大麻的那會兒。」[83][78]

為了創作潘朵拉星人類採礦殖民地的內景,製片設計師在2007年6月參觀了位於墨西哥灣諾布爾英语Noble Corporation·克萊德·布德羅(Noble Clyde Boudreaux[84]鑽機。他們拍攝並測量了每一座鑽機,並在後期製片中使用CGI技術將其真實地還原到銀幕上。[85]

對於傑克和奈蒂莉的愛情故事,柯麥隆採用了悲劇式的愛情主題;他承認他們與《鐵達尼號》中的傑克和蘿絲有相似之處。兩對情侶都來自截然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蔑視他們之間的關係,並迫使他們在社會的競爭中作出選擇。「他們都愛上了對方,但他們卻需要並肩戰鬥,因此,為了實現一方的目標,另一方就有離開的必要,這樣很有趣」[86],柯麥隆說到。[87]他認為傑克、奈蒂莉的愛情故事在觀眾中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奈蒂莉的吸引力。「因此,在生理差異上——當我們為他們添加更多的外星人特徵時,我們會不斷地自我設問——大體上說,簡單的提問版本是:『那麼,你覺得這樣如何?』」[88]柯麥隆如是說。男藝術家們都被調動來完善納美人的吸引力。[89]雖然柯麥隆覺得不該讓傑克和奈蒂莉馬上愛上對方,但卻遭到了這兩名角色的演員,沃辛頓和沙達納的反對。柯麥隆說,沃辛頓和沙達納在拍攝期間「發生了偉大的化學反應」。[90][87]

在2009年的動漫大會上,柯麥隆告訴與會者說,他要拍的「這東西有一匙糖,其中盛滿了所有動作、冒險以及其他」讓他「這個影迷」興奮的元素;但「當你欣賞它時,你也許會為自己與自然和其他同胞交流的方式」感到幾分愧疚。[91][92]他補充說:「納美人代表了我們的大我,也就是我們渴望成為的自我,是我們通常喜歡自詡的一面」[93],而在電影中,儘管人類裡也有好人,但這一整體卻「代表著我們的另一面:它會毀掉我們的世界,並可能會把我們引領向陰暗無望的未來。」[94][92]

柯麥隆承認,《阿凡達》不僅含蓄地批評了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也批評了機械化戰爭的冷酷無情。[96]對於電影中「震懾英语shock and awe」一詞的使用,柯麥隆談到:「我們知道發射導彈是什麼感覺,但我們卻不知道國外人民的感受,不知道讓導彈落在我們自己國家是什麼感覺。」[97]在稍晚的一次採訪中,柯麥隆說:「這部電影百分之百不反美。」[98][99]在電影中人類暴力摧毀納美人的家園樹時,有段場景表現了家園樹在一輪導彈襲擊後的倒塌,此時背景中揚起了大量的灰塵和餘燼。當被問及該場景和九一一襲擊世貿中心倒塌的相似性時,柯麥隆表示他當時也「驚訝於這段場景與九一一的相似度」。[100][96]

拍攝

2007年4月,《阿凡達》在洛杉磯新西蘭惠靈頓開始了主要攝影。柯麥隆將這部電影描述為完全實景英语Live-action鏡頭和計算機生成角色與實時環境的結合體。柯麥隆說到:「理想地說,觀眾到時將無法分辨其中的差異」。[101]柯麥隆指出,他在四個月前就已經開始製作電影的非主要場景。[102]卡梅隆和文斯·佩斯(Vince Pace)改進了專有的3D數字融合攝影系統(Fusion Camera-3D System),並將之用於實景的拍攝。[103]2007年1月,福克斯宣佈說,《阿凡達》會使用24幀每秒的膠片進行3D拍攝,儘管柯麥隆強烈要求使用更高幀率的3D膠片來降低殘影英语strobing的明顯程度。[104]據柯麥隆說,這部電影中計算機生成元素佔六成,而實景與傳統的微縮英语miniature effect鏡頭佔四成。[105]

電影的動作捕捉拍攝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普拉亞-維斯塔英语Playa Vista, Los Angeles, California休斯飛機片場,計劃耗時31天。[60][106]實景拍攝則在2007年10月於新西蘭惠靈頓的石街(Stone Street)片場展開,同樣也計劃使用31天的時間。[107]共有一千多人參與了電影的攝製。[106]為了給拍攝各組鏡頭作好準備,所有演員都針對他們的角色接受了專業技能的培訓,譬如箭術馬術槍械肉搏戰英语Hand to hand combat。此外,他們還接受了為此部電影創造的納美語的培訓。[108]在開始電影的拍攝前,柯麥隆還把演員們派往了夏威夷的熱帶叢林,[109]讓他們在正式拍攝前體驗雨林生活。[108]

在拍攝中,柯麥隆使用了他的虛擬攝影系統英语virtual camera system,這是種實現動作捕捉攝製的全新方式。該系統可將增強現實的畫面實時顯示在監視器上,能把演員的虛擬角色實時置入數字背景中,允許導演像拍攝實景鏡頭一樣調整和導演場景。據柯麥隆說:「它就像一個大型的、功能強大的遊戲引擎。如果我想要在天空中翱翔,或改變我的背景,這都能做到。我可以實時微縮整個場景,並按照50比1的比例播放。」[110][111]如果使用傳統技術,虛擬場景只有在演員的實景表演完成後才能展現。柯麥隆將該系統描述為一種「純粹創作的形式,你可以完全控制那些元素,無論你想搬動一棵樹、一座山還是整個天空,你還可以改變每天的時間」。[112]柯麥隆還讓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彼得·傑克遜試用這些新技術。[70]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還曾前往現場,觀察柯麥隆使用這些設備導演的過程。[113][114][115]

在拍攝CGI和實景互動的鏡頭時,卡梅隆使用了一種名叫「simulcam」的特殊攝影機,它是3D融合攝影機與虛擬攝影系統的合體。在使用simulcam實時拍攝實景畫面時,由虛擬攝影機拍攝或從頭設計的CGI圖像,會被疊加到實景畫面上,並顯示在一台小型的監視器上;這讓導演可以指揮演員和場景中的虛擬元素發生互動。[108][116]

視覺效果

柯麥隆率先使用了一種特別設計的攝影機,它可以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並將其錄製成數字格式供動畫師使用。[117]

有許多革命性的視覺效果技術被用於製作《阿凡達》。據柯麥隆說,該電影在1990年代的延期,正是為了等待技術發展到足夠的高度,令導演可以充分表達出他所設想的電影場面。[12][13]為了創造出照片級真實度的計算機生成角色,柯麥隆開發了新的動作捕捉動畫技術;該開發工作耗時14個月,直至2006年12月才完成。[111]

技術上的革新包括:照亮大片區域(如潘朵拉星叢林)的新系統,[118]比以往同類攝影棚大6倍的動作捕捉攝影棚,以及能夠實現完全表演捕捉的改進面部表情捕捉方法。為了進行面部捕捉,演員會各自戴上一頂裝有小型攝影機的便帽,攝影機會正對演員的面部;該攝影機收集到的面部表情和眼睛動作等信息則會被傳送給計算機。[119]據柯麥隆所說,該方法可以將演員的身體動作完整無缺地複製到其數字替身身上。[120]在將表演捕捉的數據直接傳送予計算機的同時,亦有多台參考攝影機從不同角度展開拍攝,以給數字藝術家提供各個角度的表演畫面。[121]電影的一位動畫監製理查德·貝恩漢姆英语Richard Baneham提到了一處對其成員構成獨特挑戰的場景,他說:「在電影末尾有一處傑克被奈蒂莉抱起的場景,我們最終看到的畫面中,傑克是人類而奈蒂莉是納美人,他們發生了互動。而讓實景角色和CG角色產生實際接觸並不是一件易事。我們在尋找投射適量陰影的點上花了不少功夫,其中包括從人類角色反射到納美人皮膚上的反射光。」[122]

新西蘭惠靈頓維塔數碼公司領導了電影的視覺效果製作,該公司曾僱用900人來為這部電影工作。[123]為了渲染《阿凡達》,維塔數碼動用了佔地10,000平方英呎伺服器群,其中有4,000台惠普伺服器,共有35,000個處理器核心,運行Ubuntu Linux系統及使用集群管理軟件Grid Engine[124] [125] [126] 在2009年11月的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排名中,該渲染伺服器群位列第193至197名。[127]在創建納美人角色和潘多拉星虛構世界時,存儲其數據的空間超過了1PB[128]而在《阿凡達》的最終膠片中,一分鐘長的片段需佔用17.28GB的存儲空間。[129]為了確保特效製作的按時完成,還有許多其他公司參與了製作:例如工業光魔就與維塔數碼一同創作了戰鬥的場面。在這部電影中,工業光魔負責大部分特種車輛的視覺效果製作,它還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來製作CGI爆炸效果。[130]喬·萊泰裡英语Joe Letteri是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總監。[131]

音樂和原聲碟

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為這部電影配樂,這是他繼《異形2》與《鐵達尼號》後第三次與柯麥隆合作。[132]2008年3月,霍納和一支小型合唱團合作,錄製了納美語演唱的部分配樂。[133]霍納還同民族音樂學家萬達·布賴恩特(Bryant)合作,為該外星種族創造音樂文化[134]第一次配樂演奏計劃在2009年春展開。[135]在製作期間,霍納向柯麥隆保證說他不會在此期間參與《阿凡達》以外的任何計劃;有報導稱霍納每天早晨4點就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霍納在一次採訪中談到:「《阿凡達》是我做過的最難的電影,也是我接到的最大的工作。[136]霍納譜寫的配樂是由兩段風格迥異的配樂合成的:他首先創作了一首反映納美人發聲方式的配樂,然後再將其與另一首「傳統的」配樂結合。[108]電影的主題曲《我看見你》由英國歌手利昂娜·劉易斯演唱。2009年12月15日,片方在MySpace上公開了由傑克·納瓦英语Jake Nava導演的一段伴奏片段。[137]

營銷

宣傳

柯麥隆在2009年的聖迭戈動漫大會上宣傳他的電影。

電影的首幅圖片釋出於2009年8月14日,[138]而《帝國》雜誌的10月期則獨家發佈了另一批圖片。[139]7月23日,在2009年聖迭戈動漫大會上,柯麥隆、喬恩·蘭多柔伊·沙達納斯蒂芬·朗雪歌妮·韋佛一同出席了湯姆·羅思曼英语Tom Rothman主持的討論會;並在會上播放了25分鐘[140]的Dolby 3D格式的電影片段。[141]為了宣傳電影,韋佛和柯麥隆還出席了另一場討論會,並分別在23日[142]和24日[143]發言。柯麥隆在動漫大會的阿凡達討論會上宣佈說,8月21日將成為「阿凡達日」[144]。《阿凡達》的預告片將在這一天以影院支持的所有格式發佈;而電影的官方遊戲預告片和系列玩具也會在同一天揭曉。[145]

129秒長的預告片在線發佈於2009年8月20日。[146]另一版210秒長的預告片則在2009年10月23日於影院上映,因其備受好評而在6日後(10月29日)在線發佈於雅虎網站。[147][148]

影片上映前,各大媒體謠傳製作成本高達3億,甚至5億美元,將一舉成為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但之後福斯表示,實際製作成本僅只2億3千7百萬美元,另外還投入宣傳成本1億5千萬美元。[3]

書籍

  • 出版日期:2009年,書名:《Avatar》,作者:Wilhelm-,Wilhelm-,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 Ltd,ISBN 9780061896750(英文)

遊戲

卡梅隆2007年選了Ubisoft蒙特利爾公司為電影製作《阿凡達》遊戲。電影製作者和遊戲編輯者進行了很緊密地合作,卡梅隆決定把Ubisoft設計的一些車輛和道具應用到了電影中。[149]詹姆士·柯麥隆的阿凡達:The Game》發行於2009年12月1日,[150]它支持絕大多數遊戲平台(PS3Xbox 360WiiNintendo DSiPhoneMicrosoft Windows),与12月8日加入了PSP

人物玩偶

馬提爾玩具宣佈將在2009年12月推出一系列《阿凡達》動作玩偶。[151][152]每一個玩偶將被加入一個被稱作i-TAG的3D網路標籤,使用者將可以用網路攝影機掃瞄,每個動作玩偶將想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影片內容。[151] 一系列的玩偶代表著6個電影中不同的角色他同時也被分發到了在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國、哥倫比亞、美國以及委內瑞拉麥當勞開心樂園餐(Happy Meal)中。[153]

在2009年12月,法國郵政發行了一套為阿凡達全球公映特製的限量版的郵票。[154]

票房

本片首輪票房27.49億美元[155],重新上映後累計票房27.87億美元[5],超越了《鐵達尼號》保持13年的全球票房記錄21.87億美元。

本片在海外超過1億美元票房的地區有:

北美的紀錄

  • 票房最高的第四個週末[157]
  • 票房最高的第五個週末[158]
  • 票房最高的第六個週末
  • 票房最高的第七個週末[159][160]
  • 環保主義電影的最高首映週票房[161]
  • 環保主義電影的最高票房[162]
  • 票房最高的2009年電影[163]

曾創下但現今被打破的紀錄

  • 32天過破5億美元[164]
  • 票房最高的第二個週末[165][166]
  • 票房最高的第三個週末[167]

全球紀錄

  • 《阿凡達》截至2010年1月25日,共41天的上映檔期間便超越電影《鐵達尼號》,分別創下未考慮通貨膨脹的北美海外最高電影票房紀錄以及全球最高電影票房紀錄[168][169][170]
  • 電影在12月20日的首映週於所有106個市場中名列票房冠軍[171]
  • 票房最高的2009電影
  • 歷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達到10億美元的3D電影
  • 歷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達到20億美元的電影[172]

其他紀錄

  • 意大利最高的首映週票房[173][174]
  • 多米尼加共和國最高的首映週票房[171]

地區票房

北美方面,最終票房為7.6億美元[5]

日本方面,最終票房為156億日幣[175]

南韓方面,最終觀影人次為13,624,328人次[176],是目前韓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海外電影。

中國大陸方面,上映首日票房入賬3500萬元人民幣,首週更是創造了2.7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四週票房累計超過9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首個票房過1億美元的電影,并成为中国史上第一部连冠10周的电影,甚至不少地区的电影票需要靠倒卖、加价才能买到。最終票房來到13.78億人民幣[177]。而中國大陸成為北美地區以外第一高票房的海外地區。[178]

香港方面,本片於2010年1月19日在香港收入突破1億港幣,破票房銷售紀錄。最終票房1.78億港幣[179],曾多年雄霸香港最高票房電影,該紀錄於2019年被《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打破。

台灣方面,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11億元[180],位居2009年全台票房第1名

上一届:
公主與青蛙
美国2009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51-52週
下一届:
阿凡達》(2010年)
上一届:
阿凡達》(2009年)
美国2010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1-5週
下一届:
最後一封情書
上一届:
十月围城》(2009年)
中国2010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1-10週
下一届:
越光寶盒
上一届:
暮光之城:新月
臺灣地區2009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51-52週
下一届:
阿凡達》(2010年)
上一届:
阿凡達》(2009年)
臺灣地區2010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1-5週
下一届:
艋舺
上一届:
风云2
香港2009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第51-52週
下一届:
阿凡達》(2010年)
上一届:
阿凡達》(2009年)
香港2010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第1-6週
下一届:
72家租客

評價迴響

電影收穫了多數影評人的積極評價。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305篇影評文章來看,其中250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82%,平均得分7.42分(滿分10分)[181]。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35篇評論文章,其中31篇予以好評,無差評,4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83(滿分100)[182]

在俄羅斯上映後,觀眾指出《阿凡達》中的某些元素和俄羅斯科幻小說《Noon Universe》的相似點,共青團真理報更拋出整版篇幅的報導,對《阿凡達》和《Noon Universe》進行了全方位的詳細比較,記者作家Dmitry Bykov在俄羅斯新報表示:「《阿凡達》中的納美人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斯特魯加茨基的Nave。」接受英國的衛報採訪時,他更說:「我認為這部電影毒害了西方文明。」然而,《Noon Universe》的作者Strugatsky兄弟,哥哥Arkady Strugatsky於1991年去世,而76歲的弟弟Boris Strugatsky則在接受採訪時,對《阿凡達》和《Noon Universe》存在相似性的觀點不屑一顧,並否認媒體報導他譴責阿凡達導演的相關新聞,指其毫無根據。俄羅斯電影評論家Yuri Gladilshikov表示:「《阿凡達》和Strugatskys的小說之間不可避免存在相似性,因為它們都是反烏托邦的幻想之作。」更進一步說道:「對於任何一種體裁的作品,你都能找出很多與它相似的同類作品,這對Strugatskys和Cameron來說也不例外,而且我認為二者的相似之處微不足道。」[183][184]

停映传言

在中國,《阿凡達》的劇情被一些網友影射為「强制拆迁」和「釘子戶」之間的鬥爭,因此有传言称中國廣電總局要求各地電影院於2010年1月22日起將《阿凡達》2D版本下檔,此舉引發境外媒體猜想或因以上的引申含義的緣故所為[185]。不过事实上,2D版本下档的原因是其票房主要来源于3D和IMAX版本,2D版本的利润并不可观,而中文媒体[186]大纪元新聞網对此事的报道也仅仅是转述论坛和推特上的文章,不能保证真实性。另外阿凡達票房火熱,引發票房排擠效應,亦有媒體據報導將其理解為為即將上映的華語電影《孔子》鋪路[187]

獎項和榮譽

頒獎典禮 獎項 受獎者 結果
第67屆金球獎[188]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獲獎
最佳影片-戲劇類 詹姆斯·卡麥隆
喬恩·蘭多(Jon Landau)
獲獎
最佳原創配樂 詹姆斯·霍納 提名
最佳原創歌曲 詹姆斯·霍納-《我看見你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189]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提名
最佳音樂 詹姆斯·霍納 提名
最佳攝影 摩洛·斐歐拉(Mauro Fiore) 提名
最佳剪輯 詹姆斯·卡麥隆
喬恩·蘭多(Jon Landau)
Stephen E. Rivkin
提名
最佳製作設計 獲獎
最佳混音 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 獲獎
廣播影評人協會[190] 最佳動作電影 獲獎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提名
最佳攝影 摩洛·斐歐拉(Mauro Fiore) 獲獎
最佳剪輯 詹姆斯·卡麥隆
喬恩·蘭多(Jon Landau)
Stephen E. Rivkin
獲獎
最佳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Rick Carter)
Robert Stromberg
獲獎
最佳影像 提名
最佳化妝 提名
最佳視覺效果 獲獎
最佳混音 獲獎
紐約線上影評人協會[191] 最佳影片 詹姆斯·卡麥隆
喬恩·蘭多(Jon Landau)
獲獎
視效工會獎[192] 終生成就獎 詹姆斯·卡麥隆 獲獎
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 阿凡達 獲獎
年度最佳獨立視覺效果 柯邁斯脫逃(Quarich's Escape) 提名
年度最佳獨立視覺效果 飲水奈蒂莉(Neytiri Drinking) 獲獎
最佳實拍電影動畫角色 奈蒂莉(Neytiri) 獲獎
最佳電影繪圖背景 潘朵拉星球(Pandora) 獲獎
最佳電影微型模組 運輸機(Samson)
家園樹(Home Tree)
懸浮山脈(Floating Mountains)
機器裝甲(Ampsuit)
獲獎
最佳電影虛擬場景 懸浮山脈(Floating Mountains) 提名
最佳電影虛擬場景 螢光叢林(Jungle / Biolume) 獲獎
最佳電影虛擬場景 林間小道(Willow Glade) 提名
最佳電影視效合成 最終戰役(End Battle) 提名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阿凡達 提名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 阿凡達 - Rick Carter
Robert Stromberg
Kim Sinclair
獲獎
最佳攝影 阿凡達 - Mauro Fiore 獲獎
最佳剪輯 阿凡達 提名
最佳原創配樂 阿凡達 提名
最佳音效剪輯 阿凡達 提名
最佳混音 阿凡達 提名
最佳視效 阿凡達 - Joe Letteri
Stephen Rosenbaum
Richard Baneham
Andy Jones
獲獎

備註

  1. ^ 「Avatar」是英語梵語借字,有「化身」的意思,在现代英语中亦表示「头像」。

參考文獻

  1. ^ BBFC rating and classification details for Avatar. 2009-12-08 [201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2. ^ Afanda(2009)Release Info
  3. ^ 3.0 3.1 3.2 3.3 Patten, D. 'Avatar's' True Cost – and Consequences. The Wrap. 2009-12-03 [2010-02-18]. is $237 million, with $150 million for promotion, end of story 
  4. ^ James Wigney. Avatar director slams bandwagon jumpers. Herald Sun. Australia. 2010-08-15 [201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5). 
  5. ^ 5.0 5.1 5.2 Avatar (2009) – Box Office Mojo.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0-02-14]. 
  6. ^ Avatar. The-Numbers. Nash Information Services. [2010-02-14]. 
  7. ^ French, Philip. Avatar was the year's real milestone, never mind the results. The Observer (UK). 2010-03-14 [201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7, 2010). 
  8. ^ Johnston, Rich. Review: AVATAR – The Most Expensive American Film Ever ... And Possibly The Most Anti-American One Too.. Bleeding Cool. 2009-12-11 [2010-03-29]. 
  9. ^ 9.0 9.1 Horwitz, Jane. Family Filmgoer. The Boston Globe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9-12-24 [2010-02-14]. 
  10. ^ 10.0 10.1 Winters Keegan, Rebecca. Q&A with James Cameron. Time Magazine. 2007-01-11 [2010-02-19].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Jeff Jensen. Great Expectations.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7-01-10 [2010-02-14]. 
  12. ^ 12.0 12.1 12.2 Synthetic actors to star in Avatar. St. Petersburg Times (Time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08-12 [2010-02-14]. 
  13. ^ 13.0 13.1 13.2 Judy Hevrdejs; Mike Conklin. Channel 2 has Monday morning team in place. Chicago Tribune. 1996-08-09. 
  14. ^ Crafting an Alien Language, Hollywood-Style: Professor's Work to Hit the Big Screen in Upcoming Blockbuster Avatar. USC Marshall.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2010-02-14]. [永久失效連結]
  15. ^ 15.0 15.1 Avatar Language. Nine to Noon. 2009-12-15. 
  16. ^ 16.0 16.1 Barnes, Brooks. 'Avatar' Is No. 1 but Without a Record.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9-12-20 [2010-02-14]. 
  17. ^ 17.0 17.1 Fritz, Ben. Could 'Avatar' hit $1 billion?.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9-12-20 [2010-02-14]. 
  18. ^ 18.0 18.1 Keegan, R. How Much Did Avatar Really Cost?. Vanity Fair. 2009-12-03 [2010-02-18]. 
  19. ^ Han Sunhee. 'Avatar' goes 4D in Korea. 2010-02-05 [2010-02-08]. 
  20. ^ James Cameron's 'Avatar' Film to Feature Vocals From Singer Lisbeth Scott. Newsblaze.com. [2010-02-14]. 
  21. ^ D'Alessandro, Anthony. 'Avatar' takes $27 million in its first day. Variety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2009-12-19 [201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22. ^ Douglas, Edward. Avatar Soars Despite Heavy Snowstorms. ComingSoon.net. CraveOnline. 2009-12-21 [2010-02-14]. 
  23. ^ Reporting by Dean Goodman; editing by Anthony Boadle. "Avatar" leads box office, despite blizzard. Reuters. Thomson Reuters. 2009-12-20 [2010-02-14]. 
  24. ^ All Time Worldwide Box Offic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0-02-14]. 
  25. ^ 'Avatar' Wins Box Office, Nears Domestic Record. ABC News. [2010-02-14]. 
  26. ^ Records, Guinness World. Guinness World Records 60 2015. 2014: 160–161. ISBN 9781908843708. 
  27. ^ Rosenberg, Adam. 'Avatar' Sequel Confirmed By James Cameron... And Here's What We'd Like To See. MTV. 2010-01-08 [2010-02-14]. 
  28. ^ List of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CNN. 2010-02-02 [2010-02-14]. 
  29. ^ 並未在電影中提及,但在Maria Wilhelm和Dirk Mathison合撰的《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活躍者生存指南》(James Cameron's Avatar: An Activist Survival Guide, ISBN 978-0-06-189675-0)中有所討論。參見Wikia上的Polyphemus
  30. ^ Cameron, James. Avatar (PDF). Avatar Screenings. Fox and its Related Entities: 8 and 15. [2010-02-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年2月9日).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31. ^ Rottenberg, Josh. James Cameron Talks Avatar: Brave Blue World. Entertainment Weekly #1081. 2009-12-18: 48. 
  32. ^ Cameron, James. Avatar (PDF). Avatar Screenings. Fox and its Related Entities: 25. [2010-0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年2月9日). 
  33. ^ 原文:「she is with Eywa now.」
  34. ^ Conan O'Brien. The Tonight Show with Conan O'Brien (Season 1, Episode 169) (TV-Series). Hollywood, CA: NBC, Hulu. 2009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35. ^ Kevin Williamson. Paraplegic role helps Worthington find his feet. lfpress.com. [2010-02-15]. 
  36. ^ Jeff Jensen. Great Expectations (page 2).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1-10 [2010-02-15]. 
  37. ^ This week's cover: James Cameron reveals plans for an 'Avatar' sequel.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01-14 [2010-02-15]. 
  38. ^ John Horn. Faces to watch 2009: film, TV, music and Web. Los Angeles Times. [2010-02-15]. A quality that is really real. He has that quality of being a guy you'd want to have a beer with, and he ultimately becomes a leader who transforms the world. 
  39. ^ Clint Morris. Sigouney Weaver talks Avatar. Moviehole.net. 2007-08-02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40. ^ Ryan Stewart. Exclusive: Sigourney Weaver Looks to the Future. Premiere. 2008-02-21 [2010-02-15]. [永久失效連結]
  41. ^ Things We've Learnt. Empire. 2008年2月: 27. 
  42. ^ Shawn Adler. Sigourney Weaver's 'Avatar' Character Mirrors James Cameron, Actress Says. MTV Movies Blog. 2008-02-27 [2010-02-15]. very driven and very idealistic 
  43. ^ 43.0 43.1 Anne Thompson. Lang, Rodriguez armed for 'Avatar'. Variety. 2007-08-02 [2010-02-15]. 
  44. ^ Leslie simmons. 'Avatar' has new player with Ribisi.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9-21 [2010-02-16]. 
  45. ^ James Cameron's Avatar RDA Norm Spellman Action Figure. Amazon.com. [2010-02-16]. 
  46. ^ Barnes, Jessica. Michael Biehn Talks 'Avatar' – Cameron Not Using Cameras?. Cinematical. 2007-03-26 [2010-02-16]. 
  47. ^ Lewis Bazley. Drag Me to Hell Review. inthenews.co.uk. 2009-05-25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1). 
  48. ^ David Brennan. Avatar Scriptment: Summary, Review, and Analysis. James Cameron's Movies & Creations. Blogspot.com. 2007-02-11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49. ^ Thompson, Anne. "Titanic" director sets sci-fi epic for '09. Reuters. 2007-01-09 [2010-02-16]. 
  50. ^ 50.0 50.1 20th Century Fox. Cameron's Avatar Starts Filming in April. ComingSoon.net. 2007-01-09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2). 
  51. ^ IGN Staff. Pounder Talks Avatar. 2007-04-30 [2010-02-16]. 
  52. ^ Revolution 09: Avatar. Total Film magazine (London UK: Future Publishing Ltd). 2010年1月刊(2009年12月出版),封面故事: p. 74. This 80-page scriptment was about a paralysed man who can control an alien body with his mind. It flowed out of him, wrote itself in just two weeks.  翻譯:「這80頁的劇本論述描寫了一位能用思想操控外星人身體的癱瘓病人,僅花了兩週時間就寫成了它。」
  53. ^ 此處討論了166頁的早期劇本草案:Tyler, Josh. Script Review: James Cameron's Avatar. CinemaBlend.com. Cinema Blend LLC. 2007-12-01 [2010-02-16]. 
  54. ^ Randy McMullen; Joe Garofoli. People. Contra Costa Times. 1996-08-09. who appear to be real but do not exist in the physical world 
  55. ^ Anne Thompson; Sheigh Crabtree. Cameron turns to new projec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5-06-14 [2010-02-16]. 
  56. ^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Grover, R; Lowry, T. and White, M. King of the World (Again). BusinessWeek (Bloomberg). 2010-01-21: 1–4 [2010-01-26] (英语). 
  57. ^ Sheigh Crabtree; Tatiana Siegel. Cameron ready for 'Battl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5-12-07 [2010-02-16]. 
  58. ^ Degen Pener. He'll Be Back.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2-17 [2010-02-16]. 
  59. ^ Harry Knowles. Harry talks to James Cameron, Cracks PROJECT 880, the BATTLE ANGEL trilogy & Cameron's live shoot on Mars!!!. Ain't It Cool News. 2006-02-28 [2010-02-16]. a retooled version of Avatar. 
  60. ^ 60.0 60.1 John Horn. Director Cameron to shoot again. Los Angeles Times. 2007-01-08 [2010-02-16]. 
  61. ^ Kozlowski, Lori. 'Avatar' team brought in UC Riverside professor to dig in the dirt of Pandora. Los Angeles Times. 2010-01-02 [2010-02-17]. 
  62. ^ Sheigh Crabtree. Cameron comes back with CG extravaganz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6-07-07 [2010-02-18]. 
  63. ^ Lynn Smith. Special-Effects Giant Signs on for 'Avatar'. Los Angeles Times. 2006-08-04. 
  64. ^ Duncan, Jody; James Cameron. The Winston Effect. Titan Books. 2006年8月. ISBN 1845761502. 
  65. ^ Avatar Started As A Four-Month, Late-Night Jam Session At James Cameron's House. 2009-12-10. 
  66. ^ Jen Waters. Technology adds more in-depth feeling to the movie experience. The Washington Times. 2006-09-28 [2010-02-18]. 
  67. ^ 原文:「in no uncertain terms that they were passing on this film.」
  68. ^ Fitzpatrick, Lisa; James Cameron, Peter Jackson, Jon Landau. The Art of Avatar: James Cameron's Epic Adventure. United States: Abrams Books. 2009: 12/108. ISBN 978-0-8109-8286-4. I don't know who's crazier for letting you take this on, us or you! 
  69. ^ 原文:「A futuristic tale set on a planet 200 years hence ... an old-fashioned jungle adventure with an environmental conscience.」
  70. ^ 70.0 70.1 James Rampton. James Cameron: King of all he surveys. The Independent. 2006-12-20 [2010-02-23]. 
  71. ^ 原文:「Avatar is also an emotional journey of redemption and revolution. It is the story of a wounded former Marine, thrust unwillingly into an effort to settle and exploit an exotic planet rich in biodiversity, who eventually crosses over to lead the indigenous race in a battle for survival.」
  72. ^ 原文:「We're creating an entire world, a complete ecosystem of phantasmagorical plants and creatures, and a native people with a rich culture and language.」
  73. ^ 73.0 73.1 Eye-popping 'Avatar' pioneers new technology. [2010-02-19]. 
  74. ^ 原文:「every single science fiction book I read as a kid.」
  75. ^ James Cameron: Yes, 'Avatar' is 'Dances with Wolves' in space ... sorta | Hero Complex &#124. Los Angeles Times. Latimesblogs. 2009-08-14 [2010-02-19]. 
  76. ^ 原文:「It's an incarnation of one of the Hindu gods taking a flesh form. In this film what that means is that the huma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s capable of injecting a human's intelligence into a remotely located body, a biological body.
  77. ^ 印度教中多名神祇的形象都有著藍色的皮膚,例如毗濕奴黑天羅摩Wadhwani, Sita. The religious backdrop to James Cameron's 'Avatar'. CNN Mumbai. Cable News Network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Inc. 2009-12-24 [201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78. ^ 78.0 78.1 Svetkey, Benjamin. 'Avatar:' 11 Burning Question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01-15 [2010-02-20]. 
  79. ^ 原文:「many different types of mountains, but mainly the karst limestone formations in China.」
  80. ^ 80.0 80.1 Anders, Charlie Jane. Avatar's Designers Speak: Floating Mountains, AMP Suits And The Dragon. 2010-01-14 [2010-02-19]. 
  81. ^ 原文:「all we had to do was simply recreate Huangshan Mountain in outer space.」
  82. ^ Renjie, Mao. Stunning Avatar. Global Times. 2009-12-24 [2010-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8). 
  83. ^ 原文:「It might have been ... Back in my pot-smoking days.」
  84. ^ Noble Clyde Boudreaux. Noble Corporation. [201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30). 
  85. ^ Avatar Designs Based on Drilling Rig. ComingSoon.net. CraveOnline Media, LLC. 2008-01-12 [2010-01-26]. 
  86. ^ 原文:「They both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but they need to fight side-by-side, and so there's that kind of requirement to let the other person go in order to do what you need to do, which is kind of interesting.」
  87. ^ 87.0 87.1 Eric Ditzian, with reporting by Josh Horowitz. James Cameron Compares His 'Avatar' And 'Titanic' Couples. The director not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ully and Neytiri, and Jack and Rose.. MTV. 2010-01-07 [2010-02-20]. 
  88. ^ 原文:「So th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the more alien we make them in the design phase, we just kept asking ourselves—basically, the crude version is: 'Well, would you wanna do it?'」
  89. ^ Woerner, Meredith. James Cameron Fought the Studio to Keep His Aliens Weird in "Avatar". io9. 2009-07-24 [2010-01-11]. 
  90. ^ 原文:「had a great chemistry.」
  91. ^ 原文:「But something that has this spoonful of sugar of all the action and the adventure and all that, which thrills me anyway as a fan, but also wanting to do something that has a conscience, that maybe in the enjoying of it makes you think a little bit about the way you interact with nature and your fellow man.」
  92. ^ 92.0 92.1 Press, Associated. 'Avatar Friday': fans will be shown preview of James Cameron's 3-D film. telegraph.co.uk. 2009-08-18 [2010-02-20]. 
  93. ^ 原文:「the Na'vi represent something that is our higher selves, or our aspirational selves, what we would like to think we are」
  94. ^ 原文:「Represent what we know to be the parts of ourselves that are trashing our world and maybe condemning ourselves to a grim future.」
  95. ^ John Anderson. Alternate World, Alternate Technology. The New York Times. 2009-12-18 [2010-02-20]. Some of these things you can't raise without being called unpatriotic, but I think it's very patriotic to question a system that needs to be corralled, or it becomes Rome. 
  96. ^ 96.0 96.1 Hoyle, Ben. War on Terror backdrop to James Cameron's Avatar. The Australian (News Limited). 2009-12-11 [2010-02-20]. 
  97. ^ Gardiner, Nile. Is Avatar an attack on the Iraq War?. telegraph.co.uk. 2009-12-12 [2010-02-20]. We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to launch the missiles. We don't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for them to land on our home soil, not in America. 
  98. ^ 原文:「The film is definitely not anti-American.」
  99. ^ Murphy, Mekado. A Few Questions for James Cameron. The New York Times. 2009-12-21 [2010-02-21]. 
  100. ^ 原文:「surprised at how much it did look like September 11.」
  101. ^ 原文:「Ideally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audience has no idea which they're looking at.」
  102. ^ Sharon Waxman. 'Titanic' Director Joins Fox on $200 Million Film.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08 [2010-02-23]. 
  103. ^ Anne Thompson. How James Cameron's Innovative New 3D Tech Created Avatar. Popular Mechanics. 2010年1月 [2010-02-23]. 
  104. ^ Cohen, David S. James Cameron supercharges 3-D. 2008-04-10 [2010-02-23]. 
  105. ^ Anne Thompson. Cameron sets live-action, CG epic for 2009.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1-09 [2010-02-23]. 
  106. ^ 106.0 106.1 Josh Quittner. 3-D: The Future of Movies. Time. 2009-03-19 [2010-02-23]. 
  107. ^ $200m Avatar starts filming in Wellington. The Dominion Post. 2007-10-17 [2010-02-23]. 
  108. ^ 108.0 108.1 108.2 108.3 James Cameron and production team. 'Avatar' Creating the World of Pandora (Online web-based video). Yahoo.com. 2010-01-19 [201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109. ^ James Cameron's Jungle Expedition For 'Avatar' Stars. Starpulse.com. 2009-11-09 [2010-02-23]. 
  110. ^ 原文:「It's like a big, powerful game engine. If I want to fly through space, or change my perspective, I can. I can turn the whole scene into a living miniature and go through it on a 50 to 1 scale.」
  111. ^ 111.0 111.1 Sharon Waxman. Computers Join Actors in Hybrids On Screen.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09 [2010-02-23]. 
  112. ^ Henry Fitzherbert. AVATAR: DIRECTOR JAMES CAMERON'S CROWNING GLORY. Daily Express. 2009-12-11 [2010-02-23]. form of pure creation where if you want to move a tree or a mountain or the sky or change the time of day, you have 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s. 
  113. ^ Chang, Aldric.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First Image of James Cameron's Avatar. media-freaks.com. 2009-08-20 [201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114. ^ Crocker, Jonathan. James Cameron: Avatar. jonathancrocker.com. 2009-12-21 [2010-02-23]. [永久失效連結]
  115. ^ Batlle, Maryann. 'Avatar' is one step forward for movies. James Cameron's newest film is a must-see in 3-D. eaglenews.org. 2010-01-06 [201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7). 
  116. ^ Rod Pocowatchit. Awaiting 'Avatar'. The Wichita Eagle (The McClatchy Company). 2009-12-13 [201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4). 
  117. ^ Duncan, Jody. Avatar. Cinefex magazine (Riverside, CA: Cinefex). January 2010 issue (Cinefex Issue #120), cover story: p. 86. 
  118. ^ Terdiman, Daniel. 'Avatar' Oscars could make Weta household name. cnet. 2010-01-01 [2010-02-24]. 
  119. ^ Aili McConnon. James Cameron on the Cutting Edge. BusinessWeek. 2007-04-02 [2010-02-24]. 
  120. ^ Kaufman, Amy. Jackson, Cameron Saddened by State of Film Industry (Video). 2009-07-25 [2010-02-24]. 
  121. ^ Williams, Phillip. James Cameron Mixes It Up With Avatar. Movie Maker. 2010-01-19 [201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8). 
  122. ^ Larry Gelten. 2nd look: 'Avatar'. NY Post. 2010-01-31 [2010-02-24]. There's a moment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when Jake is picked up by Neytiri, and we finally see Jake as a human and Neytiri as a Na'vi, and they interact. That you have a live action character and a CG character actually touching is a huge deal. We were invested to the point where the right amount of shadow was cast, including the right amount of bounce light from the human character reacting on the Na'vi's skin. 
  123. ^ Philip Wakefield.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3D kind. The Listener. 2009-12-19 [2010-02-25]. 
  124. ^ Jim Ericson. Processing AVATAR. SourceMed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gazine). 2009-12-21 [2010-02-25]. 
  125. ^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Linux: Canonical aims to cash in. 2010-03-26 [2010-03-28]. 
  126. ^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2009-03-01 [2010-03-28]. 
  127. ^ TOP500 List - November 2009 (101-200). top500.org. 2009年11月 [2010-02-26]. 
  128. ^ Tim Masters. Will Avatar crown James Cameron 'King of the Universe'?. BBC News. 2009-12-16 [2010-02-25]. 
  129. ^ The Data-Crunching Powerhouse Behind 'Avatar'. 2009-12-22 [2010-02-25]. 
  130. ^ by Daniel Terdiman. ILM steps in to help finish 'Avatar' visual effects. CNet. 2009-12-19 [2010-02-25]. 
  131. ^ Joe Letteri. IMDB.com. [2010-02-25]. 
  132. ^ Fox confirms Horner on Cameron's 'Avatar' (PDF). [2010-02-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1-29). 
  133. ^ Dorey, Jim. Na'vi Alien Language Incorporated In 'Avatar' Music Soundtrack. MarketSaw Blog. 2008-04-02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134. ^ Lucas, Ann. Alumni News (PDF). UCLA Department of Ethnomusicology. 2007年秋 [2010-02-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1-17). 
  135. ^ Carlsson, Mikael. Top-10 Most Anticipated Scores of 2009. Upcoming Film Scores (IMDb News). 2009-01-03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136. ^ Owen Vaughan. James Horner: 'Scoring Avatar has been the most difficult job I've done' done. Times Online. 2009-11-30 [2010-02-25]. Avatar has been the most difficult film I have worked on and the biggest job I have undertaken.  参数|title=值左起第73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137. ^ Fukushima, Glenn. Atlantic Unveils "AVATAR: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Official Companion Album to James Cameron's Upcoming Epic Adventure Features Music Composed & Conducted by Oscar®-Winner James Horner, Plus "I See You (Theme From Avatar)," Performed by Leona Lewis. marketwire. 2009-11-16 [2010-02-25]. 
  138. ^ Raup, Jordan. First Official Photo For James Cameron's 'Avatar'. Filmstage.com. 2009-08-14 [2010-02-25]. 
  139. ^ New Empire Avatar Cover!. Empireonline.com. 2009-08-25 [2010-02-25]. 
  140. ^ Rettig, Kristina. James Cameron Previews 'Avatar'. Variety. 2009-07-23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6). 
  141. ^ Dolby 3D is the Official 3D Provider for Comic-Con International 2009. BusinessWire. 2009-07-23 [2010-02-25]. 
  142. ^ Programming for Thursday, July 23rd. San Diego Comic-Con International. 2009-07-22 [2010-02-25]. (原始内容 (php)存档于2013-06-18). 
  143. ^ Programming for Friday, July 24th. San Diego Comic-Con International. 2009-07-22 [2010-02-25]. (原始内容 (php)存档于2013-04-26). 
  144. ^ 原文:「Avatar Day」.
  145. ^ Official 'Avatar Day' Press Release. SciFiScoop.com. 2009-07-23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146. ^ Clark, Cindy. 'Avatar' preview dazzles audiences. Usatoday.Com. 2009-08-24 [2010-02-25]. 
  147. ^ Michael Bodey. Titanic director James Cameron grabs film's holy grail in new film Avatar | The Australian. Theaustralian.news.com.au. 2009-08-27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0). 
  148. ^ CTV News | Stars gear up for a risky season in Hollywood. Ctv.ca. 2009-10-03 [2010-02-25]. 
  149. ^ Woerner, Meredith. James Cameron's Na'vi Banshees Take Flight In The Avatar Video Game. io9. 2009-06-02 [2009-06-02]. 
  150. ^ 'Avatar' in four different formats. The Independent. [2009-12-13]. 
  151. ^ 151.0 151.1 Fox Licensing unveils Avatar licensing programme Archived 2012-04-14 at WebCite, Licensing.biz. Retrieved December 13, 2009.
  152. ^ Mattel is Master Toy Licensee for Cameron's Avatar. ComingSoon.net. 2009-02-13 [2009-02-13]. 
  153. ^ Avatar Happy Meal Toys. happymeal.com. [2009-12-24]. (happymeal.com 原始内容 请检查|url=值 (帮助)存档于2009-12-17). 
  154. ^ Sharma, Garima. Stamp-ed!. The Times of India. 2010-02-17 [2010-02-17]. 
  155. ^ 超越阿凡達!《復仇者4》刷新全球影史首輪公映票房紀錄. 自由時報. 2019-06-24. 
  156. ^ 156.0 156.1 156.2 156.3 156.4 156.5 156.6 156.7 156.8 Avatar (2009) -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157. ^ Top Grossing Movies in Their 4th Weekend at the Box Office. Boxofficemojo.com. [2010-02-03]. 
  158. ^ Top Grossing Movies in Their 5th Weekend at the Box Office. Boxofficemojo.com. [2010-02-03]. 
  159. ^ Weekend Report: ‘Avatar’ Unfazed in Seventh Outing. Box Office Mojo. 2010-02-01 [2010-08-29]. 
  160. ^ Top Grossing Movies in Their 7th Weekend at the Box Office. Boxofficemojo.com. [2010-02-03]. 
  161. ^ All Time Environmentalist Opening Weekends. Box Office Mojo. [2012-03-04]. 
  162. ^ Environmentalist Movies at the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10-02-03]. 
  163. ^ 2009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164. ^ FASTEST TO $100–$500 MILLION. Box Office Mojo. [2018-02-01]. 
  165. ^ Weekend Report: Christmas Booms with ‘Avatar,’ ‘Sherlock,’ ‘Alvin’. Box Office Mojo. 2009-12-28 [2010-02-03]. 
  166. ^ Top Grossing Movies in Their 2nd Weekend at the Box Office. Boxofficemojo.com. [2010-02-03]. 
  167. ^ Top Grossing Movies in Their 3rd Weekend at the Box Office. Boxofficemojo.com. [2016-01-11]. 
  168. ^ Segers, Frank. 'Avatar' breaks 'Titanic' worldwide record.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0-02-03]. 
  169. ^ Cieply, Michael. Cameron’s ‘Avatar’ Tops His ‘Titanic’ as Highest Grosser. NYTimes.com. 2010-01-26 [2010-02-03]. 
  170. ^ ‘Avatar’ Is New King of the World. Box Office Mojo. 2010-01-26 [2010-02-03]. 
  171. ^ 171.0 171.1 Segers, Frank. 'Avatar' dominates int'l boxoffice.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4). 
  172. ^ 2009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173. ^ Weekend Report: ‘Avatar’ Reigns with Record MLK Gross. Box Office Mojo. 2010-01-19 [2010-02-03]. 
  174. ^ Segers, Frank. 'Avatar' nears 'Titanic's' overseas boxoffice.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0-02-03]. 
  175. ^ 歴代興収ベスト100 興行通信
  176. ^ 역대 박스오피스 (공식통계 기준). 영화진흥위원회. [2018-08-03]. 
  177. ^ 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统计. 中国广电总局 (中文(简体)). 
  178. ^ 《阿凡达》北美超越铁达尼 加冕票房双冠王 2010.2.4 时光网讯
  179. ^ 2009年全年十大最賣座香港影片 香港票房有限公司
  180. ^ 陳泓銘. 09台灣西片總票房 無敵《變形金剛》 續集吸5.7億稱霸. 蘋果日報. 2009-12-23. 
  181. ^ Avatar.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英语Flixster. [201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31, 2010). 
  182. ^ Avatar (2009): Reviews. Metacritic. [200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17, 2010). 
  183. ^ James Cameron rejects claims Avatar epic borrows from Russians' sci-fi novels | Film | The Guardian
  184. ^ 譯言網 | 柯麥隆否認《阿凡達》剽竊俄羅斯科幻小說
  185. ^ 存档副本. [201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186. ^ http://dic.nicovideo.jp/a/%E5%A4%A7%E7%B4%80%E5%85%83
  187. ^ 陳破空:高房價與硬實力 2010.2.23 大纪元
  188. ^ The Golden Globe Awards 2010 Nominees. NBC. [2010-01-14]. 
  189. ^ 'Avatar,' 'An Education,' 'Hurt Locker' dominate BAFTA nominations. EW.com. [201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190. ^ THE 15th CRITICS' CHOICE AWARDS NOMINEES BFCA Retrieved 2010-1-15
  191. ^ N.Y. Online Critics like 'Basterds'. Variety. [2009-12-15]. 
  192. ^ VES Announces Nominees for 8th Annual VES Awards. Visual Effects Society. [201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7).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上一届:
貧民百萬富翁
金球奖最佳戏剧类影片
2010年
下一届:
社群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