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 | |
---|---|
坐标 | 22°47′33″N 113°36′30″E / 22.79250°N 113.60833°E |
承載 | 莞佛高速 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 |
跨越 | 珠江口 |
地點 | 东莞市虎门镇与广州市南沙区交界处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悬索桥 |
建筑材料 | 钢、混凝土 |
全长 | 4,588米(15,052英尺) |
宽度 | 30米(98英尺) |
最大跨度 | 888米(2,913英尺) |
桥下净空 | 60米(197英尺) |
历史 | |
施工單位 | 广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 |
开工日 | 1992年10月28日 |
总造价 | 30多亿元人民币 |
开通日 | 1997年6月9日 |
统计 | |
日交通量 | 14.19万辆(2016)[1] |
通行费 | 40元人民币(一型车,其他详见正文) |
地圖 | |
虎门大桥是一座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横跨珠江的悬索桥,距广州约42公里。虎门大桥跨越珠江出海口的虎门水道和蒲州水道,东连东莞市虎门镇,西通广州市南沙区。虎门大桥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和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沟通珠江出海口两岸的粤东和粤西、深圳与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的大型跨江懸索橋。由於珠江口經濟高速成長,不堪交通負荷,2013年起姊妹橋南沙大橋也投入建設,已於2019年4月2日通車。
历史
1980年代,珠江三角洲高速发展,两岸的经济联系越加频密;但当时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澳门等城市与东岸的东莞、深圳、香港等城市之间的汽车往来仍然需要绕道广州市区,路程距离长的同时,也给当时容量不大的广州市区道路网络带来冲击。1991年5月6日,虎门港汽车轮渡正式通航,结束了珠江出海口两岸陆路交通需要绕道广州市区的历史。开通年车流量即达每天7000辆,直至虎门大桥通车前虎门轮渡的车流量跃升到每天1.5万辆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而候渡时间有时长达6-7小时,远远不能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需要。當時大力开发番禺南沙等地的香港知名富商霍英東联合多個財團出资(一说为捐款)与广东省当局建造虎門大橋,使江門等珠三角西岸地区一帶往東岸的行程縮短近102公里,毋須繞道廣州大橋,之後又興建南沙客运港,使香港至南沙的航程只需1小時15分鐘。
虎门轮渡通航一年后,1992年10月28日,虎门大桥开始动工。在历经四年多后,这座由中国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广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施工的大型桥梁最终于1997年2月中旬全程合龙,于5月1日试通车,总投资额为30多亿元人民币。6月9日正式通车,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均有出席,虎门大桥的桥名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当日中国邮电部发行“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纪念邮资片一枚以示纪念。1999年4月18日通过中国交通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1998年日均车流量就达到10,000辆次以上,2004年上升到39,176辆次,2009年最高峰达67,890辆[2]。
2012年1月18日,廣深沿江高速一期通車,從虎門大橋可經廣深沿江高速前往廣州。
地形
虎门大桥的桥址两岸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岸是虎门的威远山,沿山分布有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古炮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之一。西岸是南沙的南北台。江中心为上横档岛和下横档岛,两岛均分布有古炮台。整个江面宽约3.5公里,从东岸的威远山到江中心上横档岛的水道称为虎门水道,最大水深21米,从江中心上横档岛到西岸的水道称为蒲州水道,最大水深19米。
结构
虎门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全长15.76公里,由太平特大型互通立交、太平特大桥、白花山1号和2号隧道、南面山隧道、威远互通立交、大石虾高架桥、威远高架桥、虎门大桥、南沙互通立交、深湾高架桥和深湾水库桥组成。其中虎门大桥主桥长4.588公里,引道总长11.172公里。虎门大桥按高速公路的标准设计建造,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紧急停车带,净宽30米。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0万辆次,车速限速为80公里/小时。
虎门大桥的主桥由主航道桥和辅航道桥组成。主航道桥为“加劲钢箱梁悬索桥”,是中国大陆首座现代悬索桥。主航道桥从东岸虎门的威远山一直到江中心的上横档岛,跨越整个虎门水道,跨度为888米,通航净高60米、宽300米,可通航10万吨级的巨轮。辅航道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1997年落成时为世界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辅航道桥从江中心的上横档岛一直到西岸南沙的南北台,跨越整个蒲州水道,中间三跨的跨度分别为150米、270米、150米,通航净高40米、宽160米。
互通枢纽及服务设施
地区 | 里程 | 类型 | 名称 | 连接 | 备注 |
---|---|---|---|---|---|
东莞市 | 0 km | (29) | 太平 | 广深高速公路 百达大道 麒麟西路 |
|
7.40 km | (35) | 威远 |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海战馆路 |
虎门海战博物馆 虎门靖远炮台遗迹 | |
广州市 南沙区 |
14.20 km | (42) | 南沙 | 兴业路 振洋路 英东大道 |
|
(45) | 坦尾 | 广珠北线高速公路 广珠东线高速公路 |
|||
1.000 英里 = 1.609 千米;1.000 千米 = 0.621 英里 并行路段 • 已关闭/取消 • 限制进入 • 未开放 |
通行费
虎门大桥建成初期采用开放式收费方式收费,主线收费站位于南沙,共有40条收费车道。2005年12月19日,虎门大桥主线收费站撤销,虎门大桥的收费方式由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使珠江口东岸的广深高速公路、虎岗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与西岸的中江高速公路、江鹤高速公路、广澳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七条高速公路实现联网收费。
虎门大桥按汽车类别收取不同的通行费,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五类共5个收费档次。太平至威远(未跨江)桥段的收费标准分别为人民币10元、15元、20元、30元和35元;太平至南沙(跨江)分别为40元、60元、80元、120元和130元;太平至亭角(跨江)分别为40元、60元、80元、120元和140元。[3]
参考资料
- ^ 袁佩如. 虎门大桥:世纪大桥献礼香港回归. 南方日报. 2017-06-27 [2018-07-14].
- ^ 《虎门大桥累矣 虎门二桥来也》. 中国广州南都网(2009年3月27日). 201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9日).
- ^ 《虎门大桥收费站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表》. 广东省物价局(2009年1月6日). 2011-03-14.[永久失效連結]
- 谢竞:《虎门大桥设计与施工》,《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30卷4期。
- 王迎军,朱桂新:《虎门大桥工程运营状况简介》,《广东公路交通》,2000年C00期。
- 林荣有,郑玉书:《虎门大桥施工综述》,《桥梁建设》,199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