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綫
通車日期 | 2004年12月21日 | ||||||||||||||||||||||||||||||||||||||||||||||||||||||||||||||||||||||||||||||||||||
車站數目 | 9 | ||||||||||||||||||||||||||||||||||||||||||||||||||||||||||||||||||||||||||||||||||||
列車數目 | 16 | ||||||||||||||||||||||||||||||||||||||||||||||||||||||||||||||||||||||||||||||||||||
服務區域 | 沙田區 | ||||||||||||||||||||||||||||||||||||||||||||||||||||||||||||||||||||||||||||||||||||
|
馬鞍山綫(兩鐵合併前稱馬鐵,整個計劃原稱馬鞍山鐵路),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東鐵綫鐵路支線之一,並是香港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從沙田區的大圍開始,途經位於城門河以東的乙明邨及博康邨等公共屋邨、威爾斯親王醫院、沙田第一城、石門工業區,最後進入馬鞍山新市鎮,以烏溪沙為終點站。該線全長11.4公里,全程行車時間16分鐘。沿線共有9個車站,當中大圍站與
匯合,為馬鞍山綫唯一的轉車站。馬鞍山綫大部分路段以高架橋的方式興建,只有中間一小部分建於大老山公路中央分隔帶的地面上。馬鞍山綫在九鐵路線圖中以棕色代表。
耗資約一百億元興建的馬鞍山綫,被稱為「街坊鐵路」,因為沿線的半公里範圍內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共幾十萬居民居住。通車首年,預計每日將有190,000人次使用。於2001年2月12日開始施工,已於2004年12月21日通車。通車初期列車將由4卡車組成,星期一至六每3至8鐘開出一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每5至8分鐘開出一班。若需求增加,則會增加至每2分鐘一班,並以8卡車組成的列車行走。
收費
於2004年12月,馬鞍山綫全程收費HK$5.8,按分區收費。烏溪沙至大水坑為一區,石門至車公廟為另一區,大圍則獨立成區。乘客只搭一個站,不論有否跨區,車費一律為HK$3.2。同一分區內的往來車費,每程收HK$3.7;至於跨區車程,則收HK$4.5至HK$5.8不等。轉乘東鐵綫到九龍各站(尖東站除外),收費HK$6.2(由車公廟至石門出發)、HK$8.2(由烏溪沙至大水坑出發);到尖東站則收HK$8.7(由車公廟至石門出發)、HK$11(由烏溪沙至大水坑出發)。到大圍至上水各東鐵綫站(馬場除外),最高收費HK$5.8。來往羅湖/落馬洲收HK$24.2。
使用車輛
每列馬鞍山綫列車4卡;列車組合:D-P-M-D
上行(往大圍) | (往烏溪沙)下行 | |
D501 - P501 - M501 - D502 D503 - P503 - M503 - D504 D505 - P505 - M505 - D506 D507 - P507 - M507 - D508 D509 - P509 - M509 - D510 D511 - P511 - M511 - D512 D513 - P513 - M513 - D514 D515 - P515 - M515 - D516 D517 - P517 - M517 - D518 D519 - P519 - M519 - D520 D521 - P521 - M521 - D522 D523 - P523 - M523 - D524 D525 - P525 - M525 - D526 D527 - P527 - M527 - D528 D529 - P529 - M529 - D530 D531 - P531 - M531 - D532 D533 - P533 - M533 - D534^ D535 - P535 - M535 - D536^ |
- D - 設有駕駛室的無動力車卡
- P - 設有集電弓的動力車卡
- M - 動力車卡
註:有^的列車已於2007年9月25日起退出東鐵綫載客行列,並配合合約編號KRS991的6個增結新車卡(C卡、M卡和P卡各2個)的到港而延長至8節車廂,並將於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後轉往西鐵綫服務。
全線採用港鐵SP1950型列車(共16抽);2004年至現在: 港鐵SP1950型列車
未來發展
- 沙田至中環線
按照沙中線的早期計劃,馬鞍山綫會伸延伸到中環成為「沙田至中環線」。即由大圍站延伸,經過東九龍的鑽石山、啟德、土瓜灣、馬頭圍、何文田,在紅磡與Template:九廣東鐵、Template:九廣西鐵交匯,再過海到香港島,經會展、金鐘,最後到中環南。
但後來多次變更計劃,2007年最新的計劃,是九廣馬鐵沿上述路線伸延至紅磡後接駁西鐵綫,西鐵綫和馬鞍山綫合併為東西線;而過海部份改由九廣東鐵延伸。確實的未來發展計劃,仍有待兩鐵合併後再行安排,至今仍未落實。
- 物業發展
烏溪沙站項目由信和置業投得,可建7幢住宅樓宇,提供2,274個單位及4,000平方米的商鋪,預計分階段至2009年完成。其餘大圍維修中心、大圍站及車公廟站項目將陸續推出。
車站
所有馬鞍山綫車站均為架空開放式,各站月台並無設置月台幕門。為盡量增加月台空間,只有簡單上色鋼柱支撐龐大的月台上蓋。沙田圍站至烏溪沙站月台以島式月台設計,路軌置於左右兩邊;至於大圍站和車公廟站則將兩組對行路軌置中,兩個側式月台設於左右兩邊。
馬鞍山綫的行車方向為左落右上,有別於香港其他鐵路的行車方向左上右落,原因是馬鞍山綫需要遷就大圍站設計,方便馬鞍山乘客於大圍站下車後通過連接橋以最短距離到達東鐵綫大圍站往九龍尖東方向的月台。如果要由東鐵綫轉乘馬鞍山綫列車,則得要使用扶手電梯或升降機前往下層大堂,然後再經馬鞍山綫大堂前往。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與香港鐵路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