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表面張力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olfch留言 | 贡献2019年12月16日 (一) 02:3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水面漣漪
挪威厄克斯內斯Lifjord 的漣漪
水滴產生的漣漪

表面張力波(capillary wave)是延著液體相邊界英语phase boundary行進的,其動力學及相速度是由表面张力的效應所決定,在水面上的表面張力波常稱為漣漪

表面張力波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其波長多半在數公分以內,而相速度約0.2-0.3公尺/秒。

若液體表面的波是受到表面张力、重力及液體慣性的影響,其波長會比較長,稱為重力-表面張力波(gravity–capillary waves)。一般的重力波波長會更長。

漣漪可能是在開放水體中由微風所產生,在開放海域中,由風產生的小漣漪可能會造成大的波濤

色散关系

色散关系說明在波當中波长頻率之間的關係。色散关系會出現在只受表面張力影響的純表面張力波中,也會出現在由重力和表面張力影響的重力-表面張力波中。

一般的表面張力波

在表面張力波中的色散关系是

其中ω角频率σ表面张力ρ是較重流體的密度ρ'是較輕流體的密度,k波數。其波长 若在流體和真空中的邊界,其色散关系簡化為是

重力-表面張力波

在深水表面的重力-表面張力波(上方的密度為0,ρ′ = 0)。相速度及群速度除以後,會是相對波長倒數的函數
 · 藍線(A):相速度,紅線(B):群速度
 · 實線:重力-表面張力波色散关系。
 · 點線:深水重力波的色散關係
 · 虛點線:實際深水重力波的色散關係

一般而言,水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因此稱為重力-表面張力波。若是無限深度的流體,其色散關係如下[1][2]

其中g標準重力ρρ'分別是二種流體的密度ρ > ρ‘)。第一項的因子是阿特伍德数

重力波的範圍

若波長較大(波數k = 2π/λ較小),主要會受第一項,重力波的影響。

若到極限時,波的群速度會是相速度的一半。若跟隨著某一個波群中的某一個波峰前進,會看到波在後面出現,成長,最後會在波群的前面消失。

表面張力波範圍

若波長較小(波數較大,例如在水-空氣介面到達2 mm),是表面張力波,情形恰好相反。跟隨著某一個波群中的某一個波峰前進,會看到波在前面出現,成長,最後會在波群的後面消失。在極限時,群速度會是相速度的1.5倍。

相速度的最小值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歡迎參與翻譯

Between these two limits is a point at which the dispersion caused by gravity cancels out the dispersion due to the capillary effect. At a certain wavelength, the group velocity equals the phase velocity, and there is no dispersion. At precisely this same wavelength, the phase velocity of gravity–capillary waves 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or wave number) has a minimum. Waves with wavelengths much smaller than this critical wavelength λm are dominated by surface tension, and much above by gravity. The value of this wavelength and the associated minimum phase speed cm are:[1]

For the 地球大气层 interface, λm is found to be 1.7 cm(0.67英寸), and cm is 0.23 m/s(0.75 ft/s).[1]

If one drops a small stone or droplet into liquid, the waves then propagate outside an expanding circle of fluid at rest; this circle is a 焦散英语caustic (optics)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inimal group velocity.[3]

相關條目

腳註

  1. ^ 1.0 1.1 1.2 Lamb (1994), §267, page 458–460.
  2. ^ Dingemans (1997), Section 2.1.1, p. 45.
    Phillips (1977), Section 3.2, p. 37.
  3. ^ Falkovich, G. Fluid Mechanics, a short course for physicis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Section 3.1 and Exercise 3.3. ISBN 978-1-107-00575-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