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秀林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24.58.101留言2019年12月19日 (四) 22:23 (內容擴充)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emplate:DivInfo

秀林鄉太魯閣語Bsuring),位於台灣花蓮縣北部,北以和平溪和宜蘭縣南澳鄉為界,東北濱太平洋,東南連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西鄰臺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南接萬榮鄉,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河蝕地形及台8線中橫公路橫貫穿越而名聞遐邇,為全台灣面積最大的鄉,下轄九村,總面積達1,641平方公里之多,大於新竹縣等11個縣市、直轄市。全境99%為山地及丘陵地,僅1%左右為立霧溪及和平溪的沖積平原,人口多分布於此。

地理

秀林鄉地處中央山脈東側,地勢高聳陡峭,氣候亦隨高度有所變化,鄉境有一半被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為主,觀光業甚為發達。主要流經本鄉的河流有和平溪、立霧溪、清水溪、木瓜溪為主,山岳的方面,台灣百岳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奇萊山、無名山、合歡東峰均位於本鄉


目前秀林鄉有更名太魯閣鄉的計畫,將續嘉義縣阿里山鄉屏東縣三地門鄉高雄市那瑪夏區後,第四個恢復傳統名稱的原住民鄉[1]

歷史

秀林在清朝隸屬於台東直隸州蓮鄉地,在日據時代稱為「番地」,由研海支廳與花蓮港廳的番務課管理,一直到台灣光復之後,原屬於新城鄉管轄,隨後在政府積極提高原住民的民族平等地位以及扶助山地地區,在政治上廢除山地部落組織及頭目制度,又改制為「鄉」,實施地方自治,來提高其政治地位,設鄉治中心於「武士林」也就是現在的秀林村,最初訂定鄉名為「士林鄉」但是因為和台北「士林」同名,因此取其當地山明水秀林木蒼薈的優雅環境之意,改意為現在的鄉名「秀林鄉」。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14,565—    
1986 14,224−2.3%
1991 14,355+0.9%
1996 15,131+5.4%
2001 15,460+2.2%
2006 15,005−2.9%
2011 15,173+1.1%
2016 15,796+4.1%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歷屆鄉長

  • 第1屆陳新生
  • 第2-3屆吳奉先
  • 第4-5屆陳學益
  • 第6屆林芳榮
  • 第7屆詹榮文
  • 第8-9屆廖守臣
  • 第10屆陳勇魁
  • 第11-12屆李繼生
  • 第13-14屆黃輝寶
  • 第15-16屆許淑銀
  • 第17屆李春風(辭職)
  • 第17屆王國洲(代理)
  • 第17屆李春風(補選又解職)
  • 第17屆蔡瑞光(代理)
  • 第17屆李繼生(代理)
  • 第17屆蔡光輝(代理)
  • 第18屆王玫瑰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省道

鄉道

  • 花1線:崇德村海濱→下崇德(村內道路)
  • 花3線:崇德村→海濱→上崇德(村外海濱道路)
  • 花4線:富世村可樂部落→太魯閣大橋(橋下)→秀林村民有(陶樸閣)→新城鄉新城村海濱
  • 花5線:太魯閣大橋→民治(固祿)→秀林村→民享(道拉斯)→景美村三棧部落(布拉旦)→新城鄉南三棧
  • 花8線:秀林村→台9線→新城鄉順安村海濱
  • 花9線:加灣→景美村→佳民村→佳民橋(須美基溪Spiki)
  • 花10線:佳民村→新城鄉康樂村
  • 花13線:水源大橋
  • 花22線:花蓮水源地→水源大橋→吉安鄉太昌村
  • 花24線:花蓮水源地→水源村→水源大橋
  • 花34線:銅門大橋→銅門村榕樹部落→仁壽橋

客運

港口

  • 和平水泥專用港

部落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太魯閣語名稱。

  • 和平村
    • 克尼布部落(Knlibu,和平)
    • 吾谷子部落(Gukut,和中)
    • 卡納岸部落(Qnragan,和仁)
  • 崇德村
    • 得卡倫部落(Dgarung)
    • 得吉利部落(Tkijig,崇德/立霧)
  • 富世村
    • 可樂部落(Qrgi)
    • 富世部落(Bsngan,太魯閣)
    • 民樂部落(Tnbarah,為大同部落、大禮部落之移住區)
  • 秀林村
    • 陶樸閣部落(Tpuqu)
    • 秀林部落(Bsuring)
    • 固祿部落(Kulu)
    • 道拉斯部落(Dowras)
  • 景美村
    • 克奧灣部落(Qowqan,加灣)
    • 波拉旦部落(Pratan,三棧)
  • 佳民村
    • 格督尚部落(Kdusan)
  • 水源村
    • 水源部落(Pajiq)
    • 比告部落(Bikaw)
  • 銅門村
    • 依柏合部落(Ibuh)
    • 銅門部落(Dowmung)
  • 文蘭村
    • 米亞丸部落(Myawan)
    • 文蘭部落(Tmunan,銅文蘭)
    • 重光部落(Branaw,布拉瑙)

行政區劃

位於秀林鄉界上的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門前立有「秀林鄉」三字的告示牌。
秀林鄉行政區劃
村里名 原名 面積
(km²)[2]
人口數 特色
秀林村 帛士林(Bsuring) 27.0024 2,197 包括陶樸閣部落、固祿部落、武士林部落、道拉斯部落等四大部村落組成
水源村 巴支可(Pajiq) 25.0000 1,493 水源社區的居民屬於泰雅族東賽德克群,此群融合托魯閣、托賽、巴雷巴奧
文蘭村 托莫南、銅文蘭(Tmunan) 218.6215 1,371 本村有文蘭、米亞丸及重光三個聚落以太魯閣族人為主
佳民村 格度善(Kdusan) 37.3929 1,223 有佳民(舊稱巴拉奧西拉克)及佳山(族人稱「委里」)兩個聚落
和平村 克尼布(Knlibu) 255.0351 1,790 花蓮最北村落。村內分和平、和中、和仁三個部落,以太魯閣族人佔多數
富世村 玻士岸(Bsngan) 685.1600 2,250 內分得卡倫、落支煙、砂卡噹(大同)、赫赫斯(大禮)移住區、玻士岸與固錄(可樂)等六個聚落。以太魯閣族人為主,為本鄉及全國面積最大村,甚至較臺北市大上兩倍有餘,面積可排在鄉鎮市區中第九,比台灣本島最小縣彰化縣的三分之二略小,也是太魯閣地區主體,台八線秀林鄉路段主要通過該村。
景美村 加灣(Qowgan)、波拉旦(Pratan) 43.8077 2,200 分三棧聚落(舊巴拉丹溪下游)及加灣聚落(卡奧灣、得呂可、里奇麻、山廣)。
銅門村 銅門(Dumung)、慕谷慕魚(Mqmgi) 287.7509 1,544 榕樹部落與銅門部落合而為一,慕谷慕魚係太魯閣族羣的一個大(頭目)家族
崇德村 達吉力、立霧(Tkijig) 62.0851 1,748 原名「得其黎」,國民黨接收後沿用,1960年代中橫公路竣工後改稱「立霧」。本村屬漁村有得豐、佳豐、東益發三大漁場,著名的清水斷崖位於此村。
秀林鄉 1,641.8555 15,904

教育

國民小學

生活機能

產業

秀林鄉全境多山及河蝕景觀,故鄉內產業多以屬第三級產業的觀光旅遊業為主,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太魯閣國家公園台8線景觀區每月平均有30~40萬的旅遊人口,為當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而相對的,外部性效果也相對來的強。因當地盛產大理石,鄉內的第二級產業以水泥加工產業及和平工業區為主。第一級產業的方面,根據花蓮縣政府主計處的統計,秀林鄉的農特產為甘藷和南瓜,截至2014年底,秀林鄉約有30.73公頃的農地栽植南瓜,產量約佔全縣的7.3%。另有24.92公頃的農地栽植甘藷,約佔全縣產業的13%,另有少部分的玉米田,但產量極少。

旅遊

太魯閣
清水斷崖
龍澗橋

遊客人數統計

太魯閣

年份 全年旅遊人數 平均每月旅遊人數 平增(減)率
2014年 6,329,970 527,498 +31.45%
2015年 6,645,619 553,802 +4.99%
2016年 4,524,122 377,010 -31.92%
2017年 4,653,297 387,775 +2.86%
2018年 4,168,731 347,394 -10.41%

[3]

参见

發展遠景

  • 台泥觀光工廠(和平水泥廠轉型)[4]

参考文献

  1. ^ 花蓮秀林鄉 也想正名為太魯閣鄉. [2008-01-02]. 
  2. ^ 秀林鄉公所首頁 > 公所簡介 > 行政區域. 秀林鄉公所. 
  3. ^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遊客人數統計資料.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 2019-1-15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臺灣)). 
  4. ^ 水泥廠有植物館和珊瑚礁 全台最大「觀光工廠」將落腳花蓮和平. 天下雜誌. 2019-06-06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