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白海豚 (2015年)
超强台风白海豚 Typhoon Dolphin(英文) | |||||||||||||||
---|---|---|---|---|---|---|---|---|---|---|---|---|---|---|---|
| |||||||||||||||
| |||||||||||||||
| |||||||||||||||
| |||||||||||||||
概况 | |||||||||||||||
形成日期 | 2015年5月6日 | ||||||||||||||
转化日期 | 2015年5月21日 | ||||||||||||||
消散日期 | 2015年5月25日 | ||||||||||||||
最低气压 | 925 hPa | ||||||||||||||
瞬间最大阵风 | 260 km/h | ||||||||||||||
气旋能量指数 | 31.995 | ||||||||||||||
影响 | |||||||||||||||
财产损失 | 1000万美元 | ||||||||||||||
影响地区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关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 ||||||||||||||
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超强台风白海豚(英语:Typhoon Dolphin,国际编号:150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72015)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7个被命名的风暴。“白海豚”一名是由香港所提供,在此是特指中华白海豚,是当地的吉祥物之一,主要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沿岸水域,例如澳大利亚中部及北部、华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1][2]白海豚生成初期走向飘忽不定,但随后开始呈现西北太平洋“转向型”风暴的路径,先沿副热带高压脊向西北偏西移动,到达其西侧后再转向东北,直扑阿留申群岛一带,期间受冷空气入侵而转化为温带气旋。
白海豚于5月9日被给予国际编号与命名,是史上最早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的第7号热带气旋,打破热带风暴解拉于1971年5月19日被命名的纪录。[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5月16日将白海豚升格为该部门之“超级台风”分级,翌日更评估白海豚的强度等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五级强度的标准,同时成为2015年第4个达到“超级台风”的热带气旋;白海豚与红霞皆在5月达到5级强度,这也是有纪录以来首次。此外香港天文台亦于当日评估白海豚达到该部门之“超强台风”分级,连同红霞、美莎克及海高斯,这使2015年风季成为香港天文台在2009年采用新热带气旋分级制,新增“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以来,首个在6月前已经出现4个超强台风的风季。
发展过程
缓慢发展,移动不规则
2015年5月3日,一个低压区在波纳佩南方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5月5日早上8时,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低”的评级。[注 1]晚上10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评级提升为“中”。[注 2]5月6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5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系统评级提升为“高”,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3]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5]同时日本气象厅对该系统发出烈风警报,不过该警报一共维持足足3日,日本气象厅才作出升格;且该系统在德沃夏克分析法之“T指数”已达到4.0却仍未升格为热带风暴,情况十分罕见。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5月7日凌晨2时正式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7W;后于5月8日晚上8时将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由于副热带高压脊受到中纬度西风槽[注 6]打击而减弱,该系统当时向东至东南偏东缓慢移动。
5月9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正式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白海豚”,给予国际编号1507[注 7]。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将该系统升格为轻度台风。但受垂直风切变影响,白海豚在之后两日仍未能整合其组织,系统结构仍然松散,低层环流中心完全外露,没有深层对流覆盖,只能依赖表面水文达摄氏29度的西北太平洋海面所供应的能量维持强度。白海豚当日急剧改变其移动方向,在一段偏西北路径后,改为向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徘徊于西北太平洋。在5月12日,白海豚再次90度转向,改向偏西移动,开始以较明显的速度行进,并在垂直风切变减弱的情况下逐渐增强,整合组织及改善结构后,形成中心密集云团。日本气象厅在早上8时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2时亦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稳定西北移,抵御干空气
5月13日,白海豚稳定地向西北偏西移动,加速至每小时18至20公里,逼近关岛一带;同时白海豚进一步加强,在上午发展出“云卷风眼”[注 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早上8时同步将白海豚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白海豚升格为中度台风。日本气象厅在下午2时亦将白海豚升格为台风。下午白海豚成功开启一个直径不足10公里的细小风眼(即所谓之“针眼”),同时白海豚的云带继续巩固和卷入中心密集云团,深层对流紧紧包裹低层环流中心,系统四周皆有空气流出,当中赤道方向的流出明显更强。不过白海豚在5月14日卷入盘据于系统西面的干空气,阻碍白海豚的发展,其结构受到扰乱而一度停止增强;直至入夜后,白海豚的强度才稍有上升。5月15日,白海豚的增强趋势再次停顿,其眼壁颇为粗糙,并有缺口。白海豚在日间采取西移路径,晚间穿越关岛至罗塔岛之间的海域。
5月16日上午,白海豚成功抵御干空气,开始恢复加强,并再次开出一个直径25公里的浑圆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凌晨2时将白海豚升格为强台风。下午白海豚移至副热带高压脊西南侧,开始改向偏西北移动;同时受惠于低垂直风切变及炎热海水,白海豚的增强趋势变得迅速而显著,风眼扩大至直径超过35公里,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见。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2时将白海豚升格为超级台风,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白海豚升格为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于晚上8时亦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烈台风。但到了晚上,白海豚开始发展出双重眼壁,进入“眼墙置换循环”(或称“眼壁更替周期”),意味着白海豚这次增强期至此告一段落。然而白海豚在发展双重眼壁前,德沃夏克分析法的“T指数”已经达到7.0,这促使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5月17日凌晨2时,将白海豚的强度进一步上调至等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五级标准,令白海豚成为年内第3个达到五级强度的热带气旋,为有纪录以来最早出现的年内第3个达到该级别的风暴。白海豚在凌晨3时45分进入香港天文台的责任范围,香港天文台将其强度评级为超强台风[12],也令白海豚成为该部门2009年采用新热带气旋分级制以来,最早出现的年内第4个超强台风。移至副热带高压脊西侧的白海豚逐步改向北至西北偏北移动,时速14公里;而白海豚的强度亦开始回落,原先清晰的风眼变得模糊不清,成为“云塞风眼”,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8时将其降格为台风。
转向东北,掠过硫磺岛
白海豚在5月18日开始受到西风带影响,转向东北偏北移动,时速16公里,逼近硫磺岛一带。同时垂直风切变加剧,亦使白海豚出现更明显的减弱迹象,深层对流向东切离。台湾中央气象局在早上8时将白海豚降格为中度台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亦先后在早上8时和上午9时45分将白海豚降格为强台风[13];香港天文台更在下午4时15分将白海豚降格为台风[14],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有跟随,在晚上8时将白海豚降格为台风。在对流被持续切离的情况下,白海豚的低层环流中心于翌日(5月19日)上午开始局部外露,风眼亦被填塞;冷空气的入侵亦开始破坏白海豚的暖心结构,配合西风带的斜压环境,促使白海豚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的过程。此外西风带内强劲的盛行西风对白海豚之引导渐见明显,白海豚明显加速至每小时25公里,采取偏东北路径,穿越硫磺岛一带。由于白海豚在当日下午离开香港天文台的责任范围,该部门在下午4时15分遂停止对白海豚的发布[15];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在当晚8时将白海豚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因应白海豚即将转化为温带气旋,而对其发出最后警报。
白海豚穿越硫磺岛一带海域之后,更猛烈的垂直风切变进一步破坏白海豚的中心结构;而白海豚亦进一步加速向东北移动,并发展出锋面,显示白海豚转化过程接近完成。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5月20日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日本气象厅亦在早上8时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当晚8时表示白海豚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亦有跟随,在翌日(5月21日)凌晨2时表示白海豚已转化为温带气旋。该系统继续飞快地向东北移动,之后于5月22日至23日在阿留申群岛西部逆时针绕圈,再于24日以偏东路径移入白令海,25日才减弱消散。
释义
- ^ 当有2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某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低”。除非环境异常优良,否则该系统在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甚微。[4]
- ^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中”。一般而言,即使发展机会增大,系统过了24小时之后发展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才较高;但如果环境良好,系统亦可以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4]
- ^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时该系统于24小时之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极高,若气象因素特别有利,该系统更可于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低压。[4]
- ^ “辐散”是指空气由一个中心向四周散开,通常只有气旋式辐散,形成原因和辐合的机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压系统发生。高空也能有高压,所以高空也能有辐散,高空辐散足够又有水汽时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辐合相若。[6][7]
- ^ “辐合”是指空气汇聚的现象,其中又可分为“气旋式辐合”和“切变式辐合”二种:在地面,空气在科氏力、气压梯度力、地形摩擦力以及离心力之共同作用下,以逆时针通过等压线,呈螺旋式向低压中心推进,形成风。若低压中心有闭合等压线(例如热带气旋),则因角动量守行,离心力加大,而进一步平衡气压梯度力,于是产生旋风。同时空气被迫抬升,空气上升后地面气压便会进一步下降,此即“气旋式辐合”。而“切变式辐合”则是二种不同风向的风辐合,而使空气因压迫抬升,这种切变式的辐合通常出现于锋面或低压槽处,和前者辐合的分别只是气旋式的风向变化比较不明显。[6][7]
- ^ 高空西风带环绕副极地低压的等压线移动,当副极地低气压出现冷心斜压槽时,即为“西风槽”。槽中有强正涡平流,槽前有辐散[注 4]运动常伴随低空温带气旋的发展,槽后辐合[注 5]则伴随地面反气旋之增强。西风槽东移时亦使副热带高压东退,西风带中的长波槽(东亚大槽位于东经120-150度)将推动热带气旋转往东北方向行进。[8][9]
- ^ 前两位数字为当年公元纪年末二码(2015),而后两位代表当年被日本气象厅评定,白海豚是第7个在西北太平洋上强度达热带风暴级别的热带气旋。
- ^ “云卷风眼”是热带气旋中心当中,由螺旋云带旋卷成之缺乏组织的眼墙,结构看来较不佳。此现象以发生在热带气旋环流中吹西北风象限内者较为普遍,其维持时间随当时形成热带气旋的气象环流条件不同而异,出现时间或长或短。[10][11]
参考资料
-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9-5-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9-5-2015].
- ^ デジタル台風:台風リスト. Digital Typhoon. [7-5-2015].
- ^ 4.0 4.1 4.2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2011-07-13.(日语)
- ^ 隋昊志. 下個颱風名叫「白海豚」 網友:真的會轉彎. 台湾爽报. 2015-05-07 [2015-05-15].
- ^ 6.0 6.1 香港天文台. 氣象小常識:輻合和輻散. [2015-05-03].(繁体中文)
- ^ 7.0 7.1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輻字:輻散和輻合. [2015-05-03].(繁体中文)
- ^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西字:西風槽. [2015-05-03].(繁体中文)
- ^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高空擾動. [2015-05-03].(繁体中文)
- ^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颱風的結構. [2015-04-28].(繁体中文)
- ^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雲字:雲捲風眼. [2015-04-28].(繁体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21號-本港天氣預報. 2015-05-17.(繁体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61號-本港天氣預報. 2015-05-18.(繁体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99號-本港天氣預報. 2015-05-18.(繁体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48號-本港天氣預報. 2015-05-19.(繁体中文)
参见
同期出现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外部链接
- (日语)日本气象厅:1507最佳路径数据、2015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图、最佳路径数据)
- (英文)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7W最佳路径数据、超级台风白海豚最佳路径图
- (简体中文)中国国家气象中心:2015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
- (繁体中文)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台风数据库——強烈颱風白海豚、白海豚最佳路径图
- (繁体中文)香港天文台:2015年5月热带气旋概述、《2015热带气旋年刊》(有待公布)、实时天气稿(5月17日-18日-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