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講師
外观
流浪講師(部分媒體或稱"流浪教師")是一個流行於香港的字詞,泛指一些未有全職教職,同時出任多間院校兼職教學的大專教員。[1][2]
背景
於香港,近年大學撥款標準與國際排名均與研究掛鈎,造成「重研輕教」[2],有些院校為了節省資源,將部分全職講師轉為兼職。[3][4]有全職講師即使教學表現一直獲得最高級別評分,亦不獲續約。[1]
另外,有時教授因獲得短期專項撥款做研究,申請減少課擔,結果要另請講師任教某些科目。[3][2]
教協於2018年10-11月進行調查,有兼職教師約57%過去1年曾在多於1間院校任職,有部分兼職教師更任教5至6間院校。[2]
流浪講師問題造成之影響
流浪講師的現象,對於有關講師的生計及學生的學習均造成一定影響,但由於政府無法監管或干預院校事務,「流浪講師」的問題未受關注。[1]
流浪講師待遇問題
作為兼職人員,流浪講師大多沒有穩定的座位、沒有助教,開學前亦可能沒有圖書館備課[5]。另外,他們改試卷亦可能不被計進工時當中,[1][3]整體欠缺就業保障[2][4]。為了解決問題,有部份流浪講師需要回自己母校付費申請校友圖書證、花錢買書以能提早備課。[3]
有部分流浪講師為了維持生計,甚至要尋找大專以外的工作。[3]
對教學質素的影響
流浪講師有時會被逼任教一些不屬自己專長的科目[4],亦難以短時間理解學生能力,因材施教。有時兼職教員嘗試尋求全職老師或校內行政人員的協助,但亦未能要領。[3]另外,學生難以在課後接觸教師。[2]
大學亦以由學生評定教學質素,流浪講師為了續約保飯碗,不得不取悅學生,甚至要要讓不達標的學生合格,令教學的質素下降。[4]
對議題的立場
- 教協認為,有關做法犧牲教學質素。7間大學逾半學術人員為合約教師,當中科大高達76.6%,教協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現時大專界合約教師比例不理想。[2]
- 高教公民一直關注大專界的議題,其中召集人賴卓彬曾就流浪講師多次發表文章,批評大學管理層最近十年依循新管理主義(neo-managerialism)思維,凡事向錢看,將資源集中催谷研究成就,以提升大學國際排名,令大學另一開宗明義的任務——培育學生,恍如次要考慮。[5]
資料來源
- ^ 1.0 1.1 1.2 1.3 大學重研輕教 兼職講師「流浪」保生計. 《大學線》. 2019-04-29 [2020-02-05]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2.6 1人教6間大專院校 教協憂「流浪教師」損教學質素 促減兼職制教師 (13:53) - 20190217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0-02-05] (中文(繁體)).
- ^ 3.0 3.1 3.2 3.3 3.4 3.5 黃妍萍. 【被逼freelance‧上】兼職講師的倒貼人生:無限OT中的隱形人. 香港01. 2018-06-05 [2020-02-05] (中文(香港)).
- ^ 4.0 4.1 4.2 4.3 大學教育零散化 流浪教師缺支援 收入不穩無保障. 惟工新聞 | WKNews. 2018-08-25 [2020-02-05] (英语).
- ^ 5.0 5.1 誰來關心流浪講師 (高教公民召集人 賴卓彬) - 賴卓彬.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