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卓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2.118.46.236留言2020年3月29日 (日) 10:0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曾任職電影及廣告副導演,參與作品包括《色戒》、《親密》等。2009年參與首屆台北金馬電影學院。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波爾多、東京、北京及台北等地作公開放映;並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3」藝術新秀獎及「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2017年以劇情電影計劃《香港式移居》入圍金馬創投會議。最新作品《戲棚》獲提名「第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同時榮獲「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2019」執委會特別獎及獲選為「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卓於2012年聯合創立組織「映像先驗」,監製得獎紀錄片《子非魚》(2013)、《伴生》(2016) 等,兩部作品分別獲選為「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及「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除電影製作外,卓同時以劇場導演、影像設計及策劃人身分,活躍於劇場及跨文化藝術交流。2013年與日本劇場導演川口智子聯合創立表演藝術組織「絕對的」,聯合策劃香港東京兩地交流計劃《絕對飛行機》,過去有近三十位不同藝術界別藝術工作者參與其中,作品曾於香港、東京及橫濱展演。2017年,卓獲邀到 Tokyo Arts and Space 作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新作《He and I》。2018年與作曲家NERVE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崑劇、能劇及歌劇) 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電影作品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时长 獲獎
2012 《乾旦路》 My Way 72分钟 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
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3」藝術新秀獎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2」最佳紀錄片音效獎
2015 《一個武生》 My Next Step 66分钟
2019 《戲棚》 Bamboo Theatre 76分钟 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提名
第12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執委會特別獎
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乾旦路

兩位香港青年譚穎倫與王侯偉選擇了傳統粵劇為事業,並立志成為粵劇界寥寥可數的男花旦。二人懷著旁人無法理解的熱情,面對家人、行業、社會的不解與壓力,走著他們一意孤行的乾旦路。在香港立志從事藝術從來都是一條逆流的路,既不切實際又難有明天。當知道前面的路是沒有未來,你還會選擇走下去嗎?

崑曲被聯合國 (UNESCO) 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再次吸引國內外觀眾的注目,然而在這崑曲的盛世當中,武生楊陽(28歲)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他是劇團唯一的青年武生,他的同輩武生早已逐一離開劇團,轉投其他行業。楊陽曾選擇拒絕傳承武生師傅柯軍的技藝,更深信離開是必然宿命。究竟楊陽是如何從傳統被動的崑曲演員,走到當代劇場導演榮念曾的舞台,繼而嘗試創作自導自演的實驗崑曲?離經叛道,獨行上路。

戲棚

戲棚,一座座以竹竿搭建而成的臨時劇場,每年都會出現在香港不同的角落,漁村、鄉鎮、小島與市區都有它們的築跡。這早於一百五十年前已出現的文化場所,是香港獨有保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結戲棚搭建技藝、民間風俗與戲曲藝術於一身。

影片豐富紀錄這文化場所出現的不同族群:戲棚師傅如何搭建容納千人的劇場空間;鄉民如何參與娛神娛人的酬神活動;劇團如何搬演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戲曲表演。透過鏡頭,帶著觀眾遊走於他們當中,傾聽他們的對話、了解他們的生活,感受這一座座戲棚蘊藏的魅力。

劇場作品

一個跨越地域與藝術界別、屬於亞洲青年藝術家們的交流協作計劃。2003年日本黑帳篷劇團導演佐藤信以「美國911事件」為題,創作經典劇目【絕對飛行機】;2013年,兩地導演卓翔及川口智子決定以該文本出發,集合香港及日本跨界別劇場工作者展開一次跨文化對話與協作,共同尋找「對話」的可能。同時,試圖從作品去理解資深劇作家是如何以創作回應世界。

肖像曲

以紀錄電影為起點,中國崑曲藝術家楊陽和日本能劇藝術家鵜澤光,兩位不同背景地域的表演藝術家述説著他/她們追尋理想與面對生活現實的矛盾、在當下社會中如何繼承傳統及發展的掙扎和挑戰。當代聲樂藝術家Olivia Salvadori唱出一首首混音版西洋歌劇詠嘆調,從普契尼到Vaporwave,以女高音式詠唱與兩種東方劇場傳統比照互動。

紀錄的形式從螢幕延伸至舞台,結合古典與前衛、旋律與噪音、程式與即興的樂章。三位藝術家進出於個人經歷與經典故事,從現實與虛構的角色之間發現自己與表演藝術的交織關係。他/她們在鏡頭之下和觀眾面前一同跨越歌劇與紀錄劇場的形式,創造出跨文化舞台傳統的混種演出。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