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米加步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Berthe留言 | 貢獻2020年4月16日 (四) 05:22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小米加步槍是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依靠簡陋裝備,最終打敗中華民國政府領導的中華民國國軍、取得中國大陸執政權的輿論觀點。1946年8月,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中即提出這一觀點[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這一觀點深植人心。通常形容為,中共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裝備的八百萬國民黨軍隊[a]。更有說法擴大範圍,將第一次國共內戰起至朝鮮戰爭,所有中共軍隊的勝利歸於此[3]。有作者認為,小米加步槍僅是解放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國軍的比喻,並不符合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大規模運動戰防禦戰城市攻堅戰的實際情況[4]。亦有作者指出,這一觀點迴避了蘇聯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援助。雖然中共高層中的陳雲胡喬木等人曾肯定蘇聯軍事援助的重要性,但因政治敏感,中國學界長期對蘇聯軍事援助的史實持迴避態度[5]

中共的反對者則將小米加步槍這一觀點歸入中共為獲得執政合法性而「自編的神話」之一[6]

小米與步槍

小米是中國北方山區因缺水而不得已種植的耐旱低產農作物。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八路軍的主要控制範圍即在太行、北嶽、濱海、冀魯豫等山區;不同於在南方八省活動的新四軍,小米(非大米、非玉米、非高粱)正是八路軍當時於其根據地能獲取的主要食物來源,實為八路軍抗戰時期的資源特色;[7]至八路軍挺進東北後,獲取了關東軍舊裝備,亦無需再以小米為食。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社會在1940年代長期陷入惡性通貨膨脹。中共政權為減少通貨膨脹對個人生活水平的影響,建立起以糧食、生活用品為計量單位的工資發放形式,即「米本位」。小米是「米本位」中,最為廣泛的標準物[8]

自1941年國民政府於百團大戰後中斷了對八路軍槍彈糧餉供應,「小米與步槍」這一說法亦成為八路軍在其後艱苦抗戰中極少數可獲取的資源的代表。中國共產黨宣傳的是,其作戰主力八路軍自抗戰起,以小米加步槍(當然還有粗陋的土製地雷手榴彈)進行游擊戰,取得了比國民黨軍飛機加大炮更有效的抗戰效果;並最終成功在日占區鞏固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配合國軍正面作戰於日軍後方襲擾,並堅持到抗戰勝利且在隨後遼瀋戰役反擊並擊敗了國民黨軍。

解放軍裝備與蘇聯軍援

1945年10月,基於反對美國勢力進入東北的戰略考量,蘇軍開始積極支持中共占據東北。[9]更多的證據顯示,若沒有現代化火砲,中共不可能贏得內戰,在內戰後期國軍70%的傷亡都是現代化火砲造成的。[10]中國史家楊奎松雖然不承認蘇聯的幫助和援助決定了國共內戰的勝負,但同意蘇聯援助「極大地縮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預計的徹底戰勝國民黨的時間表」[5]。東北解放戰爭中蘇聯轉交的武器大約有槍40—50萬支,各種炮約2000門。[11]東北野戰軍更在大連建立軍工企業,大量生產炮彈支援關內解放區作戰。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消耗的20萬炮彈,大都來自大連兵工廠。依靠這些軍事援助,在東北的林彪部隊人數急劇增長,兵種也進一步增多:1947年9月發展到48萬人,[12]1948年發展到105萬人。[13]中共將領粟裕就曾表示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老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炮彈。[14]除了槍支彈藥和火炮之外,進入東北的中共部隊還獲得了多架日軍留下的飛機,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航校。[15]

反觀在內戰過程中,國民政府所獲美援極其有限,美國政府不斷下達禁運令,[16]1946年8月18日,美國杜魯門政府發布了軍火禁運的行政命令,國民政府更是雪上加霜,直到1947年5月的10個月中,國軍都未能從美英等國獲得軍火物資。[17]1947年5月26日美國解除了對華軍火禁運,但禁運的影響並沒有因此而消除。1948年《援華法案》的4.36億美元是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前獲得的最後一筆大額援助,但對戰局已於事無補。[18]共產黨在接受了蘇共巨額軍事援助後,實力已超過國民黨軍隊。[19]解放軍在濟南戰役使用了500餘門火炮,錦州戰役使用了600餘門火炮,天津戰役使用了1230門火炮。1948年10月5日,徐向前兵團發起太原戰役,這場戰役持續半年,閻軍憑藉險要地形、堅固工事和強大火力,頑強反抗,共軍久攻不下,次年4月,共軍太原前線一共集結了3個炮兵師,擁有各類火炮1233門,加上繳獲的閻軍火炮,數量超過1300門,24日晨5時,向閻軍城內主陣地猛烈轟擊,4天後太原終告解放。

備註 

  1. ^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解放軍共消滅550萬國軍、250萬非正規軍[2]

注釋

  1. ^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拿中國的情形來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歷史最後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
  2. ^ 1950年7月,公布的《解放戰爭四年綜合戰績》顯示,從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解放軍消滅國民黨正規軍5542470人、非正規軍2528880人。
  3. ^ 霍建山. 《“小米加步枪”不能滥用》.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天津市: 歷史教學社). 2014, (2014年05期): 56–58. ISSN 0457-6241 (簡體中文). 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小米加步槍」的說法,比如,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小米加步槍打破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八路軍游擊隊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帝國主義。 
  4. ^ 劉統. 《解放战争与“小米加步枪”》. 老年教育:長者家園 (山東省濟南市: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山東老年大學). 2008, (2008年10期): 12–13. ISSN 1002-3402 (簡體中文). 
  5. ^ 5.0 5.1 楊奎松.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近代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2001年第1期): 285–306. ISSN 1001-6708 (簡體中文). 
  6. ^ 何頻. 觀點:中共不敢回望過去,習近平可以選擇未來. BBC網站. 2015-07-01 [2020-04-16] (繁體中文). 中共的歷史是不能正視的……即使這「打」,也不是真正靠的「人民戰爭」,更多的因素來自外國勢力。「北上陝北抗日」、「小米加步槍打垮美式裝備的國軍」、「地下工作瓦解國民黨」,都不過是自編的神話。 
  7. ^ 據李志民《革命熔爐》回憶:「第一餐看到小米飯黃澄澄的很好看,誤會是『蛋炒飯』,一吃,感到粗糙,不如大米鬆軟可口,很難下咽」,「經過幾個月鍛煉,才逐漸習慣。」
  8. ^ 趙壓水. “小米加步枪”中的“小米”究竟是个啥?“米本位”彰显共产党人大智慧. 搜狐網. 2019-05-24 [2020-03-09] (簡體中文). 
  9. ^ 1946年4月20日高崗從哈爾濱電告東北局和中共中央:蘇軍已確定25日撤完,今送兩輛裝甲車及一部武器。「交涉送十萬步槍、一萬輕重機槍、一千門炮。」(《高崗關於與蘇軍交涉情況致東北局並中央電》,1946年4月20日)
  10. ^ 徐焰:《第一次較量》,頁209
  11. ^ 徐焰:《解放戰爭中蘇聯給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兵器知識》2009年第9A期。
  12. ^ 《東北局致中共中央電》,1947年9月18日
  13. ^ 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413—414頁。
  14. ^ 《赫魯曉夫回憶錄》披露:「戰敗的日本兵放下武器,我們將他們的武器轉交給了中共。我們避免暴露直接將日軍武器轉交給共軍,辦法是將武器集中存放在某地,讓中共去取。」中共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在淮海戰役後曾講:「華東戰場,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炮彈。」(陸毅主編:《韓光黨史工作文集》)
  15. ^ 曾克林回憶:「當時在瀋陽附近的遼陽奉集堡機場,駐紮着日本航空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訓練飛行大隊,裝備有重型轟炸機、九九高級教練機。大隊長是林彌一郎……我軍共繳獲林彌一郎飛行大隊各式飛機46架,飛行員17人,機械師24人,機械員72人各類地面保證人員一百八十多人及各種器件和配件。」(《曾克林將軍自述》,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P130)
  16. ^ 蔣介石對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頒發第二次停戰令對東北戰爭的影響,在《蘇俄在中國》中做出結論:「從此東北國軍,士氣就日漸低落,所有軍事行動,亦陷於被動地位。可說這第二次停戰令之結果,就是政府在東北最後失敗之惟一關鍵。當時已進至雙城附近之追擊部隊(距離哈爾濱不足一百里),若不停止追擊,直佔中東鐵路戰略中心之哈爾濱,則北滿的散匪,自不難次第肅清,而東北全境亦可拱手而定。若此共匪既不能在北滿立足,而其蘇俄亦無法對共匪補充,則東北問題自可根本解決,共匪在東北亦無死灰復燃之可能。故三十七年冬季國軍最後在東北之失敗,其種因全在於這第二次停戰令所招致的後果。」
  17. ^ 當時駐美大使顧維鈞回憶說:「8月27日,王守競前來匯報他為中國軍隊爭取某些物資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他說,戰時特為中國製造的一億三千萬發7.92毫米子彈,國務院拒絕發給出口許可證。拒絕發證主要以中國當前的局勢為依據。這無疑是對華禁運作戰物資的一種行動,因為禁運的手段,一般來說就是拒發出口許可證。禁運給我們造成的問題特別嚴重,因為我國的軍事裝備絕大部分來源於美國,這就必須使用美制彈藥。」國民政府特勤總管黃仁霖在回憶錄中說:「由於美國禁運軍火,我們立即發現我們由美國顧問用新式裝備所訓練出來的新兵,因為他們的軍火消耗無法補充,無怪乎有若干師軍隊,就因為沒有軍火可資抵抗,而不得投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3月21日向國務院報告說:「國民黨軍隊彈藥供應已達到危急程度。有相當可靠的消息表明,按照當前軍火消費水平,美式裝備和訓練的部隊只有3個月的彈藥了」。
  18. ^ 黃仁霖回憶:「1948年底,蔣介石命令我把一船550噸的軍火,運往北平,那是五省剿共總部的所在地,由傅作義指揮的。我告訴傅作義說:雖然這550噸輕武器軍火,數目不大,但是這批軍火是1.25億美元『援華法案』中的第一批,蔣先生要我向你保證,隨後的軍火將繼續不斷地運來。事實上證明,幾天之後,1949年元月31日,他打開北平城門同中共議和了。我必須提出這一個報告是很悲慘的,因為這項援華物資的第一批,事實上卻落入了共軍的手中了。對於這項秘密,我始終是守口如瓶,從來不曾泄漏過。那並不是我怕受到懲罰,因為我是奉命行事的。而且我把軍火交付他的時候,他還在守城。我只是害怕,一旦這個消息泄漏出去之後,中共便會向外宣布,他們正從美國國會最近批准的『援華計劃』中,新受到了一批軍援物資裝備……」
  19. ^ 徐向前回憶1937年西路軍覆滅於河西走廊說:「假如西路軍渡河後,抓住戰機,乘虛而進,照直往西打,取得武器彈藥,如虎添翼,回師橫掃而東指,有沒有可能呢?完全可能的。指導思想不同,方法不同,結局會大不一樣。」(徐向前:《歷史的回顧》,557頁)青石《東北決戰幕後》提到:「這一巨大勝利的取得,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中共軍隊從東北獲得了大量較先進的武器裝備,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同樣是在毛澤東的領導之下,同樣是這些將領在指揮:十年前,鏖戰甘肅黃河兩岸是何等的艱辛慘烈,兩萬紅軍健兒竟會全軍覆滅於與土匪無異的『馬家軍』騎兵手下;十年後,他們宛如蛟龍出海,由東北而華北而華東而華南而西南而西北,橫掃全副美式裝備的百萬國民黨軍,銳不可當。武器裝備之重要作用,於此一目了然。」黃仁宇《黃河青山》一書中揭示,「一九四六年東北國軍的軍力可說達到巔峰,然而王牌軍新一軍炮兵營的一O五毫米榴彈炮,全營只有五百發炮彈,而整個東北國軍也不超過一千發,幾分鐘就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