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寶塔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38°29′33″N 106°16′52″E / 38.492469°N 106.281015°E / 38.492469; 106.28101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93.40.253.234留言2020年5月16日 (六) 23:04 参考资料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8°29′33″N 106°16′52″E / 38.492469°N 106.281015°E / 38.492469; 106.281015

海寶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1-76
認定時間1961年

海寶塔,舊稱黑寶塔赫寶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因地處銀川市北而被俗稱為「北塔」,與承天寺塔(西塔)相併稱。銀川文物部門勘探海寶塔後,推斷海寶塔建於北朝到隋唐年間[1]。該塔曾被地震多次損毀甚至震塌,現所存塔已非初建的形制。1961年,海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創製

海寶塔位於海寶塔寺中軸線上,坐落在一個方形台基之上,因位於銀川市北而被稱作「北塔」[2]:316,原建於北塔湖湖心島中[3],香客遊人需盪舟而至。 海寶塔確切的始建時間已經無法考證,[4]。2006年時,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銀川市文物管理處對海寶塔進行了考古勘探,通過在塔基北側開挖出的探溝中發現了7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堆積層,並發掘出北朝坐佛像花紋磚,考古人員從這些文化堆積層中推斷出海寶塔的始建年間為北朝至隋唐年間[5][1]可確定海寶塔為寧夏創製最古老的塔。有說法稱海寶塔為是漢朝晉朝年間的建築[6][7]:70。據明朝《萬曆朔方新志》載,該塔曾經被夏國武烈帝赫連勃勃主持重修,故又名「赫寶塔」[8][9]銀川作為大夏國的北方重鎮,赫連勃勃在銀川修築了避暑園林「麗子園」[10]

明朝

明朝萬曆年間時,該塔曾被修繕[11],該塔明代時也被稱作「黑寶塔」[12][13]可能與該塔位於城北方,「玄武屬黑」有關。根據地方志的記載,明代的海寶塔,塔高13層[2]:316,第七層以上的階梯是在塔身外面修築的木結構,十分少見[14]

明朝中葉,毯師馬托阿洪,來到銀川定居,將中亞地毯織造技術帶到寧夏,結合寧夏灘羊毛、阿拉善駱駝毛和賀蘭山礦物植物染料創立寧夏地毯流派,後來專門織造明清時期的故宮用毯和寺院用毯,故宮現藏900張寧夏地毯[15]。他的徒弟邢、唐二人,前往包頭,創立「包頭毯」流派。終於使織毯工藝流傳寧、青、陝、甘諸省。北京地毯流派也源於寧夏地毯。馬托阿洪的墓仍然樹立在銀川市的海寶塔下,人們尊稱他為「馬托祖師」。每年到他的歸真日農曆七月十四日織毯業徒弟們都要到海寶塔下舉行「拜祖師」儀式[16],包括日本「鍋島鍛通」家族的後人也會前來祭拜。

清康熙四十八年大地震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公曆1709年10月14日)寧夏中衛地區發生大地震,中衛、銀川、固原以及甘肅的武威和青海的西寧都遭到了破壞,甘肅永登城牆被震毀,海寶塔被地震震塌了頂上的四層,外牆皮剝落,下邊9層依然保留原來形制,海寶塔寺此後於康熙五十一年對塔進行重修[17],現存塔的造型即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所定型的,依然保留了原塔十字折角形的平面布置[18]:14

清乾隆三年大地震

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739年1月3日)戍時,寧夏府城發生大地震,烈度達到8級,[19],人口傷亡很大。地震引發了砂土液化和古塔的地基失穩,海寶塔在地震中被整體震塌,並於幾年後被重新修建[20]。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寶塔再次被捐資重修[21],保留了珍貴「折角十字形」平面形制,但高度比原來減少2層,變為11層。

民國至今

1920年,8.3級的海原大地震中,海寶塔塔身被震出裂縫[3],主體結構當時雖未損壞,但裂縫在之後的十幾年中逐年擴大。

四馬拒孫之役期間,激烈的槍炮射擊使得海寶塔的牆面及磚受到多處破損。 1934年1月,孫殿英部3000多名騎兵從黃河東岸跨過結冰的黃河四馬拒孫之役進入關鍵階段,1934年1月26日晚,孫殿英將自己的指揮部設置在海寶塔中[22]:211,遠眺銀川城內情況並指揮所部搭建雲梯攻城,隨著馬鴻逵部新編第七師第三旅旅長馬英才、盧忠良,馬步芳部韓起功等軍隊的反攻,孫殿英於數天後被迫撤出海寶塔。1934年2月22日,孫殿英親自率領800餘人組成的「奮勇隊」並一個師,向馬家軍的陣地發起全面進攻,其中主力直撲由馬瑜駐守的海寶塔。戰鬥持續到23日下午,孫殿英部被擊退。兩軍激烈的戰鬥對海寶塔的牆面造成了一定損傷。在馬家軍胡宗南閻錫山的共同夾擊下,孫部被截殺俘虜3萬餘人。3月25日,孫殿英在大勢已去後趕到趙承綬師所在地投降。四馬拒孫之役結束。[23]

民國31年對海寶塔的修繕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發現,海寶塔塔身裂縫不斷擴大,寬達一尺(約33厘米),塔尖上的琉璃頂裂縫也有一指多寬。為了迎接1942年9月1日蔣介石來寧夏視察,寧夏省政府主席馬鴻逵決定修繕海寶寺塔。他以「寧夏省城官紳商各界」的名義對海寶塔進行了集資維修,參與集資的有寧夏省財政廳廳長趙文府、田糧處處長魏烈忠,地方士紳任忠傑、李斌,寧夏商會會長喬秀泉,負責組織的是海寶塔寺廟會會首施占元、陸圓照,居士楊發等人。時任寧夏警備第1旅旅長馬寶琳負責監工,徵調泥瓦工12人,抽調士兵300人搬運施工,海寶塔寺精通木工的虔誠居士雍光善任技術員。

1942年3月吉日,海寶塔修繕工程開始搭設腳手架,從塔基處搭設腳手架,先從塔的四周豎杆,然後再用橫杆連接,用長連桁通過每層塔門,四面固定連接。綁架全用白麻繩。修時由底層向上,每修一層,起架一次,直到塔尖超出五六尺。腳手架總高約56米,共用「西山架杆」500多根,「連桁」120多根,椽子500多根。修繕時將由槍炮射擊破損的磚替換為新磚,修塔用磚由當地磚窯燒制,上料只用一個土滑車人力驅動。寺中數名居士志願每日攜帶木楔、斧頭上下腳手架檢查,隨時加固,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修到寶塔第7層,馬鴻逵等人認為「修一次不容易,搭架太困難,利用搭腳手架之便以鐵箍兩道徹底加固之」,令寧夏省財政廳撥「船幫鐵」5000斤製造鐵箍,鐵匠王士林測量尺寸,先用鋁絲彎成大樣(模型),由銀川城內鐵匠街(今利民街)優秀鐵匠鄭萬金、朱宗發、楊世金按樣鍛造。鐵箍共2道,每道寬20厘米,寬3厘米,拐角呈90度彎曲,圍繞兩圈,在4個大角處另加30厘米*50厘米的角鐵保護,以防止壓力過大擠壞塔的稜角,每段做成套鉤,以大號螺絲擰緊。此次修繕,更換、補全了檐角缺失的鐵鈴,將塔內的爬梯改為木質階梯,並修葺了門窗。省城銅匠關雲祥,定製一頂銅塔帽,安置在塔剎之尖以防止雨水衝擊塔頂[24]

此次對海寶塔的修繕前後歷時5個月。1942年農曆7月10日,馬鴻逵帶領幕僚、地方士紳鄉賢對海寶塔修繕進行考察,表示十分滿意。1942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節,也是海寶塔寺一年一度的廟會,海寶塔重新開放供遊人登臨。 1942年起,馬鴻逵讓部隊在北塔的周圍填平了部分湖面並造林植樹,使塔基土質得以改善,北塔的裂縫便漸漸收縮合攏[3]。塔身裂縫收縮之後,鐵箍便被馬鴻逵下令取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海寶塔此前處於北塔湖湖心島中,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寧夏平原過度圍湖造田,導致北塔湖面積急劇縮小,海寶塔寺方才與陸地接壤。 1958年,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林伯渠參觀海寶塔寺,並題詞。1961年,海寶塔作為寧夏地區創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10月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寧夏視察工作時,曾登塔遠望,並觀手栽植松樹以示留念。並作詩一首《銀川海寶塔》:「銀川郊北赫連塔,高勢孤危欲出雲;直以方形風格異,由於本色火磚分;登臨百級莫嫌陡,俯視三區極可欣;田野農民皆組社,慶豐收亦樂清芬。」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鄧小平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25]1983年,海寶塔寺從原文化部門移交給宗教部門管理,重建了鐘鼓樓。 1984年,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海寶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結構

海寶塔是一座樓閣式塔,總高54米[註 1],外側看為11級,內部為9層,單層高度5米以上,海寶塔內室四壁龕中供奉羅漢像。平面呈十字折角形(或「亞」字形)。外型古樸大氣,比例勻稱。 座落與一座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上又有方形塔座。其中方台高5.7米,邊長19.2米,底大面小,四壁砌有條磚,台上四周有磚砌花牆,東側正中有台階可以登到方台頂,西側正中有飛廊(天橋)通往臥佛殿、藏經閣等處。方台頂上的正中心位置有方形塔座,高4.2米,邊長15米,塔門向東開[18]:14,其餘三面各設置有一座假龕[26]。現存塔身為磚砌方形九層樓閣式塔,塔身由青磚築成,塔門前有一間卷棚歇山頂的抱廈,目前國內只有兩座塔有抱廈,除了銀川海寶塔外,另一座是四川省簡陽聖德寺白塔。塔內第一層正對塔門處有有一座羅漢龕,兩側為階梯暗道可以上塔。塔的平面呈正方形,每層四面設有券門的部分均向外突出數十厘米,使塔的平面呈十二角形狀[註 2]。每層向外突出的部分的兩側各設有1個假龕,龕楣突出塔壁[18]:14。龕楣和券門上側有向外挑出的3層菱角檐,塔身的每層之間均有三層疊澀磚做挑檐,同時作為假龕的底邊[2]:316。此外,塔的四面轉角處有鐵鐸[18]:14。塔頂為方形四角攢尖頂結構[7]:70,剎座為磚砌覆斗形每面中間有四處突出的部分,塔剎為方體桃形攢尖式,綠色琉璃磚覆蓋表面[18]:15,形制獨特。

現代保護

1961年,海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197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慶祝自治區成立20周年時,對海寶塔的台基等處進行了維修。1998年,自治區政府慶祝自治區成立40周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又對海寶塔內部進行了修繕[3]。此後海寶塔一直處於對外開放的狀態,部分遊客在塔內亂刻亂畫的行為屢禁不止[28]。2003年時,銀川市政府曾經組織專家對海寶塔的修繕工程進行整體評估,但由於資金以及技術問題等原因,修繕被迫擱置。2006年時,由於海寶塔周圍湖泊和濕地較多,鹽鹼化嚴重,加之多年未進行全面維修,導致海寶塔塔基下陷達16厘米,塔體因鹽漬風化而嚴重受損[29]。2008年,因汶川地震的影響,海寶塔不再對外開放[30],亂刻亂畫的現象才得以消失[28]。2010年,以海寶塔寺為中心的海寶公園成立,海寶塔周圍的環境得到改善[3][31]。2012年春節前,銀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隊專門組織了對包括海寶塔在內的多處文物古蹟的消防檢查工作[32]。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也於2012年制定完成了海寶塔的修繕規劃[33],相關修繕工作將於2015年內正式展開[34]。2015年,海寶塔被銀川市政府劃入了銀川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範圍當中[35]。同年3月,「海寶塔影」被列入「銀川新十景」的候選名單[36]

注釋

  1. ^ 這個高度是算上塔基和塔座之後的高度,也有說法稱總高為53.9米[18]:14
  2. ^ 也可以成為折角十字形[18]:14

參考資料

  1. ^ 1.0 1.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four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2.0 2.1 2.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ev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 ^ 3.0 3.1 3.2 3.3 3.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eigh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hir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银川海宝塔始建于北朝晚期至隋唐年间. 新浪網. [2007-05-13]. 
  6. ^ 李海東. 银川市海宝塔.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多媒體資料庫. [2020-05-13]. 
  7. ^ 7.0 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8. ^ 明《萬曆朔方新志》:「黑寶塔,赫連勃勃重建」
  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iv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唐《元和郡縣圖志》:懷遠縣,本名飲汗城,赫連勃勃以此為麗子園。
  1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lv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our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on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ix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5. ^ 故宫:国内地毯收藏级别最高之地. 騰訊財經. [2020-05-13]. 
  16. ^ 陸紅旗. 中国古毯. 知識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01537600. 
  1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in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hre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9. ^ 《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川陝總督查郎阿奏乾隆帝摺》:寧夏府城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戍時陡然地震,竟如簸箕上下兩簸。瞬息之間,闔城廟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無存。男婦人口奔跑不及,被壓大半。……城垣四面塌摞,僅存基址。其滿城房屋,亦同時一齊俱倒,官兵被壓死者一千數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縫,長數十丈不等,寬或數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帶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許。……每晝夜震動三五次。其寧城北面一百六十餘里至寶豐縣,西南四十餘里至平羌堡,南面、東面俱二、三十里之村莊,其被震程度與寧城相類。此外受傷稍輕。查平羅、新渠、寶豐三縣,洪廣一營,平羌一堡,闔城房屋亦倒塌無存。而平羅、新渠、寶豐等處,平地裂縫,湧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壓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凍而死者,亦復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
  2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elev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six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3. ^ 吳忠禮; 劉欽斌. 西北五马.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 7-215-02183-1.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24. ^ 張樹林; 張樹彬. 马鸿逵传.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 第 2 卷 [2020-05-13]. ISBN 9787227026785. 
  25. ^ 银川海宝塔寺. 寺院導航. [2020-05-13]. 
  2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eight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our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8. ^ 28.0 28.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tw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fiv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even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ine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thre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ix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on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5.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ifteen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went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on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o」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hre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ou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iv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ix」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ev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ight」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in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lev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lv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hir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our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if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ix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seven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eigh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inetee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on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two」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thre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fou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five」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twenty-six」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