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馮印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金瑞華對話 | 貢獻2020年5月25日 (一) 13:24 建立内容为“馮印雪,(1893-1964),原名馮祖祺,號乙庵,廣東南海(今屬佛山市南海區)人。詩人、教育家…”的新页面)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差異) ←上一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馮印雪,(1893-1964),原名馮祖祺,號乙庵,廣東南海(今屬佛山市南海區)人。詩人教育家書畫家。 1919年,與兄長馮秋雪、大嫂趙連城在澳門創辦佩文學校。1924年,與兄嫂、劉君卉、黃沛功、梁彥明、周佩賢等創立「雪社」,致力詩詞創作。

生平

馮印雪以吟詠為樂,黃節居住澳門時,頗為賞識他[1]。又能書畫,與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為摯友,後稱為弟子。[2]高劍父佛山創立春睡畫院,他擔任秘書。1919年,與兄長馮秋雪、大嫂趙連城在澳門創辦佩文學校。1924年,與兄嫂、劉君卉、黃沛功、梁彥明、周佩賢等創立「雪社」,致力詩詞創作。[3] 1956年,擔任澳門美術研究會(今澳門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又歷任嶺南粵華培正等中學教員,也曾擔任越南河內中華學校校長。

書法成就

其深入研究隸書石門頌》,一生與隸書石門頌》結下了不解之緣。《石門頌》開創了奔放飄逸的書風,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歷來深受書法家喜愛和推崇。其臨摹石門頌》非常成功。他勇於臨摹創新,用筆以圓筆為主,以籀篆筆法圓起圓收,略加波磔,使線條圓渾舒展,又有自然生動的起伏變化。筆劃粗細較為均勻,行筆沒有刻意的頓挫,藏鋒起筆無明顯的「蠶頭」,收筆含蓄亦少有裝飾性的「雁尾」。他逆筆藏鋒,中鋒行筆,同時折筆處時而筆斷意連,時而提筆暗轉,直中含曲,勁健而不僵硬,臨摹用筆豐富。 在大量臨摹石門頌》的基礎上,1933年,創作《石門頌集聯》。他從臨摹到創作,書法的藝術特性比其他藝術依賴「臨摹」入門和修習的途徑,同時更加注重「創作」蛻化和昇華的境界。作為詩人的他,深厚的文化修養是他從臨摹到創作飛躍的基礎。 對於其創作《石門頌集聯》的成就,國民黨元老、中山大學校長鄒魯的題識「漢隸於剛健中饒秀逸氣,以石門頌為最,今觀馮君印雪此作,直窺堂奧,集聯尤雅馴,可喜!」而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的評價更高「印雪弟習漢隸有年,前歲赴越南從事教育事業,不通(問)者將歲,今見其集石門頌碑字聯冊,功力較前邁進,知其隸法必有得於心也。以石門頌碑字無多,而竟能集至五十聯,且聯話皆可喜者,益足貴矣!」[4][5]

晚年

1964年,馮印雪去世,終年71歲。 2002年,其後人將其書畫遺作和其他文物捐贈給澳門博物館珍藏。[6]

參考資料

  1. ^ 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下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81-282頁
  2. ^ 澳門與嶺南畫派
  3. ^ 澳門近代詩人的足跡
  4. ^ 徐新:《詩人馮印雪與隸書〈石門頌〉》,載「澳門藝術網",2010年4月28日
  5. ^ 詩人馮印雪與隸書《石門頌》
  6. ^ 誰識文章第一流──雪社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