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邯长铁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eepLearningAI留言 | 贡献2020年6月21日 (日) 13:39 历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连接京广铁路,往丰台站方向
邯郸站
连接京广铁路,往广州站方向
北张庄站
林村站
牛叫河站
康城站
武安站
连接沙午铁路,往沙河市站方向
午汲站
连接马磁铁路,往马头站方向
磁山站
磁西站
徘徊北站
已废弃拆除的线路
新固镇站
什里店站
阳邑站
豆庄站
东戌站
已废弃拆除的线路
偏店站
井店站
涉县站
弹音站
悬钟站
隧道
连接阳涉铁路,往白羊墅站方向
隧道
桃城站
河北山西省界
南峧站
下湾站
东阳关站
黎城站
水洋站
常村站
漫流河站
洪掌站
微子镇站
潞城站
北舍站
京局郑局辖界
连接太焦铁路,往太原站方向
长治北站
连接太焦铁路,往焦作站方向

邯长铁路,是一条连接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山西省东部长治市的铁路。邯长铁路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43年8月,但一般认为邯长铁路的始建应以1959年5月磁山至涉县段新建工程开工为标志。线路全长219公里,全线共设有车站35座。

历史

1943年8月,为掠夺河北磁山一带的铁矿资源,日本侵略军修建了邯郸至磁山的简易铁路。这条线路全长44.5公里,引自平汉铁路邯郸站,向西至磁山站止,初名为平汉铁路磁山支线。工程于1944年6月完工。这段即为邯长铁路东段。

磁山支线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遭到破坏,1946年末全线被修复通车。1947年1月开始,为了沟通冀晋边区的交通,向涉县方向展筑。当时修建的磁山至涉县段全长59公里,为610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动工于1947年2月6日,竣工于1948年10月20日,东起邯郸市,西止涉县城北关,全长103公里。全线遂更名为平汉铁路磁涉支线

1949年9月,为解京汉铁路恢复通车用轨之急,邯涉铁路的磁山至涉县段,1950年至1951年间将磁山至和村段改造为标准轨距,并入邯磁铁路,改称为邯磁铁路和村支线

1959年5月,邯郸至和村段改建工程开工。全段名为京广铁路邯和支线。线路起自京广铁路邯郸站,向西经林村至武安,折向南行经磁山至和村,长度为45公里。

1959年5月,磁涉支线磁山至涉县段新建工程由国家投资开工。新建线路全长54.51公里,从和村支线磁山站外引出线路,沿南洛河的西岸经徘徊冶陶西戌至涉县。这段即为邯长铁路中段,是邯郸惟一的地方准轨铁路,全长53公里。这条铁路由两段组成,第一段为磁山到涉县的西戌,全长31公里,1959年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后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被迫封闭。封闭的10余年间,因无日常养护,线路自然损坏较重。1964年底,这段封闭的铁路由邯郸地方铁路管理处接管,1965年3月该处对其进行了修复。第二段为涉县的西戌到涉县县城,全长22公里,1965年3月11日开工建设,5月20日建成通车,属于新建路段。磁涉铁路由地方管理和经营10年后,应铁道部要求,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子厚同意,1975年9月30日,无偿移交给铁道部,结束了邯郸管理和经营准轨铁路的历史。

1961年7月,因内外因素限制,京广铁路邯和支线建设被迫中途停工。1970年4月曾一度复工。

1973年6月,新建工程全面复工,线路再次更名为京广铁路磁山涉县支线

1975年9月,磁山涉县支线自西戌镇展筑至涉县,长度34.79公里。至此,自磁山至涉县总长64.5公里的线路全线铺通,开始办理临时运营。同时,继续向西往山西长治展筑,并正式更名为邯长铁路。邯长铁路规划线路深入太行山山区,在漳河的两大源头清漳河浊漳河之间穿行,越过河北山西两省省界至长治。邯长铁路规划为晋煤外运的一条新通道。

1980年,邯长铁路西段自太焦铁路长治北站出岔,向东铺轨至微子镇,长度为18公里。

1981年11月,微子镇至涉县间长度为88公里的路段完成铺轨。至此,邯郸至长治北214.51公里的新建线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邯长铁路贯通。

1984年5月1日,邯长铁路全线正式交付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

  • 马千里、王开济著. 《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1881-1981)》.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3. 
  • 中国铁路史编辑研究中心 编. 《中国铁路大事记(1876-1995)》.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6. ISBN 7113023592.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