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765年),唐朝中興名將,朔方節度使,隨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將領。鐵勒僕固部人。拜檢校左僕射、中書令、河北副元帥、太子少師,冊封大寧郡王、豐國公。
唐代宗永泰元年,遭到宦官駱奉先陷害,舉兵反抗,為太尉郭子儀所敗,病死於鳴沙(今寧夏中寧縣鳴沙鎮)。
生平
僕固懷恩的僕固家族是鐵勒九大姓之一「僕骨部」,有帳三萬,士兵萬人[1]。僕固懷恩是僕固首領、武衛大將軍、金微州州都督僕骨歌濫拔延之孫,「僕骨」也作「僕固」。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鐵勒九姓大首領率部降唐朝。
安史之亂時,僕固懷恩隨郭子儀作戰,任朔方左武鋒使,驍勇果敢,屢立戰功。又與回紇關係良好,曾出使回紇借兵,並嫁二女與回紇和親。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為國殉難,可謂滿門忠烈。在安史之亂的戰鬥中,因同羅(同羅本來是鐵勒部的一支,在「安史之亂」中,支持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戰爭中,他的兒子仆固玢打敗後被俘虜投降了安祿山叛軍,僕固懷恩卻對他兒子曾經的叛逃行為非常憤怒,竟然做出大義滅親的舉動,把這個曾叛變的兒子當眾斬首。平亂之後,僕固懷恩率朔方軍一部屯汾州(今山西汾陽)。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奉命送回紇可汗回漠北,監軍駱奉先誤信辛雲京的謠言,竟向朝廷誣告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僕固懷恩無法自明,向朝廷列舉了自己的六件功勞:「昔同羅叛亂,臣為先帝掃清河曲,一也;臣男玢為同羅所虜,得間亡歸,臣斬之以令眾士,二也;臣有二女,遠嫁外夷,為國和親[2],蕩平寇敵,三也;臣與男瑒不顧死亡,為國效命,四也;河北新附,節度使皆握強兵,臣撫綏以安反側,五也;臣說諭回紇,使赴急難,天下既平,送之歸國,六也。」「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詆毀,弓藏鳥盡,信匪虛言。陛下信其矯誣,何殊指鹿為馬!」[3]代宗遣宰相裴遵慶慰問,僕固懷恩見到裴遵慶之後,抱着他的腳大哭,裴遵慶讓他入朝,但懷恩的副將范志誠反對,最後僕固懷恩因害怕被殺,不敢上朝明志。遂遣子僕固瑒去攻打辛雲京,雲京大敗[4],又攻榆次,僕固瑒攻打榆次不利,被手下殺死。僕固懷恩的母親責怪他不該造反,提刀追着要殺他,「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射三軍」。[3]後來僕固懷恩的母親善終於長安。[3]
廣德二年(764年)十月,僕固懷恩引吐蕃、回紇,三十萬大軍兵犯晞州、奉天,震驚長安,郭子儀率兵抵禦。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僕固懷恩聲稱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部總共數十萬人來犯,郭子儀率兵抵禦。不久懷恩病死軍旅,後吐蕃、回紇大軍為郭子儀所平定。代宗聽到消息後,遺憾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3]
評價
《新唐書》:懷恩與賊百戰,闔宗死事至四十六人,遂汛掃燕、趙無餘埃,功高威重,不能防患,凶德根於心,弗得其所輒發,果於犯上,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