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已刪除內容查詢/查詢/雲南獨立運動
雲南獨立,簡稱滇獨,指的是認為雲南應該從中國中央政府中脫離,建立獨立自治的政治實體的主張與運動。在中國近代,先是雲南爆發了全省各民族以穆斯林雲南人為主的杜文秀抗清戰爭[1],並建立了潘泰王國[2]。後受日本泛亞細亞主義的影響,主張對清朝體制進行革命的人士提出了包括雲南獨立在內的對雲南的未來規劃[3],其中大部分為清朝洋務運動後留學日本的滇籍留學生。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農曆九月初九,唐繼堯等人領導的昆明爆發重九起義。公元1911年11月1日,雲南宣佈建立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政權,得到清末新政產生的雲南各階層士紳的支持。蔡鍔被推舉為軍都督,隨後雲南政府照會英法,宣告獨立[4]。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雲南省成為中華民國中的一省。而後在國共內戰[5][6]中,雲南主政人物亦有獨立建國的流產嘗試。
歷史
背景
雲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邊疆地區的一個省份。歷史上東亞及東南亞多民族在此建立過包括滇國、南中、南詔國、大理國等各種輝煌的文明,而來自中國的王朝也曾發動多次對雲南地區的征戰和屠殺。到元朝,蒙古人通過大理蒙古戰爭將雲南正式併入中國王朝的版圖[7],並通過設立行省結合土司制度進行統治[8]。 經過元帝國梁王政權、明帝國沐氏政權,大西國以及吳三桂的吳周政權統治後,雲南被納入清帝國的版圖。
杜文秀起義與潘泰國
在清末,如同廣東等地爆發土客戰爭一樣,雲南爆發大規模的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械鬥。1856年、杜文秀率領雲南穆斯林舉兵反清起義,杜軍攻佔大理後,宣佈寬恕大理居民,並將漢人與各地少數民族涵蓋入軍隊範圍。
杜文秀以雲南為版圖建立的獨立政權的國名,歷史有多種記載,如「平南國」[10]、「新王國」[2]等,而杜文秀的稱謂也包括「西平王」[11],「蘇丹親王」,「哈吉·比比·撒來瑪」[1]等。在西方,大理政權則普遍被稱為潘泰王國:
杜文秀在潘泰王國施行的國策是「三教同心」,將雲南各族群團結起來進行對清的一致反抗。因此杜文秀的身份是具有多重性的。在穆斯林面前以及與西方世界外交時,杜的稱謂是「蘇丹」,在漢人面前,他的角色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提出「驅滿」、「革命滿清」、「蓄髮」的政治綱領[1]。在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土著面前,杜則堅持宣佈潘泰國繼承南詔國與大理國:
1868年,英印政府派出大佐斯萊登率領官員多人入滇探測,從八莫到達騰衝。回到英國後,他向英國政府建議利用杜文秀的大理政權把雲南從中國分裂出去,實現英國由緬甸進入雲南的貿易戰略。一些英國政治家面對當時的雲南局面,也熱衷於製造分裂。斯萊登在策動雲南獨立的同時,還向英國政府提出他擬具的兩條由緬甸進入雲南的商路,即「八莫路線」和「老撾商道」[14]。而在清滅潘泰國戰爭的最後階段,一名叫劉道衡的潘泰國官員冒認為杜文秀義子亦出使英國,向英國提出將全滇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向英國獻上包括四箱大理石的貢品,請英軍支援滇人抗清:
這場外交嘗試因為英國決定支持維持清帝國穩定而失敗。1872年11月26日,在大理陷落前,為免遭屠城,杜文秀服毒藥孔雀膽後着禮服自殺,被抬送至清軍大本營投降,而清軍後來卻背信棄義地進行了屠城,1873年,潘泰國滅亡。中國歷史學者范文瀾批評,「杜文秀是中國人,竟敢出賣祖國的雲南和雲南各族居民,從他勾結英國侵略者的一天起,他不再是起義軍的代表。而是祖國和起義軍的叛賣者。1868年,他們(指英法)都派人到大理活動。法國的活動沒有結果,英國則與杜文秀建立了聯繫……給杜大批軍火,幫助建立兵工廠。在緬甸八莫專門設立了政治商務代表處。杜文秀在英國侵略者的支持下自稱撒里曼蘇丹,改年號.造宮室,建立了一個所謂「獨立國」……l871年(杜文秀)更派他的兒子訪問英國、土耳其,準備進一步出賣祖國。」[16]
清末雲南獨立思潮
19世紀,在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成功由封建國家轉型為民族國家的同時,一方面產生日本民族主義,另一方面則產生了泛亞細亞主義。泛亞主義者主張日本必須在東亞扶植自己的僕從國,把整個亞洲從歐洲人手中解放出來,在亞洲建立一個類似歐洲的國際體系。清末,大批雲南學生奔赴日本留學,他們對雲南與中國未來的規劃也受到了日本泛亞主義的影響。[17] 1906年10月15日,同盟會雲南支部出版的《雲南》雜誌於日本神田區問世,迅速得到了雲南紳商、學界,定居日本、緬甸、越南、泰國的滇僑的全面支持,甚至清國內的雲南籍官僚也踴躍捐款。雜誌的主要內容是探討雲南的未來路線,反對清朝對雲南的統治以及對雲南主權的出賣,同時警惕英法的殖民主義,支持東南亞各國脫離英法殖民體系獨立。而對雲南未來路線的探討中,有部分文章主張雲南與越南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建國:
雜誌亦經常介紹雲南的歷史文化與物產資源以激發雲南人的愛鄉熱情,如有人主張通過開發礦業,是雲南成為堪稱「亞洲英吉利」的「礦業國」,「工業國」:
1908年,雲南爆發河口起義。呂志伊、楊振鴻、李根源、趙伸等雲南同盟會骨幹在東京錦輝館發起召開雲南獨立大會。當天有萬餘人到會,這次大會在國際產生了影響,清政府立即下令將呂志伊、楊振鴻、湯増壁開除官費,予以通緝[18]。在緬甸地區,雲南獨立運動則以張成清為代表。張成清作為雲南人,曾在緬甸,學習英、印度及景頗、傈僳、彝族等語言[19]。1908年,他在曼德勒創立雲南死絕會,宣告滇人應與北京政府斷絕,時與會者近萬雲南及緬甸人:
張成清號召以雲南獨立帶動東南亞諸國獨立的計劃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當時群情激奮,聲勢浩大,上萬觀眾都為之鼓掌。英國駐仰光總督知道此事後感到十分驚恐,下令抓捕張成清。得知消息後,張成清即離開曼德勒到眉苗,但最終未能脫險,於1909年8月15日被英屬緬甸當局處決[19]。
國共內戰時期
1948年,昆明《觀察報》[21]和《大公報》[5]等報章刊登多篇文章,指責干崖土司刀京版召集眾多土司開會企圖建立名為「南詔聯邦合眾國」的政權,「扶持白夷自主」,「邀集南甸,戶撒、盞達等司商討成立與漢人對抗的設計委員會」。1942年,刀京版在日軍攻陷騰龍的時候提出過「興夷滅漢」的口號。並且,刀京版父親刀安仁在日本留學時亦曾受日本天皇接見,日本表示支持他建立「干崖國」。這些文章藉此批評少數民族土司是「封建統治」,並且認為這是改土歸流和勘亂不徹底的結果。10月15日,刀京版通過報章對部分這些指稱予以否認[22][23],但未否認父親留學時期以及中日戰爭時期聯日獨立的指控。
1949年11月15日,雲南軍政主政人物盧漢密派了一名身分不詳的滇商友人前往美國駐昆明領事館,會見代理館務的副領事陸德瑾。這位滇商以盧漢代表自居,告訴美方,雲南省政府因受到美國會通過之軍事援助方案,以及華府表示願意援助中國境內反共地區性政權之鼓舞,而向美方尋求支持雲南宣佈獨立[24]。代表表示,如果美國政府願意協助保持雲南領土的完整,不受國共兩方染指,則該省「最高當局」將願意接受美國所提出的任何條件,包括切斷與中國政府的關係,接受美國外交保護與美軍進駐,同時將遵照美方有關軍事政治與經濟方面之指令[6]。為了取信於美國政府,這名代表甚至聲稱,雲南天然物資豐富,包括鴉片,因此不需美方的財政援助,即使只是美國政府口頭上對於雲南獨立運動道義上的支持,昆明當局都將由衷感激[25]。
陸德瑾收到這項秘密信息後,急忙發電報給國務院,請求明確的指示。他對盧漢的困境和雲南獨立傾向表示同情,他也擔心甫發生於瀋陽美國駐當地領事館人員遭中共拘捕的情事,將會在昆明重演,因而向華府示警道,若斷然拒絕此項提議,將對雲南政情與美國駐當地領事館人員的安全撤離,帶來不利的影響[26]。
一星期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與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討論之後,駁回盧漢有關雲南獨立的秘密請求,美國政府認為,在連當地國軍部隊都擋不住解放軍攻勢的情況下,美國對於地理位置遙遠的雲南,更無可能有效地運補軍事與其他相關物資。陸德瑾並且奉命婉轉告知盧漢代表,在不便干涉中國內政的前提下,美政府將無法給予其任何具體的承諾[25]。
11月28日,眼見重慶即將不保,盧漢的密使向陸德瑾作最後一次請求,強調任何形式的美援都有用,不一定要派兵,盧漢甚至願意先公開宣佈雲南獨立,再請求國際協助與保護,他深信此舉將可讓美國不致有」干預中國內政」之嫌。然而美國政府仍不改初衷,盧漢眼見事不可為。美國政府因無法承諾支持雲南獨立,間接催化了盧漢後來決定變節到共產黨一方,也消極導致台灣成為蔣介石最後一個反共據點[26]。
由於美國放棄了對雲南的獨立支持,盧漢轉而謀求與中共進行外交談判,希望力求保證雲南自治性。中共亦通過統戰手段籠絡滇系高層人員。盧漢親信林毓棠(時任財政廳長)、安恩溥(卸任民政廳長)多次潛赴香港與中共代表密商,盧漢提出以下要求:
最終雲南與中共在廣州達成「和平解放之五點協議」:
11月下旬,盧漢利用共軍已迫近雲南的形勢,將余建勛的74軍和龍澤匯的93軍(雲南保安團隊擴編的兩個軍)調來昆明及其附近地區,做好投共的準備工作。12月1日,他下令成立昆明警備司令部,加強治安管理,維持社會秩序。
12月9日下午,張群、余程萬、李彌等又回到昆明。盧漢將張群單獨軟禁,並以張群的名義發出通知,邀請國民黨中央駐雲南軍事首腦於當晚9日在盧漢公館舉行緊急會議,人到齊後,盧漢的警衛營長李青龍率領十多名警衛,扣押了與會全部人員。晚10時整,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佈「雲南起義」,投奔共產黨陣營。1950年2月20日,陳賡、宋任窮率領共軍進入昆明。很快就破壞了《和平解放之五點協議》,開始了對雲南進行共產主義社會改造,盧漢為此會兩度自殺未遂。1951年,中共通過類似手段進入西藏。
根據中國共產黨文獻披露,在雲南被中共佔領前夕,緬甸木邦土司曾策動雲南境內各土司開會,建議成立「南詔聯邦」,並指責美國在背後提供支持。[28]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馬誠. 《杜文秀传》.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5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2.2 馬誠. 《晚清云南剧变——杜文秀起义与大理政权的兴亡(1856-1873)》.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2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3.2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 《〈云南〉杂志选辑》. 科學出版社. 1958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云南辛亥革命史》.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1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5.0 5.1 所謂「南詔聯邦合眾國」 要不是擺夷統治者的幻想﹔至少也是誇蟣蝨為太牢的宣傳. 上海大公報. 1948-10-14 (中文(臺灣)).
- ^ 6.0 6.1 林孝庭. 胎死腹中的「雲南獨立」讓蔣介石失望透頂,從此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The News Len. 2017-4-10 (中文(臺灣)).
- ^ 程映虹. 从“云南”与“中国”关系史看“中华民族”的形成. 當代中國研究. 2009, (MCS 2009 Issue 3).
- ^ Bin Yang. Between Winds and Clouds─The Making of Yunnan, Second Century BCE to Twentieth Century 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年 (英語).
- ^ 馬國盛. 《大理回族史》.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9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齊赫文斯基. 《中国近代史》. 三聯書店. 1974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田懷清. 《大理考古与白族研究》.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懷中. 《回族史散论》.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大理市文史资料 第10辑 大理名胜古迹楹联选》.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2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云南地区对外贸易史》.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邱樹森. 《中国回族史》.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范文瀾. 《中国近代史》上册》. 人民出版社. 1955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周立英. 《晚清留日学生与近代云南社会》.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近代現代出版史編纂組. 《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0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19.0 19.1 騰衝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腾冲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1991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陸復初. 《昆明市志长编 卷8 古代之三》. 1984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滇西土司行動呈現不穩. 觀察報. 1948-9-6 (中文(臺灣)).
- ^ 滇西土司投函昆報,指斥意圖獨立謠言. 上海前線日報. 1948-10-25 (中文(臺灣)).
- ^ 德宏州志編委辦公室. 《德宏史志资料 第5集》. 德宏州志編委辦公室. 1985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Hsiao-ting Lin.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 (中文(中國大陸)).
- ^ 25.0 25.1 陳築君. 解密檔案研究出版:中華民國為什麼落地台灣,而不是雲南?. 端傳媒. 2017-3-29 (中文(臺灣)).
- ^ 26.0 26.1 国民党为何选择落脚台湾——美不挺云南独立 蒋最终撤退来台. 中時電子報. 2017-6-8 (中文(臺灣)).
- ^ 27.0 27.1 记取共匪窃夺云南的教训. 中央日報. 1983-2-20 (中文(臺灣)).
- ^ 劉格平. 《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西南各民族的总结报告》. 人民出版社. 1951年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