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鹅潭

坐标23°6′20.44″N 113°14′15.68″E / 23.1056778°N 113.2376889°E / 23.1056778; 113.23768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82.223.110.89留言2020年9月2日 (三) 08:4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白鹅潭全景,左方为河南,正前方为芳村,右方为沙面白天鹅宾馆

白鹅潭,又簡稱鵝潭,位于中国广州市沙面岛以南的珠江河面上,是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等3段珠江广州河道的交汇处。古人称之为“巨浸”。该段河面宽阔,水深流急,烟波浩淼,风景秀丽,入夜,清风送爽,月色朗朗。“鹅潭夜月”被评为1963年的羊城八景之一[1]。广州市政府通常在此举行烟花汇演。

传说及由来

相传在明朝正统年间,广东南海连接发生几场天灾,人民生活困苦。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一名叫黄萧养的青年发动起义,聚集了万余人向广州进攻。次年六月,起义军在白鹅潭的江面上打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兵。传说在这次战斗中,两只经常在江面游弋的大白为起义军引航导路。后来因寡不敌众,起义被明朝政府镇压,黄萧养亦战死。民间则传说当黄萧养撤退到珠江边的紧急关头,两只大白从江心浮出背着黄萧养向江心游去,消失在大雾中。以后人们就根据这个传说把这段珠江河面称为白鹅潭

事实没有什麼传说,只是当地漁民喜欢在那养白鹅,因此就叫白鹅潭了。

历史

白鹅潭珠江流经广州最宽和水位最深的河面,自古以来是广州对外通商的重要交通水道。清朝道光年间,白鹅潭一带有数千花艇聚集于此,热闹非常。花艇装饰清雅秀丽,船上莺歌燕舞,笙歌彻夜。

清代時歸屬廣州府南海縣順德協右營(駐防)管轄[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被劃为租界,白鹅潭一帶成为外国舰只避风停泊的港湾。

1949年以后,当时白鹅潭上仍有很多疍民以船为家。1950年代,周恩来总理决定由中央拨款兴建住宅,陆续安排疍民上岸定居。至80年代改革開放,由於興建了白天鵝賓館,白鵝潭自此作為春節燃放煙火的地方。

周边

參考資料

  1. ^ 1963年羊城八景--鹅潭夜月.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2. ^ 廣東海圖說·白鵝潭 張之洞 廣雅書局 1889

23°6′20.44″N 113°14′15.68″E / 23.1056778°N 113.2376889°E / 23.1056778; 113.2376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