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宪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11.1.214.82留言2020年9月8日 (二) 10:1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明宪宗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宪宗纯皇帝御容
明朝第9位皇帝
统治1464年2月23日-1487年9月9日(23年198天)
前任明英宗(天顺帝)
继任明孝宗(弘治帝)
立储悼恭太子朱祐极(1471年-1472年)
明孝宗朱祐樘(1475年-1487年)
出生(1447-12-09)1447年12月9日
逝世1487年9月9日(1487岁—09—09)(39岁)
安葬
子嗣子:
共14人
年号
成化
谥号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
崇文肃武宏德圣孝
纯皇帝
庙号
宪宗
父亲明英宗朱祁镇
母亲孝肃皇后周氏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或称成化帝,原名朱见深,后改名朱见濡[2][3][4][5][6],为明英宗皇长子,明朝第9位皇帝。明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恢复其叔朱祁钰的帝号,又为于谦等忠臣平反,初年励精图治,体恤民情,任用李贤商辂彭时等贤臣,颇为时人所传诵;在军事方面,整饬戎政,对内平定荆襄群盗和西南傜蛮,对外抵御抵御鞑靼女真、收复河套、经略哈密,立下不少功绩。但宪宗宠嬖万氏、中晚年信用汪直梁芳万安等宦官奸臣,又以“皇庄”大肆侵占土地,使明朝政治日坏;而频繁的内外用兵亦使明朝国力大损。成化朝是明朝自仁宣以来文治武功较卓越的时期,但是与此并存的弊政不得不说有所缺憾。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生平

早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兵部侍郎于谦等立皇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景帝,改元景泰,同时立见深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见深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7]

五年后(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复辟,见深被重立为太子。《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宪宗皇帝玉音微吃,而临朝宣旨,则琅琅如贯珠,其本人可能或多或少有口吃的情况。

在位

原名朱见濬,天顺元年(1457年)因英宗复辟后重立太子,更名为见深[8],后英宗将宪宗之名误写为见濡[9][10][11][12][13],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后遂改帝讳为见濡。宪宗宽仁英明,即位之初就为于谦平冤昭雪,当时曾有大臣追论景泰废立事往,宪宗切责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另䆁放了浣衣局妇女和愿归宫人,又恢复明景帝帝号。文治上宪宗体谅民情,蠲赋省刑,任用贤臣,考察官吏,励精图治,善政史不绝书,俨然为一代明君,当其时朝廷多名贤俊彦,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堪称与仁宣之治媲美,朝鲜琉球哈密乌斯藏暹罗吐鲁番撒马儿罕日本苏门答剌等国纷纷入贡。人口方面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中成为终明一代的人口峰值,达9,496,265户,71,850,132人,反映当时明朝仍然处于盛世。

武功上宪宗恢复十二团营制度,几次亲阅骑射于西苑,巡查禁军[14][15],整饬军备,考试士兵训练[16],还任用王越余子俊秦纮朱永朱英等能臣处理军务,修建边墙[17],并从不断南下入侵盘踞河套的鞑靼部手里,一举收复河套地区,使得套寇问题基本解决。在红盐池大捷中,明军大破鞑靼大营,擒斩三百五十人,获驼马器械不可胜计,史书记载“虏自是不敢复居套内者二十年,则此捷为所震慑故也。”“自是不复居河套,边患少弭;间盗边,弗敢大入,亦数遣使朝贡。”甚至在后来威宁海大捷中夜行昼伏直捣蒙古可汗王庭,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获旗纛十二面,马驼牛羊六千余,盔甲弓箭皮袄之类又万余,达延汗巴图蒙克仅以身逃。另外自从明英宗以来,盘踞在建州的李满住董山屡寇掠辽东,逐渐成为边患,明宪宗在多次招抚不果后决定用兵挞伐,先后于成化三年[18]与成化十五年[19],明军与朝鲜联手进攻屡次犯边的建州女真,生擒数百人,斩首千余级,破四百五十余寨,夺回被掳人口数千人,擒斩罪魁祸首的董山,史称成化犁庭或丁亥之役。[20][21]

明朝皇帝多擅画像,作字运笔,宪宗亦擅画神像,曾为张三豐画像,神采生动,超然尘表,又曾亲笔御制一团和气岁朝佳兆等画流世,画法老练娴熟,顿挫自如。成化十八年,宪宗又亲自编写了《文华大训》一书,以教导太子人伦治国之道,垂训子孙。而《贞观政要》自唐流传至明,版本注释繁乱,明宪宗即位后,立即组织儒臣对其进行校定,把宋元史纂辑的纲目皆写入书中,颁示天下,即流传至今的成化本,又为重修的孔子庙碑和《贞观政要》作亲自序。宪宗在《贞观政要序》中写道“朕万几之暇,悦情经史,偶及是编...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己,所可惜者,正心修身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朕将远师往圣,允迪大酋,以宏其治。”足见他的治国抱负和文化素质。

宪宗在位中后期,好方术[22],沉溺后宫,极度宠信大他19岁的万贵妃,又生活奢靡,取国库填内帑并扩置皇庄[23][24],同时又任用太监汪直梁芳等奸佞当权[25],以致西厂横恣,朝绅谄附,且明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这使得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朝政荒芜。但整体而言,成化晚年,朝廷依然能有条不紊地对天灾人祸有迅速的应对[26],因此仍幸称歌舞升平,太平无事。

成化初年,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流民依山据险,光是荆州襄州安州沔州之间,“流民不下百万”。[27]湖广荆襄地区成为流民的聚居区,贼盗啸聚。成化元年(1465)三月刘通石龙冯子龙等于房县大石厂立黄旗起义,拥众数十万。成化六年十一月,又有刘通旧部李原小王洪起义,流民附和者达百万人。史称郧阳民变

去世

茂陵,明宪宗朱见深与纪皇后、王皇后、邵皇后的合葬墓。摄于2019年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去世,宪宗过于悲痛而患病,长叹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日渐消瘦,最终于同年八月廿二日驾崩。葬于北京昌平茂陵。临终前诲示太子要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太子顿首受命[28],他的三子朱祐樘继位,即后来的明孝宗。

遗诏

为政举措

明宪宗朱见深作《一团和气》,他借此画中教谕群臣。“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

明宪宗即位后任用李贤彭时商辂等人,下诏为于谦平反,派人去为于谦扫墓,并让其子于冕袭为千户,于谦的女婿朱翼等人,也被归还家产。

荆襄刘通造反,命抚宁伯朱永讨伐,将之平定。又有陕西周原土官满四占据石城,荆襄复反,宪宗力排众议,命项忠平定,荆襄贼平,明军击斩万人,首领刘通、苗龙等四十人被生擒献俘京师。宪宗又专门派出了杨璇抚治荆、襄、南阳流民,史载“大会湖广、河南、陕西抚、按、藩、臬之臣,籍流民得十一万三千余户,遣归故土者一万六千余户,其愿留者九万六千余户,许各自占旷土,官为计丁力限给之,令开垦为永业,以供赋役,置郡县统之。”此后流人得所,四境乂安,直至明未,荆襄再也没有出现大乱了。

蠲赋省刑是成化一朝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善政之一,史记宪宗“一闻四方水旱,蹙然不乐,亟下所司赈济,或辇内帑以给之;重惜人命,断死刑必累日乃下,稍有矜疑,辄从宽宥。”“宪宗好生,每奏谳大辟(死刑奏章),多所宽宥,或不得已而行刑。其日必却八珍之奉,默坐焚香。哀矜之意,恻然见于玉色。”自他即位自驾崩唯止,仅在官田减免税粮一项则已达一千九百多万石,在民田税额的蠲免和下内帑赈济更是不计其数,仅以成化二十一年为例,实录记载当年减免天下官田等项税粮一百零八万五千九百石,然而宪宗除此之外在该年正月从内库中拨帑二十万五两赈济灾民,四月又拨漕粮四十万赈灾,同月与十月又免山东济南、山西平阳、四川成都、河南开封、南直隶凤阳等州府税粮,总计连同官田税赋该年蠲免三百万石,相当全国税额十之二一,可见宪宗不吝恤民。因此尽管成化一朝水旱灾变不断,在荆襄流民问题处理完后,再也没有出现较大的社会波场动。

横观成化年间的最值得称道的善政,除了处理荆襄流民与蠲赋省刑外,其次莫过于改革漕运,自明成祖永乐迁都以来,北京便依赖南粮北运,其中需要每年征集大量民伕运粮,路途波折,时常耽误农时,自成化七年后,朝廷减省少了民伕的运输路程,改由官兵漕军长运,虽然朝廷的加耗增加了,但节约了百姓的农时,有利农业生产,同时又制定了各类考课规条,自此以后明代的漕运才有了完备的制度,此制一直沿用至明末[29]。另外由于漕运改革,每年节省下来的输挽之费,总共米十万石之多。[30]

手工业者在成化年间身份有了进一步的自由,明太祖建国时,分天下百姓为军民匠灶四类,手工业者便被归类在匠户中,他们各分“住坐”和“轮班”,他们必须义务定期(通常五年一班,每班服役三个月)为朝廷工作,有时还要无偿服役,于是逃役者越来越多。成化二十一年起,朝廷允许轮班匠不愿服役者可以每月出钱免役,改由朝廷直接雇工造作,这不但令朝廷毋须再终年追捕工匠,劳官扰民,手工业者只要付出二三月的银子,便可以免除三月的工役之苦和回来花费的时间,也换来四年的人身自由。[31]

屯田上,明朝自正统以后,边境多事,屯政稍弛,其后屯田多为内监、军官占夺,制度大坏,宪宗在位后,颇锐意整顿。成化初,宣府巡抚叶盛就买官牛千八百,并置农具,遣军屯田,收粮易银,以补官马耗损,边入称便,然而经过一番整顿后,视旧所入,屯田收入仍不过盛时的十分之一罢了,后来到了弘治年间,就变得更加废弛了。

在位初期,天下称颂其统治;但宠信万贵妃后,朝政转向晦暗,万安开始得势。又设置西厂,命太监汪直提督外事,于是汪直便随意罗织罪名生事。汪直仗势将陈钺,威宁伯王越变为自己的羽翼,依附自己之人便任用,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排挤打击,权势极为显赫,天下都惧之三分。汪直又想在外立功,胡乱进行边界挑衅。宪宗命汪直掌管十二团营。当时有个名叫阿丑的中官,善演诙谐幽默戏,经常在宪宗面前表演,颇有汉朝东方朔用滑稽方法进谏之风。一天阿丑假装喝醉酒,旁边一个人在佯装说:“某官到!”阿丑任装醉意大骂,人又说:“皇驾到!”阿丑还是醉骂如故,那人又说:“汪太监来了。”阿丑所装的醉人赶紧起来惊恐的站在一边。旁边的人问到:“天子驾到都不害怕,为什么害怕汪太监?”阿丑说:“我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自此以后汪直逐步失宠。此时王越和陈钺讨好汪直,三人结为死党。阿丑一日有在做戏,自己扮演汪直手持双斧向前前行,有人问其缘故,答说:“这双斧是王越和陈钺。”宪宗听后微笑了一下。御史徐镛等人弹劾汪直欺君枉法,擅开边衅,宪宗后渐疏远汪直。[32]

被宪宗先后任用的宰辅有:李贤陈文彭时吕原商辂刘定之万安刘珝刘吉彭华尹直。对成化一朝,世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谣,三阁老指万安刘吉刘珝,六尚书指尹祎殷谦周洪谟张鹏张蓥刘昭,意讽这些朝廷重臣不作为,私德不佳,但也有意见认为他们之所以被抨击,并非庸懦无能,贪赃枉法,而是因为对明宪宗专宠万贵妃,往往滥赏爵位宝物,又有内批传奉官的行为,他们身为大臣却没有进行有力劝谏,使明宪宗符合传统儒家人君规范,因此被时人诟病无能。其实从成化后期朝廷对灾区和地方事务的应对裁决,可见他们还是各有所长、恪尽职守的,因而即使是万安这种世称的奸幸之臣,却也见容于当其时彭时商辂等名臣官员中。

成化朝重要的太监包括

  • 汪直:西厂第一任总管,权力大于东厂。掌兵权,且屡兴大狱。并且喜兵,立边功自固。飞扬跋扈,后为尚铭等人中伤而失势,被罢。
  • 怀恩:宣宗时,兵部侍郎戴纶族弟,因戴纶罪及而为黄门。深受信任,掌司礼监,曾力保明孝宗免被万贵妃所害。性情正直,与王恕交善。
  • 尚铭:东厂总管。善于欺压富人,藉以敛财、或卖官求财,无所不做。
  • 陈准:尚铭后掌东厂,与怀恩一派。
  • 覃吉明史中载,弘治之世,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吉有力焉。
  • 梁芳:当时最贪黩谀佞的太监为梁芳、韦兴。谄万贵妃,身受宠信。
  • 韦兴:汪直门下,敲诈权贵,滥用酷刑无所不为。于汪直第一次被罢黜时下台,发配宣化府。
  • 钱能:云南镇监,极为蛮横。梁芳门下。
  • 郑忠:贵州镇监,恣纵有名。
  • 韦朗:辽东镇监,恣纵有名。
  • 韦眷:梁芳门下。广东市舶太监,善于收集珠宝。
  • 王敬:梁芳门下。偏好左道,竟伪造诏令,括书画、古玩,聚白金十万余两。

正面评价

明宪宗本人曾经向儿子朱祐樘概括自己的一生作为:“修文史而究武略,饬内治以攘外侮,戡靖僭窃,应宁邦家,犹宵旰靡遑,惧功业未茂,德惠未周,而治平之效未臻也。”

  • 明实录》:“葢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运,兵革不试,万民乐业,垂拱而天下大治矣。”
  • 名山藏》何乔远:上聪明仁恕,渊默勤恭,孝事母后如古帝王。郊庙斋祭,必极诚敬。景皇帝尝有封沂之命,未尝一语及之。委任大臣,略无猜忌,或即干纪,屏斥无疑。一闻四方水旱,戚戚然下所司赈济,或辇内帑给之。重惜人命,断死刑累日乃下。夙兴视朝,但遇雨雪辄放常参官而不废奏引。隆寒盛暑,或减奏事,以恤卫士侍立之劳。间有游豫,不出大内,如南囿祖宗时不废游猎,上未尝一幸焉。时御翰墨,作为诗赋,以赐大臣。诸司章奏,手自披阅,字画差错,亦蒙清问。臣下益兢业职事,莫敢或欺。葢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运,兵革不试,万民乐业,垂拱而天下大治矣。
  • 国榷》谈迁:恤饥察冤,求言课吏,先后史不绝书,而于胡僧幸阉斜封墨敕之滥,亦不能为帝掩也。当其时,朝多耆德,士敦践履,上恬下熙,风淳政简,称明治者,首推成弘焉。而或有遗议,则在汪直、李孜省继晓辈蚀其一二,于全照无大损也。尺璧之瑕,乌足玷帝德哉!末谕太子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之道,俨然成周之遗训也。说者谓帝初欲易储,以泰山屡震而止。噫!帝能尊钱后,复景帝,俱事出常情之外,而乃轻视东宫?必不然也。
  • 国榷》郑晓:帝仁恕英明,少更多难,练达情理。临政莅人,不刚不柔,有张有弛。进贤不骤而任之必专,远邪不亟而御之有法。值虏寇数侵边,惟遣将薄伐,不勤兵以竭我财力,虏亦离散,内外宁辑。荆襄岭海,时有寇窃,推毂之际,戒勿妄杀,或不用命,赏罚兼行。崇上理学,褒封儒贤。江淮大祲,截漕赈饥。星文示变,侧身省过。臣僚进谏,即涉浮伪,时有干忤,薄示谴谪,旋蒙牵复。若乃尊礼孝庄,尊景帝,保护汪后,褒恤于谦,其于爱憎恩怨,绝无芥蒂,帝谆然于天理彝伦者也。以故虽屡有彗孛之灾,而国家康靖,有繇然矣。
  • 国榷》李维桢:诗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情哉!纯帝初载,亦何其斤斤也。中官幸,祷祠繁,而治隳矣。钱后之祔庙食,景帝之复位号,此两者,虽甚盛德蔑以加已。
  • 明史》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
  • 《朝鲜成宗实录》:上(成宗)御宣政殿, 引见明浍等, 谓曰: “中国有何事?” 明浍对曰: “(宪宗)皇帝勤于听政, 天下太平, 民物富庶。”(时成化十一年)
  • 《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写道:“朱见深与他的有军事头脑的祖父和父亲相同,向往他们的生气勃勃的、甚至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姿态,并且厚赏有成就的军事将领。”

负面评价

负面事迹主要与其大19岁的妃子万贞儿的感情和松散的管理有关。

  • 罪惟录》论曰:灾异之警,无有酷于此二十三年者也。宫中位一女戎,而群小相缘益进,惑匿导诱,颠例黜陟,以致传升无己,监督四出,阁辅阿循,厂卫搜射。而帝又旋悟旋迷,嘉言罔入,边衅苗残,几无宁岁。天乃至仁,历以所警,贯耳而呼,而其如溺柔听者,袖不闻也。祗幸蠲赈免租,无少稽吝,犹不致启中原之怒。且内外寡大故,无所藉以起,幸称小康。嗟乎!哲妇倾城,危矣哉!
  •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躬法桓、灵,养奸甫、节。卿贰大臣,直皆收问;局司近侍,直得更张。槛车逮治,南署空曹;缇驰行边,北门不守。明世中人,多窃宠灵,亦未有显挈利器,授人断割如宪宗者昔。”
  • 明史演义》:“宪宗非无一隙之明,观其优答李俊,立斥佞人,何尝不辨明善恶。至于内帑用尽,责及中官,泰山连震,保全太子,虽得谓非明主之所为。误在小人日多,君子日少,内嬖近臣,互相炀蔽,于是中知之主,往往为所盅惑,忽明忽昧,有始鲜终,宪宗其较著者也。”
  • 明史讲义》:凡此皆成化时朝政之秽浊,而国无大乱,《史》称其时为太平,惟其不扰民生之故。
  • 《朝鲜成宗实录》:(司宪府掌令李琚)更启曰: “臣于丙午年往中国, 中国人言, 成化皇帝非贤君也, 然一用《大明律》, 故朝廷宁谧, 四方无虞矣。 臣今所启, 别无他意, 欲殿下遵守旧章而已。”(朝鲜成宗) 传曰: “尔陪臣也, 而褒贬天子, 则我诸侯也, 何不褒贬我乎? 尔非新进之儒, 曾经弘文馆, 尔不知予心而如此言之耶?”

其他

  • 《明朝时代上卷第38章陈献章和他的心学》:成化王朝是明王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个时期基本结束了朱元璋一百年来禁锢帝国的政策,从此帝国又重新恢复到唐宋元的那种自由、奔放的年代,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开始繁华、思想文化开始活跃、士绅的生活开始奢靡,在这个社会整体松动下,起到稳定、凝聚作用的理学思想也开始摇摇欲坠,它必将被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所代替。
  • 《成化皇帝大传》:成化朝君臣们是预测不到的,他们留给弘治朝君臣的,乃是一个外无强敌,内无大敌,百业兴旺,万民乐业的太平世道。

家庭

明宪宗家族
 
 
 
 
 
 
 
 
 
 
 
 
 
 
 
 
 
 
高祖父:成祖文皇帝朱棣
 
 
 
 
 
 
 
曾祖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高祖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祖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外高祖父:彭城伯张麒
 
 
 
 
 
 
 
曾祖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外高祖母:彭城伯夫人
 
 
 
 
 
 
 
父: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外高祖父:(追封)会昌伯孙士英
 
 
 
 
 
 
 
外曾祖父:永城县主簿孙忠
 
 
 
 
 
 
 
 
 
 
 
外高祖母:(追封)会昌伯夫人丁氏
 
 
 
 
 
 
 
祖母:孝恭章皇后孙氏(一说为宫人
 
 
 
 
 
 
 
 
 
 
 
 
 
 
外高祖父:董彦恭
 
 
 
 
 
 
 
外曾祖母:(追封)安国夫人董氏
 
 
 
 
 
 
 
 
 
 
 
外高祖父:齐氏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
 
 
 
 
 
 
 
 
 
 
 
 
 
 
 
 
 
 
 
 
外高祖父:周得清
 
 
 
 
 
 
 
外曾祖父:周福山
 
 
 
 
 
 
 
 
 
 
 
外高祖母:杜氏
 
 
 
 
 
 
 
外祖父:(追封)宁国荣靖公周能
 
 
 
 
 
 
 
 
 
 
 
 
 
 
外曾祖母:郭氏
 
 
 
 
 
 
 
 
 
 
 
母:(追谥)孝肃皇后周氏
 
 
 
 
 
 
 
 
 
 
 
 
 
 
 
 
 
外祖母:(追封)宁国公夫人甄氏
 
 
 
 
 
 
 
 
 
 
 
 
 

后妃

  1. 废后吴氏
  2. 孝贞纯皇后王氏,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3. 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暴薨,谥曰恭恪庄僖淑妃,后谥曰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4. 孝惠皇后邵氏,兴献帝母,明世宗祖母,宸妃,后进贵妃,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5. 恭肃皇贵妃万贞儿,皇贵妃,全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33],因担任保母而生情,比朱见深还大十多岁,明宪宗即位后生皇长子,作为宠妃。葬天寿山。
  6. 端顺贤妃柏氏,生悼恭太子
  7. 庄懿德妃张氏,弘治十年(1497年)薨。
  8. 端懿安妃姚氏
  9. 恭懿敬妃王氏
  10. 荣惠恭妃杨氏
  11. 康顺端妃潘氏
  12. 庄靖顺妃王氏
  13. 靖僖荣妃唐氏[34]
  14. 昭顺丽妃章氏[34]
  15. 恭惠和妃梁氏[34]
  16. 靖顺惠妃郭氏[34]
  17. 和惠静妃岳氏[34]
  18. 端荣昭妃王氏[34]

兄弟

  1. 德庄王朱见潾
  2. 朱见湜
  3. 许悼王朱见淳
  4. 秀怀王朱见澍
  5. 崇简王朱见泽
  6. 吉简王朱见浚
  7. 忻穆王朱见治
  8. 徽庄王朱见沛

子女

明宪宗是除开国皇帝以外子嗣最多的大明君主

  1. 皇长子,未命名,母万贵妃,成化二年正月生,本年十一月薨(未满周岁)。
  2. 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1469年-1472年,满3周岁),母贤妃柏氏(无子)。
  3. 皇三子,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35岁),母孝穆皇后纪氏。
  4. 皇四子,明睿宗朱祐杬,(1476年-1519年,43岁),母孝惠皇后邵氏(明世宗之生身父亲)。
  5. 皇五子,岐惠王朱祐棆,(1478年-1501年,23岁),母孝惠皇后邵氏(无子国除)。
  6. 皇六子,益端王朱祐槟,(1479年-1539年,60岁),母德妃张氏。
  7. 皇七子,衡恭王朱祐楎,(1479年-1538年,59岁),母德妃张氏。
  8. 皇八子,雍靖王朱祐枟,(1481年-1507年,26岁),母孝惠皇后邵氏(无子国除)。
  9. 皇九子,寿定王朱祐榰,(1481年-1545年,64岁),母安妃姚氏(无子国除)。
  10. 皇十子,末命名,(1483年8月19日-1483年10月8日,未满周岁),母敬妃王氏。
  11. 皇十一子,汝安王朱祐梈,(1484年-1541年,57岁),母德妃张氏(无子国除)。
  12. 皇十二子,泾简王朱祐橓,(1485年-1537年,52岁),母恭妃杨氏(无子国除)。
  13. 皇十三子,荣庄王朱祐枢,(1486年-1539年,53岁),母端妃潘氏。
  14. 皇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1487年-1503年,16岁),母恭妃杨氏(无子国除)。

  1. 仁和公主,母王顺妃,弘治二年下嫁齐世美。嘉靖二十三年薨。
  2. 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3. 德清公主,下嫁林岳
  4. 皇女,早薨。[35]
  5. 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
  6. 仙游公主,母岳静妃,弘治五年薨

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 《明宪宗实录》“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
  2.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天顺丁丑,英宗睿皇帝为众所拥戴复辟,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复立上为皇太子。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矣。”
  3.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乙未,上大行皇帝尊谥,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大行皇帝几筵,上大行皇帝尊谥册,文曰:‘孝子嗣皇帝见濡谨百拜稽首言,臣闻德之大者必表以鸿名,功之高者必加以显号,粤自上古以至于今圣帝明王咸由斯道...’”
  4.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辛未...上由左门出至拜位,奏拜传唱乐,作四拜,乐止,致词官于丹陛上。上左跪致词曰:‘嗣皇帝见濡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
  5. ^ 《朝鲜成宗实录》:“(同知事徐)居正又启曰:‘高皇帝欲谴责我国, 凡上表笺时, 多作讳避字, 使不得犯。 臣持承文院讳避字样示天使, 问曰: “如元字、仁字、德字, 于文义美, 而亦为讳避, 今皆不得犯乎?” 天使以指书于掌中曰: “今皇帝讳见濡, 然二名不偏讳, 独用见字何害?...”’”
  6. ^ 《大越史记全书》:“春,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崩。二十二日,太子见濡即位,改元成化,是为宪宗。”
  7. ^ 《明史》卷13: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英宗长子也。母贵妃周氏。初名见濬。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
  8. ^ ·张廷玉等,《明史》(卷13):“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英宗长子也。母贵妃周氏。初名见濬。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
  9.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天顺丁丑,英宗睿皇帝为众所拥戴复辟,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复立上为皇太子。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矣。”
  10.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乙未,上大行皇帝尊谥,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大行皇帝几筵,上大行皇帝尊谥册,文曰:‘孝子嗣皇帝见濡谨百拜稽首言,臣闻德之大者必表以鸿名,功之高者必加以显号,粤自上古以至于今圣帝明王咸由斯道...’”
  11.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辛未...上由左门出至拜位,奏拜传唱乐,作四拜,乐止,致词官于丹陛上。上左跪致词曰:‘嗣皇帝见濡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
  12. ^ 《朝鲜成宗实录》:“(同知事徐)居正又启曰:‘高皇帝欲谴责我国, 凡上表笺时, 多作讳避字, 使不得犯。 臣持承文院讳避字样示天使, 问曰: “如元字、仁字、德字, 于文义美, 而亦为讳避, 今皆不得犯乎?” 天使以指书于掌中曰: “今皇帝讳见濡, 然二名不偏讳, 独用见字何害?...”’”
  13. ^ 《大越史记全书》:“春,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崩。二十二日,太子见濡即位,改元成化,是为宪宗。”
  14.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壬午,阅骑射于西苑,上以武备懈弛,乃御西苑命将官骑射,谕总兵官抚宁侯朱永等曰:“朕亲阅公侯伯,都督,都指挥,指挥坐营,把总等官骑射于西苑,其间中三矢者仅四人,中二矢者二十三,人中一矢者九十九,人余皆全不能中间,又有止发一二矢者甚至驰骤失节,不能开弓,发矢及堕弓于地者,此皆尔等不严训练之过.......。”永等会同请罢京营把总都指挥指挥李胜等四十六人。上人谕之曰:“此辈先皆尔等选补,何不精?若是自后有缺,务宜精选以补之。”
  15.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丁酉,重阅骑射于西苑,先是夏四月,上于西苑亲阅公侯伯都督坐营把总将官骑射时,武臣有差遣在外,及新授职不及试者,乃再阅之。把总指挥安通等九人以射八中,及定襄伯郭嵩,安乡伯张宁,富阳伯李舆,成安伯郭𨱑以不任事俱罢之。
  16. ^ 《明史》:“二十一年,敕各边军士,每岁九月至明年三月,俱常操练,仍以操过军马及风雪免日奏报。边备颇修饬。”
  17. ^ 《明史余子俊传》:“明年,又用红盐池捣巢功,进右都御史。寇以捣巢故远徙,不敢复居套。内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兴役。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寨备巡警。又于崖寨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尞敌避射。凡筑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役军四万人,不三月而成。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至十八年,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18.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靖虏将军抚宁侯朱永等袭败建州夷,上章奏捷谓:“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19.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奏臣同武靖伯赵辅征剿建州虏寇,所统官军分为左右哨掖,九月二十四日从抚顺关出境,历贼张打,必纳等寨俱空。二十九日了见贼约百余众俱在薄刀山屯聚,急麾兵进,贼占大山□□处险迎敌,官军奋勇功退贼众,比暮屯兵贼复乘机来袭,又用神枪攻打贼退。次日督兵追袭,贼俱在五岭及迤东密林隘口阻截官军,当调都指挥柯忠等选精奇三千,径趋贼屯处所至十月初四初五日抵巢功剿,贼先将妻子藏匿,而以精壮二百余众□□处险迎敌,忠等随督官军奋勇与贼连战数十余合,贼溃,生擒二十七人,斩首五十六级,俘获男妇二十四人,夺回被虏男妇二百五十二人,并获其牛马器械,烧其庐舍。及左哨右监丞韦朗等各统官军亦抵戴咬纳等寨。于九月二十九日四散冲击,贼见势盛奔入深山,官军粘踪袭至朗家等寨连战十余合,贼败,生擒六人,斩首一百二十五级,俘获男妇五十四人,夺回被虏男妇二百四十七人又获其牛马器械,并烧毁贼舍。左掖副总兵王瑛,游击将军王铨等督兵由浑河口出境,历贼嘹哈等寨俱空,贼聚深山迎敌。是月三十日至次日追至五岭等处与贼交锋,攻战二十余合,贼溃,生一十八人,斩首六十四级,俘获男妇二十八人,夺回被虏男妇二百一十八人又获其牛马,搜出敕书朝先国帖文及番书器械等件,贼舍俱焚之捷至。”
  20. ^ 《平夷赋》:“尽虏酋之所有,罔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烬灭,犹瓦解而莫消。空其藏而潴其宅,杜其穴而火其巢。”
  21. ^ 《李朝朝鲜实录》:“臣汝辅窃惟,建州等卫,本东方黠虏也。臣访得,自成化年间,大肆猖獗,一岁间入寇,九十七次,杀虏人口,十余万。宪宗皇帝震怒,命将捣巢,诛灭既尽。延今五六十年,东土晏然。”
  22. ^ 《李朝实录》“皇帝酷好道佛, 大内设法会, 则著僧衣; 设道场, 则著道衣, 或浃旬不罢”“但侯门年少之辈, 酷好其术, 着道士服者多。疑是上有好, 而然耳”
  23. ^ 《明史》:“十六年十一月戊子,取太仓银三分之一入内库。”“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
  24.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丙子,诏取太仓折粮银四十万两,并各衙门去任官皂隶柴价银三千四百四十余两,入承运库供用。”
  25. ^ 《明史》:宪宗末年,阉宦窃势,奏讨淮、浙盐无算,两淮积欠至五百余万引,商引壅滞
  26. ^ 《本纪第十四 宪宗二》:“二十二年,正月乙丑,免河南被灾秋粮。二月庚辰,免畿南及湖广被灾秋粮。夏四月乙未,清畿内勋戚庄田。六月,免南畿、陜西被灾税粮。乙亥,敕群臣修举职业。甲午,谕法司慎刑。九月,免河南、广东被灾税粮。十二月,免江西、广西被灾税粮。二十三年正月,免陜西、湖广被灾税粮,三月癸亥,免山东被灾税粮,五月丙辰,敕群臣修省,六月,免陜西、南畿被灾秋粮。”
  27. ^ 《明宪宗实录》卷六一,成化四年十二月丁酉条
  28.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戊子 上大渐召 皇太子至命早即帝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与凡国事之切要者诲谕备至 太子顿首受命”
  29. ^ 《成化皇帝大传.是非功过》
  30. ^ 《明史食货三》
  31. ^ 《成化皇帝大传》
  32. ^ 《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37—638页。
  33. ^ 国榷》作恭肃端顺荣靖皇贵妃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国榷
  35. ^ 《明书》卷二十一
明宪宗
出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世于:1487年9月9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父亲明英宗朱祁镇
中国皇帝 继任:
三子明孝宗朱祐樘
明朝皇帝
1464年-14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