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是指營運速率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的鐵路運輸系統。
定義
根據UIC(國際鐵道聯盟)的定義,高速鐵路是指透過改造原有線路(直線化、軌距標準化),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里以上,或者專門修建新的「高速新線」,使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50公里以上的鐵路系統。路軌不論是改良既有的在來線,或者是舖設高速新線,多數皆必須為1,435公厘軌距之國際標準軌。
早在20世初前期,當時火車「最高速率」超過時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直到1964年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系統開通,是史上第一個實現「營運速率」高於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鐵路系統。高速鐵路除了在列車營運速度達到一定標準外,車輛、路軌、操作都需要配合提昇。
廣義的高速鐵路包含使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軌道運輸系統。
在中國,時速高達200或以上,並使用CRH和階號列車稱為「動車組」,時速160-200公里的城際列車稱為「准高速」及長途列車稱為「特快」,120-160稱為「快速」,120以下的稱為「普快」,80或以下為「普客列車」。
歷史
鐵路是人類發明的首項公共交通工具,在 十九世紀初期便在英國出現。直至二十世紀初發明汽車,鐵路一向是陸上運輸的主力。二次大戰以後,汽車技術得到改進、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鐵路運輸慢慢走向下坡。特別在美國,政府的投資主要放在公路建設上,不少城市內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遺棄。
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作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於1964年東京奧運前夕正式營運。日系新幹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幹線,營運速度超過每小時200公里。
高速鐵路與汽車及民航
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機場都得面對擠塞的問題。高速鐵路的優點是載客量非常高,因此得以快速代謝乘客。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為出發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鐵路加上轉乘的時間可能只跟駕駛汽車相若。但高速鐵路毋須自行駕車會較為舒適。
另一方面,雖然高速鐵路的速度比不上飛機,但在距離稍短的旅程(650公里以下),高速鐵路因無需到一般較為遙遠的機場登機,亦減省了提早劃位、安檢、等待登機之程序,因而仍較為省時。且高速鐵路班次可以較為頻密,總載客量亦遠高於民航。
此外,高速鐵路與航空等運輸方式相比,較不易受到大雨、濃霧等氣候因素影響。
建造國家或地區
世界各地的高速鐵路發展都是首先連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日本的東京至大阪;法國的巴黎至里昂;美國的波士頓至紐約、華盛頓;台灣的台北至高雄左營。這樣可以減少投資,需要時亦可以將原有的路軌改良後使用。
高速鐵路的顧客對象多數以商務旅客為主。旅遊遊客是第二主要客戶。以法國高速鐵路為例,它連接了海岸的度假區,並且在長程路線上減價以跟飛機競爭。因為高速鐵路的出現,不少以離巴黎現在低於一小時車程的地區開始成為通勤的住宅區。不少高速鐵路的興建,本來是使偏遠的地區亦得到較快的發展。台灣、韓國、西班牙及荷蘭的高速鐵路亦是希望得到這種效果。
世界高速鐵路
TGV 技術
ICE 技術
新幹線技術
Talgo技術
- 義大利、芬蘭、葡萄牙、捷克、斯洛文尼亞、英國:Pendolino
- 瑞典、中國:X2000列車
- 瑞士:ICN
- 義大利、瑞士:Eurostar Italia
- 美國:Acela
- 加拿大:LRC
- 台灣:臺灣鐵路管理局太魯閣號
磁浮
參見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 新馬將建高速快鐵 亞洲新聞網
- 馬新批准「子彈火車」計劃 聯合早報 引 《新海峽時報》
- 楊忠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