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国名)
- 另请参考: 伊朗名称(name of Iran)
现代波斯语把伊朗的名称写为(ایران),这个字源自公元3世纪萨珊王朝时代的中古波斯语ērān(巴列维字母拼写(Pahlavi spelling):ʼyrʼn),最初的意思是“伊朗人的”,[1] 但很快也获得了地理上的含义“(伊朗人居住的土地)”。[1] 在地理和区域居民称谓词意义上,ērān 和其反义词 anērān 截然有别,后者的意思是“非伊朗(的)”。[1][2]
在地理意义上,ērān 也不同于萨珊王朝称呼自己的帝国名称 ērānšahr(根据伊朗百科全书的解释,可以说为 kingdom of the Aryans),其中还包括主要居住者不是伊朗人族裔的领土。[1]
在伊斯兰时期之前的用法
在纳萨克 鲁斯塔姆帝王石雕墓葬区(Naqsh-e Rustam),萨珊王朝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在位期间约公元224年–242年)的授衔仪式浮雕附带的铭文中,首次证明有 ērān 一字。[1] 在这刻有双语的铭文中,国王称自己为“伊朗国王万王之王阿尔达西尔”(中古波斯语: 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ī ērān ; 安息语(Parthian): 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ī aryān )。[1]中古伊朗语的 ērān/aryān 是间接的区域居民称谓词 ēr- (中古波斯语)和 ary- (安息语)的复数形式,它们两者都源自古伊朗语的 *arya- ,意思是" '雅利安人',即'伊朗人的' "[1][3] 这个古老的古伊朗语 *arya- 在阿契美尼德|铭文中被证明为种族标记,如同古波斯语的 ariya-,和在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古经(Avesta)里面的传统的阿维斯陀语(Avestan)的 airiia- / airya 等等,[4][n 1] 这些是 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所使用的中古伊朗语的 ērān/aryān “很有可能” [1] 仍然与古伊朗语 中的含义相同,即表示是人民,而不是帝国。[1]
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的“伊朗人的万王之王”铭文仍然是所有萨珊王朝后世皇帝的称号。同样,在阿达希尔的硬币上也铸有“崇拜阿胡拉·马兹达( mazdēsn )的君王阿尔达希尔,伊朗人的万王之王”的字样。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的儿子和王位继承人沙普尔一世( Shapur I)(在位期间约公元240 / 42年–270 / 72年)将称号扩大为“伊朗人以及非伊朗人的万王之王”(中古波斯语:MLKAn MLKA 'yr'n W 'nyr'n šāhān šāh ī ērān ud anērān;古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 βασιλέων Αριανών basileús basiléōn Arianṓn),因此扩展了他的意图,即也统治非伊朗人,[1] 或著是因为有非伊朗人也居住在帝国的大片土地上[6]。沙普尔一世在卡巴-也 扎妥叙四方形石材建筑上的三种语言的铭文中还引入了 *ērānšahr 这个称号。[n 2] 沙普尔一世的铭文包括了他帝国内的省份清单,其中包括在高加索的地区,居住在那儿的伊朗人不占主要多数。[1]三十年后,一个与ērān意思相反的名称(反义字)anērānšahr在卡蒂尔(Kartir)的铭文中被辨识出来,这位经历几位萨珊王朝国王的琐罗亚斯德教大祭司卡蒂尔(Kartir)的铭文中也有省份清单,但与沙普尔一世(Shapur)的清单不同,并未将 anērānšahr(根据伊朗百科全书的解释是 kingdom of the Non-Aryans,此指罗马人)在高加索的地区包括在内。[1] 这两种用法可能让 ērānšahr 与我们对于萨珊王朝晚期的Šahrestānīhā ī Ērānšahr(Th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Iran) 理解的形成对比,后者描述的是 ērānšahr 的各地都会城市,也包括非洲和阿拉伯。[7][8]
尽管铭文里面把 ērān 指为伊朗人民,但同一个字 ērān 字也指为帝国(而 ērān 的反义字 anránn 则指的是罗马领土)也在萨珊王朝早期资料得到证实。摩尼(Mani)在第3世纪所写的日历文字中也同时出现过 ērān 和 anránn。相同的缩写形式也出现在由萨珊王朝建立的城镇的名称中,例如 Ērān-xwarrah-šābuhr “ Ērān 沙普尔一世的荣耀”。它也出现在政府官员的头衔中,例如 Ērān-āmārgar ,“ Ērān 的财务总管”,或 Ērān-dibirbed , “ Ērān 的总书记官”。[1][9]
由于在古伊朗语 中并未出现等效的 ērānšahr(原应为 *aryānām xšaθra-或在古波斯语中为 *- xšaça- ,“统御,统治,主权”),因此该名称被假设是在[1] 萨珊王朝时代所发展而出。在沙普尔一世(Shapur)的三种语言的铭文中,希腊语的部分,šahr “王国” 一词显示为种族的“国家”。对于说希腊语的人来说,这种以种族为基础的伊朗民族的想法并不新鲜: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罗多德(Herodotus)提到,米底人曾经自称为 Arioi (或 Arii, meaning Aryan 雅利安人)。[5] 公元前1世纪的斯特拉波(Strabo)引用了公元前3世纪的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对伊朗各族人民与其语言之间的关系:“ [源自]印度河以外,Ariana(指大伊朗地区)延伸至包括法尔斯(Persia)的某些地区,米底亚(Media),以及巴克特里亚(Bactria)和粟特(Sogdiana)的北部;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几乎相同。” (斯特拉波的地理)。[5] 达马修斯(Dubitationes et solutiones in Platonis Parmenidem,125ff)引用了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罗德岛的欧德摩斯(Eudemus),称“那美赞(Magi,即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和所有伊朗(áreion)族裔”。[5]公元前1世纪,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将琐罗亚斯德描述为 Arianoi (或写为 Arii, meaning Aryan 雅利安人)人。[5]
伊斯兰时代的早期
讲阿拉伯语的哈里发没接受ērān/ērānšahr这些名词的用法,阿拉伯语 al-ajam 和 al-furs( “Persia” ,波斯)指的是伊朗西部(即最初由阿拉伯人占领的领土,大约与今日的伊朗相对应),它们的使用比伊朗本身的名词更有吸引力。 [10]:327 此外,阿拉伯人认为 ērān/ērānšahr 与被征服的萨珊王朝纠结,而伊朗人也和 maddayesn(即琐罗亚斯德教信徒)是同义字。[10]:327 因此,虽然阿拉伯人一般都对伊朗的思想持开放态度(如果适合他们的话),但这并没有扩展到有民族主义和宗教内涵的ērān/ērānšahr,也没有扩展到随之而来的伊朗人对非伊朗人的蔑视,在伊斯兰时代,所谓非伊朗人也包括阿拉伯人和“土厥人”。
在公元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崛起,结束了倭马亚王朝的阿拉伯至上政策,并开始复兴伊朗人的自我身份认知。[11] 首都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转移到伊拉克的巴格达,伊拉克曾是萨珊王朝,安息帝国( Arsacid),和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的首都省份,因此被认为具有伊朗文化遗产。尤有甚者,在几个伊朗人的地区里面,倭马亚王朝(Umayyads)的垮台,伴随着在9世纪和10世纪时崛起的事实上的伊朗自治王朝:伊朗东部和中亚的塔希尔王朝(Taherids),萨法维王朝(Saffarids)和萨曼尼德帝国(Samanids),以及在伊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齐亚尔王朝(Ziyarids),卡库伊德王朝(Kakuyids),和白益王朝(Buyids)。这些朝代中的每个朝代都将自己称为“伊朗人”,[11] 体现在他们自己编纂的家谱中,这些家谱将其描述为前伊斯兰国王的后裔,各种传说,以及白益王朝统治者重新使用沙阿(shahanshah,即 shah,君主的称呼)的称谓。[11] 这些朝代给“动笔的人”(ahl-e qalam)即文学精英们提供了复兴伊朗思想的机会。
菲尔多西(Ferdowsi)是这一批文学精英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列王纪(Shahnameh)大约在公元1,000年完成,部分取材自萨珊人,以及较早的口头传述,和文学传统。在菲尔多西撰写的传说中,阿胡拉·马兹达创造出来的第一个人和第一位国王是伊朗立国的基础。[11] 同时,伊朗被描绘成受到阿尼拉尼亚(Aniranian)部族的威胁,在阿里曼(Ahriman)的嫉妒,恐惧和其他恶魔(德弗,dews)的驱使下,他们共谋打击伊朗及其人民。[11] “围绕这些事件的许多神话,在列王纪,Shahnameh]中所叙述的,都是萨珊王朝时期起源的,在萨珊王朝的统治期间,其政治和宗教权威融合在一起,并构筑了有关伊朗的全面观念。”[11]
随着时间的流逝,伊朗人对 ērān 的使用开始与阿拉伯的 al-Furs的开始契合,例如在锡斯坦的历史(Tarikh-e Sistan)中, Ērānšahr 被分为四个部分,并将 ērān 仅限于伊朗西部,但这做法在伊朗早期的伊斯兰时代尚不普遍。在早期阶段,伊朗言语中的 ērān 仍然主要是更广泛的“伊朗人居住的土地”,偶尔根据在萨珊王朝早期的意义上,ērān 指的是人,而不是国家。[1]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与菲尔多西(Ferdowsi) 同时代的人物(诗人)法鲁基·西斯塔尼(Farrukhi Sistani),他也将 ērān 与“图兰 (turan)” 进行了对比,但他与菲尔多西 (Ferdowsi) 不同,他把图兰看成是“ 图兰人(Turanians)的土地”。人们偶尔在中世纪的琐罗亚斯德教作品中发现萨珊人的早期感觉,他们甚至在新作品中也继续使用中古波斯语来撰写。登卡德(Denkard)是公元9世纪有关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习俗的概要作品,它使用 ērān 来指伊朗人,使用anērān来指非伊朗人。登卡德(Denkard)还使用短语 ēr deh(复数ērān dehān)来指伊朗人居住的土地。 阿尔达希尔的事迹(Kar-namag i Ardashir),一本与 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有关的9世纪传奇传记,专门使用 ērān 与头衔相关,例如 šāh-ī-ērān和 ērān-spāhbed(Ērān 的总司令),除了前面说的特别的用法之外,否则就称国家为 Ērānšahr(根据伊朗百科全书的解释,可以说为 kingdom of the Aryans )。[1]阿尔达·维拉兹(Arda Wiraz)这本书中的一个实例还保留了和种族相关的 ērān dahibed(the ruler of the Aryans,雅利安人的统治者) 名称 ,与地理上的 Ērānšahr 是不同的。但是,在这些萨珊王朝以后的时期, ērān 提到的是人,而不是国家的情况很少见,到伊斯兰时期的早期,“那时伊朗人的土地的统称是…ērān (也称 ērān zamīn, šahr-e ērān),而 ērānī 则是指其居民。”[1] “Ērān 这个字在地理上的使用也得到了普遍理解,随后有形容词 ērānag 的产生“,这种伊朗语”的形成,它首先在奔达西新全集和同时代作品中得到证明。”[1]
在中世纪的琐罗亚斯德教的文学作品中,显然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所阅读,[10]:328 但对所谓的伊朗性( Iranianness)而言,它仍然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同义词。从这些文字中的资讯看来,其他宗教不被视为“非琐罗亚斯德教信仰者”,而是非伊朗的。[10]:328 这是在英雄史诗集阿雅的伽 扎拉篮 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中ērīh“ 伊朗性” 与其对立的an-ērīh,还有ēr-mēnišnīh “伊朗美德”与其对立的an-ēr-mēnišnīh形成对比。 在公元9世纪,一位琐罗亚斯德教大祭司用中古波斯语所写的宗教判断(Religious Judgments)(Dadestan i Denig)甚至建议将接受非伊朗宗教的伊朗人(dādīan-ēr-īh)处死。[10]:328 此外,这些中世纪文字作品还提升了波斯古经(Avesta) 中神秘的艾亚能 卫扎(Airyanem Vaejah,约略可翻译成”雅利安人的领土”)为世界中心,并赋予它宇宙学的作用,或者是创造所有植物生命的,或者是创造所有动物生命的 [10]:327 。或者,它被认为是琐罗亚斯德被启蒙的所在。在登卡德 之中,人类被认为是首先生活在这里,直到被瓦胡·马纳(Vahman und Sros)下令驱散。[10]:328 前面这种说法与公元9世纪第一位登卡德的作者阿杜法恩巴格(Aurfarnbag)对一位基督徒的解释相关联,当被问到为什么阿胡拉·马兹达(Ohrmazd)只将他的宗教遣往 Ērānšahr (伊朗人的领土)时。[10]:328并非所有文本都将伊朗性(Iraness)和琐罗亚斯德教视为同义语。例如,在登卡德 里面,琐罗亚斯德教信徒仅仅被认为是更好的伊朗人而已。[10]:329
在塔巴里(Tarikh al-Tabari)里面的记载,在公元840年的阿夫辛(Afsin)审判事件也证明了“伊朗性”(Irāniyat)文化概念的存在。在锡尔河中段南岸的奥希尔萨纳(Oshrusana),当地世袭统治者阿夫辛(Afsin)被指控散播伊朗族裔的民族思想。[11]阿夫辛承认存在民族意识(al aʿjamiyya)并表示认同。 “这一事件不仅清楚地表明了人们对伊朗文化身份和积极传播这一文化的人们有独特的意识,而且还揭示了一个传播它的概念(al-aʿjamiya 或者 Irāniyat)的存在。” [11]
现代用法
在萨法维王朝时期(公元1,501年-1,736年),之前伊朗人的萨珊王朝的大部分领土恢复了政治上的统一,萨法维王朝国王被封为“ "Šāhanšāh-e Irān" 伊朗的万王之王”的头衔。[11] 一个例子是笔名为瓦希 巴夫奇(Vahshi Bafghi)的诗人(卒于公元1,679年),他多次提及伊朗,描述了伊朗的边疆,和那个时代移民到印度的伊朗人的怀旧之情。[11] 即使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称呼白羊王朝(Qqyunlu)和萨法维王朝(Safavid)国王时,也使用了“伊朗土地之王”,或者“伊朗土地的苏丹”,或者“伊朗诸王之王,波斯人的领袖”等头衔。[11] 此称号以及“"Šāh-e Irān"”(伊朗沙阿)的称号后来被阿夫沙尔王朝的纳迪尔沙(Nader Shah Afshar),以及和卡扎尔王朝(Qajar),和巴列维王朝(Pahlavi)的国王使用。自公元1,935年以来,“伊朗”一词已在西方世界取代了伊朗的其他名字。法国旅行家及作家(作品:The Travels of Sir John Chardin)姜 查尔丁(Jean Chardin)在公元1,673年至1,677年间在这个区域旅行,他观察到:“波斯人在为他们的国家命名时使用了一个名称,他们的发音含混,或者是"Iroun",或者是 "Iran" 。[...] 这些伊朗(Iran )和图兰(Touran)的名字在波斯的古代历史中经常会碰到; [...]直到今天,波斯的国王仍被称为"Padsha Iran" ["”padshah"” ='king'],还有称呼大维齐尔(great vizier)为"Iran Medary "["medari" ='执行人'],波斯的梁柱”。[12]
自公元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这个国家的正式名称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MacKenzie, David Niel, Ērān, Ērānšahr,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8, Costa Mesa: Mazda: 534, 1998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 ^ Gignoux, Phillipe, Anērān,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2,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30–31, 1987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 ^ Schmitt, Rüdiger, Aryans,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2,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684–687, 1987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 ^ 4.0 4.1 Bailey, Harold Walter, Arya,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2,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681–683, 1987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Gnoli, Gherardo, Iranian identity II: Pre-Islamic period,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13,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504–507, 2006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Vesta Sarkhosh Curtis, Sarah Stewart, Birth of the Persian Empire: The Idea of Iran, I.B.Tauris, 2005, ISBN 9781845110628, page 5
- ^ Markwart, J.; Messina, G., A catalogue of th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Eranshahr: Pahlavi text, version and commentary, Rome: Pontificio istituto biblico, 1931.
- ^ Daryaee, Touraj, Šahrestānīhā ī Ērānšahr. A Middle Persian Text on Late Antique Geography, Epic, and History. With English and Persian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y, Mazda Publishers, 2002.
- ^ Gnoli, Gherardo, The Idea of Iran: an essay on its origin, Serie orientale Roma, vol. LXI, Rome/Leiden: 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Brill, 1989.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Stausberg, Michael, Der Zoroastrismus als Iranische Religion und die Semantik von 'Iran' in der zoroastrischen Religionsgeschichte, Zeitschrift für Religions- und Geistesgeschichte: 313–331.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Ashraf, Ahmad, Iranian identity III: Medieval-Islamic period,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13: 507–522, 2006.
- ^ Chardin, John, Travels in Persia, 1673-1677, London: Argonaut: 126, 1927, fasc. reprint 1988, Mineola: Dover.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n">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