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2月14日)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 |
汉字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
白话字 | Tâi-oân Bân-lâm-gú Lô-má-jī Pheng-im Hong-àn |
台语罗马字 | 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 |
闽南拼音 | Dáiuán Bbánlámggǔ Lómǎzzî Pīngyīm Hōng'àn |
方音符号 | ㄉㄞ㇒… ㄨㄢ㇒ㆠㄢ㇒…ㄌㆰ㇒…ㆣㄧ㇔ㄌㄜ㇒…ㄇㄚ㇔…ㆢㄧ˫ㄆㄧㄥ⎾… ㄧㆬ⎾ㄏㆲ⎾… ㄢ˪ᐳ |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台罗字: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白話字:Tâi-oân Bân-lâm-gú Lô-má-jī Pheng-im Hong-àn),又称台罗字(TLJ)、新白话字[1],为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台湾话罗马字方案。此方案并非完全新创,而是整合原有的白话字(POJ,以罗马字母写成)以及台湾语言音标方案(TLPA)的台湾话音标部份而来。
台罗字与白话字的相容性良好。在台湾,官方地位方面台罗字取代了TLPA。然而,在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台罗字未必能够全面取代白话字,因为白话字发展历史悠久,台湾亦仍有坚持继续使用白话字的人。
闽南语书写系统 |
---|
汉字 |
十五音 |
拉丁化 |
汉罗混写文 |
其他拼音 |
列表 |
演进历史
1991年7月,洪惟仁、董忠司等人发起成立台湾语文学会,主导并发展出台湾语言音标方案(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简称TLPA),此音标于1992年5月该会第二次会员大会通过。TLPA源自于传统白话字,和白话字一样使用罗马字母(拉丁字母)。它对传统白话字做出的更动包括:为了介音标示一致性,将白话字oa改成ua;为了电脑处理方便起见,不使用ASCII以外的字元,声调放弃变音符号(调号)、改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TLPA亦可以用来拼读台湾客家话,相较于白话字不区分各地腔调,TLPA针对台湾话各腔调特有发音设计了拼写法。
初版TLPA原本维持与传统白话字在音节的层次上完全相容,齿龈塞擦音 /ʦ/ 及 /ʦʰ/ 在初版TLPA写作ts与tsh,与传统白话字的ch及chh没有冲突。然而在199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将TLPA略作修改,台湾语文学会亦事后开会认可,修改后ts及tsh用c及ch表示,虽然字母较减省,但与传统白话字系统互相冲突。由于未能完全相容、放弃调号等各种因素,许多原本使用白话字的人士不能够接受TLPA。
1998年,教育部将TLPA正式订为“台湾闽南语音标系统”及“台湾客家语音标系统”[2],坊间一般仍称之为TLPA。另曾有出版社在教科书中采用TLPA,但加上部分修改,称为“TLPA改良式”。同年,由余伯泉主导的通用拼音发表;白话字派支持者为了反对TLPA,争取官方认可白话字,而与通用派合作。在此时期,台语通用拼音分为两式,甲式即白话字,乙式则是余伯泉所发展的拼音。后来随著通用拼音在华语及客家话顺利取得官方地位,通用派遂废弃甲式、只推动乙式,通用派与白话字派分道扬镳。[3]
2000年9月25日,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小组第17次委员会议决议:“请教育部针对中文译音及乡土语言拼音方式问题予以整合。”
2005年5月,原本对立的白话字派及TLPA派开始整合,最后促成台罗字方案。[4][5]此套方案的齿龈塞擦音回归初版TLPA,使用与国际音标符号相同的ts;而历史上白话字也曾经采用过ts,早年在后接a, o, u等后元音时写作ts,后接e, i等前元音时写作ch,但后来改为一律用ch。[6]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整合方案,称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7]
2006年9月,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童春发表示,台罗字是教育部委托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拟的方案,足以让台湾话、客家话、原住民族语及华语系统学生在学习起步时皆无学习障碍。当时亦有反对台罗字者,例如:考试委员张正修说,通用拼音只要学习一小时就能朗朗上口,台罗字他完全看不懂;国立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所教授江永进支持通用拼音,说“通用用四轮,未来有发展;台罗孤独一轮,卡死三轮”[8]。
台湾客家教师协会理事长庄陈月琇与台湾母语教育学会客家事务部部长彭通明以客语教学经验立论,台湾话、客家话通用拼音的音节几乎百分之百相容,台罗字对客语教学而言难学难教、极不利于客家话复育[9]。实际上,客家话也有自己的白话字,与台湾话的白话字相容性极高。稍做修改即可与台罗字相容。然而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最终采用汉语拼音模式,与采用国际音标模式之拼音系统无法相容。
概述
音节结构
台湾话是汉语的一种,因此音节结构也一样可以区分为五个音位成分:声母、韵头(介音)、韵腹、韵尾、声调。韵头、韵腹、韵尾又合称为韵母。台湾话有变调,而台罗字和白话字一样,都只标示本调,且采用变音符号来标示声调,称为调号或调符。
声调 | |||
声母 | 韵母 | ||
韵头 | 韵腹 | 韵尾 |
音节与音节之间,以连字号(hyphen,"-")分隔;词与词之间,如同一般罗马字所书写的语言,以空白断开;复合词若可再分为多音节词,可再断词。本方案对于分词连写(省略连字号)暂无规定,但官方出版的《使用手册》中提到,可依语言实际使用情形,未来从较无争议的词开始连写。[10]
“优势腔”是在台湾公众场合、传播媒体当中最常使用的台湾话音韵系统,又称为“通行腔”。台罗字除了能够拼写优势腔,还兼顾到台湾其他腔调。所谓的优势腔并不是指发音完全相同,虽然音韵系统相同,但各地的某些音仍然有出入。
字母
台罗字使用的基本罗马字母16个(A, B, E, G, H, I, J, K, L, M, N, O, P, S, T, U),可组成七个二合字母(KH, NG, NN, OO, PH, TH, TS)及一个三合字母(TSH)以表达24个音位。另外有六个附加符号来标示声调。字母R(r)有时用做地方腔使用。[11]
大TL | A | B | E | G | H | I | J | K | KH | L | M | N | NN | NG | O | OO | P | PH | R | S | T | TH | TS | TSH | U |
---|---|---|---|---|---|---|---|---|---|---|---|---|---|---|---|---|---|---|---|---|---|---|---|---|---|
小TL | a | b | e | g | h | i | j | k | kh | l | m | n | nn | ng | o | oo | p | ph | r | s | t | th | ts | tsh | u |
小POJ | a | b | e | g | h | i | j | k | kh | l | m | n | ⁿ | ng | o | o͘ | p | ph | r | s | t | th | ch | chh | u |
- 标示鼻化韵母之二合字nn仅存在音节之中间或末端,故无大写
- 其馀十个基本罗马字母中,除R有时用做地方腔之母音外,另外九个(C, D, F, Q, V, W, X, Y, Z)仅用在外来语上。
- J, S, Ts, Tsh 后接 i 时会形成颚化音,故有时会将Ji, Si, Tsi, Tshi视为二合字母(Ji, Si),三合字母(Tsi),以及四合字母(Tshi)等之合成字母。
音标
声母
台湾话的声母有十八个音位,其中“零声母”并非没有声母,而是喉塞音,[12] 汉字是TLPA方案所建议的,除了“毛、耐、雅”之外,大多为传统十五音。零声母“英”不标。
依照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台罗字的声母列表如下,其中一部分为台湾方言音符号(只有较新的字型-如微软正黑体-才能正确显示),台湾的发音教育以注音为主,此表可帮助理解。(拼音 [ 国际音标 ] / 方音符号 例字(拼写)):
双唇音 | 齿龈音 | 龈颚音 | 软颚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毛(moo) |
n [n] ㄋ 耐(nāi) |
ng [ŋ] ㄫ 雅(ngá) |
|||||||
塞音 | 不送气 | p [p] ㄅ 边(pinn) |
b [b] 无(bô) |
t [t] ㄉ 地(tē) |
k [k] ㄍ 求(kiû) |
g [g] 我(guá) |
(不标示) [ʔ] 英(ing) | |||
送气 | ph [pʰ] ㄆ 波(pho) |
th [tʰ] ㄊ 他(thann) |
kh [kʰ] ㄎ 去(khì)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ts [ʦ] ㄗ 曾(tsan) |
j [ʣ][a] 热(jua̍h) |
tsi [ʨ] ㄐ 尖(tsiam) |
ji [ʥ][a] 入(ji̍p) |
|||||
送气 | tsh [ʦʰ] ㄘ 出(tshut) |
tshi [ʨʰ] ㄑ 手(tshiú) |
||||||||
擦音 | s [s] ㄙ 衫(sann) |
si [ɕ] ㄒ 写(siá) |
h [h] ㄏ 喜(hí) | |||||||
边音 | l [l] ㄌ 柳(liú) |
语音对照
传统五音 | TLPA | 台罗 | 现代音韵学 | 对照之台罗字辅音 |
---|---|---|---|---|
唇音 | 唇音 | 双唇音 | p, ph, b, m | |
舌音 | 舌尖中音 | 舌尖音 | 齿龈音 | t, th, n, l |
齿音 | 舌尖前音 | 齿音(舌齿音) | 齿龈音 | ts, tsh, s, j |
牙音 | 舌根音 | 软颚音 | k, kh, g, ng | |
喉音 | 喉音 | 声门音 | h |
- 现代音韵学对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有较严格的区别。舌尖音与舌齿音的发音部位在欧洲语言中相同,但在大多数汉语中不同。他们的不同在于:舌尖音的发音部位是齿龈后端,而且只能发塞音、鼻音、边音;舌齿音的发音部位是齿龈前端,而且只能是擦音、塞擦音。
三重对立
台湾话的塞音及塞擦音,分成了清送气音、清不送气音、鼻浊音三重对立。所谓三重对立,指的是同样发音部分的一组三个塞音或塞擦音(例如p, ph, b),可以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义(例如:pô 婆、phô 葡、bô 无)。另一种同样拥有三重对立的吴语则是清送气、清不送气、浊音的三重对立;华语的塞音及塞擦音是清送气、清不送气两重对立,缺乏鼻浊音(或浊音);客语与华语一样是两重对立;而英语、日语则是清音、浊音的两重对立。换言之,台湾话、吴语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声与否”、“送气与否”等两个区辨特征才能区别;华语、客语、英语、日语等许多语言的辅音,只要其中一种区辨特征就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发音。
送气:是 | 送气:否 | |
---|---|---|
有声:是 | 浊音(实际上是鼻浊音) | |
有声:否 | 清送气音 | 清不送气音 |
此种三重对立的特性,是台罗字与台语通用拼音最主要的冲突之一。罗马字同一组发音部位的塞音都只有两个,那么三种发音当中,势必有一个要用到双字母或无相关的字母。台罗字认为b, g应该指定给鼻浊音,将清不送气音拼写为p;而通用拼音则与汉语拼音相同,将b, g指定给清不送气音,鼻浊音拼写为bh/v, gh/q;洪惟仁称前者为W系统、后者为C系统;而余伯泉称前者为甲式拼音、后者为乙式拼音。
韵母
韵母部分有六个基本元音(a、e、i、o、oo、u),与两个韵化辅音(m、ng)。另外使用-nn来表示元音鼻化元音。韵尾则有舒声韵(元音结尾、-m、-n、-ng)及入声韵之分(-p、-t、-k、-h)。
元音及韵化辅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韵化辅音 | |||||
---|---|---|---|---|---|---|---|---|
基本 | 鼻化 | 基本 | 基本 | 鼻化 | ||||
高元音 | i [i] ㄧ 衣(i) |
inn [ĩ] 圆(înn) |
u [u] ㄨ 污(u) |
unn [ũ] 张(tiunn) |
m [m̩] 姆(ḿ) |
ng [ŋ̍] 酸(sng) | ||
中元音 | e [e] 礼(lé) |
enn [ẽ] 生(senn) |
o [ə] ㄜ 高(ko) |
oo [ɔ] 乌(oo) |
onn [ɔ̃] 翁(onn) | |||
低元音 | a [a] ㄚ 查(tsa) |
ann [ã] 衫(sann) |
- 对于/o/的发音在各地的分歧最大,台湾不同地区有[ə]、[o]、[ɤ](注意上表的方音符号ㄜ虽然用来表示[ə],但实际上华语的ㄜ是发[ɤ]音)等发音,教育部采用台湾第一优势腔的[ə],发音近于中元音位置(嘴形较扁,舌位较低)。而传统上(如泉州话、漳州话等台湾话的原型),或是非第一优势腔,则/o/发音为[o],近于半闭元音的位置(嘴形较圆,舌位较高),相当于华语的ㄛ(注意/oo/[ɔ]的注音是,不是ㄛ,发音不同)。虽然教育部台罗手册注明/o/以第一优势腔的[ə]来发音,但如果需要强调腔调差异时。有些人会特别将发成[ɤ]的台南腔以及发为[ə]的/o/,标注为/or/(虽然非手册收录的正式用法);而/o/则表示发为[o]的腔调[16]。注意/o/[ə]无鼻化元音组合,/onn/表示[ɔ̃],为/oo/的鼻化音。
- 为顾及白话字之大量使用者,仍将白话字的标示鼻化元音的“-ⁿ”及标示[ɔ]的“o͘ ”列为“传统版”。
韵头及韵腹
韵头及韵腹由上述元音构成,韵头又称为介音。台湾话的介音有 i [i]、u [u]两种,有些音节没有介音。白话字的[u]有时写作 u、有时写作 o,例如“话”就是以 o 开头的(因此白话字简称为POJ);而台罗字则统一写作 u,例字:我 guá(POJ: goá)、话 uē(POJ: oē)。
台湾话优势腔的韵腹有六个口元音(a、e、i、oo、o、u)、五个鼻化元音(ann、enn、inn、onn、unn)、两个韵化辅音(m、ng)。[10]元音可以鼻化,例如 î(姨)鼻化后变成 înn(圆);只有o无法鼻化(onn为oo之鼻化)。韵化辅音系指m及ng两个辅音可以韵化(音节化),可单独成为音节或当作元音使用,例字:姆 ḿ 、黄 n̂g。
韵尾
台湾话的韵尾有两个元音、三个鼻音、四个塞音,有些音节没有韵尾。可分为舒声韵(-i、-u、-m、-n、-ng)及入声韵(-p、-t、-k、-h)。
|
|
韵母列表
以韵腹为中心,加上元音鼻化与否、入声有无、鼻辅音有无等三种特征,最多可以形成九种衍生的韵母。以a为例,鼻化的a为ann,而a和ann在入声时分别拼写作ah和annh;但要注意,若是声母本身就是鼻化音(m, n, ng),则后面接的韵母会自动鼻化,因此不用再加nn,例如写作“na”而非“nann”。非鼻化韵母可加上的鼻辅音有m, n, ng三种,而它们所分别对应的入声版本是p, t, k。
|
|
- 与白话字之差别有(台罗字╱白话字):1. ik/ek、2. ing/eng、3. ua/oa、4. ue/oe。
地方腔
台湾话优势腔混合了漳州腔、泉州腔、同安腔和厦门腔,一般称为“漳泉滥”,泉州话与漳州话互相不拥有的元音在融合成台湾话时已消失。然而,台湾一些地方的台湾话仍呈现出“偏漳”或“偏泉”而保有这些元音,成为特有腔调,台罗字为这些特有音位设计了标示法。其中 ir(优势腔并入 i 或 u)[11][18]、er(优势腔已并入 e 或 ue)为泉州腔、同安腔特有[11][17],ee(优势腔已并入 e)则为漳州腔特有[17][11]。第一优势腔的 o(非正式标为or)发音与泉州腔、同安腔的 er 皆为[ə],然而形成原因不同,第一优势腔的 or 是从 o 音转变而来,因此虽然两者同音但视为不同的韵。[19][10]这几个音标亦可与其他音合用,例如新北三峡泉腔的“鸡”发作/kere/,即为/k/、/er/、/e/的组合[20]。
ir [ɨ] [21] |
er [ə] ㄜ[22] |
ee [ɛ] ㄝ |
音节表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音节表[23] | |||||||||||||||||||||||||||||||||||||||||||||||||||||||||||||||||||||||||||||||||||||||||||||||||||||||||||||||||||||||||||||||||||||||||||||||||||||||||||||||||||||||||||||||||||||||||||||||||||||||||||||||||||||||||||||||||||||||||||||||||||||||||||||||||||||||||||||||||||||||||||||||||||||||||||||||||||||||||||||||||||||||||||||||||||||||||||||||||||||||||||||||||||||||||||||||||||||||||||||||||||||||||||||||||||||||||||||||||||||||||||||||||||||||||||||||||||||||||||||||||||||||||||||||||||||||||||||||||||||||||||||||||||||||||||||||||||||||||||||||||||||||||||||||||||||||||||||||||||||||||||||||||||||||||||||||||||||||||||||||||||||||||||||||||||||||||||||||||||||||||||||||||||||||||||||||||||||||||||||||||||||||||||||||||||||||||||||||||||||||||||||||||||||||||||||||||||||||||||||||||||||||||||||||||||||||||||||||||||||||||||||||||||||||||||||||||||||||||||||||||||||||||||||||||||||||||||||||||||||||||||||||||||||||||||||||||||||||||||||||||||||||||||||||||||||||||||||||||||||||
---|---|---|---|---|---|---|---|---|---|---|---|---|---|---|---|---|---|---|---|---|---|---|---|---|---|---|---|---|---|---|---|---|---|---|---|---|---|---|---|---|---|---|---|---|---|---|---|---|---|---|---|---|---|---|---|---|---|---|---|---|---|---|---|---|---|---|---|---|---|---|---|---|---|---|---|---|---|---|---|---|---|---|---|---|---|---|---|---|---|---|---|---|---|---|---|---|---|---|---|---|---|---|---|---|---|---|---|---|---|---|---|---|---|---|---|---|---|---|---|---|---|---|---|---|---|---|---|---|---|---|---|---|---|---|---|---|---|---|---|---|---|---|---|---|---|---|---|---|---|---|---|---|---|---|---|---|---|---|---|---|---|---|---|---|---|---|---|---|---|---|---|---|---|---|---|---|---|---|---|---|---|---|---|---|---|---|---|---|---|---|---|---|---|---|---|---|---|---|---|---|---|---|---|---|---|---|---|---|---|---|---|---|---|---|---|---|---|---|---|---|---|---|---|---|---|---|---|---|---|---|---|---|---|---|---|---|---|---|---|---|---|---|---|---|---|---|---|---|---|---|---|---|---|---|---|---|---|---|---|---|---|---|---|---|---|---|---|---|---|---|---|---|---|---|---|---|---|---|---|---|---|---|---|---|---|---|---|---|---|---|---|---|---|---|---|---|---|---|---|---|---|---|---|---|---|---|---|---|---|---|---|---|---|---|---|---|---|---|---|---|---|---|---|---|---|---|---|---|---|---|---|---|---|---|---|---|---|---|---|---|---|---|---|---|---|---|---|---|---|---|---|---|---|---|---|---|---|---|---|---|---|---|---|---|---|---|---|---|---|---|---|---|---|---|---|---|---|---|---|---|---|---|---|---|---|---|---|---|---|---|---|---|---|---|---|---|---|---|---|---|---|---|---|---|---|---|---|---|---|---|---|---|---|---|---|---|---|---|---|---|---|---|---|---|---|---|---|---|---|---|---|---|---|---|---|---|---|---|---|---|---|---|---|---|---|---|---|---|---|---|---|---|---|---|---|---|---|---|---|---|---|---|---|---|---|---|---|---|---|---|---|---|---|---|---|---|---|---|---|---|---|---|---|---|---|---|---|---|---|---|---|---|---|---|---|---|---|---|---|---|---|---|---|---|---|---|---|---|---|---|---|---|---|---|---|---|---|---|---|---|---|---|---|---|---|---|---|---|---|---|---|---|---|---|---|---|---|---|---|---|---|---|---|---|---|---|---|---|---|---|---|---|---|---|---|---|---|---|---|---|---|---|---|---|---|---|---|---|---|---|---|---|---|---|---|---|---|---|---|---|---|---|---|---|---|---|---|---|---|---|---|---|---|---|---|---|---|---|---|---|---|---|---|---|---|---|---|---|---|---|---|---|---|---|---|---|---|---|---|---|---|---|---|---|---|---|---|---|---|---|---|---|---|---|---|---|---|---|---|---|---|---|---|---|---|---|---|---|---|---|---|---|---|---|---|---|---|---|---|---|---|---|---|---|---|---|---|---|---|---|---|---|---|---|---|---|---|---|---|---|---|---|---|---|---|---|---|---|---|---|---|---|---|---|---|---|---|---|---|---|---|---|---|---|---|---|---|---|---|---|---|---|---|---|---|---|---|---|---|---|---|---|---|---|---|---|---|---|---|---|---|---|---|---|---|---|---|---|---|---|---|---|---|---|---|---|---|---|---|---|---|---|---|---|---|---|---|---|---|---|---|---|---|---|---|---|---|---|---|---|---|---|---|---|---|---|---|---|---|---|---|---|---|---|---|---|---|---|---|---|---|---|---|---|---|---|---|---|---|---|---|---|---|---|---|---|---|---|---|---|---|---|---|---|---|---|---|---|---|---|---|---|---|---|---|---|---|---|---|---|---|---|---|---|---|---|---|---|---|---|---|---|---|---|---|---|---|---|---|---|---|---|---|---|---|---|---|---|---|---|---|---|---|---|---|---|---|---|---|---|---|---|---|---|---|---|---|---|---|---|---|---|---|---|---|---|---|---|---|---|---|---|---|---|---|---|---|---|---|---|---|---|---|---|---|---|---|---|---|---|---|---|---|---|---|---|---|---|---|---|---|---|---|---|---|---|---|---|---|---|---|---|---|---|---|---|---|---|---|---|---|---|---|---|---|---|---|---|---|---|---|---|---|---|---|---|---|---|---|---|---|---|---|---|---|---|---|---|---|---|---|---|---|---|---|---|---|---|---|---|---|---|---|---|---|---|---|---|---|---|---|---|---|---|---|---|---|---|---|
|
声调
台湾话传统上有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等八个声调,但优势腔没有阳上调。台罗字除了传统八声的声调标示法与白话字相同,还额外规定了第0声(轻声)及第9声(出现于合音、三连音首音或外来词),轻声用两个连字号表示。声调符号使用不便时可以阿拉伯数字标示法替代。[7][24]
调序(调号)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调类 | 轻声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阴入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阳入 | |
台罗调符 | -- | a | á | à | ah | â | ǎ[25] | ā | a̍h | a̋ [25] |
例字 | 总“是” | 东 | 党 | 栋 | 督 | 同 | 动 | 洞 | 毒 | “红”红红 |
IPA[调型] | (不定)[26] | ˦ | ˥˧ | ˨˩ | ˧˨ | ˨˦ | ˧(鹿港腔) | ˧ | ˦ ˥˧ ˧ | ˧˥ |
轻声变异
同样的汉字,读轻声与否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或语气上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
- 惊死 kiaⁿ-sí(害怕死亡,“胆小”)、kiaⁿ--sí(害怕得要命,同“吓死人了”)
- 后日 āu-ji̍t(日后、以后、将来)、āu--ji̍t(后天)
- 昨日 tsā-ji̍t(昨天)、tso̍h--ji̍t(前天)
调号标示
当一个音节有多个字母时,调号应该标示在响度(sonority)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韵腹)。由规则可以判定确切的字母:
- 响度优先顺序: a > oo > e = o > i = u〈低元音 > 高元音 > 无擦通音 > 擦音 > 塞音〉
- iu 及 ui ,调号都标在后一个字母,因为前一个字母是介音。
- m 作韵腹时标于 m 上。
- 双字母 oo 及 ng,标于前一个字母。
- 三字母 ere,标于最后的 e。
变调机制
连续变调是台湾话基本的合词声调特性。TLJ在使用上,是标本调的。变调机制是,词组(指片语或小句,包括──名词组、动词组、形容词组、副词组、介词组等等)的最后一个字或音节读本调,其他各字都要变调,若是轻声,原则上其前一字读本调。变调规则如下表:
高 |
高雄 |
|||||
(漳厦腔) |
可 |
可能 |
||||
(泉同腔) |
冷 |
冷气 |
||||
气 |
气质 |
|||||
(p t k 字尾) |
国 |
国家 |
||||
(h 字尾) |
客 |
客厅 |
||||
(漳州腔) |
台 |
台湾 |
||||
(泉同腔) |
台 |
台北 |
||||
自 |
自然 |
|||||
(p t k 字尾) |
力 |
力头 |
||||
(h 字尾) |
药 |
药局 |
变调表格有简单记法,台湾话优势腔一般记作“5 → 7 → 3 → 2 → 1 → 7,4 → 高,8 → 低”,其中,泉同腔阳平的变调另为 5 → 3,喉塞阴入为 h4 → 2,喉塞阳入为 h8 → 3,事实上,阳入的变调可不分韵尾“-p, -t, -k, -h”一律记作 8 → 3,杨秀芳教授即记作如此。
台湾话优势腔阳平第5声的变调规则虽然是变作中平调的第7声(5变7),但事实上亦有少数变作低降调第3声的情形(5变3),例如:图(tôo)书馆、而(jî)且、黄(hông)昏、皇(hông)上、菩(phôo)萨、未曾(tsîng)未、阿弥陀(tôo)佛、连(liân)...拢...、恒(hîng)春、台(tâi)中等。“恒春”在地人及屏东人的阳平在原则上都是变中平调(5变7),然而说“恒春”这个地名时,皆是将前字变为低调。旧台中市区是偏漳腔,阳平原则上也都是变中平调(5变7),不过当地的地名“台中”,绝大多数的在地人是将前字的“台”读作低调(5变3)。有些偏漳腔人士在讲“台北”这个地名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形,“台北”的前字变作低调(受台北传统的优势腔所影响)。
相容性
台罗字在拼写台湾话优势腔时,与白话字的相容度极高。即使台罗字和白话字同时出现,因为原本的白话字并无使用此种拼法,亦不产生误解。数学上的二元关系可以用来讨论两者的相容程度:设台湾话优势腔的所有音节的集合为S、白话字所有音节拼法的集合为P、台罗字所有拼法的集合为T。从以上三个集合,我们定义白话字系统为二元关系,它的定义域是S、陪域是P,值域:a≤≤ut,或a≤≤ut 。而台罗字则为,定义域是S、陪域是T,值域:a≤≤ut,或a≤≤ut 。
- S = {a, aʔ, ai, ãĩ, ... ua, ... ut̚}
- P = {a, ah, ai, aiⁿ, ... oa, ... ut}
- T = {a, ah, ai, ainn, ... ua, ... ut}
将拼音方案定义为数学上的关系之后,白话字的oa与台罗字的ua等逐一对应:
- 函数为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
- 函数为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
而函数 ⊂、⊂ 则 ≡,即二组转换均满足双射关系且互为对方之集合。因此 ,且 。用口语说明上述数学式:音节ua与拼写法oa属于“白话字关系”,而音节ua与拼写法ua属于“台罗字关系”。最后我们从音节对照表可以观察到结论:
亦即:在台罗字中,任一音节若写作某个在白话字已经采用的拼写法,则此音节在白话字中拼写法亦相同,不会出现同一个拼写法在台罗字和白话字代表不同发音的问题。然而,此结论只适用于优势腔,台罗字的eng、ek用于地方腔,与白话字当中不同。
文例
春晓
春晓 孟浩然 | Tshun Hiáu Bīng Hō-jiân |
春眠不觉晓, | Tshun biân put-kak hiáu, |
处处闻啼鸟。 | tshú-tshú bûn thî niáu. |
夜来风雨声, | Iā lâi hong-ú sing, |
花落知多少? | hua lo̍k ti to-siáu? |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台罗字、台汉字对照)
Liân-ha̍p-kok sè-kài jîn-kuân suan-giân |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
Tē-it tiâu | 第一条 |
Lán-lâng seⁿ--lâi tsū-iû, | 咱人生来自由, |
tī tsun-giâm kah khuân-lī siōng it-kài pîng-tíng. | 伫尊严佮权利上一概平等。 |
Lán-lâng ū lí-sìng kah liông-sim, | 咱人有理性佮良心, |
ìng-kai í hiaⁿ-tī kan-hē ê tsing-sîn lâi hōo-siong tùi-thāi. | 应该以兄弟干系的精神来互相对待。 |
航海家1号厦门话问候语
航海家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10年仍然正常运作。航海家1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碟唱片,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唱片有12英寸厚,镀金表面,内藏留声机针。其中包括厦门话之问候语:“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未?有闲就来阮遮坐喔。”[28]
台罗字 | 汉字(台湾教育部推荐用字) | 英语 | 语音档(NASA航海家-1号网页) |
---|---|---|---|
Thài-khong pîng-iú, lín hó! Lín tsia̍h-pá bē? Ū-îng, tō-lâi gún-tsia tsē--ooh. |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飽未?有閒著來阮遮坐喔。 | Friends of space, how are you all! Have you eaten yet? Drop in on us if you are available. |
注释
- ^ 李勤岸. 會曉台羅拼音,會曉台灣白話字. 2009年11月28日 [2020年5月30日].
- ^ 2.0 2.1 台(87)语字第八七OOO五七七号公告,《台湾闽南语音标系统》,中华民国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 ^ 洪惟仁.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優點在那裏? (pdf). 2007年 [2007年6月21日].[永久失效链接]
- ^ 李勤岸. 打破自我,成全母語教育. 《台湾日报》. 2005年7月13日 [2007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2月8日).
- ^ 向阳. 整合台灣羅馬拼音系統以挽救垂危的台灣語文. 星期专论 (《自由时报》). 2005年7月17日 [2007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8日).
- ^ 蒋为文. 白話字,囝仔人 teh 用 e 文字? --台灣教會白話字 e 社會語言學分析 (PDF). 2001年 [2007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年2月14日) (中文).
- ^ 7.0 7.1 台语字第0950151609号公告,《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教育部,2006年10月14日
- ^ 王超群. 台語拼音 官方版、通用版掀大戰. 中国时报. 2006-09-25 [2018-06-15] (中文(台湾)).
- ^ 庄陈月琇、彭通明. 防止福佬拼音沙文主義. 台湾苹果日报. 2006-10-04 [2018-06-15] (中文(台湾)).
- ^ 10.0 10.1 10.2 10.3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台北市: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7. ISBN 978-986-00-7755-1.
- ^ 11.0 11.1 11.2 11.3 吴守礼. 吴昭新 , 编. 華、台語注音符號溯源 (PDF).
- ^ 锺荣富. 台語的語音基礎. 台北市: 文鹤. 2003年3月1日. ISBN 98679718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 ^ 洪惟仁. 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 新竹: 清华大学语言所博士论文: 99. 2003.
- ^ 庄雅雯、冯钟纬、陈如意. 〈入〉字頭「g」變體在鶴佬客地區與非鶴佬客地區之差異 (PDF). 台湾的语言方言分布与族群迁徙工作坊论文集. 2009.
- ^ 洪惟仁. 閩南語入字頭(日母)的音變潮流 (PDF). 台湾语文研究. 2012, 7 (2).
- ^ 如蚵,教育部闽南语常用词辞典-蚵
- ^ 17.0 17.1 17.2 台中教育大学-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及其发音学习网-方言特殊韵母
- ^ 豬.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
- ^ or 非手册正式收录的标记法,但《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的“方音差表”亦使用之,如:蚵.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
- ^ 教育部闽南语常用辞典-鸡
- ^ 台湾方音符号
- ^ “ㄜ”用来标注华语音时是表示[ɤ]或[ʌ],而非[ə]
-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2007 [2018-01-10]. ISBN 978-986-00-7755-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1-18) (中文).
- ^ 张裕宏,"台语白话小词典(Tâi-gí Pe̍h-ōe Sió Sû-tián)",亚细亚国际传播社,台南市,2009年9月. ISBN 978-986-85418-1-8
- ^ 25.0 25.1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教育部. 2009-12 [2018-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8).
- ^ 陈承煜. 台灣閩南語輕聲的體現與聽辨.
- ^ 洪宏元主编. 學生台華雙語活用辭書 1. 五南出版. 2009: 1194. ISBN 9789571153933.
- ^ Voyager-The Interstellar Mission,"Voyager - Languages"[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PL/CIT,August 20, 2010.
参见
外部链接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中华民国教育部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及其发音学习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教学网,中华民国教育部
-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中华民国教育部 (中文)(闽南文)
- TLPA与注音符号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