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十一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选举于2004年3月20日举行。由寻求连任的陈水扁与吕秀莲以不到3万票的微弱多数当选。新当选的正、副领导人将会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这次的选举结果中,两对候选人的得票率是历年来最接近的,而且废票高达33万票,是上次选举的近3倍,因此引起了泛蓝支持者的抗议。另一总统候选人连战表示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备验票,并称这次选举“疑点重重”,是一场“不公平的选举”。不过陈水扁则庆祝当选,他本人没有公开回应连战的说法。
总统候选人 | 副总统候选人 | 党派 | 总得票数 | 得票率 |
---|---|---|---|---|
陈水扁(寻求连任) | 吕秀莲 | 民主进步党 | 6,470,839 | 50.11% |
连战 | 宋楚瑜 | 中国国民党/亲民党 | 6,443,022 | 49.89% |
投票总人数 | 13,251,158 | |||
投票率 | 80.28% | |||
有效票 | 12,913,861 | |||
废票 | 337,297 |
详细结果参见:维基资源: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详细投票结果
议题
经济民生:2004年的大选,经济问题和两岸关系依然是重点议题。经济问题上,在野的国亲两党指责陈水扁政府无能,搞垮了台湾的经济。在野党进一步比较民进党执政前与执政后的经济形式,试图证明民进党任内的台湾经济在下滑,失业人数上升,而大学新毕业生则越来越难找到工作。而民进党政府则称,经济问题是大环境所造成的,与其他一些地区如欧盟、新加坡、香港等比起来,台湾的失业问题并不太严重,经济表现也不算太糟。
两岸关系:民进党一直指责国亲是亲中国大陆的政党,甚至暗示两党“卖台”。民进党也批评国民党是“外来政权”,长期打压本土人士。国亲联盟则反过来批评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会为台湾带来灾难。在两岸直航的问题上,民进党持保留态度,而国亲则趋于赞同,认为有助经济发展。10月中旬,陈水扁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专访时称,国亲接受中共的“暗助”,却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国亲对此强烈否认,并控告陈水扁,不过因陈水扁享有司法豁免权而未获受理。
在统独的问题上国亲旗帜也并非十分鲜明,始终不愿公开、明确地支持统一并以此为选举的主要政见之一。不过连战2003年10月在美国的一个智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倒是再次表示国民党的立场,即支持一中各表,还向在场的美国政策顾问们解释了一中各表的含义。但国亲不愿意公开提一个中国或统一,主要是担心陈水扁会抓住把柄,批评国亲是“外来政权”甚至与中共勾结卖台。国亲始终坚持的只是维持现状、缓和台海局势。
省籍/族群:统独意识形态争议因台湾的省籍矛盾而更加复杂化。省籍问题是每次选举双方都会面對的敏感问题。台湾人口中,有85%为台湾本省人,15%左右是1949年随国民党撤抵台湾的“外省人”,其他还包括了少部分高山族原住民和客家人等。民进党多次指责国亲是外省人的政党,成员大部分祖藉在中国大陆。而国亲又反过来批评民进党“玩弄”省籍问题,故意挑拨族群关系,是民粹主义。
2月28日是台湾二二八事件纪念日。民进党利用这次机会举办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集会活动,“手护台湾”,参与的150万群众从南到北手牵手,喊出“支持公投”、“反对飞弹”、“中国NO”、“台湾YES”等口号。此外国亲也在高雄举行“心连心”纪念活动,也有数十万群众出席。对于双方阵营在2月28日以族群和解为名举行大型造势活动,多个团体和个人表示反对。由台湾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族群和解联盟就批评,两个阵营都假借族群融合制造族群仇恨,在2月28日之前多次倡议双方放弃在228当天举办任何活动。
新宪法:2003年9月末陈水扁在民进党党庆上首次提出“新宪说”,称要在2006年“催生台湾的新宪法”,但却刻意对新宪法的内容保持模糊。支持台独的人士认为“新宪说”是与李登辉提出的2008建国论相呼应,而民进党人士则否认新宪法将涉及更改国号或变更领土范围能敏感议题。“新宪说”出台后成功地使民进党获得了支持改革的形象,而国民党迫于民意也在10月10日“双十节”时宣布要在当选后修改宪法,完善宪政体制,但否认是由于受到陈水扁的新宪说的压力,称很早就有修改现行的宪法。
2003年10月25日,民进党发动20万人大游行,支持公投、制新宪法。在这次游行中吕秀莲首次提出要开创台湾新时代,更改台湾的国号,使之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民进党在选举中日渐倾台独的言论,很多观察家认为是为了两点原因:1)巩固台独与本土人士选票;2)激怒北京当局,激起台湾民众的逆反心理,从而帮助提升民进党支持度。这在2000年时已有先例,当时在选举前几天,中国大陆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发表对台强硬谈话,令台湾民众反感。但这次北京当局始终保持沉默,很少对台湾政局表示评论,而是通过美国对陈施加压力,令陈水扁的策略失效。陈水扁的言论也令华盛顿赶到越来越担心,美国CNN记者就报导,布什政府目前需要中国大陆在各项议题上的支持,因此对台独无法容忍。香港时事评论员阮次山也评论说,华府在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后,在官方声明里都强调“台湾的前途必须要经由海峡两岸的人民都要同意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之前所说的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表示美国政府其实已经改变了对台政策。[1]
公投:公投议题也相当突出。2003年6月陈水扁提出,将兑现2000年总统大选时的承诺,在任内推动政策咨询性公投,但将不涉及敏感的政治地位等公投。但是7月台湾立法院召开临时会议时,《公投法》并没有获得通过。不过陈水扁依然坚持公投,并说会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动,在2004年总统大选前举行有关核四电厂的公民投票。国亲阵营指责陈水扁试图通过公投议题激怒北京当局,恶化两岸关系、挑拨台湾民意,从而操控选举。国亲两党首先是反对,但是后来态度突然改变,声称支持公投立法,但是陈水扁必须为后果负全部责任。尽管如此,7月的立法院临时会议上由于两个阵营无法在公投法细节上达成协议而未能立法。之后在野党就宣布反对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公投。
到12月,情势发生转变,泛蓝宣布不再阻挡《公投法》,使得该法顺利通过,但是却有诸多限制。陈水扁称将使用《公投法》第17条所赋予总统的权力举行“防御性公投”,后又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改口为“防卫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但是依然面对美国方面的强大压力。而在泛蓝的操作下,民进党在公投议题上已经没有占到优势,反而失去了美国的信任。尽管如此,陈水扁还是在2004年1月公布了两个公投题目。
针对陈水扁的动作,国亲表示反对,称陈水扁的行为违法,因为他在国家主权没有变更之虞的情况下就发动公投,而且两个公投题目(是否支持要求中国大陆撤除对台飞弹,和是否支持两岸和谈)本来就已经是台湾人民的共识,没有举行公投的必要。但是虽然在野党表示反对,却不愿意发动拒领公投票等行为来抵制,担心这样做会影响到目前对泛蓝有利的选情。
民进党方面,则继续宣传公投的必要性。行政院新闻局宣布,愿意就是否应该举行公投一事与在野或民间人士举行10场辩论会,但国亲因选举考虑表示不愿意参加。不过到2月17日,公投辩论一事发生变化,政治评论家赵少康、无党籍立委陈文茜、作家李敖、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等5名倾泛蓝的民间“名嘴”宣布愿意与行政院就公投议题辩论。他们批评,公投虽然是人民的基本权力,但是这次民进党发动的公投既不合法、又没必要,在在野党不敢应战的情况下,他们要站出来发表不同的声音。在辩论会中,反方的一个共同的主轴是,公投非法,人民无论投赞同或支持,实际都默认了这种违法行为,唯一的抵制方法应该是拒绝领票,让公投无法达到50%投票率的门槛,而最终无效。
泛蓝普遍对公投与总统大选一起举行感到不满,认为是陈水扁因为自己选情告急,故意用这种方法来“绑票”,而且更容易做票。泛蓝虽然没有公开表示要抵制公投,但是多名泛蓝人士明确表示将不会领票,甚至有人说将会贴着“拒领公投票”的贴纸进投票站投票。选举前估计由于泛蓝的不合作,公投有可能无法达到50%的有效门槛。
教改:还有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是台湾教育改革。台湾教育改革1994年由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领导规划,但是在正式实施后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学费升高、学生压力不减反升、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等。陈水扁政府被指责应该为教改失败负责,特别是在学费调涨方面。在野党批评出生“三级贫户”的陈水扁在当选后脱离了底层中低收入阶层,学费负担过重令许多学生无法进入大学。民进党则反驳,教改是在国民党政府时期就已经开始推动,因此国民党才因负全部责任。
家产:在公投议题炒作不顺利后,民进党又转而展开另一波攻势,指责连战的家产取得不当。民进党称,连战祖上是台湾名门望族,但是家产都在日据期间被日本政府没收,连战现在的财产是从其祖父继承而来。但是连战的祖父、父亲与连战自己都是国民党公务员,怎么可能在三代之内积累财富200亿台币;民进党又在连战矢口否认在国外拥有房产后,挖出连战在美国有三栋房产。国民党则先是否认连战200亿财富的说法,后又指责陈水扁当总统的3年内,股票市值增长140%,而同时期全台湾人民股票市值平均减少20%;国民党还称,陈水扁的儿子在服兵役期间就可以开跑车,置疑陈水扁的财产来源。
黑金:“黑金”指的是执政党利用行政优势,从财团或个人取得非法或不当利益。在过去,“黑金”一词始终于国民党联系在一起,国民党被认为是黑金政党,而李登辉则是“黑金之父”。在2000年的选举中,民进党的许多支持者,特别是在教育程度较高的支持者中,大多数都是为了“终结黑金”,才投票给民进党的。但是在这一次的选举中,民进党政府,甚至陈水扁本人的清廉作风遭到置疑,最主要的批评就是陈水扁当选前一直攻击国民党黑金,当选后却立即与李登辉结盟,两人关系形同父子。此外,也有报道称,一直被指责是地方黑道大老的立委颜清標被陈水扁多次召见;还有报道则称陈水扁会见南部一地下赌盘庄主,这些都对陈水扁的改革形象造成严重冲击。
在选举之前30多天,台湾一重要企业界人士,目前正遭到台湾当局通缉的陈由豪在香港表示,曾经以政治獻金方式资助國、民兩黨。民进党指责陈是因为被通缉,所以才怀狠报复,但也承认确有此事。3月1日,陈由豪又公开指控陈水扁,称他曾经亲自到陈水扁家中,送给陈水扁妻子吴淑珍600万现金。他还称,陈水扁一共收受至少1400万有记录的贿款。
3月15日,陈由豪再度在美国召开记者会,称他一共给民进党2030万元政治献金,还公布了之前一直被广泛揣测的那位随陈由豪到陈水扁家的“大老”就是民进党立法委员沈富雄。对此沈富雄在3天后出面说明,承认有此事,但是不排除他自己或吴淑珍记错了,他还表示自己有相关的证据,但是一定要到法庭上才会公布。对此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表示,既然沈富雄已经承认有此事,吴淑珍就应该履行自己的诺言,让陈水扁退选,但是吴淑珍之后又表示自己不会记错。整件事情已经演变成为陈水扁个人的诚信问题,因为政治献金不算违法,但是国家领导人公开撒谎却应该遭到谴责。
虽然民进党清廉形象遭到损害,大多数台湾民众依然对国民党已经彻底洗心革面表示怀疑。国民党多处在独裁时代不当取得的资产至今没有归还。
民意调查
数据来源:TVBS民调中心
误差在正负三个百分点左右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连宋从最高时领先20个百分点逐渐下滑,直到宋楚瑜下跪后跌至低谷,只领先3个百分点,已经是在误差范围之内。但是之后随着泛蓝选战开打,民调的支持度又开始回升。
选举策略
泛绿
民进党的选举主轴很早已经定下,即以公投为选举的主轴,转移选民对经济状况的转移力,而更关心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此外民进党也抛出2006年新宪法,却故意模糊2006年新宪法的内容,在巩固自己的基本盘的情况下,也同时拉拢一些支持改革的中间选民。
另外泛绿也意识到必须团结、巩固自己的基本选民,为此他们动员20万人发动1025公投大游行,再次展示自己在南部的实力。同时他们也通过“负面文宣”,批评对手的参选人,甚至不惜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如发布批泛蓝的光碟、指控宋楚瑜有小老婆、为马英九(国民党籍台北市长)扣“红帽子”等,虽然有可能丧失一些中间选民的选票,却有利于巩固传统的亲泛绿选票。
民进党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十分成功的,再加上陈水扁2003年10月过境美国出席多个公开场合,宣扬其在外交上的成就,使陈吕与连宋的民调差距从2003年3月最高时的15%左右已经缩小到3%的误差范围以内,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形容这次选举将会是“割喉战”,绿军仅差40万票。不过也有人评论,民调数字拉近主要并不是由于民进党的支持度上升(泛绿的支持度始终维持在30%到40%之间),而是由于泛蓝的支持度不断下滑,很多选民从原先的支持泛蓝改为不表态。
选战开始时,民进党的主要策略就是攻击2000年大选时声望较高的宋楚瑜,其中之一就是指责宋楚瑜是“散财童子”,在担任台湾省主席期间利用经济资源巩固自己在地方的影响,“要5毛给1块”,挥霍公款以突现自己的政绩。宋楚瑜在担任省主席期间以亲民的形象获得很高的民意支持,民进党希望通过打压宋楚瑜来打击连宋的高支持度,也可分化蓝营的团结。而讽刺的是,“散财童子”的“封号”正是2000年总统大选时国民党批评宋楚瑜的主要宣传手段,民进党在2004年选举中故意将2000年时连宋的矛盾暴露出来,希望能造成连宋是为利益结合的印象。对此亲民党表示现届政府也同样花费上百亿元用于高雄铁路的建设,也是一种巩固选票的行为,但不同的是民进党政府用掉大笔资金,却依然无法改善台湾经济。国亲也将2000年大选时的分裂归罪于当时的国民党主席李登辉。
2003年10月22日,前总统李登辉首次就兴票案亲自到台北地方检察署作证。兴票案最早是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时国民党指责宋楚瑜在任国民党秘书长期间不当侵占党产,并曾在2000年2月提出告诉。但地检署在2001年作出不起诉处分决定,而在国亲公开联合后,国民党也表示放弃民事追诉权。但这次地检署以发现新证据为由,重新开始调查,并派出5名检察官进行侦查,被亲民党指责是政治迫害。宋楚瑜随后在25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愿意与李登辉当面对质。亲民党也发现在一张据称是李登辉在庭上所写的发言要点中,字迹并不是李登辉的,但却用李登辉的口吻写成,因此怀疑是检察当局与李登辉串供。对此地检署否认,说只是在场的一名检察官记下的发言要点。亲民党也批评,民进党政府上台后并没有认真对多起涉及李登辉本人的案件进行侦查,却在选举时刻开始侦办兴票案,是有政治动机。
泛蓝
泛蓝在选举初期表现不理想,由于未能主导议题,而且也没有进行任何大规模的造势活动,令连宋的支持度从刚刚宣布联合时的超过50%一路下滑,甚至在一些民调中已经落后民进党1%。
对此,很多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泛蓝没有意识到选举已经接近,而是依然认为自己遥遥领先,能够依靠基本盘获胜。有人警告,台湾选民的基本结构已经从2000年时的60比40改为55比45。很多人建议,国亲应该立即合并,以更有利于统一选举步调。此外也有人提议将“中国国民党”改名为“国民党”或“台湾国民党”,以突现本土化成分。此外,有人也批评连战所谓选举是中华民国对台湾共和国的说法,认为国亲应该将选举焦点带到经济方面,而不是在政治定位上与泛绿较量。
随着民调的不断下滑,国亲也有一些选举策略上的调整。11月8日泛蓝在台中举行首场造势晚会,试图拉抬选举气氛,凝聚选票。11月底国亲又在公投议题上重拳出击,国亲提出的公投版本大获全胜,令民进党的选举策略受到重大影响。之后泛蓝决定由王金平出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马英九为总干事。王金平在泛蓝较弱的南部有很大影响力,而马英九则是国民党的政治明星,两人在选举中担任要角,无疑帮连宋加分不少。
泛蓝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宋强连弱”。宋楚瑜一直一来就十分善于选举造势,而连战却一直被认为没有领袖魅力。在这种情况下,泛蓝的候选人时常给人造成“宋强连弱”的印象,使得一些国民党的支持者担心,如果连宋当选,宋楚瑜有可能掌控实权。对此宋楚瑜不得不减少发言次数,让连战担当主角。到2003年12月时,大多数关于“宋强连弱”的担忧已经消失。
在整场选举中,泛蓝始终没有能够主导选举主轴,将焦点转移到民生经济议题上来。他们猛烈批评执政党没有执政能力,而突显自己拥有专业的行政团队,丰富的行政经验,还拉来5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他们的经济政策背书。但是尽管如此,泛蓝的这些动作都没有被媒体广泛报导,因为相较之下显然泛绿提出的公投制宪等议题更为吸引人。不过一些专家则认为,媒体所没有兴趣的并不等于公众就一定没有兴趣,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于公投的两个题目都不清楚,他们或许更关注跟自己生活週遭的事情。
群众动员
台湾选举的一个大特色就是动员群众举行“造势”活动。许多人相信,大型“造势”活动对于拉抬选情有很大帮助,这在大型造势活动后的民调中也有反映。但是还有一些人则认为,“造势”活动对于改变选民意愿没有任何帮助,而台湾真正的“中间选民”人数很少,所以此类活动并没有实际效果。不过两边阵营却都认为,“造势”虽然不会改变选民投票意向,但是有利于凝固自己的基本盘,并且鼓励那些倾向自己,却并不坚定或不愿意投票的选民最终出来投票。
泛绿:泛绿阵营最大规模的一场“造势”活动是2月28日所举行的“手护台湾”活动,当天泛绿的支持者们手牵手,从台湾最北端一直牵到台湾最南端。活动通过纪念二二八事件与支持公投等诉求凝结支持民进党的力量。陈水扁、李登辉等人在活动中发言,再次重申反对飞弹、支持公投,并且鼓励民众投票支持陈水扁。主办者宣称共有220万人参加活动,不过一般媒体估计参与人数在150~170万之间。
228活动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参与的人数,更反应在此后的民意调查之中。原先绿营一直落后蓝营7~5个百分点,但在228之后,绿营只差蓝营3个百分点,一些民调甚至显示绿营有超过蓝营的现象。
泛蓝:民进党228活动的成功令国亲不得不举行另一场活动来抗衡。他们决定在3月13日同样发动百万支持者的造势活动,原先的主题是“反黑金”,后又改为反扁“跄声”(闽南语,意为“喝倒彩”)大游行,主要是担心绿营讽刺国民党是“黑金反黑金”。这场活动在全台十多个县市同时举行,支持者在3月13日当天下午3时20分喊出“换总统”的口号。当天,连宋王马四人分别在台北、台中、高雄和桃园四个主会场。3时20分在吹响号角后,现场群众高喊“换总统”、“320,连宋赢”等口号。但是当天的第二个高潮则是在10多分钟后,宋楚瑜夫妇在台中率先跪下亲吻台湾土地,10分钟后在台北,连战夫妇更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亲吻土地,显示自己热爱台湾。泛蓝的动员超出预期,他们宣称有300万人参加,虽然大多数媒体认为参加人数在200万人左右。针对陈水扁夫人吴淑珍事前讽刺活动只会是“小猫两三只”,泛蓝还很有幽默感地鼓动支持者带着自己的宠物猫参加活动。马英九表示看到那么多人的参与,让很多泛蓝人士“吃了定心丸”;王金平则表示“选局已定”。
电视辩论
在经过民进党和国民党多次的磋商之后,连战、陈水扁终于达成协议,在2月14日、2月20日举行两场电视辩论会,这也是台湾历史上首次举行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
但是2月14日首场辩论结束后,却令很多政治评论家和普通选民感到失望。双方在议题方面的辩论都避重就轻,两人却有多次针对对方的人身攻击。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人认为陈水扁表现较好,但是连战的支持度依旧领先。
公正性
对于台湾选举的公正性一直有很多怀疑,在这一次的选举中,蓝绿双方都指责对方非法操控选举。首先是蓝军称,发现由民进党执政的台北县近日销毁了56袋印错的选票,而台北县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选票,置疑当局故意多印选票,然后发给民进党支持者,以增加陈水扁的选票。民进党对此否认,称只印错了600多张选票,其余只是裁剪选票后遗留下来的纸张。但是泛蓝仍然表示担心,称会在各投票站部署人员,现场监看投票过程。
另一方面,民进党也在3月18日指责,泛蓝在绿军领先的南台湾展开扣压身份证的行动,他们收购一些选民的身份证,在3月20日选举结束后才归还,以降低泛绿票仓的投票率,依此达到做票的效果。对此蓝营表示自己从未采取这类行动,是地方人士自发行为,而且根本没有卷入金钱交易。
公众人士/侨民/台商表态
在选举进入白热化的最后阶段,台湾各界的人士都纷纷公开了自己的投票意向。中央研究院院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在3月18日正式宣布,支持陈水扁。李远哲在4年前的2000年总统大选中就已经挺扁,这次再度挺扁,而且与陈水扁一起召开记者会。他表示,陈水扁团队虽然执政经验不足,但是“有理想性,可塑性高”,因此继续支持。但是台湾评论普遍认为,李远哲这次的挺扁效力远不如四年前高,有些评论家甚至称他已经“信用破产”。台湾学术界很多人也批评李远哲,再度破坏学术中立的原则。
台湾商界的两名重要人物,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和长荣董事长张荣发虽然没有公开支持连宋,却批评政府迟迟不开放三通。其中张荣发一直是陈水扁的长期支持者,但是陈水扁上台后因三通问题两人关系破裂。
台商的回台投票率是历次选举中最高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支持连宋。台商投票主要是因为民进党政府长期指责台商“不爱台湾”,而且迟迟不开放三通。台商会长估计,大约会有15万台商返台投票,可以影响30~45万张选票。很多台商早在2004年1月就在大陆台商中为所支持的候选人拉票,甚至传出在大陆举行竞选造势活动的消息,后因国台办介入,才被取缔。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大陆、香港的机场中就已经举出中华民国国旗和连宋的竞选旗帜,公开挺连。除此之外,居住在其他国家的台湾侨民也纷纷返台。一般认为,越多台商和侨民返台投票,对泛蓝就越有利。
3·19枪击事件
详情参见:3·19枪击事件
3月19日下午1点45分,正在民进党票仓台南扫街拜票的陈水扁、吕秀莲据称遭到枪击,吕秀莲膝盖受伤,陈水扁腹部轻微擦伤。根据吕秀莲本人的说法,子弹可能是先击中她的膝盖后,再弹到陈水扁腹部,两人后被送往奇美医院治疗,两人都意识清醒,没有大碍,医院外已经聚集大批民进党支持者。
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在3点30分证实,陈吕两人遭到枪击,并表示已经找到子弹,但是没有说明一共开了几枪、找到几个子弹,以及是否已经逮捕凶嫌。总统府也表示已经启动国安机制,并表示不会推迟第二天的选举投票。连战也在得知消息后表示“希望他们尽早康复”。
针对这次事件一些人已经表示有所怀疑,因为根据电视画面所见,子弹在汽车挡风玻璃右侧撞击,留下一个弹孔,但是当时陈水扁站在汽车的右侧,吕秀莲在左侧,因此子弹应该是先打倒陈水扁,再击中吕秀莲。有舆论认为,选情在枪击事件之前泛藍聲勢高漲,连宋当选在望,因此认为泛蓝支持者没有理由与动机去枪杀一个即将下台的总统,而相反民进党则有可能为了选举而上演“苦肉计”。但另一方面,有人也认为,吕秀莲在上星期13日已经弄伤了脚踝,所以沒有需要再为拉票而上演苦肉计。尚有輿論揣測,此為總統選舉地下賭盤負責人差遣殺手前往狙擊。
事件发生后,民进党立即宣布停止当天下午和晚上的一切竞选活动。连宋阵营也表示立即停止竞选活动,并由马英九和连战夫人连方瑀到医院探望陈水扁。此外,槍擊事件發生後,台灣即時啟動國安機制。
后续反应
在选举结果揭晓,陈水扁以不到3万票的微弱优势获胜后,连战在泛蓝支持群众前激动地表示,这场选举“疑点重重”,是一场“不公正的选举”,称要提出“选举无效之诉”,并要求中选会立即查封所有票箱,进行验票。台北市高等法院在3月21日早晨7点做出裁决,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
在选举结果揭晓后,大批泛蓝支持者聚集在连宋竞选总部前,不愿散去,要求重点选票。在连宋离开后,群众持续聚集通晓,在高雄和台中也有群众聚集,抗议选举结果,甚至爆发警民冲突。在台中,泛蓝群众聚集在台中地检署前,要求立即查封票箱,台中市长、国民党中常委胡志强在凌晨3点30分到达现场,与群众一起静坐抗议。
在台北,新党主席郁慕明、国亲多位立法委员也来到连宋竞选总部,支持连宋关于要求验票的要求。凌晨4时,连宋律师团将25份已经签字的诉状分别递往全台25个县市的高等法院,同时开始有群众在总统府前聚集。3月21日上午10时,国民党立法委员章孝严来到总统府,称美国政府已经延后向陈水扁发贺电,表明美国方面也置疑选举结果。台北市长马英九、行政院长游锡堃也先后来到现场,要求群众保持理性,主动离开,但是没有效果。
泛蓝支持者宣布,他们将一直在总统府前广场静坐,直到全面验票。3月22日是大选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场上聚集的群众有所减少,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离开,在下午下班时间,广场上的人群又开始增多。
争议
泛蓝选民对投票结果不满,称陈水扁有舞弊嫌疑,主要争议的疑点包括:
- 3·19枪击事件:国亲支持者认为,在3月19日之前的所有民调(无论是选前10天之前所公布的还是在选前10天所做的内部民调)都显示,连宋领先对手6~7个百分点,但是在3月19日枪击事件之后只领先1个百分点,认为枪击事件疑点重重,可能是绿军自导自演,但是民进党否认,称警方已经将事件定性为纯粹的刑事案件(详情参见3·19枪击事件);
- 点票过程和废票:泛蓝支持者认为是民进党在点票过程中做了手脚,但是民进党称对方始终没有证据;另一方面,最后公布的废票高达33万张,占总投票数的2.5%,是上次选举的几乎3倍,但是民进党称选举前有人发动“百万废票运动”,因此废票有增加不为奇怪。
- 军队投票:由于3·19事件,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有至少20万军人无法投票,而军队一向是偏泛蓝的。不果民进党否认该项指控,称320当天军人投票没有受到阻碍。
- 废票认定:泛蓝指责一些地区对废票认定的标准不一,使得很多原本是投向泛蓝的票都被认定废票,不过民进党也回应称没有发现认定标准不一的情况,而且提高废票标准是泛蓝自己在立法院提出并修法的。
在3月21日清晨六時許,台灣高等法院裁定查封全國票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