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急行列车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7月30日) |
特别急行列车(日语:特別急行列車),又常简称为特急列车或特急,广义上是指日本诸多铁路列车等级中的一种,狭义上则是指急行列车中等级最高的车种,大约相当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特快列车(T)和台湾铁路管理局的自强号。根据铁路公司的政策差异与行驶路线的特性差别使然,不同特急列车的运行方式与停站策略也多有差异,但一般而言特急列车几乎都是同一条路线相同起讫站的各级列车中,行车时间最短的车等。除了停站较少与行车时间最短之外,特急列车通常规划有极高比例的划位座位(称为指定席)或甚至配有头等车厢(例如JR各公司的绿色车厢),并在标准的票价之外收取额外的车资(称为“特急料金”)。根据这些特性,特别急行列车可以视为是欧美各国城际列车、“特快车”的日本对应版本。
对应的英文翻译
在日本,铁路列车除了日文名称外,也会赋予对应的英文列车名与车等名,用于时刻表、车上的电子看板与车内广播等场合。针对“特别急行列车”的英文翻译,大部分日本铁路公司是采用“Limited Express”的称呼方式,或简写为“Limited Exp.”、“Ltd. Express”、“LTD. EXP.”等,但经常还是有例外状况。例如京王电铁称呼该公司旗下的特急列车为“Special Express”,而九州旅客铁道(JR 九州)的特急列车,有时会在车身上涂上“Intercity”(城际列车)的标记。
收费
有些铁路公司如JR需要附加特别费用(买特急券),而有些如京阪电气铁道为了竞争需要则不需要(这种不需要料金的私铁特急通常被称为“特急电车”而不是特急列车)。
JR集团所有的特急以及急行列车列车都需要特急券或急行券。但在JR的个别路线中的个别区间中只有特急列车行走(如JR北海道的石胜线 : 新夕张站 - 新得站)或该区间大多是特急列车(如JR九州的宫崎空港线:宫崎站 - 宫崎空港站),故可用普通车票乘坐特急列车的普通车自由席。
JR、国铁的特别急行列车
沿革
战前特别急行列车的创始与结束
在有特别急行(特急)列车之前,比急行列车更快的列车类别为“最急行”。其中,在1906年(明治39年)4月16日,国有铁道新桥站-神户站之间就设有“最急行1、2号列车”,乘坐此列车需要额外的车票,与现时收费特急/急行的形态相近。
“特别急行”的名称是在最急行列车之后才出现,在1912年(明治45年)6月,“最急行 1、2号列车”的行驶区间延长,连接关釜连络船,成为来往中国、欧州的国际长途列车中的一班“大陆连络列车”,新的行驶区间为新桥站-下关站之间。车厢编成包括头等车厢、二等车厢以及最尾一卡:展望车,当时还向外宣传“日本之国威”。在1914年(大正3年)12月,东京站启用,1、2列车由新桥再延长至东京站。
在1923年(大正12年)7月,上述的列车增加3、4号列车,全车都是三等车厢,此列车是供给普遍大众市民而设。在昭和年间,便新设特急列车“列车爱称”。在战前的特急列车,都是设定在东京以西的路线(东海道本线、山阳本线、鹿儿岛本线、长崎本线)。在太平洋战争激烈化之际,在1944年(昭和19年)4月,特急列车“富士”也停止运行,日本的特急列车暂时消失。
当时的特急列车
- 富士-在1929年(昭和4年)9月,当时的国有铁道就把“最急行1、2号列车”命名为“富士”。为日本最初为列车班次命名的列车,当时还公开命名此列车班次,之后的“樱”、“燕”也是公开命名。“富士”是日本战前的重要列车,设有头等展望车。在1942年(昭和17年)11月,关门隧道启用,“富士”的运输区间延长至长崎站,在翌年缩短至博多站,在1944年(昭和19年)4月停运。
- 樱-在 1、2号 列车命名为“富士”的同时,3、4号列车便命名为“樱”。在1942年(昭和17年)11月,就把此列车降级至急行列车。
- 燕-在1930年(昭和5年)10月,东京站-神户站之间的头、二、三等列车开始营运。新的列车把所需时间再缩短,在1934年(昭和9年)12月,来往东京站-大阪站之间的时间其需8小时,为战前的最高记录。在1943年(昭和18年)10月停运。
- 鸥-在1937年(昭和12年)7月,行走东京站-神户站之间。用以帮补“樱”、“燕”的列车。在1943年(昭和18年)2月停运。
在太平洋战争后的复活
在结束战争后,煤、车辆与车辆保养的状态不好,所以,特急列车未能够与普通列车一同再次运输,在1947年(昭和22年)1月至4月,所有急行列车都停运。之后,状况开始得到好转,在1949年(昭和24年)9月,东京站-大阪站之间的“和平”号列车开始营运。全程需时9小时,速度不及战前的水平。
特急列车特征
之后,特急列车再次在各线出现与加班,而特急列车特征就增加。以下是在战后至60年代的特急列车:(不包括新干线列车)
- 燕、鸽子-在1950年(昭和25年)1月,在上述“和平”号列车开始营运后3个月便改名为“燕”号列车。同年6月,同区间的姊妹列车“鸽子”启用。更在同年10月,东京站-大阪站之间的所需时间缩短至战前的8小时,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更缩短至7小时30分钟。在后后述的“木灵”登场后便停运,“燕”、“鸽子”是战后中,国铁最重要的列车之一。
- 朝风-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东京站-博多站之间的战后第一架夜行特急列车登场。在关西圈的深夜时间通过。在2年后,即是1958年(昭和33年)10月便使用新型的20系客车,为日本第一架“蓝色列车”。
- 初雁-在1958年(昭和33年)10月,上野站-青森站之间,即是战前战后第一架由东京向北出发的特急列车启用。当初的是使用铁路机车与客车,在2年后的1960年(昭和35年)12月,便使用日本第一架柴油动车组作为特急列车用。在1968年(昭和43年)10月,便使用电力动车组行驶。
- 回声-在1958年(昭和33年)11月,东京站-大阪站之间使用电力动车组的特急列车登场。当初同区间使用机车的所需时间还要快40分钟至6小时50分钟。在2年后的1960年(昭和35年)6月,更缩短至6小时30分钟。成为东京-大阪之间日中行驶的“商务特急”。此时也是在东海道新干线启用前东海道本线行走最快的列车。
私铁的特急列车
日本的中小私铁和主打通勤客运的大手私铁(如阪急、山阳、京王、京急)的“特急电车”为了与他社竞争和方便乘客通勤,基本上都不需要特急料金,不过这些通勤型私铁的特急列车基本上只相当于JR集团同样不需要料金的的“特快”或者“新快速”种别。一些私铁亦存在特急以上的列车种别,如京急的“快特”。而对于部分覆盖范围较广,可以执行远距离客运的私铁,如近铁、东武等社的特急则需要和JR的特急一样征收特急料金并配有若干节头等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