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主義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2月25日) |
分離主義(英語:separatism),又稱分裂主義,意味着將自身從原本相連的其他部分抽離。通常其目標是從現存的主權國家中分離出一部分領土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分離主義的核心推動力一般是來自該國內的某少數族群,並且該族群有自己的集體認同和自己宣稱的家國領土。
政治/行政分離主義
政治分離主義涉及到求取主權獨立並將一片土地或一群人(通常是一群具有不同國家認同者)相互分離(或是將一個國家自其他部分抽離,一個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殖民地自宗主國獨立)。
分離運動通常具嚴格的組織及平和的方法。加拿大魁北克省號召極為平和的分離運動,自1960年代起其激烈程度不斷變化(在此期間曾有短暫的暴力行動,於1970年的十月危機中達到高峯)。大範圍的和平分離運動例如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聯的裂解。新加坡同樣自馬來西亞聯邦和平分離。
分離主義通常也可能採取暴力形式以對抗前此的軍事壓制。全球有許多團體相信分離主義為其「唯一」達成解放國家的方式。包括在法國與西班牙的巴斯克祖國與自由黨、1980年代印度的錫克分離主義者、愛爾蘭共和軍以及1960年代的魁北克自由陣線於1970年的十月危機中達到高潮。這些游擊戰可能導致內戰全面爆發,如在車臣戰爭的情形。
若欲達成分離者能在現存政治體系下取得政治與經濟自治,暴力行為通常會失勢。自由選舉與公民投票有時對降低緊張情勢有所所幫助。無論如何,僅有極少數國家認同其政治分離情勢。裂解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內戰就是個例子,儘管理論上前南斯拉夫的憲法條款允許各加盟國公投與脫離。
動機
分離主義運動通常至少在表面上是基於國家主義或宗教狂熱。更常見者,對不當政治影響的反感,與對經濟(不當)利益的認知扮演了重要角色。經濟原則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的一個因素。其主要原因牽涉到斯洛伐克不願放棄其(地區性)經濟核心,即國營企業;而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等地區則有極大的意願實驗市場經濟,於是於1992年分裂成捷克及斯洛伐克。
魁北克同時也是個政治區隔如何導致分離之企圖的例子。自1867年加拿大邦聯成立起的一百年間,佔少數的英語系人口在政治與經濟上宰制該省。對當時「現狀」的不滿引致「魁北克第一」分離團體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的成長。
數千年以來未曾獨立過的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產生了暴力性分離組織以排拒佛朗哥時期西班牙國的暴力鎮壓。類似的形式出現在埃塞俄比亞,當地厄立特里亞及吉布堤叛亂份子對腐敗的獨裁所展現的憤怒遠甚於對厄立特里亞國的熱情,該國之前並無長久而具區別性之歷史。
意大利半島北部維持了幾世紀的政治獨立(例如:威尼托地區自10世紀至19世紀獨立存在;利古里亞以熱那亞共和國的身份獨立了7個世紀之久)。北意大利分離主義的根源不僅止於經濟上,同時也存在於語言及文化上。
等級
歷史上曾出現過激烈程度差距極大的分離行動與氛圍:
- 有些分離運動以傳統戰鬥從事武力抗爭。在1780年—1830年間,美洲許多國家以這樣的方法達成獨立。
- 許多分離主義者,一時缺乏公開戰鬥的資源,回頭使用游擊戰術(冒着遭其對手貶為恐怖份子的風險)。巴斯克分離運動屬此範圍。阿爾及利亞在這樣的行為基礎上增進獨立。車臣獨立行動在高加索地區的公開戰鬥失勢後亦轉變為如此。
- 在佔領勢力嚴密控制及具壓倒性力量的情況下,分離主義者除深入地下之外少有選擇。例如說,19世紀時沙皇當局在波蘭給予波蘭民族統一黨小範圍的提供武器,時而壓制其語言使用與文化活動。但俄國領土上的波蘭獨立運動並未消褪,只是等待有利時機。
- 若得准許,分離主義者會經由憲法,特別是國會代表,來達成目標。愛爾蘭分離運動在19世紀大幅使用此法。
- 理智型的分離出義出現過在像卡斯卡迪亞獨立運動這樣的事例上。卡斯卡迪亞獨立的理念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發展至呈現出如同其他分離行為的激烈程度。
- 微型國家式的分離主義可能轉變至不令人熱衷。像赫特河省公國或西蘭公國和塞波加大公國等可自訂憲法與制度、發行郵票、貨幣與護照-而不會與其母國勢力抵觸或改變其於聯合國中的表決態勢。這樣的例子可作為媒介以提供不會危及現存的民族國家之政治或經濟主張。如一些私人國家短暫存在出現又消逝的實體。有些例子中,分離運動幾乎變成鬧劇-由全面爆發的國家主義的流血行為中產生距離。
反覆性的分離主義
分離主義會隨時間改變型態、激烈度與針對性。
比利時在1830年為脫離荷蘭聯合王國的統治進行過一場血腥的革命而獨立,但在20世紀末成為數個帶頭組成歐盟的國家之一。
德克薩斯州分離主義者在1836年變得非常實際,並在併入美國時淡化其色彩。但德克薩斯共和國組織維持其德州獨立的傳統至今。
1947年之前印度激烈爭論其主權,導致其伊斯蘭分離主義者自組巴基斯坦。巴國後來又發生了孟加拉國獨立。在事件的進程中,對獨立建國不變的浪漫構想不一定會充份反映出來。
因為分離運動而裂解的國家或政權
分離國家政權的母國實體 | 分離國家政權或政治實體 | 備註 | 數量 |
---|---|---|---|
奧匈帝國 | 解體為 奧地利、 匈牙利及 捷克斯洛伐克; | 今 捷克和 斯洛伐克。部分領土歸屬原 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和 意大利、 波蘭 | 3(主體) |
大清 | 辛亥革命以後解體為 中華民國、 大蒙古國(之後的 蒙古人民共和國及 圖瓦人民共和國)、 西藏; | 今主體地區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 中華民國。部分領土歸屬原 蘇聯、 北韓和 印度佔領、 哈薩克等 | 3(主體) |
俄羅斯帝國 | 裂解為 俄羅斯及其他民族主要國家 | 包括 立陶宛王國、 拉脫維亞共和國、 愛沙尼亞共和國、 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 芬蘭王國、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 摩爾多瓦民主共和國及 克里米亞人民共和國、 庫班人民共和國。部分屬於 德意志帝國及 羅馬尼亞王國、 中華民國、 博克多汗國。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 阿布哈茲、 頓河共和國、 阿拉什自治國、 西伯利亞共和國等。 | 30(主體) |
奧斯曼帝國 | 裂解為 土耳其及阿拉伯國家 | 包括 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 約旦、 利比亞、 埃及、 突尼斯、 蘇丹、 索馬里、 巴勒斯坦等、及 以色列、 部分屬於 俄羅斯及 沙特阿拉伯、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亞美尼亞、 格魯吉亞、 阿塞拜疆、 阿布哈茲、 希臘、 塞爾維亞、 波黑等。 | 23(主體)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 蒙古人民共和國 | 從 中國獨立,今爲 蒙古國 | 3 (離開聯合國) |
圖瓦人民共和國 | 從 中國獨立,後併入 蘇聯,今屬於 俄羅斯,即 圖瓦共和國 |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 滿洲國(1945年取消) | 大日本帝國扶植傀儡政權,未被國際聯盟承認。 | |
英屬印度 | 解體為 印度和 巴基斯坦以及之後的 孟加拉 | 3 | |
法屬印度支那 | 解體為 越南民主共和國、 越南共和國和 柬埔寨以及 老撾和歸還湛江市 | 4 | |
法屬西非 | 解體為 法國 上沃爾特 幾內亞 科特迪瓦 利比亞 馬里聯邦 毛里塔尼亞 尼日爾 達荷美 多哥 |
10 | |
捷克斯洛伐克 | 解體為 捷克和 斯洛伐克 | 天鵝絨分離 | 2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解體為 塞爾維亞和 黑山 | 源自南斯拉夫解體後所形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 2 |
塞爾維亞 | 科索沃 | 科索沃宣佈獨立事件 | 1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 解體為 敘利亞和 埃及 | 解體之後和利比亞組成阿拉伯聯邦共和國 | 2 |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 | 解體為 利比亞、 敘利亞和 埃及 | 解體後利比亞改制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 3 |
埃塞俄比亞 | 厄立特里亞 | 1993年獨立 | 1 |
印度尼西亞 | 東帝汶 | 2002年獨立 | 1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分解為 塞爾維亞、 黑山、 克羅地亞、 北馬其頓、 斯洛文尼亞及 波黑和未被普遍承認沒有加入聯合國的 科索沃 | 7,包括6聯合國會員國 | |
蘇聯 | 分解為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外高加索三國: 格魯吉亞、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中亞五國: 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烏茲別克、 土庫曼;斯拉夫三國: 俄羅斯、 白俄羅斯、 烏克蘭以及 摩爾多瓦;之後又從這些國家中裂解出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 德涅斯特河沿岸和 阿爾察赫共和國等有限承認的國家政權。 | 15聯合國會員國,4非聯合國會員國 | |
俄羅斯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 1991年10月27日,車臣自1991年至2007年期間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車臣建立的伊斯蘭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該共和國在其存在期間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政治上勢單力孤,後被普京主導的俄羅斯聯邦政府擊敗而結束。 | 1 |
烏克蘭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從烏克蘭獨立, 起因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成立新俄羅斯聯邦,延續至今 | 4 |
烏克蘭 | 克里米亞共和國和 塞瓦斯托波爾 | 從烏克蘭獨立起因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加入俄羅斯。隸屬於俄羅斯聯邦管區,成為其聯邦主體和俄羅斯自治共和國之一,成為俄羅斯的 克里米亞共和國延續至今 | |
新俄羅斯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聯邦於2014年5月22日由聲稱從烏克蘭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所組成的邦聯。2015年5月20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共同宣佈邦聯停止存在[1][2]。 | |
克羅地亞 |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 1991年獨立;後遭克羅地亞軍及其盟軍在1995年消滅。 | 1 |
波黑 | 塞族共和國、西波斯尼亞共和國、黑塞哥-波斯尼亞克羅地亞共和國 | 1992年-1993年波黑內戰當中建立起來的政治實體,隨着內戰的結束和代頓協議的簽訂,除塞爾維亞人的塞族共和國重建保留外,其餘併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 | 3 |
摩爾多瓦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1991年摩爾多瓦隨着蘇聯解體而獨立,摩爾達維亞改名摩爾多瓦,因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多為俄羅斯族人,摩俄兩族衝突,故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宣告獨立,摩爾多瓦事實未管轄) | 1 |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 從馬來西亞聯邦星嘉坡州獨立為 新加坡 | 1 |
蘇丹 | 南蘇丹 | 從 蘇丹公投獨立,成為聯合國第193個聯合國會員國 | 1 |
塞浦路斯 | 北塞浦路斯 | 從 塞浦路斯獨立,並獲得了 土耳其的承認 | 1 |
索馬里 | 索馬里蘭 | 從 索馬里事實獨立, 索馬里在名義上劃定其為一個聯邦成員國,實際並未加入索馬里聯邦共和國。 | 1 |
阿塞拜疆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從 阿塞拜疆獨立,並得到 亞美尼亞的支持,以及 德涅斯特河沿岸、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的外交承認 | 1 |
西印度群島聯邦(英屬) | 解體為 安提瓜和巴布達、 巴巴多斯、 多米尼克、 格林納達、 牙買加、 聖吉斯納域斯、 聖盧西亞、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及屬地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開曼群島、 蒙特塞拉特、 安圭拉 | 13 | |
馬里聯邦(法屬) | 解體為 馬里及 塞內加爾 | 是於1959年4月4日至1960年8月20日間存在於西非的一個聯邦國家,現已解體。1959年4月4日,法屬蘇丹和塞內加爾兩個自治共和國決定在法蘭西共同體內結成聯邦,首都設在達喀爾,總統由莫迪博·凱塔擔任,以古代馬里帝國的名稱命名為「馬里聯邦」。1960年6月20日,該國宣佈完全獨立,後因分歧解體。 | 2 |
中非聯邦(英屬) | 解體為 贊比亞、 津巴布韋及 馬拉維 | 是一個英國統治下的自治領,其範圍大概包括今日的津巴布韋、贊比亞及馬拉維三國。1963年12月31日,儘管在總理羅伊·韋倫斯基努力阻止下,聯邦仍然宣告正式解體,其後逐步形成現在的津巴布韋、贊比亞和馬拉維3個獨立國家。其正式名稱當時為 南羅德西亞、 北羅德西亞及 尼亞薩蘭聯邦。 | 3 |
馬里 | 阿扎瓦德宣佈獨立 | 從 馬里獨立,並沒有獲得承認,被政府軍消滅。 | 1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加丹加國宣佈獨立 | 從 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並沒有獲得承認,被消滅。 | 1 |
西屬撒哈拉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宣佈獨立 | 1975年被摩洛哥佔領,1976年從 西班牙獨立,並沒有獲得承認。目前是非洲聯盟成員國。 | 1 |
墨西哥 | 解體出 中美洲聯邦共和國、 德克薩斯共和國 | ||
中美洲聯邦共和國 | 解體出 哥斯達黎加、 薩爾瓦多、 危地馬拉、 洪都拉斯、洛斯阿爾托斯、 尼加拉瓜 | 自 中美洲解體出 哥斯達黎加、 薩爾瓦多、 危地馬拉、 洪都拉斯、洛斯阿爾托斯、 尼加拉瓜 | 7,包括6聯合國會員國;洛斯阿爾托斯今分屬 墨西哥 恰帕斯州和 危地馬拉 |
宣稱實際獨立但未被國際承認之政治實體
政治實體(國家政權) | 宣稱其領土主權的國家 | 獨立自治實體政治體制 | 國旗 | 地圖 |
---|---|---|---|---|
阿布哈茲 | 格魯吉亞 | 共和制 |
|
|
南奧塞梯 | 格魯吉亞 | 共和制 |
|
|
索馬里蘭 | 索馬里 | 議會制 |
|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摩爾多瓦 | 雙首長制 |
|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阿塞拜疆 | 共和國 |
|
|
北塞浦路斯 | 塞浦路斯 | 共和國 |
|
|
塞族共和國 | 波黑 | 共和制 |
|
|
科索沃 | 塞爾維亞 | 議會制 |
|
|
邦特蘭 | 索馬里 | 共和制 |
|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 俄羅斯 車臣共和國 |
政教合一 |
|
|
巴勒斯坦 | 以色列 | 共和制 兩黨制 |
|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共和制 |
|
|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共和制 |
|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 摩洛哥 | 共和制 一黨制 |
|
國內分離主義組織比較多的國家
本條目多數信息依據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於2013年公佈的統計資料:
分離主義民族或政治實體 | 原屬國家和地區 | 是否主權政治實體 | 獨立時間 | 備註 | 相對流亡政府、分離主義實體 | ||||||
---|---|---|---|---|---|---|---|---|---|---|---|
1970、80年代 | |||||||||||
摩洛人 | 菲律賓 | 否 | 1972年9月 | 1972年9月,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宣佈菲律賓的《軍事管制法》,向南方大舉用兵,展開殺戮,南方穆斯林組成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宣佈南方獨立,受到政府多次武力鎮壓。菲南四省1987年舉行公投,獲政府確認建立「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但因多項承諾未有落實,引發區內青年加入更激進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或阿布薩耶夫等組織,衝突不絕。2014年3月27日,菲律賓政府在馬尼拉同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簽署邦薩摩洛全面協議,該協議將以「邦薩摩洛」政治實體取代目前的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RMM),標誌着菲律賓政府與南部伊斯蘭分離運動之間長達17年的和平談判宣告完結。和平協議主要內容包括停火、成立邦薩摩洛政治實體、下放權力、尊重「邦薩摩洛人民的權利」等. | 莫洛民族解放陣線 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 | ||||||
北塞浦路斯 | 塞浦路斯 | 是 | 1974年7月20日 | 1975年由土耳其控制的北塞浦路斯片面宣佈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Kıbrıs Türk Federe Devleti),該名稱在1983年11月15日時更改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北塞浦路斯迄今為止尚未受到國際認可,只有土耳其承認其主權,但卻實際上擁有此島北半的實際統治權,在此狀況下土耳其並不承認塞浦路斯政府對於全島的主權,只稱呼塞浦路斯共和國政府「南塞浦路斯的希臘族政權」。 | 土耳其境內分離主義組織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 ||||||
布干維爾 | 巴布亞新畿內亞 | 否 | 1975年9月11日(首次獨立) | 1975年9月1日,北所羅門省單方面宣佈從澳大利亞控制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獨立,並將獨立日定為同年9月16日。[3]最終在國際以及巴新政府調解下,布干維爾於1976年重回從澳大利亞殖民地獨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版圖。根據與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央政府達成的協議,自治區政府已經決定於2019年6月15日舉行獨立公投。 | 布干維爾獨立運動 布干維爾革命軍 | ||||||
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 | 是 | 1975年11月28日 | 東帝汶於1975年11月28日從葡萄牙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但在9天之後馬上就被印尼入侵並佔領,1976年7月成為印尼的東帝汶省(Timor Timur)。1999年8月30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舉行了全民公投,絕大多數的東帝汶人投票同意從印尼獨立。經「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管理約兩年半後,於2002年5月20日零時正式恢復獨立,國名為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為國際公認的一個獨立國家。 | 當時: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 | ||||||
魁北克省 | 加拿大 | 否 | 1970年代興起 | 魁北克獨立運動下的1980年魁北克公民投票和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都不支持魁獨;清晰法案支持魁北克在聯邦內的高度自治。 | 魁北克人黨 魁北克解放陣線 | ||||||
東突厥斯坦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否 | 1980年代興起 |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 突厥斯坦伊斯蘭黨 | ||||||
西藏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否 | 1980年代興起 | 西藏獨立運動 | 藏人行政中央 | ||||||
臺灣 | 中華民國 | 否 | 1970年代興起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 |
民主進步黨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基進 等 | ||||||
曼尼普爾邦等 | 印度 | 否 | 1972年分治 | 當地政府1947年擺脫英殖民之後,1949年重又被印度統治,為中央的直轄區,於1972年從阿薩姆邦分出建立。曼尼普爾邦居民在近幾年時間內一直在尋求脫離印度獨立建國。 | 印度分離主義運動 | ||||||
1990年代 | |||||||||||
阿布哈茲 | 蘇聯 格魯吉亞 |
是 | 1992年7月23日 |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茲宣佈獨立。成立阿布哈茲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 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政府 | ||||||
南奧塞梯 | 格魯吉亞 | 是 | 1991年11月28日 | 1991年11月28日,南奧塞梯自治州政府宣佈獨立自格魯吉亞,成立南奧塞梯共和國。 | 南奧塞梯臨時行政實體 |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阿塞拜疆 | 是 | 1991年12月10日 | 1991年在蘇聯瓦解前,納卡地區舉辦公民投票,結果納卡地區以99.89%壓倒性贊成宣佈獨立,成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 阿塞拜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同體 | ||||||
索馬里蘭 | 索馬里 | 否 | 1991年5月18日 | 1991年5月,索馬里北部宣佈獨立,成立索馬里蘭共和國,簡稱索馬里蘭。該國實際控制原索馬里十八個州份中的五個,但未曾獲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承認。 | 索馬里聯邦成員國的索馬里蘭共和國 | ||||||
塔利班等 | 阿富汗 | 否 | 1996年-2001年 | 1996年至2001年間,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全國政權,正式名稱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由於它在阿富汗實施獨裁專制和政教合一政策,因此僅被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沙特阿拉伯三個國家承認是代表阿富汗的合法政府。它曾經多次不顧聯合國的要求,為奧薩瑪·本·拉登提供庇護。 | 阿富汗分離主義運動、阿富汗 |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 俄羅斯 車臣共和國 |
否 | 1991年至2007年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是1991年至2007年期間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車臣建立的伊斯蘭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該共和國在其存在期間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政治上勢單力孤,後被普京主導的俄羅斯聯邦政府擊敗而結束。 | 車臣獨立運動 | ||||||
2000年代 | |||||||||||
伊朗庫爾德斯坦 | 伊朗 | 否 | 阿爾達希爾一世時代最重要的王國之一為卡雅思家族 (Kâvusakân),其一直維持着半獨立庫爾德王國的地位,直至公元380年阿爾達希爾二世取締了王國的最後一位統治者為止。 | 庫爾德獨立運動 | |||||||
信德人 | 巴基斯坦 | 否 | 是巴基斯坦四大民族之一,是說信德語的印歐民族(屬地中海人種),分佈於巴基斯坦信德省與印度西部。 | 巴基斯坦分離主義組織 | |||||||
亞齊特區 | 印度尼西亞 | 否 | 亞齊獨立運動 | ||||||||
馬來人 | 馬來西亞 | 否 | 沙巴、砂拉越、柔佛等 | ||||||||
2010年代 | |||||||||||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 | 伊拉克 | 否 | 2017年9月25日 | 2017年舉行在伊拉克北部爭議領土對於第140條進行公投。 | 庫爾德獨立運動 | ||||||
香港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否 | 2010年代興起 | 香港獨立運動 | 香港民族黨 本土民主前線 青年新政 學生動源 等 | ||||||
阿扎瓦德 | 馬里 | 否 | 2012年4月6日到2012年7月12日 | 是馬里共和國北部的一個地區。曾經建立一個沒有被承認的國家。2012年3月馬里政變發生後,圖阿雷格族武裝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趁機擊敗馬里政府軍隊,控制了通布圖、基達爾和加奧三座北部重鎮及周邊,以及莫普提區的一部分。[4]2012年4月6日,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在其官方網站上正式宣告獨立,以通布圖作為首都。[5]5月26日,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與伊斯蘭組織伊斯蘭衛士宣佈協議,他們將合併成立一個伊斯蘭國家。然後,後來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退出了協議。之後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與伊斯蘭衛士發生持續衝突,6月27日,加奧戰役後,驅逐了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2013年2月14日,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宣佈放棄了他們的獨立要求,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要求與馬里政府開始其未來地位以及區域自治的談判。 |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 | ||||||
邦薩摩洛共和國 | 菲律賓 | 否 | 2013年8月12日 | 全名邦薩摩洛共和國聯合聯邦國家(United Federated States of Bangsamoro Republik,縮寫為UFSBR0[6])是一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以摩洛人的稱呼之一「邦薩摩洛」為國名。2013年8月12日,莫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主席努爾·米蘇阿里在蘇祿省達利波發表「邦薩摩洛獨立宣言」,並訂定達沃市作為首都。
根據米蘇阿里表示,該國家的領土範圍涵蓋巴西蘭省、民答那峨島、巴拉望省、蘇祿省和塔威塔威省[6]摩洛人居住的區域。但是,米蘇阿里的法律顧問埃曼努埃爾·豐塔尼利亞(Emmanuel Fontanilla)透露宣稱的領地更廣至馬來西亞的沙巴與砂拉越[7][8]。此後,與菲律賓政府爆發了三寶顏危機[9]。9月28日,經過戰鬥後菲律賓政府軍獲勝,邦薩摩洛實際上已經喪失所有實質控制的領土。然而,MNLF仍然持續爭取邦薩摩洛的獨立。 |
邦薩摩洛共和國、摩洛民族解放陣線 |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4月7日 | 烏克蘭危機 | 頓涅茨克州 | ||||||
蘇格蘭 | 英國 | 否 | 2014年9月18日 | 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 | 蘇格蘭 | ||||||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4月27日 | 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分離主義組織和運動 | 盧甘斯克州 | ||||||
克里米亞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3月11日 |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同年加入俄羅斯聯邦;今 克里米亞共和國。 |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 ||||||
巴斯克 | 西班牙 | 否 | N/A | 巴斯克獨立運動 | 埃塔(已解散) | ||||||
加利西亞 | 西班牙 | 否 | N/A | 加利西亞獨立運動 | |||||||
加泰羅尼亞 | 西班牙 | 否 | 2017年10月27日 | 2017年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成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但最終獨立失敗。 | 共和國委員會 | ||||||
克欽邦 撣邦 克耶族 等 |
緬甸 | 否 | 緬甸少數民族獨立運動 |
另外歐洲部份,各國分別擁有的分離團體不多,但如果以整體歐盟角度來看,擁有超過50個以上的運動進行中,屬於相當高。
1990年後脫離原屬國獨立的國家及政權列表
主權國家 | 原屬國家和地區 | 是否聯合國成員國 | 獨立時間 | 備註 |
---|---|---|---|---|
1990年代 | ||||
納米比亞 | 南非 | 是 | 1990年4月23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俄羅斯 | 蘇聯 | 是 | 1990年6月12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愛沙尼亞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0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拉脫維亞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1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立陶宛 | 蘇聯 | 是 | 1990年3月11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摩爾多瓦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7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烏克蘭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4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白俄羅斯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4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哈薩克 | 蘇聯 | 是 | 1991年12月16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吉爾吉斯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31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烏茲別克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31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塔吉克 | 蘇聯 | 是 | 1991年9月9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土庫曼 | 蘇聯 | 是 | 1991年10月27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格魯吉亞 | 蘇聯 | 是 | 1991年4月9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亞美尼亞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23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阿塞拜疆 | 蘇聯 | 是 | 1991年8月30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否 | 1990年9月2日 | 今屬 摩爾多瓦,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
阿布哈茲 | 格魯吉亞 | 否 | 1992年7月23日 |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茲宣佈獨立。成立阿布哈茲共和國。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 俄羅斯 | 否 | 1991年10月27日 | 1991年10月27日,車臣自1991年至2007年期間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車臣建立的伊斯蘭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該共和國在其存在期間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政治上勢單力孤,後被普京主導的俄羅斯聯邦政府擊敗而結束。 |
南奧塞梯 | 格魯吉亞 | 否 | 1991年11月28日 | 1991年11月28日,南奧塞梯自治州政府宣佈獨立自格魯吉亞,成立南奧塞梯共和國。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阿塞拜疆 | 否 | 1991年12月10日 | 1991年在蘇聯瓦解前,納卡地區舉辦公民投票,結果納卡地區以99.89%壓倒性贊成宣佈獨立,成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
塞族共和國 | 波黑 | 否 | 1992年2月9日 | 在1992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公投之後,波黑境內的塞族也發表獨立宣言;建立塞族共和國。1995年內戰結束後代頓協議重建維持至今。 |
帕勞 | 美國 | 是 | 1994年5月24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馬紹爾群島 | 美國 | 是 | 1991年9月17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美國 | 是 | 1990年12月3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厄立特里亞 | 埃塞俄比亞 | 是 | 1993年5月24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索馬里蘭 | 索馬里 | 否 | 1991年5月18日 | 1991年5月,索馬里北部宣佈獨立,成立索馬里蘭共和國,簡稱索馬里蘭。該國實際控制原索馬里十八個州份中的五個,但未曾獲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承認。 |
斯洛文尼亞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是 | 1991年6月25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克羅地亞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是 | 1991年6月25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波黑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是 | 1992年3月3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北馬其頓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 是 | 1991年9月25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捷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是 | 1993年1月1日 | 天鵝絨分離後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斯洛伐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是 | 1993年1月1日 | 天鵝絨分離後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2000年代 | ||||
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 | 是 | 2002年5月20日 | 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黑山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是 | 2006年6月3日 |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獨立成功;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塞爾維亞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是 | 2006年6月3日 |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獨立成功後,塞爾維亞自動轉化為主權國家,繼承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聯合國席位 |
科索沃 | 塞爾維亞 | 否 | 2008年2月17日 | 2008年科索沃獨立公投獨立成功;未能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2010年代 | ||||
南蘇丹 | 蘇丹 | 是 | 2011年7月9日 | 2011年7月14日成功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4月7日 | 烏克蘭危機 |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4月27日 | 烏克蘭危機 |
克里米亞共和國 | 烏克蘭 | 否 | 2014年3月11日 |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同年加入俄羅斯聯邦;今 克里米亞共和國。 |
加泰羅尼亞 | 西班牙 | 否 | 2017年10月27日 | 2017年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成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但最終獨立失敗。 |
種族分離主義
種族分離主義涉及企圖作文化上、經濟上或種族上分離的團體。別見種族隔離。
種族團體會尋求自其他團體隔絕,如支持白人或黑人種族隔離分離的團體。參見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
宗教分離主義
宗教團體其成員相信不應與不同教義人士互動者,趨向分離成多出的教派。宗教分離主義已成為新教派的特徵,其教區與最高理論植基於當地的教眾。請比較宗教背景於十五世紀時的歐洲與廿一世紀時的美國。以避世為潛在的分離工具。
主張嚴格政教分離者通常自稱「separationists」(以「accommodationists」為反義詞)。
社會分離主義
女同性戀者-女性主義者分離主義涉及以性取向其特定的分離主張。
一個階級社會或種姓制度,如印度,會發展出嚴密的社會性分離慣例及地理上嚴格的區隔。這種情況下,同質團體會宣導與執行苛刻的社會分離主義以求其特權永存。
中國的分離主義
20世紀
1911年大清滅亡,中華民國建立之際,外蒙古宣佈獨立,建立大蒙古國,開創中國近代分離主義之先河。
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認可民族自決和聯邦制[10],承認中國少數民族有獨立建國的權利。長征後,中國共產黨的活動範圍擴展至少數民族聚居區域,不再支持少數民族獨立建國,轉為支持民族自治。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中國共產黨構建了單一制的國家體制,壓制國內分離主義。在其管控的領土之上,尚無成功獨立的先例。進入21世紀後,中國邊疆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雖無類似建國初期大規模的武裝反叛活動,但西藏、新疆等地的暴力事件和恐怖襲擊卻是此起彼伏,維穩仍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
《南方快報》2006年9月13日的一篇報導中將1920年代的毛澤東視為是中國分裂主義者。[11]1920年9月3日當時尚未成爲中共黨員的毛澤東於長沙大公報上撰文《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12]主張中國分裂為二十七國時提出:
“ | 中國呢?也醒覺了(除開政客官僚軍閥)。九年假共和大戰亂的經驗,迫人不得不醒覺,知道全國的總建設在一個期內完全無望。最好辦法,是索性不謀總建設,索性分裂,去謀各省的分建設,實行「各省人民自決主義」。二十二行省三特區兩藩地,合共二十七個地方,最好分為二十七國。 | ” |
毛澤東還曾發表多篇文章大力支持中國解體,反對大一統。例如這篇在上海《時事新報》上發表的名為《反對統一》的文章:[13]
“ | 中國的事,不是統一能夠辦好的,到現在算是大明白了,……各省自決自治,為改建真中國唯一的法子,好多人業己明白了。……中國之大,太沒有基礎,太沒有下層的組織。在沙渚上建築層樓,不待建成,便要傾倒了。中國二十四朝,算是二十四個建在沙渚上的樓,個個要傾倒,就是因為個個沒基礎。四千年的中國只是一個空架子,多少政治家的經營,多少學者的論究,都只在一個空架子上面描寫……因此我們這四千年文明古國,簡直等於沒有國。……中國人生息了四千多年,不知干甚麽去了?一點沒有組織,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看不見,一塊有組織的地方看不見。中國這塊土地內,有中國人和沒中國人有甚麽多大的區別?在人類中要中國人,和不要中國人,又有甚麽大不了的關係?推究原因,吃虧就在這『中國』二字,就在這中國的統一。現在唯一救濟的方法,就在解散中國,反對統一。 | ” |
1931年11月7日,經多次努力後中國共產黨成功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2月1日毛澤東、項英、張國燾聯名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佈告》清楚表明在一個中國疆域內有兩國:「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國,一個是中華民國,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剝削與壓迫下廣大工農兵的國家」。[14]
1936年6月,兩廣事件爆發,毛澤東對西南軍事將領的行動表示讚賞,認為中國西北獨立建國已燃起新希望,決定利用此事件提早發動西北新國防政府,6月16日,毛澤東興奮的向王明表示:「為了策應兩廣及華北局面,西北發動決定提早。發動的時機擬在兩個月內,發動的部署以接近蘇聯與解決西北蔣介石力量為原則。」中共中央電令川康地區紅二、四方面軍北上配合新政局:「時局已有新變化,即實行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的組織。西北國防政府已有迅速組織的必要,我們將以西北的發動來配合兩廣的行動。[15]」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甚至樂觀認為起碼能讓中國西北呈現半獨立的局面。
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也曾被視作是中國分裂主義者。[16]他在1999年與中嶋嶺雄合著出版的《台灣的主張》中,提出「中國七塊論」:[17][18]
“ | 中國太大了,對其他亞洲國家極具威脅性……中共目前最需要的是擺脫大中華思想的束縛,讓各具特色的地方擁有自主權,例如劃分台灣、西藏、新疆、蒙古、東北等七個區域,讓各地競爭,同時維持安定。 | ” |
21世紀
2004年,香港人張少幫在香港建立「滿洲國政府」,宣傳滿洲獨立[19]。2011年,在中國人人網上出現以滿洲獨立運動為號召的文章。2018年,自由印太聯盟在日本成立,港獨組織成員參與其中。同年,香港文匯報報導,日本「黑龍會會長」田中健之至香港,與「滿洲國駐港大使」張少幫會面[20]。2019年2月,另一組織[21]滿洲國協和會在美國註冊為非政府組織(NGO)[22][23]。同年,滿洲國協和會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機關針對滿洲獨立運動參與者進行大規模逮捕,包括滿洲國協和會奉天省本部長蕭博宇等十餘名成員被捕[24][25]。
參見
清單
總體
參考文獻
- ^ Russian-backed 'Novorossiya' breakaway movement collapses. Ukraine Today. 20 May 2015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1).
Vladimir Dergachev; Dmitriy Kirillov. Проект «Новороссия» закрыт [Project "New Russia" is closed]. Gazeta.ru. 20 May 2015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俄語). - ^ Why the Kremlin Is Shutting Down the Novorossiya Project.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5-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泰晤士報》, 1975-9-4
- ^ Mali Tuareg rebels control Timbuktu as troops flee. BBC News. 1 April 2012 [3 April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5).
- ^ Tuaregs claim 'independence' from Mali. Al Jazeera. 6 April 2012 [6 April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7).
- ^ 6.0 6.1 Bangsamoro Constitution: Road map to 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MNLF官方網站. 2013-08-23 [201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3).
- ^ Misuari declares independence of Mindanao, southern Philippines. Gulf News. 2013-08-16 [201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3).
- ^ By Roel Pareño, The Philippine Star. MNLF returns to rebellion. ABS-CBN News. 2013-08-16 [2013-09-08].
- ^ MNLF wants flag hoisted in Zamboanga city hall. ABS-CBN News. [2013-09-09].
- ^ 周靖程.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联邦制主张和民族自决权思想》. 長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市涪陵區: 長江師範學院). 2011, (2011年第5期). ISSN 1674-3652 (簡體中文).
- ^ 毛澤東是中國分裂主義者. [201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9).
- ^ 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永久失效連結],毛澤東數字圖書館
- ^ 毛泽东:反对统一(一九二0年十月十日). 共識網. 2010-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 ^ 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下冊.第201頁
- ^ 蔣永敬,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中共抗日統戰初期的抗日反蔣方針,第887頁。
- ^ 金圭,李登輝真面目·日本顧問勤獻策分裂中國
- ^ 台灣的主張,遠流出版社,1999
- ^ 咱做伙為著明年的大選來打拼 : 評「中國七塊論」. 太平洋時報 (台灣海外網轉載). 1999-08-19.
- ^ 【新聞人物】搞出「滿洲國政府」 巴士站助理自任主席. 文匯報 (香港). 2018-11-06.
- ^ 齊正之、張得民. 日反華組織頭目來港串連 與「滿獨」分子共舉旗. 香港文匯報. 2018-11-06 [2019-05-25].
- ^ 滿洲國協和會 Concordia Association of Manchuria. 昂古利《談滿洲復國這些年,兼論“滿洲國臨時政府”這條寄生蟲》. Medium. 2019-01-20.
- ^ CONCORDIA ASSOCIATION OF MANCHURIA.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nd Regulatory Affairs. District of Columbia.
- ^ 滿洲國協和會(Concordia Association of Manchuria). 滿洲國協和會,已於康德八十六年國慶日在美國受到批准而正式註冊為受美國法律保護之滿洲國流亡政治組織。. Facebook. 2019-02-28.
- ^ 滿洲國協和會. 滿洲獨立運動參與者被中國國安部門逮捕. 民報. 2019-05-21 [2019-05-25].
- ^ 「滿洲獨立」十多名倡議者遭逮 協和會:中國立即釋放. 自由時報. 2019-05-21 [201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