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浮滨镇

坐标23°50′50″N 116°51′48″E / 23.84723°N 116.86338°E / 23.84723; 116.8633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8.161.185.184留言2020年12月6日 (日) 01:09 姓氏源流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浮滨镇
浮滨镇的位置
地图
坐标:23°50′50″N 116°51′48″E / 23.84723°N 116.86338°E / 23.84723; 116.8633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饶平县
村级区划单位数
人口
 • 總計18,308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44 51 22 110
电话区号+86 (0)768

浮滨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 浮滨镇地处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中部,东经116°56′29″,北纬23°52′56″,位于黄冈河中游西侧,东接浮山镇,北连汤溪镇,西与潮安县凤凰镇、文祠镇、湘桥区意溪镇交界,南与樟溪镇毗邻,总面积159.02平方千米,辖下村委会32个,林场1个,散居96个自然村,总人口25298人(2017年),共有耕地面积17808亩,山地面积20万亩。 浮滨有着悠久的人类文明史。1974年在浮滨桥头村塔仔金山墓葬群发掘的300多件文物,经鉴定,为中国商周时代古越族珍贵文物,印证了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为这片土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后经专家们多方考证认定,由潮汕及福建闽南等地出土的文物,多与浮滨出土文物的文化类型相同,而以浮滨文物最具代表性,故统称为“浮滨文化”。

歷史沿革

浮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塔仔金山的“商周墓葬群遗址”验证远古时代就有人在这里谋生。明清时期称弦歌都东洋堡大榕社,1926年始建浮滨圩,因圩场紧靠黄冈河之大榕溪、小榕溪、中榕溪汇合处,又坐落浮山圩西侧,故名浮滨圩,后成地域名称“浮滨”,民国期间称为浮山区西四乡,建国后始称河西区,1951年属饶平第四区,1956年称浮滨乡,1958年拼入浮山公社,1961年成立浮滨公社,1973年拆出坪溪公社,1974又拆出新安林场,1983年称浮滨区,1986年称浮滨乡,1992年称浮滨镇至今。2002年合拼坪溪镇、2004年合拼新安林场。浮滨辖区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治安稳定,社会和谐。

行政区划

浮滨镇下辖以下地区:[2]

新埔村、​大新溪村、​土坑村、​宫边村、​石槽村、​黄正村、​柘林村、​虎头山村、​欧阳山村、​寨上村、​大榕村、​中段村、​麦园村、​荆山村、​五祉村、​桥头村、​德业村、​溪楼村、​宫下村、​大榕铺村、​三红村、​上社村、​岭头村、​夏校村、​东里村、​古山村、​葛埔村、​坪峰村、​径楼村、​下安村、​沃潭村和排江村。

浮濱文化

浮滨有着悠久的人类文明史,1974年省博物馆和县文化局在浮滨桥头村塔仔金山墓葬群发掘的300多件文物,引起了国学大师饶宗颐等考古学专家和历史学家的高度重视,经鉴定,为我国商周时代古越族珍贵文物,印证了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历史,也为这片土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后经专家们多方考证认定,由潮汕及福建闽南等地出土的文物,多与浮滨出土文物的文化类型相同,而以浮滨文物最具代表性,故统称为“浮滨文化”。

姓氏源流

胡姓, 始於任夫公,为闽始祖胡贤公派下(今泉州惠安),开饶始祖为任夫公自宋代福建漳州龙溪迁入迁饶平大榕社(饶平浮滨宫下),创饶平浮濱胡姓,由闽南话改讲潮汕话。 十四世任夫:英公四子,於宋代迁饶平大榕社(饶平浮滨宫下)(创饶平新埔、丰顺新池、潮州、台湾支派)。 (注:台湾分布桃园、彰化永靖、南投县、嘉义)。

陈姓, 开饶始祖 陈木苑 於元末明初时期由闽入饶平大榕社,第十世陈智可 康熙末年自饶平大榕迁台居彰化永靖。清末已经无陈姓居民居住。

杨姓, 浮滨大榕以前称古榕,福建寧化石壁杨氏始祖用蕃公,派下七郎,生一子四十一郎迁大埔。开饶始祖饶平杨敬榕於明末清初由大埔百侯迁饶平大榕社,子孫住中段村、黃正村等,大埔杨氏源于宁化石壁杨边村。

刘姓, 始祖开七公, 南宋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六世祖文和公,初居饶平元歌都新安寨,今饶洋赤棠村。八世祖 长子:百一郎公,派下迁饶平樟溪,浮墩,大榕等处。

張姓, 明初張氏先祖启盛公从福建石壁迁入广东大埔县迁入,后迁于饶平县上饶鎮乌石村;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3),启盛公第三代孙张逢孙从上饶乌石村迁浮濱鎮开祖创业。入乡随俗,语言从客家话改为潮州话。后嫡系分支分居浮濱鎮大榕铺村、大新溪村等村。

黃姓, 黄文夔,字昌瑞,讳天祥,固始人,唐元和間任漳州路雲霄總管,道經蘇州之九街,娶趙氏,生蘇祖;抵于漳之篁坑,娶林氏,生漳祖;游于潮之三饒,娶杜氏,生潮祖,后定居江东篁坑(今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镇)。黄文夔生三子,长子传度,居苏州,为苏派祖;次子传护,居漳州篁坑,为漳派祖;三子传保,居潮州,为潮派祖,三派因之称为“三黄”。三黄派也因黄文夔曾祖、同知枢密院事黄杰称“黄杰派”,于漳州亦称篁坑黄氏。这一派立黄建饶为始祖,道韵黄氏开基祖为漳州篁坑黄氏传护公十代孙黄建饶,於元朝延佑元年(1314年)由福建漳州篁坑只身迁徙入粤,娶燕坑姜氏妈,有子三个,名光裕、光华、光烈,定居海阳元歌都道韵乡。今三饶黄氏,多为光裕公的后代。明朝末年,其先祖黄肖公从三饶乌洋南新南联道韵的派系迁入浮滨镇下安村,古以霞安为乡里名。

谢姓, 开饶始祖 谢福全于元末明初间,从福建漳州小靖(今诏安秀篆)迁移海阳,开创横溪(今饶平新丰镇)。福全派下有饶平黄冈、联饶、樟溪、新圩、钱东、高堂、大埕;潮安、澄海、潮阳、普宁、丰顺等。

巫姓, 明朝隆庆年、万历年间,一巫氏裔孙由福建石壁村迁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濚西下寨巫厝,今传17代。 下寨巫厝有裔孙于清朝派往饶平县浮滨镇五祉村。

巫許姓, 開基祖許大安,祖出開漳副將許天正,許天正(今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镇)第十二世許烈,祖居南诏(今福建詔安縣),分派潮州山前鄉(今汕頭市澄海),許烈又五世宋駙馬許玨,許玨又八世許君輔派分澄海縣隆都鎮樟樹下鄉,許君輔又五世許大安。許大安兄弟四人,大安居四。南宋末年時世亂,饒平澄海縣隆都鎮樟樹下人許大安避居饒平縣浮濱鎮五祇巫厝姑丈家娶謝氏,同祖妣謝氏媽移創坪溪鄉(今浮濱)子孫住大厝、后厝、新厝、永聚围、长沟、田角美(田美厝)。

邱姓,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邱氏先祖成实公从福建泉州南安岩田乡(溪美镇)迁入今饶平县三饶镇,后嫡系分支分居浮濱鎮于五节村,明朝中叶变为五趾,后因该地住有黄、邱、胡、巫、罗五个姓氏乡民,彼此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共同开发,荣辱与共,建筑了五处象征性楼寨——五聚楼,有识之士便把五趾改为五祉,沿用至今。

本地語言

浮滨镇地區現已潮州話為主要語言,本地居民应为闽南、潮汕、客家移民混居,语言初期应为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交互使用,后期则同化改讲潮州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