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磁州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叶落潇湘梧桐對話 | 貢獻2021年1月9日 (六) 02:07 top:​ 修正筆誤)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磁州窯燒制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360
編號項目Ⅷ—10
登錄2006年
磁州窯古瓷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河北省磁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1-145
認定時間1961年

磁州窯時期中國北方代表性民間窯場,窯址位於河北省磁縣,古稱磁州,故名磁州窯。該窯生產白瓷、黑瓷以及白地釉下彩繪瓷等產品,其中又以白地釉下彩繪瓷最具代表性,其運用黑白對比的裝飾手法,給人以強烈而明快的藝術裝飾效果,形成了自由奔放而又富有生活色彩的裝飾風格。其裝飾技法多樣,有劃花、剔花、刻花、印塑、彩釉等工藝。磁州窯的裝飾內容富有北方地區的民風、民情、民俗性,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故被譽為「民俗博物館」或「民俗詞典」。[1]

磁州窯器物的典型紋飾有詩文、嬰戲紋、戲曲人物故事圖、兒童釣魚及自然景物等,其中詩文內容豐富,與宋元時期流行的雜劇及散曲密切相關,反映了諸如戰爭背景下悲慘苦悶之情、隱逸心理等,是研究宋元時期社會情況的重要實物資料。宋元時期磁州窯的影響很大,除了在河北外,在山西、河南等地的一些窯場也燒制具有磁州窯風格和裝飾技法的產品,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系。1996年,磁州窯遺址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磁州窯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地理位置

磁州窯窯址位於河北省磁縣,因窯址分佈的漳河、滏河流域自宋至清屬於磁州所轄,故名磁州窯。經過歷年的調查和發掘,磁州窯的窯址主要分佈於兩個區域:一是以河北磁縣觀台鎮為中心,窯址分佈在鎮西六公里漳河兩岸,河東岸有關台和東艾口村,河西岸為冶子鎮;一是以彭城鎮(位於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為中心,該處作為磁州窯的窯址久負盛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譽。兩個窯址區遺址密集,地下埋藏有大量的瓷器碎片和相關遺存。

在磁州窯窯址及其附近,分佈有大量燒製瓷器所必需的原材料、燃料和顏料等礦藏,且各窯均建於漳河、滏河及其支流兩岸,水資源充足,既能方便製瓷,又能為運輸瓷器提供安全、廉價、方便的水上運輸條件,有利於磁州窯瓷器輸送到各地。

胎釉特色

紋飾特點

文化內涵

參見

資料來源

  1. ^ 中國古陶瓷學會. 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5.: 214. 
  2. ^ 郝群英 何旭丹. 绵延千年磁州窑. 光明網.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