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祈
王安祈({{bd|1955年),出生於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講座教授及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身兼臺灣劇作家、劇評家、戲曲研究學者及教授等身分。
王安祈從小受到家人喜愛京劇影響,也對京剧著迷,並且視戲曲為終身志業,致力於推動台灣戲曲「現代化」[1]。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王安祈的傳統戲曲作品深具質量,並情感豐沛、反映當代思維,且充分運用典雅詞彙掌握戲曲寫意劇場特色。為王安祈執筆國家文藝獎得主藝術家素描的評論人王友輝稱她為「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傑出劇作家」。大陸編劇陳亞先則在為其《當代戲曲》一書序言寫道:「她的文章不是在賣弄自己,是在好心好意地關注別人。」[2]。 王安祈先後在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取得學士(1977年畢業)、碩士(1980年畢業)以及博士學位(1985年)。自1985年起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1990年升為正教授,1992年擔任系主任。2009年轉至台灣大學戲劇系所,2010年升為特聘教授,2018年升為講座教授。2019年夏以講座教授退休,獲聘為台大名譽教授。
2002年起接掌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3],致力於推動戲曲現代化及文學化,其作品屢屢獲獎。2005年獲得國家文藝獎,同年得獎人包括電影導演侯孝賢、小說家鄭清文以及編舞家林麗珍等藝術家[4];2019年獲得第卅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5]。
生涯
教學生涯
王安祈曾在 1985年至 2009 年之間於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和中國文學研究所任教。1990 年起升為正教授,並在1991 年至 1994年間擔任主任一職。2006 年升任特聘教授。自 2009 年起轉至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任教,並在2018 年升任臺大講座教授,在臺大教學生涯中開立中國文學史、詞選、戲曲選、中國歷代劇本選、明清傳奇研究、當代戲曲、戲曲專題、戲曲編劇等課程。
經歷、作品
1985年起開始在清華大學任教,同時開始創作戲曲,新編京劇。為陸光國劇隊新編《新陸文龍》《淝水之戰》《通濟橋》《袁崇煥》等四部京劇劇本(由朱陸豪、吳興國、周正榮、馬維勝、吳劍虹、郭勝芳等主演)。同年起為郭小莊雅音小集新編創新京劇《再生緣》《孔雀膽》《紅綾恨》《問天》《瀟湘秋夜雨》(由郭小莊、曹復永、吳劍虹等主演)。為吳興國[當代傳奇劇場]新編《王子復仇記》(吳興國、魏海敏主演)。為盛蘭國劇團新編《[紅樓夢]》(馬玉琪、魏海敏主演)。為果陀劇團新編舞台劇《天龍八部之喬峰》(柯叔元、張雨生、王友輝主演)。
2002年起擔任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以現代化與文學性為發展原則。新編《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與趙雪君合編)、《青塚前的對話》、《孟小冬》、《百年戲樓》(與周慧玲、趙雪君合編)、《水袖與胭脂》、《探春》、《十八羅漢圖》(與劉建幗合編)、《孝莊與多爾袞》(與林建華合作)、《關公在劇場》、《繡襦夢》(與林家正合編)、《天上人間李後主》(與陳健星合編)、協力編劇《夢紅樓 乾隆與和珅》(林建華主創)。與羅伯威爾森合作將英國吳爾芙小說以意象劇場呈現《歐蘭朵》。改編《閻羅夢》、《李慧娘》、《繡襦記》、《天雷報》等。劇作多由國光劇團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朱勝麗、陳美蘭、盛鑑等主演,李小平、戴君芳、王冠強導演。
應國家交響樂團(NSO)之邀新編歌劇《畫魂》(錢南章作曲。田浩江、朱苔麗)。新編崑劇《煙鎖宮樓》(上昆沈佚麗、余彬、羅晨雪、黎安主演)。改編崑劇《牡丹亭》(史依弘、張軍)。
劇本集與劇本發表情形
- 《國劇新編:王安祈劇集》(文建會/文化部前身,1991年12月)。收早期為陸光、雅音小集、當代傳奇、盛蘭劇團新編劇本。
- 《曲話戲作:王安祈劇作劇論集》(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文化局前身,1993年)。收早期為陸光、雅音小集新編劇本及戲劇論著。
- 《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印刻出版,2008年)。收國光《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與趙雪君合編)、《青塚前的對話》。
- 《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台北:秀威出版社,2013年)。收國光《孟小冬》、《百年戲樓》(與周慧玲、趙雪君合編)、《水袖與胭脂》以及為NSO新編歌劇《畫魂》。
- 《歐蘭朵》戲曲版,收入耿一偉《喚醒東方歐蘭朵》(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2010年)。
- 《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王璦玲主編,時報出版社,2019年)。
- 《天上人間李後主》收入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與南京大學合辦之《戲劇與影視評論》2019年第2期。
- 《探春》收入北藝大《戲劇學刊》第21期,2015年1月,頁121–150。、
个人成就
得獎
一、學術類獲獎 :
-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 (2018)
- 台灣大學胡適講座 (2010)
- 國科會(科技部)傑出學術研究獎 (1997)
- 國科會(科技部)優良研究獎 2 次
- 國科會(科技部)專題計畫補助暨研究獎勵 1986至 2019 (每年獲補助獎勵)
二、教學类获獎 :
三、創作类获奖 : 1、個人獎項
年份 | 獎項 |
---|---|
1985 | 文藝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1986 | 文藝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1987 | 文藝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1988 | 金鼎獎作詞獎 |
1988 |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
1988 | 十大傑出女青年 |
1990 | 文藝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
1995 | 編劇學會魁星獎 |
2005 | 第9屆國家文藝獎 |
2010 | 第21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 最佳作詞人[6]
(獲獎作品:《青塚前的對話》) |
2019 | 第30屆傳統藝術金曲獎特別貢獻獎[7] |
2、作品類
年份 | 作品 | 獎項 |
---|---|---|
2003 | 《閻羅夢》 | 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節目獎[8] |
2004 |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 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節目獎[9] |
2006 | 《三個人兒兩盞燈》 | 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10] |
2007 | 《金鎖記》 | 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節目獎[11] |
2007 | 《青塚前的對話》 | 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節目獎[12] |
2012 | 《百年戲樓》 | 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節目獎[13] |
2015 | 《十八羅漢圖》 | 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節目獎[14] |
專書著作
(依出版時間排列)
學術專書與劇本集
- 《秋雁邊聲-杜甫詩賞析》,台北:遠景出版社,1985年。
- 《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博士論文),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初版。2012花木蘭出版社出版增訂版。
- 《戲劇欣賞》下,台北:國立空中大學,胡耀恆、李殿魁、王士儀、王安祈合著。1988年。
- 《國劇之藝術與欣賞》,文建會,1989年2月
- 《中國美學論集》,李霖燦 漢寶德 李澤厚 柯慶明 王安祈 合著,台北:南天書局,1989年。
- 《明代戲曲五論 附明傳奇鉤沉集目》,大安出版社,1990年4月15日第一版,
- 劇本集《國劇新編:王安祈劇集》,文建會,1991年12月。
- 劇本集《曲話戲作:王安祈劇作劇論集》,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
-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里仁書局,1996年10月。
- 《戲裡乾坤大:平劇世界》,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 《臺灣京劇五十年》上下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
- 《金聲玉振:胡少安京劇藝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4月。
- 《當代戲曲》,三民書局,2002年9月1日。
- 《寂寞沙洲冷:周正榮京劇藝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年8月。
- 《中國文學新境界:反思與關照》(與李正治、李豐楙等合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3月1日。
- 《為京劇表演體系發聲》,國家出版社,2006年6月。
- 劇本集《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印刻出版公司,2008年。
- 《光照雅音:郭小莊開創台灣京劇新紀元》,相映文化事業公司,2008年。
- 《中國當代戲劇史稿》(董健、胡星亮主編,全書共五章)之第四章,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
- 劇本書《歐蘭朵》戲曲版,收入耿一偉《喚醒東方歐蘭朵》,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2010年,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年9月。
- 《尋路─台北市京劇發展史(1990-2010)》,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4月。
- 《崑劇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2012年12月。
- 劇本集《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台北:秀威出版社,2013年。
- 《錄影留聲 名伶爭鋒——戲曲物質載體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2016年9月。
-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鄭州 : 大象出版社,2017年12月。康保成 (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主編。
- 劇本書《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王璦玲主編,台北: 時報出版社,2019年。[15]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0年5月。
《王安祈評傳》,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張啟豐 曾建凱著。2016年。 《京劇•未來式— 王安祈與國光劇藝新美學》,台北:時報文化,2020年。王照璵 李銘偉著。
学术类作品
- 〈台灣當代戲曲的整體劇場藝術呈現〉,《整體藝術之道與藝的當代探索:美學全球化時代劇場藝術的跨界與整合》。2020年10月。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出版。頁115–139。
- 〈奇雙會的幾個問題—出入徽京崑與鴞神解謎〉,《戲劇研究》第21期。2018年1月。頁35–68。 (一級期刊,THCI Core)
- 〈劇評,映照創作—台灣的戲曲劇評〉,《戲曲研究》103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年10月。頁43至63。(一級期刊CSSCI)
- 〈崑劇創作與觀賞的弔詭之境〉,《編劇學刊》第一輯,上海 : 上海書店,上海戲劇學院 陸軍主編。2017年6月,頁30至41。
- 〈「星宿謫凡、本命顯形」在京劇的意義與位置〉,《戲劇研究》第19期。2017年1月。頁1–32。 (一級期刊,THCI Core)
- 〈國族、離散、偷渡交互作用下的京劇《滿江紅》〉,《戲劇研究》第18期。2016年7月。頁57至80。(一級期刊,THCI Core)
- 〈穆桂英捧起帥印,梅蘭芳看見自己〉,《戲曲研究通訊》第10期,2016年2月。頁87至102。
- 〈藝術 · 商業 · 政治 · 紀錄 ― 論「戲曲電影」及其對黃梅調電影的影響〉,《民俗曲藝》190期,2015.12,頁1至66。(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比綜合類A級期刊,特優期刊。)
- 〈從張弘編劇看當代崑劇與明清傳奇的對話〉,《戲劇研究》第15期。2015年1月。頁81至116。 (一級期刊,THCI Core)
- 〈台灣京劇團保存的崑曲折子〉,《戲曲研究通訊》第9期,2014年12月,頁3至32。
- 〈從偷窺、仰望到正視自我――臺灣京劇創作的心境轉折〉,《藝術評論》(北京),2013年6期。
- 〈京劇影音製作的商業、權力與政治―― 以程派《鎖麟囊》等劇為例〉,《戲劇研究》第14期,2014年7月,頁73至102。 (一級期刊,THCI Core
- 〈用戲串起來的學術生涯〉,《戲曲研究》89期(2012年10月)【「當代學人」欄目】,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頁400-409。
- 〈崑劇表演傳承中京劇因子的滲入〉,《戲劇研究》第10期,2012年7月,頁109-138。 (一級期刊,THCI Core )
- 〈邊緣與主流的抗衡〉,《漢學研究通訊》第31卷第1期(總號121),2012年2月,頁16-22。
- 王安祈、李元皓,〈京劇表演與性別意識──戲曲史考察的一個視角〉,《漢學研究》第29卷第2期(總號第65號)重寫文學史──中國文學史新論專輯,2011年6月,頁153-188。 (一級期刊,THCI Core)
- <潛入內心 走出京劇?>,《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卷第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1年3月,P.61-64。原為「新世紀 新京劇──二十一世紀台灣京劇新美學與國光劇團」研討會,哈佛大學、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台灣大學文學院、台灣大學台文所、台灣大學戲劇系共同主辦。
- 〈京劇名伶灌唱片心態探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清華學報》41卷1期,2011年3月,頁195-221。 (一級期刊,THCI Core)
- 〈版本比較──踩著修改的足跡 探尋編劇之道〉,《戲曲學報》第六期,2009年12月,頁267-296。
- 〈生命風格的複製──以余叔岩、孟小冬師徒關係為例論京劇流派的人文意涵〉,《戲劇研究》第四期,2009年7月,頁15-44。(一級期刊,THCI Core)【《福建藝術》2010年第1期、總185期轉載,2010年1月,頁8-19】
- 〈創作與評獎──以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三部入選劇目為例〉,《民俗曲藝》164期, 2009年6月,頁191-227。(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比綜合類A級期刊,特優期刊。TSSCI、THCI Core)
- 〈傳統戲曲保存與創新的兩項論証〉,《藝術百家》,2009年第1期,總106期,頁38-58。(SCD中國大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
- 〈「戲曲小劇場」的獨特性〉,《戲劇學刊》第九期, 2009年2月,頁103-124。(優良期刊,已收錄於國科會「臺灣人文學引文資料庫」THCI)【亦收入中國戲劇家協會與江蘇省文化廳編《全球化與戲劇發展》,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176–207】
- 〈音配像保存傳統的盲點〉,《文化遺產》, 2009年第1期,總第六期,頁19-34+162-163。(中國大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禁戲政令下京劇的敘事策略〉,《戲劇研究》創刊號,2008年1月,頁195-219。戲劇藝術類,頁15-44。(一級期刊,THCI Core)
- 〈乾旦傳統、性別意識與臺灣新編京劇〉,北京《文藝研究》2007年第9期,頁98-108+178。
- 〈豫劇在台灣的文化處境與藝術追求〉,《東方藝術》2005年第18期(2005年11月),頁12-14。
- 〈性別、表演、文本--京劇藝術研究的一個方向〉,《婦研縱橫》,2004年。
- 〈「演員劇場」向「編劇中心」的過渡--大陸戲曲改革效應與當代戲曲質性轉變之觀察〉,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編《中國文哲集刊》19期,2001年9月,頁251-316。(一級期刊,THCI Core)
- 〈竇滔故事的流傳與演變〉,《民俗曲藝》133期,2001年9月,頁1-8。(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比綜合類A級期刊,特優期刊。)
- 〈崑劇在台灣的現代意義〉,《台大中文學報》14期,2001年5月,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頁221-257。(一級期刊,THCI Core)
- 〈關於京劇劇本來源的幾點考察--以車王府曲本為實證〉,《民俗曲藝》131期,2001年5月,頁113-167。(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比綜合類A級期刊,特優期刊。)
- 〈「長生殿」改編本舉隅〉,《中國文哲通訊》,第11卷1期(總41期),2001年3月,頁59-69。
- 〈當代京劇理論在台灣的開展與局限〉,《清華學報》新30卷2期,2000年6月),頁193-218。(一級期刊,THCI Core)
- 〈戲曲票友--休閒自娛與專業精研之間〉,《民俗曲藝》121期,1999年9月,頁151-166。
- 〈戲曲現代化風潮下的逆向思考──從兩岸創新劇作概況談起〉,《中華戲曲》(山西)21輯,1998年5月。
- 〈探母知多少--談四郎探母的不同演出形式〉,《復興劇藝學刊》26期,1998年1月,頁87-101。
- 〈京劇在台灣的發展〉,漢城大學主編,《中國戲曲》第五集,1997年12月。
- 〈瓊林宴由崑至京的演變--兼論其編寫技巧〉,《民俗曲藝》109期,1997年9月,頁191-203。
- 〈曲/戲迴旋路-現代戲曲審美趣味的轉變〉,《戲曲研究》(北京)53期,1996年6月。
- 〈京劇文士化的幾個階段〉,《當代》103期,1994年11月,頁17-34。
- 〈從陽告到打神-戲曲情節變異之一例〉,漢城《中國戲曲》創刊號,1993年12月。
- 〈論單刀會與祀神活動的關係〉,上海《戲劇藝術》,1993年10月。
- 〈從折子戲到全本戲──民國以來崑劇發展的一種方式〉,《清華學報》新22卷第4期,1992年12月,頁367-398。
- 〈川劇王魁戲的四個系統及其影響〉,《清華學報》新22卷第2期,1992年6月,頁119-142。
- 〈王魁戲幾種不同的結局〉,《東海學報》33卷,1992年6月,頁139-154。
- 〈川劇王魁戲與目連戲的關係〉,《民俗曲藝》77期,1992年5月。
- 〈有關梨園戲王魁劇本研究的幾點補充和疑問〉,《民俗曲藝》76期(梨園戲專輯),1992年3月,頁59-71。
- 〈供桌上的生旦淨丑〉,《民俗曲藝》66期,1990年7月。
- 〈論平劇中的幾齣「小戲」〉,《漢學研究》第八卷第一期 (總號第15號),1990年6月,頁563-586。
- 〈張古董借妻與天緣債〉,《中外文學》215期 (十八卷十一期),1990年4月,頁127-133。
- 〈明雜劇的演出場合與舞臺藝術〉,《中外文學》195期(十七卷三期),1988年8月,頁59-86。
- 〈明傳奇裡的關公〉,《漢學研究》第六卷第一期 (總號第11號),1988年6月,頁595-620。
- 〈明代家樂〉,《文學評論》第九集,1987年4月。
獎項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結果 |
---|---|---|---|
2019 | 第30屆傳統藝術金曲獎 | 特別獎 | 獲獎 |
参考资料
- ^ 傳藝金曲》獲特別獎 王安祈秉持「讓傳統扣緊時代脈搏」.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 ^ 第九屆國家文藝獎.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 ^ 國光劇團隆重介紹 王安祈出任藝術總監[永久失效連結]
- ^ 國藝會歷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專訪第卅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得主王安祈 一輩子在戲裡,等待一齣更好的戲.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 ^ 第 21 屆金曲獎 得獎名單.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2019傳藝金曲入圍名單揭曉 王安祈、葉垂青獲特別獎殊榮.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03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04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06 年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 2007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07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12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2016 年台新藝術獎.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 ^ 張啟豐、曾建凱,《中國藝術家評傳——王安祈評傳》,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
- ^ 單篇學術期刊論文百餘篇,詳見台大戲劇系網頁2019年2月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