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蒙 (阿拔斯哈里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Tpoas對話 | 貢獻2021年2月26日 (五) 04:28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馬蒙
Al-Ma'mun
ابوجعفر عبدالله المأمون
金第納爾,馬蒙
阿拔斯帝國第7任哈里發
統治813年9月27日 – 833年8月9日
前任阿明
繼任穆阿台綏姆
出生786年9月14日
巴格達
逝世833年8月9日 (47歲)
拉卡(位於敘利亞北部)
ConsortUmm Isa bint Musa al-Hadi
Buran bint al-Hasan ibn Sahl
Arib bint Ja'far bin Yahya
Mu'nisah bint al-Rumaiyyah
子嗣
  • Muhammad
  • Ubaid Allah
  • Al-Abbas
  • Umm al-Fadl
  • Umm Habib
全名
阿布·賈法爾·阿卜杜拉·馬蒙·伊本·哈倫
Abū Jaʿfar Abdullāh al-Maʾmūn ibn Harūn
王朝阿拔斯
父親哈倫·拉希德
母親Marajil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馬蒙·本·哈倫·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阿拉伯語أبو 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مأمون بن هارون بن محمد بن عبد الله拉丁化Abū ‘Abbās ‘Abd-Allah al-Ma’mūn bn Hārūn bn Muḥammad bn ‘Abd-Allah,786年9月14日-833年8月9日),一般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المأمون,拉丁化:Al-Ma’mūn),伊斯蘭教第二十五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國阿拔斯帝國的第七代哈里發(813年-833年在位),哈倫·拉希德的次子,阿明之弟,與其父哈倫並稱為阿拔斯帝國最著名的兩位哈里發。他在位時主要的貢獻是對文化藝術的贊助,並開展了阿拉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從而使阿拔斯文化和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進入了鼎盛時期。

生平

父親哈倫·拉希德在世的時候,異母兄長阿明為王儲,馬蒙為第二王儲。809年,父親逝世,阿明繼位,廢除馬蒙儲君之位,立自己的兒子為儲。隨之內戰爆發。最終受波斯人擁戴的馬蒙在813年9月攻佔巴格達,殺死兄長,成為第七任哈里發。

此人原名阿卜杜拉,與786年9月13日出生於巴格達,父親是哈倫拉希德,母親則是侍妾Marajil,他出生的那一晚被稱為「三個哈里發之夜」,是夜他的叔叔哈里發哈迪去世,他的父親哈倫拉希德繼任成為阿拔斯哈里發。他的母親生他不久後便去世了,於是阿卜杜拉是由哈倫拉希德出身高貴的妻子祖拜達(哈里發曼蘇爾的孫女)撫養成人。阿卜杜拉作為年輕的皇子,自小便接受了全面的教育:著名的學者阿爾基塞教授他古典阿拉伯語,阿布穆罕默德.雅茲迪負責教授他阿達布(即伊斯蘭文學),同時他還接受了音樂和詩歌方面的指導。教法學家阿爾哈桑.阿爾盧盧伊負責訓練他如何應用伊斯蘭教法,使阿卜杜拉在哈乃斐學派和聖訓的使用方面尤為出色,並成為該學派的積極傳播者。根據M.Rekaya的說法,馬蒙的特點便是對知識的熱愛,使其成為阿拔斯家族中最有學識的哈里發,而這也使得他治下的帝國國力增長。

雖然阿卜杜拉是哈倫拉希德的長子,但是794年哈倫拉希德任命其正妻祖拜達787年四月所生的次子穆罕默德作為第一繼承人。這毫無疑問是阿拔斯宗族對哈里發本人施壓的結果,這反映出默罕默德的出身較高,因為其父母都是阿拔斯家族的後裔,從事實上而言,穆罕默德也是唯一一個有這樣血統的哈里發。穆罕默德被賜名阿明(意為可信者)之後先在呼羅珊接受了其監護人巴爾瑪克.阿爾法德爾.伊本.葉海亞的效忠誓言,然後在巴格達再接受了一次。而阿卜杜拉則在進入青春期後才被承認為第二繼承人,799年,在被賜名馬蒙(也意為可信者)之後,他接受了他的監護人巴爾瑪克.雅法爾.伊本.葉海亞。與此同時,哈倫拉希德還任命了第三位繼承人卡西姆,賜名穆塔明,其監護人為阿卜杜.阿爾馬利克.伊本.薩利赫。

802年,當哈倫拉希德和阿拔斯政府的高官前去麥加朝聖的時候,他們草擬並公佈了一些安排,首先阿明將會作為哈倫拉希德的繼承人呆在巴格達,馬蒙則維持作為阿明的繼承人去統治擴張後的呼羅珊地區。這個安排意義重大,因為呼羅珊是當初阿拔斯的龍興之地,並在阿拔斯治下諸地區之中具有特權的地位。此外,阿拔斯也極為依賴呼羅珊出身的將領和官僚。很多的隨着阿拔斯哈里發們西征的原呼羅珊阿拉伯軍人都在新朝建立後都在巴格達或者其餘的伊拉克地區被賜予大型莊園,而他們也成為朝廷的精英骨幹,他們形成的集團被稱作「阿卜那.阿爾道萊」(即國家之子之意)。伊朗元素在阿拔斯帝國的最上層大規模出現,巴爾瑪克家族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他們也和出身於東伊朗的母親的子嗣馬蒙的這次任命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歷史學家塔巴里記錄了當時協議的詳細,哈倫拉希德給予了作為呼羅珊總督的馬蒙相當高的自治權。不過後世的歷史學者也說法認為這些歷史細節作為合法化馬蒙之後行徑的理由,已被他的辯護者們扭曲了。而哈倫拉希德的第三繼承人穆塔明則獲得了原東羅馬帝國的上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地區的管轄權。

兩兄弟之爭很快便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哈里發一行人於803年一月剛返回巴格達,便大肆逮捕巴爾瑪克家族成員,該家族的倒台使得阿拔斯的精英大為震驚。巴爾瑪克家族在出事前的過於強大已經成為哈里發的眼中釘肉中刺,而另一方面這個家族的倒台也同樣和繼承問題息息相關:阿拉伯軍人集團阿卜那站在阿明一側,而巴爾瑪克家族的後台則站隊馬蒙,兩個陣營的敵對性日趨攀升,如果阿明要想順利繼位,那麼其父必須要剷除巴爾瑪克家族的影響。

阿爾.法德勒.伊本.薩赫勒是個出身於庫法的伊朗裔,他的父親皈依了伊斯蘭教並開始為巴爾瑪克家族效勞,而他之後也在取代了雅法爾成為馬蒙的監護人與導師。806年還成為了馬蒙的私人秘書(Katib),這意味着如果馬蒙上台的話,他就會成為這個帝國的維齊爾。804年馬蒙迎娶了他的表妹,哈里發哈迪的女兒烏姆.伊莎,夫婦倆育有二子:穆罕默德.阿爾阿斯加和阿卜杜拉。巴爾瑪克倒台後的數年裏帝國的行政集權程度日趨攀升,阿卜那集團的影響力也隨之愈發強大,該集團內的眾多人被派去各個省份作為當地的長官,幫助巴格達的中央更緊密地控制該地區。而這使得這些省份騷動孳生,呼羅珊地區尤以為甚,當地的精英和阿卜那集團的人員素有嫌隙,二者在對地區及其附屬的稅收上長期保持競爭。阿卜那的核心成員阿里.伊本.穆薩.伊本.馬漢在當地施加的苛稅使得拉菲.伊本.阿爾萊特宣佈起義,迫使哈倫拉希德在馬蒙和大內侍(Hajib)和首席長官阿爾法德勒.伊本.阿爾拉比的陪同下在808年前往呼羅珊。馬蒙率先領着部分軍隊前往木鹿,而哈倫則留在圖斯,並在809年3月24日與世長辭。

阿拔斯大內戰

Fourth Fitna

802年,兩位皇子的父親,哈倫拉希德欽定阿明接替他的哈里發的位置,馬蒙則作為呼羅珊的長官以及阿明的繼承人。在哈倫生前最後數日,他的身體境況江河日下,在夢中看到穆薩.伊本.雅法爾(即什葉派第七任伊瑪目穆薩·卡齊姆)坐在房間內祈禱並哭泣,這令哈倫想起自己過去上位時所經歷的艱辛。他很了解自己兩個兒子的性格,但是為了阿拔斯宗族的利益,他召集了群臣,並向他們吐露想要將哈里發給馬蒙的想法。群臣之一的法德勒.伊本.拉比並未遵從哈倫的遺願,並告諸眾人哈里發的遺願未變。但另外三位朝臣,伊薩.雅魯迪,阿布.玉努斯和伊本.阿比.烏姆朗則遵從老哈里發的遺願向馬蒙效忠。他們發現了法德勒論據中的漏洞,使得法德勒改換說辭承認哈倫改換主意同意馬蒙繼任。但是法德勒認為,哈倫拉希德此時已意識不清,他的決策不應被執行。馬蒙雖是二子中的長子,但是馬蒙的母親只是個波斯女人,而阿明的母親出身統治這個帝國的皇族。在哈倫809年逝世之後,二子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為了應對馬蒙可能會採取的獨立的行動,阿明宣佈自己的二子穆薩作為帝國的繼承人,直接違反了哈倫拉希德的遺囑,而這直接引爆了繼承權之爭。811年阿明在巴格達集結了一支由阿里.伊薩.伊本.馬漢為主將的大軍,軍隊向呼羅珊進發。而馬蒙的將領塔希爾.伊本.侯賽因在剌夷殲滅了這支部隊並反擊入侵伊拉克,在812年巴格達遭遇圍攻,而在813年巴格達陷落,阿明被斬首,馬蒙成為無可爭議的哈里發。

帝國內部的衝突

在馬蒙開始統治的頭幾年,伊拉克發生了動亂,而當時的哈里發人在木鹿。815年11月13日,「美男子」穆罕默德.伊本.雅法爾.阿爾薩迪克(第六任什葉派伊瑪目雅法爾·薩迪克之子,第七任伊瑪目之弟)在麥加宣稱自己是信士的長官,而他很快便被擊敗並退位,對外宣稱他是在聽聞馬蒙去世後才成哈里發的。當時的巴格達有如無政府狀態,眾多野心家各懷鬼胎。

伊斯蘭曆201年(817年),馬蒙迫使阿里.阿爾里達(伊瑪目禮薩,穆罕默德八世孫)從麥地那遷居到木鹿。對於阿拔斯宗族的眾位要人而言並不是很能接受這種做法,畢竟馬蒙的這個行為也被認為是出於恐懼眾人對聖裔的遭遇產生同情。但實際上馬蒙的計劃則是監視伊瑪目禮薩,不過他的計劃並沒有成功,因為伊瑪目在木鹿城也深孚人望。來自穆斯林世界的眾人紛紛去木鹿城拜見先知的後裔,聆聽他的教誨與指導。

馬蒙之後設立了一場全穆斯林世界的學者們組成的大辯論會,並在會上狠狠地羞辱了伊瑪目,但伊瑪目仍獲得了辯論的勝利並指責馬蒙和他的維齊爾(法德勒.伊本.薩赫勒)並沒有告訴他相應的情況。在巴格達,人們聽到法德勒散佈的流言,認為馬蒙有可能會下台,便在法德勒的牽線下與馬蒙的叔叔易卜拉欣.伊本.馬赫迪結盟。在818年4月12日,馬蒙出發前往巴格達,在圖斯他首先先拜訪了他父親的墳墓。馬蒙對群眾對禮薩伊瑪目的廣泛支持以及對他的維齊爾的背叛行為感到困擾,為了獲得阿拔斯宗族的支持以及在巴格達建立全新的統治基地,馬蒙決定毒殺阿里.阿爾里達並謀殺法德勒.伊本.薩赫勒。在伊斯蘭曆203年色法爾月最後一天,禮薩伊瑪目去世,被葬在哈倫拉希德的墓旁。他的死引起了呼羅珊的大叛亂,馬蒙試圖為自己開脫罪責,但沒有成功。

來到巴格達後

根據歷史學家塔巴里的說法,馬蒙與819年8月11日進入巴格達,他穿着綠色的衣服,並嘗試讓其他人也仿效,但被人們告知這麼做會引起民眾對綠色的反對,因此他於8月18日恢復了穿着傳統代表阿拔斯家族的黑色的命令。巴格達雖然恢復了和平,但是其他地方則引發了騷亂。伊斯蘭曆210年(即825-826年)阿卜杜拉.伊本.塔希爾.胡拉薩尼 為馬蒙安定了埃及的局勢,從安達盧斯海盜手上收復了亞歷山大港並平息了當地的動亂。於是安達盧斯的海賊們轉向克里特,塔巴里說直到他說生活的年代,這群海盜的後代仍生活在那裏,建立了克里特埃米爾國。阿卜杜拉在伊歷211年(826-827年)帶着被擊敗的叛軍俘虜凱旋巴格達。

在伊歷210年的庫姆發生過一場抗稅起義,而稅率在叛亂平定後被大幅提高。伊歷212年也門發生起義,214年將領阿布.拉齊在俘虜了一支叛軍後死於另一支叛軍之手。而埃及地區之後又再次陷入混亂,信度也發起了叛亂。伊歷216年(831-832年)加桑.伊本.阿巴德將其制壓。但對於馬蒙來說最頭疼的問題是由巴巴克.胡拉穆丁領導的胡拉米特派教徒的叛亂。伊歷214年,巴巴克擊潰了哈里發的軍隊,擊殺其指揮官穆罕默德.伊本.胡馬亞德。

與拜占庭的戰爭

當馬蒙成為哈里發的時候,阿拔斯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已經緩和至邊境的衝突了,阿拉伯的軍隊只是深入安納托利亞境內,掠奪戰利品並掠取平民作為奴隸。然而情況隨着米海爾二世的上台,情況再次發生變化。因為斯拉夫人托馬斯的大叛亂,帝國只有少量軍隊留守克里特,卻要對抗多達40艘船10000人的安達盧斯海盜,最終導致該島在824年被佔領。帝國在826年的反攻卻以慘敗告終。更糟的是827年盤踞突尼斯的阿格拉布埃米爾發兵攻打西西里島,即便如此,帝國守軍仍頑強抵抗,埃米爾的軍隊並未成功,反而陷入了內訌。同年,阿拉伯人從西西里島撤出,不過之後他們捲土重來。

829年,米海爾二世去世,他的兒子狄奧斐盧斯繼位。狄奧斐盧斯在與其敵國的交鋒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勝利,但在830年,阿拉伯人再次攻打西西里,並經過一年的圍攻後佔領了巴勒莫,而接下來的200年間他們以此地作為基地,在與基督徒們的激烈交鋒中逐漸蠶食帝國在西西里島的剩餘領土。830年,馬蒙對安納托利亞發動入侵並攻佔一些拜占庭的堡壘,放走了投降了的拜占庭人。狄奧斐盧斯也毫不示弱,在831年攻佔了塔爾蘇斯。次年在聽聞拜占庭殺死了1600人的消息後,馬蒙做出了回應,帝國邊境三十個堡壘落入哈里發的軍隊手中,帝國軍隊兩次在卡帕多西亞戰敗。

於是狄奧斐盧斯寫信給馬蒙,而哈里發的回信說他已仔細考慮此事,信中包含着議和與貿易的提議,對戰爭的威脅,以及給狄奧斐盧斯的數個選項,包括了令皇帝接受清真言(改信)以及繳納戰爭稅。馬蒙準備好了大軍,卻在遠征泰安那(哈爾希安軍區)的路上去世。

馬蒙與拜占庭人的關係的特點在於他在翻譯希臘哲學與科學文獻方面的努力,哈里發在巴格達聚集了相當多的各種宗教的學者,並給予他們優渥的待遇。他派使者們去拜占庭帝國手機著名的手稿,並讓人將其翻譯成阿拉伯文,作為與帝國和平條約的一部分,馬蒙每年都會收到帝國寄去的希臘文手稿,其中就有托勒密的名著天文學大成

哈里發的統治

馬蒙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進行了兩次旨在確定地面度數值的天文觀測,而月球上的馬蒙環形山就是為了表彰他對天文學的貢獻而命名的。

馬蒙在行政事務上的記錄也標誌着他在中央集權以及可控繼承方面做出的努力。Bayt al-Hikma,即智慧之家,在他統治期間成立。在馬蒙的統治時期宗教學者因反對其於833年所採取的米哈奈行動而成為了當時伊斯蘭政治中的一股新興力量。

Michael Hamilton Morgan在他所著的「失落的歷史」中描述馬蒙是一個「熱愛學習之人」,作為哈里發他曾在一場戰役中擊敗了拜占庭皇帝的軍隊,而他卻向拜占庭皇帝索要了托勒密150年所著的《天文學大全》作為貢品。

米哈奈,即阿拉伯的宗教審訊,涉及到了信仰測試,忠誠宣誓以及監禁,以至於可與歐洲中世紀的宗教審判相媲美。受其壓迫的大多為社會影響力高的傳統宗教學者,而馬蒙實行米哈奈的目的則是為了將宗教權力掌握在哈里發手中,並測試其治下臣民的忠誠。米哈奈必須由帝國的精英,學者,法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員實行,審訊中包含了一系列神學相關以及信仰的問題。如果被審問者說他相信《古蘭經》是被創造出來的,而並非與真主同在,他就可以自由離開,繼續他的事業。

由於馬蒙對穆爾太齊賴教派和其餘有爭議宗教觀點的同情使得米哈奈的爭議愈發劇烈。穆爾太齊賴教派深受亞里士多德的希臘理性主義的影響,認為信仰和實踐的問題應該由理性來決定。這個觀點與艾哈邁德·伊本·罕百里所抱持的傳統主義和字面主義立場相悖, 根據這種立場,信徒需要了解的關於信仰和實踐的一切都在古蘭經以及聖訓中逐字逐句地闡明。 此外穆爾太齊賴學者認為古蘭經本身是被創造出來的,而非與真主本身共存,賈赫米派英語贾赫米派和部分什葉派都認同這一觀點,但與傳統遜尼派認為《古蘭經》與真主共存的觀點相矛盾.

在他的統治期間, 鍊金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而鍊金術的先驅是賈比爾.伊本.哈楊和他被馬蒙贊助事業的學生優素福.盧卡瓦.雖然他在轉化黃金的方面並不成功, 但他的方法極大地促成了後世對於合成藥品生產的贊助.[1]

馬蒙同時也是製圖學的先驅,他委託一大批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該地圖目前被收藏在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宮博物館內的百科全書中. 該地圖顯示了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並有明顯的海岸線和主要的海.它描繪的是阿拉伯船長們所熟知的世界,這些帆船利用季風周期進行遠距離貿易 (9世紀時,阿拉伯海商已到達中國廣州). 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地圖顯示,他們對地中海這樣的封閉海域很了解,但對地中海以外的廣闊海洋卻知之甚少.[2]

雖然馬赫迪宣稱哈里發是伊斯蘭教反對異端的保護者,並聲稱有能力宣佈正統, 但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學者認為馬蒙在設立米哈奈的時候已經越界了.隨着宗教學者們立場更加堅定並團結一致地反對米哈奈,米哈奈對他們的懲罰越來越難以執行.雖然米哈奈在另外兩位哈里發的統治時期仍然存在,不過穆塔瓦基勒最終在848年放棄了它. 米哈奈的失敗嚴重損害了哈里發的權威並使繼任哈里發的官員們名聲掃地. 但設立米哈奈本身的結果也會使得哈里發在烏理瑪那邊獲得負面觀感並失去他的宗教權威.

烏理瑪和其教派在馬蒙統治時期定義開始愈發分明,而遜尼派作為一種類似律法主義的教派—相應的特徵也愈發清晰. 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教義差異開始變得更加明顯. 艾哈邁德·伊本·罕百里,作為罕百里學派的創始人,在當時也因反對米哈奈而聞名.馬蒙當時同時既反對也贊助知識分子的做法導致出現了關於世俗和宗教事務的重要討論,智慧之家同時也成為希臘文和其他古籍翻譯成阿拉伯文的重要中心. 這場伊斯蘭文藝復興刺激了對古希臘知識的重新探索並確保了這些文本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能夠留存下來.

馬蒙曾被哈倫拉希德任命為呼羅珊得總督,自他繼承哈里發大位之後,馬蒙指名塔希爾作為當地的總督效忠於他並為他提供軍事上的援助. 此舉很快讓馬蒙後悔不已, 塔希爾和他的家族在該地區的政治地位變得根深蒂固, 這與馬蒙嘗試中央集權加強哈里發權威的方針背道而馳.當馬蒙嘗試離間塔希爾和其餘哈里發的政敵的時候,塔希爾王朝的崛起成為了哈里發的威脅.

馬蒙在位期間因其妻子沒有為其誕下任何子嗣而試圖與其離婚.在哈里發能親自選擇法官之前他的妻子僱傭了一位敘利亞法官;該法官同情哈里發的妻,因此不批准離婚.自此事之後,之後的阿拔斯哈里發英語Abbasid caliphs 不再結婚,更傾向於在後宮中尋找自己的繼承人.

馬蒙為了嘗試爭取什葉派穆斯林加入他的陣營,便指定第八代伊瑪目阿里·里達作為他的繼承人,如果阿里·里達能夠比他活得久的話.大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都意識到,阿里·里達年齡太大根本沒有辦法活過馬蒙,故馬蒙的做法被認為是個空洞的承諾;但實際上,是馬蒙在818年毒殺了阿里·里達.這一事件進一步疏遠了什葉派與阿拔斯帝國的關係,他們被阿拔斯所建立的哈里發國既承諾過又否定過.

阿拔斯帝國在馬蒙統治時期是有所發展的. 信德地區的印度教英語Hindu叛亂被彈壓,阿富汗大部分地區隨着喀布爾當地的領導人的投降而被納入阿拔斯境內.伊朗的山區被納入阿拔斯中央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略北的突厥斯坦地區也同樣如此.

832年,馬蒙率領大軍進入埃及鎮壓了最後一次巴什穆爾科普特教徒大起義英語Bashmurian revolts.[3]在那裏他也下令進入吉薩胡夫金字塔尋找知識和寶藏.他在入口附近的地方挖掘地道進入大金字塔.由此產生的通道,後來被命名為"強盜隧道"同時也是如今遊客進入金字塔的路徑.

個人特徵

塔巴里(v. 32, p. 231)於其文中描述說馬蒙身高與常人無二,皮膚白皙,英俊瀟灑,留着長長的鬍鬚,隨着年齡加漲他的鬍鬚也逐漸變深. 他講述了有關哈里發的軼事,包括他無需準備就能言簡意賅,侃侃而談的能力;他的慷慨,他對先知和宗教的尊重;他的節制感,正義感和對詩歌的熱愛;以及對肌膚之親的渴求.

伊本-阿卜杜拉比英語Ibn Abd Rabbih在他的著作獨特的項鍊(al-'iqd al-Farid)中借鑑了早期的資料,對 馬蒙做了類似的描述,說他膚色淺淡且有一頭金髮,留着細長的鬍鬚,還有窄窄的額頭.

家庭

馬蒙有一個正式的妻子烏姆.伊莎, 他的叔叔哈迪的女兒,他在18歲時娶了她.她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穆罕默德和阿卜杜拉.[4]馬蒙此外還有許多妻妾.[4] 其中一位嬪妾桑杜絲為他產下五個兒子,其中就包括了小阿拔斯英語al-Abbas ibn al-Ma'mun,他在馬蒙的統治末期成為阿拔斯帝國的高級軍官和王位覬覦者.[5]

逝世

塔巴里(v.32, pp. 224–231)敘述了833年8月9日那天,馬蒙坐在河岸上告訴與他在眾人這裏有多好的水,同時他還問什麼東西和這水最配,有人告訴他一種特殊的椰棗和這水最配.他注意到有補給的到來,於是他便請人去檢查補給品中是否有這種棗子.他認為如果有的話,那麼便可以邀請眾人配着水一起吃棗.這之後所有這樣做的人都病倒了,其他所有人都康復了,而馬蒙卻去世了.他鼓勵他的弟弟穆阿台綏姆繼續執行他的政策,同時不要給人民帶來超過他們所能承受的負擔.

馬蒙在塔爾蘇斯附近去世.該城最主要清真寺里(塔爾蘇斯大清真寺英語Tarsus Grand Mosque)內有他的陵墓.他的兒子, 阿拔斯·伊本·馬蒙英語Al-Abbas ibn al-Ma'mun並沒有繼位,而是由他的弟弟穆阿台綏姆繼承他的事業.

留給後世的遺產

阿爾馬農環形山是一個位於月球中南部崎嶇不平的高原上的月球上的 撞擊坑.而它正以阿拔斯哈里發及天文學家馬蒙命名.[6]

阿爾馬農環形山的圖片

這個環形山在阿布·菲達環形山的東南面,以及在較小的基伯隕石坑的東部面. 並與艾布·菲達鏈坑 形成了一條直線,一直延伸到210公里外的阿爾泰 斷崖.


宗教上的理念

馬蒙時期的法爾銅幣.伊歷199-218/公元813-833年間統治.該幣於伊歷217年/公元832年在耶路撒冷鑄造.在伍麥亞王朝英語Umayyad Caliphate統治時期 耶路撒冷一般使用其羅馬時期的名字,即Iliya Filastin(阿拉伯語中巴勒斯坦的意思),但自馬蒙統治時期便開始使用伊斯蘭教的名字即al-Quds(意為「聖城」).

馬蒙的宗教信仰素來具有相當的爭議,以至於其他阿拔斯家族的哈里發,[7]以及後世一些伊斯蘭學者都認為他是什葉派穆斯林.比如說,遜尼派學者 阿爾·達哈比英語al-Dhahabi, 伊本·卡希爾英語Ibn Kathir, 伊本·赫勒敦阿爾·蘇尤提英語al-Suyuti明確認為馬蒙是什葉派教徒.[8]他們所謂的什葉派的論據包括,816/817 年,當先知的後裔阿里·里達拒絕被指定為唯一的哈里發之時, 馬蒙便正式指定他為自己指定的繼承人.同時在阿拔斯官方鑄造的貨幣上,貨幣上的描述顯示馬蒙為哈里發,而阿里·里達則為其繼承人.[9] 還有的論據包括:阿拔斯的官方色調的黑色被改成了代表先知的綠色;伊歷210/公元825年,馬蒙寫信給麥地那的統治者屈塔姆·雅法爾,要求他將法達克英語Fadak地區交還給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米的後裔;他還恢復了臨時婚姻英語nikah mut'ah制度,這個制度被哈里發歐麥爾禁止,但在默罕默德和阿布·伯克爾時期仍有實行;伊歷211/公元826年,馬蒙對那些讚美穆阿維亞一世的人表示了反感, 並對這些人施以懲罰;[10]伊歷212/公元827年,馬蒙公然宣稱阿里要優越於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11]公元833年,在理性學派穆爾太齊賴派的影響下,他發起了米哈奈英語mihna運動,同時接受了什葉派對於古蘭經是被某一時刻被創造出來的觀點,而非遜尼派的古蘭經與真主同在的核心觀念.

然而,什葉派的主流信徒確認為馬蒙要為阿里·里達818年中毒之死負責.在隨後的權力鬥爭中, 其他阿拔斯的家族成員打算廢黜馬蒙並以他的叔叔易卜拉欣·伊本·馬赫迪取而代之[12] 因此,除掉阿里·里達是保住自己獨一的、絕對的、不受反對的統治的唯一現實途徑.[13] 馬蒙下令將阿里·里達葬在其父哈倫·拉希德的墓旁,在葬禮儀式上表現出極度的悲痛,並在該地停留了三天. 阿里·里達之子與後繼人穆罕默德·塔基·賈瓦德直到馬蒙833去世為止一直沒有遭到哈里發的為難,生活不受拘束.哈里發召見賈瓦德到巴格達迎娶他的女兒烏姆爾·法德爾,而此舉這顯然引起了阿拔斯家族成員的強烈反對.根據雅庫比的描述,馬蒙給了賈瓦德十萬枚迪拉姆銀幣,並對他說,"我願意成為真主的使者,並成為阿里一脈的先祖之一."[14]

哈里發

馬蒙在位期的阿拉伯帝國在軍事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各地紛紛獨立,其霸權的範圍急速縮小。但馬蒙以開明君主著稱,推動學術發展,對後來的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有很大的影響。

馬蒙將其父在巴格達所建設的圖書館加以擴充,命名為「智慧館」,使其官員朝臣能夠從事古希臘學術研究與希臘文獻之翻譯,在推廣希臘學術方面,「智慧館」之功實不可沒。馬蒙又公認伊斯蘭教思辯神學先驅「穆塔西拉」派的教義,並且下令放逐不遵從此一教義的司法官,設置專司調查的審問機關。更有甚者,他把阿拔斯帝國的旗改換成什葉派旗,以示對什葉派的首任伊瑪目、第四位正統哈里發阿里及其後裔的崇敬,爭取什葉派穆斯林的支持。對於發揚正統派(遜尼派)信仰的阿拔斯帝國哈里發而言,馬蒙可說是一個頗為異端的哈里發。

相關條目

哈里發列表

馬蒙 (阿拔斯哈里發)
出生於:786年逝世於:833年
伊斯蘭教遜尼派頭銜
前任者:
阿明一世
伊斯蘭教第二十五代哈里發
813年-833年
繼任者:
穆阿台綏姆一世
  1. ^ E.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993), Vol. 4, p. 1011
  2. ^ Rechnagel, Charles. World: Historian Reveals Incredible Contributions of Muslim Cartographers.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15 October 2004 [5 March 2015]. 
  3. ^ Gabra 2003,第112頁.
  4. ^ 4.0 4.1 Rekaya 1991,第331頁.
  5. ^ Turner 2013.
  6. ^ "馬蒙 (阿拔斯哈里發)".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Research Program.
  7. ^ Naqawī, "Taʾthīr-i qīyāmhā-yi ʿalawīyān", p. 141.
  8. ^ Dhahabī, Siyar aʿlām al-nubalāʾ, vol. 11, p. 236; Ibn Kathīr, al-Bidāya wa l-nihāya, vol. 10, p. 275-279; Ibn khaldūn. al-ʿIbar, vol. 2, p. 272; Suyūṭī, Tārīkh al-khulafāʾ, p. 363.
  9. ^ https://www.vcoins.com/en/stores/cyrus_coins/28/product/item_13113_abbasid_medieval_islam_almamun_ah_194218_silver_dirham_204ah_isfahan_mint__with_ali_ibn_musa_alrida_as_heir__rare_album_224__difficult_to_find/564808/Default.aspx
  10. ^ Suyūṭī, Tārīkh al-khulafāʾ, p. 364.
  11. ^ Suyūṭī, Tārīkh al-khulafāʾ, p. 364.
  12. ^ Donaldson, Dwight M. (1933). The Shi'ite Religion: A History of Islam in Persia and Irak. BURLEIGH PRESS. pp. 161–170.
  13. ^ 根據馬德倫英語Madelung對於阿里·里達的意外身亡的描述, "他的存在將使得任何與巴格達的阿拔斯家族的和解成為不可能.由此他的死去必定會引起人們的強烈懷疑,馬蒙必定被認為與阿里·里達之死密切相關"
  14. ^ Donaldson, Dwight M. (1933). The Shi'ite Religion: A History of Islam in Persia and Iraḳ. AMS Press. pp. 19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