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洞朗

坐标27°18′N 88°56′E / 27.300°N 88.933°E / 27.300; 88.9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appyseeu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28日 (日) 07:11 歷史:​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7°18′N 88°56′E / 27.300°N 88.933°E / 27.300; 88.933

Donglam
洞朗及周边地区
位置27°18′N 88°56′E / 27.300°N 88.933°E / 27.300; 88.933
山脉东迦山脉(Dongkya range)
近海水体洞朗曲(Doklam river)
面积
 • 总计89平方公里(34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4,653米(15,266英尺)
(拉恩久(Merug La))

洞朗藏語གདོང་ལམ藏语拼音Donglam,印度稱為Doka La,不丹與其他國家稱此為Doklam,音譯「都克蘭」或「多克蘭」),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南端,是毗邻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处的狭长高原。 1998年,中国和不丹签署书面协议达成一致,同意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现状[1][2]。2017年6月,印度军队越界阻止中国在这一地区修路,引发了中印之间长达71天的对峙。

地理

参见:洞郎地区边界线

洞朗北接下亚东乡的亚拉池、夏巨拉(4429米);西以巴塘拉(4545米)、恩穷拉、拉恩久(4630米)、多卡拉(4283米)等一线分水岭山脊与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马珍山(原“支莫挚山”,为中、不、印三国交界点)开始,沿东南方向的切日(4325)、切拉日东山(4164米)、仁岗贡(3932米)等一线山脊,最南达姐普拉(姐普山口)与不丹国为邻;至东与卓木麻曲相连,与下亚东乡的鲁林,当比山、恰尔塘等地隔河(卓木麻曲)相望;东北至色布、沈久拉(4200米)、果拉等地。洞朗地区距西北方向的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约15公里。

洞朗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西藏春丕河谷的一部分,海拔由吉姆马珍山的4363米逐渐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点为康布麻曲(Torsa)出境(不丹)处,为1655米。洞朗地区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个,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该地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

历史

1861年2月英國入侵哲孟雄(今錫金),哲孟雄国王在3月28日和英屬印度签订了庭姆隆條約英语Treaty of Tumlong,哲孟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3]。189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清朝承認哲孟雄為英國的保護國,并劃定哲孟雄與西藏邊界[4]

但是不丹並沒有簽署此條約或其他劃界條約。

2017年中印洞朗地区对峙

2017年6月,雖然印度官方並未宣稱對洞朗地區擁有主权,但以「中國侵犯不丹主權」、「印度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批准印度军队越过中印边界,阻止中国在該地修建道路,並与中国军队对峙。

該地區位於中國南部、印度東北錫金邦與不丹交界。中國和不丹在這一區域有領土糾紛,而印度支持不丹。不丹是目前中國14個陸地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但和印度關係密切。中不建交的最大障礙正是領土問題。

1949年,不丹与印度签订条约,同意印度指导其外交及国防事务,但2007年的新条约不再允许印度指导不丹。印度指责中国越过边境非法修路,中国指责印度进入其领土[5]

2017年6月29日,不丹称中国在争议领土上修建道路,而向中国表示抗议[6],并且由于紧张局势,加强了边境安全[7]。同日,中国公布了一份地图,并宣称根据地图,直至吉姆马珍雪山的领土(包括洞朗地区及锡金的部分领土)属于中国,且其受《中英藏印條約》的支持[8]。7月3日,中国向印度表示,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接受及贊成《中英藏印條約[9]。7月5日,中国宣称,中不两国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即洞朗地区属于中国,两国之间没有任何争议[10]。截至2017年12月,中方已经在洞朗建立军事设施[11]

参见

参考资料

  1. ^ greenmindz.com. Bhutan-China talks end in agreement - Bhutan Observer. [2017-07-06]. 
  2. ^ India enters into Bhutan-China border conflict – Bhutan News Network. [2017-07-06]. 
  3. ^ James Minahan. Encyclopedia of the Stateless Nations: S-Z. Greenwood Publishing. 2002年: 1729. (英文)
  4. ^ Younghusband, Francis. India and Tibet: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which have subsist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the time of Warren Hastings to 1910; with a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 mission to Lhasa of 1904. London: John Murray. 1910年: 51. (英文)
  5. ^ Som, Vishnu. Shukla, Shuchi , 编. At Heart Of India-China Standoff, A Road Being Built: 10 Points. NDTV. 2017-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9). 
  6. ^ Bhutan protests against China's road construction. The Straits Times. 2017-06-30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7. ^ Bhutan issues scathing statement against China, claims Beijing violated border agreements of 1988, 1998. Firstpost. 2017-06-30 [2017-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8. ^ EXCLUSIVE: China releases new map showing territorial claims at stand-off site.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9. ^ Nehru Accepted 1890 Treaty; India Using Bhutan to Cover up Entry: China.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10. ^ PTI. No dispute with Bhutan in Doklam: China. 2017-07-05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1. ^ 人民日报海外版. 印媒称中国在洞朗建完整军事驻地 莫迪被批误国.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