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 (电影)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0日) |
环太平洋 Pacific Rim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葛雷摩·戴托羅 |
监制 | 湯瑪士·塔爾 強·賈希尼 葛雷摩·戴托羅 瑪麗·帕倫特 |
编剧 | 崔維斯·畢奇漢[*] 吉勒摩·戴托羅 |
剧本 | 崔維斯·畢齊漢 葛雷摩·戴托羅 |
故事 | 崔維斯·畢齊漢 |
主演 | 查理·杭南 伊德瑞斯·艾爾巴 菊地凜子 查理·戴 朗·普爾曼 羅伯特·卡辛斯基 馬克斯·馬蒂尼 |
配乐 | 雷明·賈瓦帝 |
摄影 | 葛雷摩·納瓦羅 |
剪辑 | 約翰·吉爾羅伊 彼得·阿曼德森 |
制片商 | 傳奇影業 |
片长 | 132分钟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13年7月11日 2013年7月12日 2013年7月18日 2013年7月31日 |
发行商 | 華納兄弟 |
预算 | 1.9億美元[1] |
票房 | 4.11億美元[2] |
前作与续作 | |
续作 | 《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环太平洋 |
香港 | 悍戰太平洋 |
臺灣 | 環太平洋 |
新加坡 | 悍战太平洋[3] |
《环太平洋》(英語:Pacific Rim)是一部2013年美國科幻怪獸動作片,由傳奇影業製作再由華納兄弟發行。電影由葛雷摩·戴托羅执导,並由查理·杭南、菊地凛子、伊德瑞斯·艾爾巴和朗·普爾曼等人主演。劇本方面由崔維斯·畢齊漢編寫以及葛雷摩·戴托羅設計。電影背景設定於未來世界,人類發明大型機械人對抗來自外星並從太平洋深處入侵地球的怪獸。
台灣於2013年7月11日,美國于7月12日[4]、香港於7月18日、中国大陆于7月31日上映,取得4.1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作為票房成功,並在葛雷摩·戴托羅歷年所執導的電影中票房最為出色。電影許多元素致敬怪獸、機甲和日本動畫,同時還受到邪典追捧。續集《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前置作業一度受擱置,但最終於2018年3月23日上映。
劇情
2013年,太平洋深處出現一個稱作「突破點」(The Breach)的宇宙傳送門,冒出一大群稱為「怪獸」(Kaiju)的外星巨獸,陸續摧毀各個環太平洋地區主要城市,造成人類傷亡和損失均慘重。為了能和怪獸抗衡,世界合作研發出「機甲獵人」(Jaeger):對抗怪獸的巨大武裝機械人,由兩名腦部神經網路互相串連(Drifting;全名「浮動神經元連結」)的操縱者同步操作,讓人類與怪獸之間的戰役變成持久戰。2020年,美國機甲「吉普賽危機」負責攔截一隻即將登陸阿拉斯加的量級三怪獸時,駕駛員萊利和彥西·貝克特兄弟為了保護一艘困在深海區的漁船,導致機甲嚴重損毀,彥西因此陣亡。倖存的萊利單獨作戰並最終取勝,在海灘上獲救後因失去親人而決定放棄保家衛國使命,留在海灣一帶當建築工人謀生。
五年後,各國機甲獵人隨著怪獸等級攀升而相繼敗陣,行動總指揮官史塔克·潘特考斯得知政府不會資助他後,下令將各國僅存的四架機甲:中國「暴風赤紅」、俄羅斯「車諾阿爾法」、澳州「衝鋒發現號」、以及修復升級完成的「吉普賽危機」集體調至位於香港的基地,計畫靠放置核彈摧毀突破點。留在阿拉斯加當工人謀生的萊利受傳喚而勉強重裝上陣,挑選自己的副駕駛候選時,萊利看中史塔克麾下的日裔工程師森真子,與她對打平手後認定她是最佳人選。然而在吉普賽危機試運行時,萊利和真子進行首次連結,過程中都因為受到喪親的悲傷往事影響而分心,真子甚至陷入回憶中無法自拔、險些釀成災難,迫使控制室的人拔掉電源才停止。高傲的衝鋒號駕駛查克·韓森認為他們沒資格參與行動,而萊利同時從真子的回憶中得知,她在受襲的東京中被史塔克救過。
基地中負責怪獸研究的科學家紐頓·蓋茲勒,用一塊從怪獸身上摘取下來的大腦活樣本,進行首次“人獸連結”實驗,在實驗成功下得出結論:近幾年出現的怪獸都是克隆形式哺育出來,僅是幫助身在突破點另一邊真正外星族群「先驅」消滅人類、讓牠們佔領地球,等用盡自然資源後再移居別處。史塔克為了確認信息而命令他重新來過,提議他去找販賣怪獸稀有器官的本地黑市商人漢尼拔·周得到新的活樣本,表示自己目前跟他合作才得到大筆行動資金。然而不久,兩隻量級四的怪獸全速向香港前進,史塔克下令除吉普賽危機以外的三架機甲前去攔截;紐頓同時到市中心找到漢尼拔·周的店面,解釋自己為了人獸通感實驗而需要樣本,但也讓漢尼拔得知兩只怪獸同時趕往這裡是因為群體智慧追蹤到紐頓的實驗,於是準備去避難時將紐頓趕出門。
暴風赤紅與車諾阿爾法受到兩隻怪獸的聯合攻擊而全部被毀,怪獸身上發出電磁脈衝導致衝鋒號與基地均停電,當時躲在避難所的紐頓受到包圍而命懸一線。但由萊利與真子操縱的吉普賽危機靠核供電歸來,奮力將兩隻怪獸全部消滅,讓他們二人一雪前恥且眾望所歸。史塔克下令計劃照常進行時突然流鼻血,便單獨對萊利揭示他十年前在東京獨自操縱機甲救下真子當天,駕駛時間過長導致身體罹患輻射中毒,僅能靠吃藥抑制病情。緊接著,另外兩隻量級四的怪獸從突破點爬出,按兵不動地對洞口進行看守,史塔克決定代替因負傷而無法參戰的查克之父赫克,冒著生命危險而陪查克運送核彈。
紐頓跟著漢尼拔的開採團隊在第一時間來到怪獸的屍骸前摘取器官,但發現該怪獸的大腦早已在戰鬥中毀掉,然而該怪獸體內剛好懷有一隻幼獸,其瞬間從腹部中爬出,將站在原地的漢尼拔吞食後,最終因臍帶繞頸致死。紐頓幸運地獲得一顆完整大腦樣本,赫曼跑來決定和他共同進行連結實驗。當兩架機甲來到深海突破點邊緣準備進行核彈投放工作時,得到新結論的紐頓和赫曼跑來通知,突破點具有類似“生物辨識”的效能,任何沒有攜帶怪獸基因的物體則無法穿越至另一邊。眾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而一隻量級五的巨獸也從突破點爬出,由於在水中無法使用陸上武器,兩架機甲受到三隻怪獸的聯合攻擊下全部嚴重受損,儘管設法殺死其中一隻卻仍然陷入絕境。史塔克和查克決定自我犧牲,以自殺式手段引爆核彈炸死另一隻怪獸,還將巨獸炸傷。
萊利和真子趁機衝向巨獸,用胸口的核反應爐燒穿其胸膛,並與巨獸的遺體直接通過突破點。萊利先將缺氧昏迷的真子送進逃生艙撤離出去,獨自與機甲抵達突破點的另一邊,開啓核反應爐的核熔毀系統後迅速進逃生艙脫離,隨著機甲自爆,突破點徹底坍塌而阻斷怪獸通路。使命達成讓基地的人歡呼不盡,兩個逃生艙也浮到海面上,真子喊醒昏迷的萊利,兩人在救援直升機到達時相擁。代替史塔克成為總指揮官的赫克,對眾人高喊突破點已摧毀,耗時十二年的怪獸戰役隨之終結。當時在香港,遭幼獸吞食的漢尼拔割開幼獸腹部逃出來,但也找不到他的鑲金皮鞋。
角色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查理·漢納 Charlie Hunnam |
萊利·貝克特 Raleigh Becket |
美國機甲「吉普賽危機」的主駕駛,五年前執行任務時意外失去搭檔哥哥而留下心理陰影,五年下來過著落魄生活,直到今日才決定回歸使命,再度踏進機甲中保家衛國。 |
伊德瑞斯·艾尔巴 Idris Elba |
史塔克·潘達考斯特 Stacker Pentecost |
美國軍方元帥,機甲獵人計畫的總指揮官,曾駕駛過日本戰狼探戈號。身經百戰的他成為怪獸戰役的最大貢獻者,沒有政府援助之下建立反抗軍。 |
菊地凜子 Rinko Kikuchi |
森 真子 Mako Mori |
日本機械設計師,父母於十年前的怪獸襲擊中喪生,立誓要為家人報仇而加入計畫中,後來自願成為「吉普賽危機」副駕駛。蘆田愛菜飾演幼年時期的真子。 |
查理·戴 Charlie Day |
紐頓·「紐特」·蓋茲勒 Dr. Newton "Newt" Geiszler |
負責研究怪獸屍體的科學家,為人瘋癲,對怪獸十分癡迷,僅透過理論以及科學器材,成為史上首位跟怪獸的心理接觸的人。 |
朗·普尔曼 Ron Perlman |
漢尼拔·周 Hannibal Chau |
全亞洲最大的怪獸黑市商人,曾資助過急缺行動資金的史塔克,因此得到史塔克准許而在附近一帶自由開採怪獸器官,拿到國外去賣錢。 |
柏恩·高曼 Burn Gorman |
赫曼·葛里布 Dr. Hermann Gottlieb |
負責計算怪獸襲擊數值的科學家,紐頓的搭檔,為人跟他一唱一搭,但性格和他截然相反,不會為事實感到瘋癲或自傲。 |
羅伯·卡辛斯基 Robert Kazinsky |
查克·韓森 Chuck Hansen |
澳洲機甲「衝鋒發現號」的副駕駛,被父親獨自帶大,百戰百勝的作戰經驗使他自視甚高,一開始瞧不起萊利,直到被他營救才改變看法。 |
馬克斯·馬蒂尼 Max Martini |
赫克雷斯·「赫克」·韓森 Hercules "Herc" Hansen |
查克的父親,亦為衝鋒發現號的主駕駛,與萊利和史塔克是舊識。 |
小克利夫頓·柯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 |
蔡天同 Tendo Choi |
華裔美國人,精英系統工程師,同時擔任機甲獵人的主系統規劃師,跟萊利保持多年好友關係。 |
迪亞哥·克萊坦霍夫 Diego Klattenhoff |
彥西·貝克特 Yancy Becket |
萊利的哥哥,吉普賽危機號的前任主駕駛,在五年前的戰役中被怪獸拉出機甲獵人而身亡。 |
海瑟·多克森 Heather Doerksen |
薩沙·凱戴諾夫斯基 Lt. Sasha Kaidonovsky |
俄羅斯中尉,車諾阿爾法的主駕駛。 |
羅伯特·梅耶 Robert Maillet |
艾力克西斯·凱戴諾夫斯基 Lt. Aleksis Kaidanovsky |
薩莎的丈夫兼搭檔,車諾阿爾法的副駕駛。 |
劉智福、劉智滿、劉智堂 Lance, Mark, and Charles Luu |
偉唐三胞胎 Wei Tang Triplet |
三胞胎兄弟,中國機甲獵人暴風赤紅的三名主駕駛。 |
機甲獵人
國家 | 中文/英文名 | 級別 | 基本資料 | 戰力指數 | 備註 | 狀態 | 缺點 | ||||
高度 | 重量 | 機動力 | 攻擊力 | 防禦力 | 怪獸擊殺數 | ||||||
---|---|---|---|---|---|---|---|---|---|---|---|
美国 | 吉普賽危機 Gipsy Danger |
第三世代型 Mark III |
79公尺 | 1980公噸 | 7 | 8 | 6 | 9 | 美國頭號機甲獵人,採用核動力渦輪引擎,具備一定的海水利用技術,以神經元浮動聯結雙人操作系統,虽然造价高昂,但免去了常规动力机甲獵人在补给和维修上的繁琐程序。注重頭部、前胸、後背和肩膀防護,動力和下盤穩定,強調肉搏戰鬥 。同時手部配備有左右各一門離子砲及後來在香港加裝的各一具伸縮式屠獸劍。於加州聖地牙哥和洛杉磯等地多次擊敗怪獸,但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外海一役重創,回收後在香港重新翻修並接受各種升級改裝,如加裝屠獸劍、安裝第二座核反應爐、更新操作介面等。經升級後的綜合實力可與第四世代機甲獵人平起平坐。 | 使反應爐熔毀自爆 | 四肢防護力低 |
澳大利亞 | 衝鋒發現號 Striker Eureka |
第五世代型 Mark V |
76公尺 | 1850公噸 | 10 | 10 | 9 | 11 | 世界第一、也是現存唯一一架第五世代機甲獵人,系統完全數位化,重击的铜拳,膛載火箭炮、蜇型手刀和前胸導彈,反应速度很快,遠程攻擊與近戰肉搏皆擅長,是集各款機甲獵人的精華的精銳機種,而且它还设计有逃生舱。擊殺怪獸最多的機甲獵人,在墨爾本、奧克蘭、布里斯班、悉尼、馬尼拉、馬來西亞古晉及墨西哥阿卡布科等地皆留下戰功。另外,前胸導彈發射器裝備的導彈使用的是特殊反怪獸彈頭。 | 引爆核彈自爆 | 對EMP防護較弱 |
中国 | 暴風赤紅 Crimson Typhoon |
第四世代型 Mark IV |
76公尺 | 1722公噸 | 9 | 8 | 6 | 7 | 在中國常州組裝的機甲獵人,採用纯鈦合金裝甲及反應爐,每一条關節採用五十个柴油动力引擎,獨眼,頭部有變焦望遠鏡功能,頸部靈活,腰部甚至可360度轉動。也是歷史上唯一一部需要三人驾驶、又有三隻手臂的機甲獵人,五個中格斗、肉搏頂尖的機甲獵人。右臂配有雙拳,可以发出锋利的旋刀,左臂具有生物識別功能,手掌可變形為高轉速圓鋸。可鎖定怪獸的骨骼精確打擊,右臂旋刀的配合,再加上敏捷速度,可以变成暴风的格斗必杀技“雷云阵型”,可以在肉搏战时发挥效力。作为五款机甲中最轻的一款,因此速度方面比较占优势,以上的武器使他成为了极端骇人的末日打手,官方設定中除香港外,亦曾於大阪、胡志明市、曼谷、上海、台北、札幌等地擊敗過怪獸。 | 頭部 摧毀 | 指揮艙(頭部)防護力過弱 |
俄羅斯 | T90 車諾阿爾法 T90 Cherno Alpha |
第一世代型 Mark I |
85公尺 | 2412公噸 | 3 | 10 | 10 | 6 | 現役最舊、最重,但戰鬥經驗也最豐富的機甲獵人,在其世代裡是最早建造出來的大前輩。原佈署於海參崴,多次成功防衛俄羅斯太平洋岸。因應俄羅斯的天寒地凍,特別注重防低溫、防海水設計,採用內燃機引擎,戰鬥風格加入古羅馬摔跤術和西洋拳的特点,在關節設計上以簡單的扳手式手掌、手臂存在多种操作方式,号称戰場上的戰爭機器,以特斯拉電磁驅動裝置驅動拳頭攻擊怪獸。頭部具超厚裝甲保護,摔跤、力气,肉搏大大提升,也是所有机甲中最高,最壮的,是防護力最好的機甲獵人之一,也同时是速度最慢的,駕駛艙在胸前而沒有像其他機型一樣配備逃生裝置。 | 硫酸腐蝕 重擊砸碎 |
機動力不足,且没有配备逃生装置 |
日本 | 探戈狼 Coyote Tango |
第一世代型 Mark I |
82公尺 | 2312公噸 | 5 | 7 | 4 | 3 | 日本開發的機甲獵人,在第一世代中算是最晚建造的後輩,该款機甲獵人操纵人员仅有一人(后期为两人),机动性和操控性存在一定缺陷,反应能力比较迟钝,武器除了背部的加農砲外,就是雙手手掌上的試作型V-PI能源加農砲,因此在機甲獵人中有著數一數二的遠距離戰鬥力,但為了追求高攻擊力和速度的結果就是犧牲過多裝甲防護,是防護力最差的機甲獵人之一,甚至出現駕駛艙對動力爐的抗輻射能力過低的嚴重缺陷。在怪獸"惡魔女巫"襲擊東京時由當時仍為駕駛員的史塔克操作負責迎擊,受到重創後成功打敗怪獸並救回當時年幼的森真子,任務結束後遭到除役。 | 於聖勞倫斯被毀[註 1] | 防護力差 |
怪獸
中/英文名 | 量級 | 高度 | 重量 | 機動力 | 攻擊力 | 防禦力 | 毒性 | 簡介 | 弱點 | 上岸點 |
入侵者 Trespasser |
一 | 92米 | 2700噸 | 7 | 5 | 4 | 中 | 第一只在地球上出現的怪獸,對人類造成相當大的恐慌、也為人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踏平了奥克兰、舊金山、金門三座城市後被死於人類軍隊的核彈炮擊中。頭骨被人類回收保存在博物館,也在幾年後被人類做成玩具與宣傳活動。 | 無 | 舊金山 |
混沌 Hundun |
一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第二只在地球上出現的怪獸,也再度重創人類社會,踏平整座馬尼拉後被人類軍隊消滅,但死亡軀體流出來的藍色血液嚴重汙染了水源。 | 無 | 馬尼拉 |
怀脑 Kaiceph |
一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第三只在地球上出現的怪獸,牛頭外形,襲擊墨西哥沿岸,被人類軍隊消滅後屍體以航空母艦載回,也點醒所有人類怪獸襲擊不會就此結束。 | 無 | 聖盧卡斯 |
卡洛夫 Karloff |
一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第四只在地球上出現的怪獸,它最大的特点是又高又瘦,灰色的皮肤,肩部、背部、手掌呈红色,头部修长,长着两对眼睛,類似科学怪人,被人類的第一個機甲獵人「戰鬥預控號」擊殺,為歷史上第一隻被機甲獵人所擊殺的怪獸,也給了機甲獵人計劃極大的信心,由此拉開了機甲獵人大戰怪獸的帷幕。 | 無 | 溫哥華 |
惡魔女巫 Onibaba |
二 | 60米 | 2040噸 | 4 | 6 | 9 | 中 | 第一只在地球出現的二級怪獸,外形類似鱈場蟹,擁有一雙大鉗子,由史塔克獨自駕駛的戰狼探戈號擊殺。 | 頸部、肋间、韌帶 | 東京 |
镰刀头 Knifehead |
三 | 96米 | 2700噸 | 7 | 7 | 7 | 中 | 体型最大的三级怪兽,外形類似鯊魚,相对比较笨重。它身背贝壳一般的盔甲,黄色的动脉密布周身,胸前两对前肢是它的攻击武器,其中主肢硕大无比。最有效的武器是其大刀形状的頭骨,前端狭长,力量之大可以贯穿整个机甲。在即將登陆安克拉治時被吉普賽危機號攔截,在重創吉普賽危機號後被危機號發出的離子炮擊殺。 | 颈部、咽喉 | 安克雷奇 |
病毒 Mutavore |
四 | 90米 | 2630噸 | 5 | 4 | 7 | 中 | 擁有圓月彎刀形状的頭骨,三只眼睛,背后有两只翅膀般的结构。在悉尼基地关闭一天之后登陸悉尼,只用了一个小时輕易推倒了坚固的生命之牆,也在進入城市時被剛除役的衝鋒發現號擊殺。 | 肋间 | 悉尼 |
尾立鼠 Otachi |
四 | 63米 | 2690噸 | 8 | 6 | 7 | 極強 | 擁有翼龍外形的四級怪獸,四肢行走,行动敏捷,鋼鐵尾巴尖端有剪刀般的角质物,横扫威力巨大,前肢上隐藏着一对翅膀而可以像翼龍般地进行飞行。毒性非常强大,全身遍布着蓝色荧光般的血脉,下巴有上一个巨大的毒囊。舌头是蓝色荧光的花瓣状结构,类似于蛇的信子,同時也是它的感知器官,而喷出的高腐蚀性的硫酸能融化机甲的外壳。在登陸香港時單單用尾巴就擊敗了暴風赤紅號,並以硫酸重創車諾阿尔法號。最後被吉普賽危機號利用屠獸劍斬成兩半(腰斬),但死亡軀體被人類發現懷孕了一只小怪獸,小怪獸的威力同样不可小觑,因此是已知最強大的四級怪獸。 | 肋部、毒囊 | 香港 |
棱背龜 Leatherback |
四 | 81米 | 2900噸 | 5 | 6 | 10 | 低 | 擁有大猩猩外形的四級怪獸,體形龐大、手長腿短,身披厚重的角质层外壳,双拳就像一对大铁锤。它拥有所有四級怪獸中最高的防御力,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而毫发无损,以此来弥补速度上的劣势。它最强大的武器是有机电磁脉冲——位于头部的发光器官,平时脉冲发射器隐藏在坚厚的铠甲中,使用时头部铠甲张开,脉冲器就像一个充电器,会释放电磁脉冲,让機甲的电子武器全部失效(可是對於採用較舊類比系統與核動力的吉普賽危機無效)。此外它並是一隻非常聪明的怪獸,一旦受伤就立刻逃走,還與鐵尾在登陸香港時制定战术,一个正面进攻,一个背后偷袭,在鐵尾以硫酸重創車諾阿尔法號後交由革龜直接打碎,最後在與支援的吉普賽危機號交戰時被連續發射的離子炮擊殺。 | 腹部 | 香港 |
迅龍 Raiju |
四 | 109米 | 3475噸 | 10 | 7 | 8 | 中 | 速度最快的四級怪獸,擁有類似鱷魚與穿山甲的外形,周身鳞片全副武裝,流线型的头部,巨大的腳趾,使其在水中能够保持很高的行动力。保持着食肉动物的特点,比如它的血盆大口,但这只是一个伪装,巨口呈三面花瓣状打开后,里面隐藏着它真正的“頭部”,也是个会发光的嘴,在守護裂縫時被吉普賽危機號用屠獸劍斬成兩半(縱向斬開)。 | 頭部 | 突破點 |
憎恶 Scunner |
四 | 134米 | 3230噸 | 5 | 9 | 8 | 低 | 咬力最強的四級怪獸,外形類似公牛,周身披着金属光泽的硬甲,头部一对角狀物,巨大的前肢是其主要攻击武器,但在水下速度稍慢。和雷獸守护突破点,最後在跟隨懶婦一起進攻尤里卡突袭者時被它用氫彈炸碎。 | 颈部 | 突破點 |
懶婦 Slattern |
五 | 183米 | 6750噸 | >10 | >10 | >10 | 極強 | 歷史上第一只五級怪獸,體型的巨大幾乎是機甲三倍,三条尾巴,雙髻鯊外形,力量、防禦力、智力、攻击力、毒性與速度都比任何怪獸都要強大。其皮质也很厚,而且非常富有弹性,普通物理攻击打在其身上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三條尾巴是其主要攻擊武器,巨大的前肢揮動起來也是威力無窮。擁有各種具有毀滅性的攻擊,與衝鋒發現號戰鬥時被它利用氫彈炸傷,最終被進入突破點的吉普賽危機號用反应炉烧死。 | 腹部 | 突破點 |
製作
《環太平洋》由華納兄弟與傳奇影業公司推出,傳奇影業/DDY製作,由葛雷摩·戴托羅執導。本片以2D、3D版本上映,部分戲院則會有IMAX版,並由華納兄弟娛樂公司旗下的華納兄弟全球發行。
2011年11月14日开拍[5],2012年4月杀青,主要拍摄地位于多伦多[6]。
此片的幕後創意團隊包括奧斯卡得獎攝影指導葛雷摩·戴托羅(《羊男的迷宮》)、製作設計安德魯·奈斯可蘭尼和卡蘿絲·碧兒、剪輯彼得·艾蒙森和約翰·吉爾羅,以及服裝設計凱特·荷利。配樂則是由拉敏·賈瓦迪所編寫。視效總監是約翰·諾爾和詹姆斯·普萊斯,動畫總監則是豪爾·席可。
企划
在2006年2月有报道称葛雷摩·戴托羅将会执导一部由崔維斯·畢齊漢编写的幻想主题剧本《Killing on Carnival Row》的电影,不过这个再并无下文。[7] 比彻姆在之后有次在圣塔莫尼卡码头附近的海滩上散步时,想象出了一架巨型机器人和一只大怪兽在打架;“它们超级大,差不多是像神那样从雾气裡具象化出来的。”他随后以此构思出了《环太平洋》大体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每台机器人都要由两名驾驶员操纵之类的点子,并延展出“如果当其中一个驾驶员死掉了会怎么样?”的假设。比彻姆将故事基调定位“关于失去,在失去后继续前行,以及应对幸存者的负罪感”,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8] 2010年5月28日,有报道称传奇影业已买下比彻姆的25页电影剧本大纲,并确认影片名称为《环太平洋》。[9]
2010年7月28日,有报道称葛雷摩·戴托羅的下一部电影将会是改编自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中篇小说《疯狂山脉》,由环球影业制作出品,詹姆斯·卡梅隆监制。[10] 当葛雷摩·戴托羅去与传奇影业讨论两者合作一部电影的可能性时,他被比彻姆的剧本大纲所吸引,尽管当时的剧本只还是薄薄的几张纸。[11] 葛雷摩·戴托羅随后与传奇影业签订一份协议:他在执导《疯狂山脉》的同时也将监制《环太平洋》并合写其剧本;由于影片在制作时间上的冲突,只有当《疯狂山脉》被取消时,他才会亲自来执导制《环太平洋》。[12] 而传闻汤姆·克鲁斯将连带主演《疯狂山脉》。[13]
2011年3月7日,有报道称环球影业将不会制作《疯狂山脉》,原因是葛雷摩·戴托羅不愿妥协1亿5000万美元的预算和R级(限制级)的影片分级。[14][15] 墨西哥导演稍候回应道:当这件事(影片取消)发生时,有些事从来没在我身上发生过,但那个周末我真的哭了很久。我不希望自己听上去像个可怜的人,不过我确实被这个决定伤的很重,我为这个项目而落泪。[16] 《疯狂山脉》被宣布下马是在一个周五,而葛雷摩·戴托羅在隔周的周一便签下了执导《环太平洋》的合约。[13]
葛雷摩·戴托羅在之后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与特拉维斯·比彻姆合作编写剧本,在影片的演职员名单中,他被列为剧本作者之一。他介绍了他总是希望在这种类型影片中看到的想法,比如怪兽的诞生和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目击怪兽的进攻。[17] 剧本还有获得了来自尼尔·克洛斯的编辑改写,不过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演职员名单裡,他曾撰写了由葛雷摩·戴托羅监制的恐怖电影《屍人保姆》的剧本以及创作了本片主演之一伊德瑞斯·艾尔巴曾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卢瑟》。此外,帕特里克·梅尔顿、马库斯·邓斯坦和德鲁·皮尔斯等人也为本片的剧本进行了编辑改写,不过他们的名字也没有被列入演职员名单。[18][19]
拍摄
《环太平洋》于2011年11月14日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正式开拍,[20]直到2012年4月结束。[21] 而导演本人在第二周的拍摄工作临近尾声时向媒体提及了本片的进度。[22] 在摄制过程中,本片的代号被称作“Silent Seas”以及“Still Seas”。[23]
在本片之前,葛雷摩·戴托羅从没有在115天之内拍摄完一部电影,不过《环太平洋》的拍摄周期只有103天。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德尔·托罗拟定了一个单分出来的单位,这样他就可以每天早于主单位开工,以及在他的休息日也能制作。在这103天内,葛雷摩·戴托羅每天工作17~18个小时,一周7天无休。此外,他还采用了新的方式来指导演员的表演,他允许演员有“失败”的动作和即兴发挥;不过全片还是在德尔·托罗的牢牢掌控之下拍摄,“所有的东西,100%都要迟早从我眼前过一遍。我统揽一切。有些人喜欢这样,有些人不喜欢,但为了完成影片,这是唯一的方法。”。[24]
《环太平洋》使用了瑞德數位電影攝影機公司的Red One数码摄像机拍摄。[25] 最开始的时候,葛雷摩·戴托羅并没有想要把本片拍成3D电影的打算,他认为影片中机甲和怪兽的庞大体型不会给3D带来好的效果。不过后来影片被宣布将会通过转制提供3D版本,而转制的周期超过了40个星期。葛雷摩·戴托羅说:“我能跟你说什么呢?我改变我的想法了,我不是去竞选,我可以成为罗姆尼。”[26]
葛雷摩·戴托羅从电影中剪掉了大约1个小时长的原片素材。这些被弃用的脚本素材展现了角色们的很多细节,不过导演认为这影响了影片的一些平衡,他阐述到:我们不能假装这是易卜生与一堆怪兽和几只巨型机器人混在一起。我不能假装我正在深刻的反思人类。“每个角色的细节都要被剪到最低要求。导演想让电影保持在两个小时左右,尤其是对年轻观众而言。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和阿方索·卡隆参与剪辑。亚历杭德罗删掉了“十多分钟的镜头”,而阿方索删掉了“几分钟”并重新编排了几个场景[27]。跟詹姆斯·卡梅隆和大卫·柯南伯格所做的一样,两人出现在片尾字幕的“特别鸣谢”名单中[28]。
设计
德尔·托罗把《环太平洋》设想成一个真诚且丰富多彩的冒险故事,带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通透明亮之感”,这跟“超级焦虑、超级黑暗且愤世嫉俗的暑期档电影”是极为不同的。导演聚焦于“场面大、壮丽且精制的视觉效果”,动作要让成人观众满意,但表示他“真正希望”向年轻一代的孩子介绍怪兽和机甲流派。尽管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这些流派,但它避免了直接引用以往的作品。德尔·托罗意在塑造出一种原创但“让人着迷”于其影响,灌输着“史诗之美”和“歌剧之宏伟”的事物。制作出片尾字幕的雷·哈利豪森和本多猪四郎曾分别创造《原子怪獸》和《哥斯拉》等巨型怪物流派电影。
音乐
《环太平洋》的配乐由德籍伊朗裔作曲家拉敏·贾瓦迪(Ramin Djawadi)负责制作。导演葛雷摩·戴托羅选择他来为本片编排曲目是看中了拉敏·贾瓦迪在为《越狱》、《钢铁侠》以及《权力的游戏》等影视作品配乐过程中优秀表现,葛雷摩·戴托羅认为拉敏·贾瓦迪的音乐风格在宏伟中又透露着一种人性。[29] 本片的结尾曲《Drift》由布莱克·帕尔曼作词,并由她与美国说唱巨星RZA演唱。[30]
《环太平洋》的原声碟《Pacific Rim: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分为数字版和实体版。两者在亚马逊网络商城分别于2013年6月18日与25日上架发售。[31] 实体版原声碟于7月9日开始在零售店发售,早于电影正式上映三天的时间。[32]
發行
评价
媒体综评65分,其中《罗杰·艾伯特网站》、《坦帕湾时报》、《纽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给出满分;烂番茄新鲜度72%,获得良好口碑,一般认为动作场面与视觉效果非常精彩,但剧情太过简单[33]。
美媒代表性评价有:“头脑与肌肉俱全,巨型机器与凶恶怪兽之间的搏斗惊心动魄,在保证足够养眼元素的同时打造出史诗般地气魄”,“充斥着各种噪音、碎屑和破坏的动作影片,但延展至每一个角落的兴奋与活力,乃至刻意安排的细节铺垫都让本片疯狂”,“在批量的战斗场景之间,德尔莫还不忘塑造他特有的温情和艺术观感,也正是如此才让本片没有那么冰冷和无趣”,“多了一些其他机器人大片那样的聒噪与喧嚣,少了一些吉尔莫-德尔-托罗式的沉静内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34]
日本著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在观看完本片后,连发多条Twitter推文盛赞本片。[35]
由于中国大陆上映的版本采用了潮流式本土化翻译,引起了网友褒贬不一的广泛争议以及对翻译员贾秀琰的吐槽。[36][37][38][39][40]
票房
北美方面,首周末收获3830万美圆名列第三位,北美累计1.018亿。
香港方面,累计3170万港币。
中國方面,自7月31日在上映后,首周五天收2.9亿元人民币(约4500万美元),成为当周票房冠军,这一成绩也超越了《小时代》的2.7亿,成为2013年中国暑期档中首周成绩最高的。次周入帐2.1亿蝉联冠军,12天累计5亿。第三周收1.5亿实现三连冠,中国以累计6.5亿的成绩超越北美成为本片第一大票仓[41]。第四周收4000万列第四,累计6.9亿。
台灣方面,首週四天票房為新台幣1.08億元[42];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2億元[43];第三週票房累計至近新台幣2.7億元[44];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3.14億元[45],位居2013年全台票房第四名。
上一届: 《怪獸大學》 |
2013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28-29周 |
下一届: 《金鋼狼:武士之戰》 |
上一届: 《速度与激情6》 |
2013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31-33周 |
下一届: 《侏罗纪公园3D》 |
續集
續集於2012年7月就開始一直在討論中,在《環太平洋》上映後有傳言將不會有續集,而會是前傳。直到後來導演德托羅才證實下一部電影是「續集」,預計由環球影業發行,於2017年4月7日上映。2014年7月9日,導演宣布將於2014年8月開始執行製作。到2015年末,導演還透漏了續集的時間線以及有些不太一樣的設定:「故事發生在第一集之後的幾年,並不是緊接著延伸,那是一個怪物被釋放的世界,解釋了之後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解釋為何怪獸對於機器人科技來說不再是個威脅,是一個跳躍式的續集。」[46]。拍攝工作預計於2015年11月開始在多倫多進行[47]。電影的拍攝日被延至2016年[48]。《好萊塢報導》透露,據傳,由於環球影業和傳奇之間的利益顧忌,而使續集的製作被無限期停產,電影最後是否會繼續下去仍是未知數[49]。事後,導演德托羅和環球證實製作仍在繼續進行中,但勢必會延期。2016年2月,電影改由《夜魔俠》(電視劇)的導演史蒂芬·S·迪奈特執導,成為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50]。
2016年6月6日,約翰·波耶加將擔任主演,而他的製片公司也會共同參與電影的製作[51]。月底,史考特·伊斯威特加入會談,有望飾演關鍵性的角色[52]。2016年6月30日,宣布電影的上映日確定為2018年2月23日[53]。
2016年7月20日,電影的新編劇由艾蜜莉·卡邁克爾和基拉·史奈德擔任。查理·漢納受訪時表示,因日程安排自己將不會回歸續集。2016年9月,新人女演員卡莉·史派妮確認擔任女主角,而中國女演員景甜加入演出[54][55]。2016年11月,片名確認為《環太平洋2:漩渦》,而製作也已開始[56]。後來片名改為《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
注釋
- ^ 官方信息,但實際上已經在2022年11月6日時,於美國阿拉斯加聖勞倫斯島被毁。
参考资料
- ^ 存档副本.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 ^ 存档副本.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 ^ 存档副本. [2017-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 ^ Release Schedule - NEW DATES & CHANGES. Box Office Mojo. March 2012 [201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4).
- ^ Guillermo del Toro gives Update on PACIFIC RIM - Production has Begun. geektyrant. 2011-11-20 [2012-02-20].
- ^ Productions currently filming in Toronto (PDF). Toronto: Toronto Film and Television Office. 2012-01-26 [2012-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27).
- ^ Cullin, Liam. Guillermo Del Toro Directing Carnival Row. empiremovies.com. 2006-02-09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 ^ Monsters in the Mist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2).
- ^ Fleming, Mike. Legendary Pictures Re-Teams With Clash Of The Titans Scribe On Pacific Rim. Deadline.com. 2010-05-28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2).
- ^ Fleming Jr, Mike. Guillermo Del Toro And James Cameron Ready To Climb ‘Mountains Of Madness’. Deadline.com. 2010-07-28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2).
- ^ Scheidt, Dave. Exclusive Sneak Peak of the Costumes From Guillermo del Toro's Pacific Rim and Interview. The Huffington Post. 2012-07-11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 ^ Vespe, Eric. Quint reports on the latest from Legendary Pictures! Pacific Rim, Mass Effect, Warcraft, Seventh Son, Godzilla and more! Plus a photo tour of the Kubrick Exhibit!. aintitcool.com. Ain't It Cool News. 2013-06-30 [201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 ^ 13.0 13.1 Weintraub, Steve 'Frosty'. Guillermo del Toro Talks Getting Back in the Director’s Chair, the Evolution of the Script, Creating the World on a Giant Scale, and More on the Set of PACIFIC RIM. collider.com. 2013-06-19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 ^ Fleming Jr, Mike. Competition For Guillermo Del Toro’s Next Picture: Legendary Preps ‘Pacific Rim’. Deadline.com. 2011-03-07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9).
- ^ Fleming Jr, Mike. Q&A: Guillermo Del Toro On Why He Will Next Direct Pacific Rim After 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Fell Apart. Deadline.com. 2011-03-09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3).
- ^ McIntyre, Gina. Guillermo del Toro edges toward greater success with Pacific Rim. Hero Complex – movies, comics, pop culture. Los Angeles Times.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 ^ Fear, David. TONY Q&A: Pacific Rim's Guillermo del Toro. Time Out. 2013-07-09 [2013-07-10].
- ^ 'Pacific Rim' Production Update From Guillermo del Toro. Screenrant. [201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Kit, Boris. Pacific Rim Writers Tapped for God of War Adaptation (Exclusive).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2-10-07 [201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2).
- ^ Guillermo del Toro gives Update on PACIFIC RIM – Production has Begun. geektyrant. 2011-11-20 [2012-02-20].
- ^ Productions currently filming in Toronto (PDF). Toronto: Toronto Film and Television Office. 2012-01-26 [2012-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27).
- ^ Turek, Ryan. Guillermo Del Toro Offers Pacific Rim Update. Shock Till You Drop. 2011-11-29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4).
- ^ Bettinger, Brendan. New Video and Photos from the PACIFIC RIM Set Show How Guillermo del Toro Turned Toronto Into Tokyo. Collider.com. [201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 ^ Cohen, David S. Inside Pacific Rim with Guillermo del Toro. variety.com. 2013-05-29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8).
- ^ Guillermo del Toro Talks PACIFIC RIM, Why They Used the RED EPIC & Didn’t Do 3D; Reveals Blu-ray Will Have 30 Minutes of Deleted Scenes. Collider. [2014-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6).
- ^ Lesnick, Silas. Guillermo del Toro Talks The Strain and Pacific Rim's 3D Conversion. Shock Till You Drop.
- ^ Cruz, Gilbert. Pacific Rim's Guillermo del Toro on 3-D, Long Movies, and Mexican Matinees. vulture.com. 2013-07-10 [2013-07-11].
- ^ Longshore, James. Film review: Pacific Rim – Sit in the back. Romania-Insider.com. 2013-07-16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 ^ Weintraub, Steve 'Frosty'. Guillermo del Toro Talks PACIFIC RIM Soundtrack and Collectables. collider.com. 2012-08-08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7).
- ^ Vancheri, Barbara. Actor gets choice role in Pacific Rim.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13-07-12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 ^ Pacific Rim on Amazon.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7).
- ^ 'Pacific Rim' Soundtrack Details. Film Music Reporter.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 《环太平洋》特效获赞 剧情被指太简单. 金羊网-新快报. 2013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3日).
- ^ 本周新片《长大成人2》《环太平洋》等.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 ^ TOTILO, STEPHEN. Hideo Kojima Reviews Pacific Rim In Eight Tweets. Kotaku. 2013-07-05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8).
- ^ 《环太平洋》台词引争议 卖萌还是卖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08-06.中国日报网.[2013-08-10].
- ^ 《环太平洋》翻译出错 网友质疑译者外语不过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08-05.中国新闻网.[2013-08-10].
- ^ "环太平洋"台词现"天马流星拳" 翻译:见仁见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年08月07日.中新网.[2013-08-10].
- ^ 《环太平洋》出现"天马流星拳" 翻译莫过度本土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年8月9日.东方网.[2013-08-10].
- ^ 电影说:《环太平洋》字幕又调皮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08-07.腾讯娱乐.[2013-08-10].
- ^ 内地票房:《环太平洋》三连冠压制《小时代2》. 电影网.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2).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巨械發威!《環太平洋》四天殺破億. NOWnews.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環太平洋》持續登頂 全台勇破2億. NOWnews.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 許世穎. 票房車拚/《金鋼狼》稱霸台美 《盲探》滿座好口碑. NOWnews. 201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 李世珍. 《鋼鐵人3》甩《玩命》《大尾》捲6億 登2013台灣票房王. 蘋果日報. 2013-12-13 [201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5).
- ^ Holman, Jordyn. Guillermo del Toro to Direct B&W Film Before ‘Pacific Rim 2′. variety.com. 2014-07-09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存档副本.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 ^ Chavez, Kelvin. Rumor: 'Pacific Rim: Maelstrom' Delayed. Latino Review. 2015-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 ^ Kim Masters. Hollywood Gorilla Warfare: It’s Universal vs. Legendary Over ‘Kong: Skull Island’ (and Who Says "Thank You").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 Gregg Kilday. 'Pacific Rim 2' to be Directed by 'Spartacus' Creator Steven S. DeKnigh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2-23 [2016-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 ^ Instagram photo by BOYEGA • Jun 6, 2016 at 5:29pm UTC. Instagram. [2016-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 ^ Fleming, Jr, Mike. Legendary Eyeing Scott Eastwood For Key Role In ‘Pacific Rim 2’. Deadline Hollywood. 2016-06-30 [2016-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 ^ ‘Pacific Rim 2’ Gets 2018 Release Date. [2016-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 ^ Kroll, Justin. Newcomer Cailee Spaeny Lands Female Lead in ‘Pacific Rim 2’ (EXCLUSIVE). Variety. 2016-09-15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 ^ Kroll, Justin. 'Pacific Rim 2' Casts Jing Tian. Variety. 2016-09-21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 ^ 存档副本.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
外部链接
- (英文)官方网站
- (英文)Pan Pacific Defense Corps (Viral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