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內國際雙循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Kixean777留言 | 貢獻2021年3月28日 (日) 20:07 top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於2020年5月14日提出的一個經濟政策[1],主要是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為經濟主體,後又被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修正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其官方說法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不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2][3]

歷史

早在歐巴馬時代,因應美國的產業空心化,就已經提出「再工業化」等政策,2017年起川普宣布加強補貼製造回流,發動的中美貿易戰更使得美國企業購買中國產品時受到限制,「中國製造」也從美國進口佔比中跌跌下滑,這時美商主要因為人力成本的上升,才將部分勞力密集型的產業,轉移到越南菲國等鄰近的國家而非整體回歸[4],但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經濟下滑需求疲軟,疫情的封鎖與物資短缺,促使自主政策戰略為考量,引發真正的製造業回歸潮,加上美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貿易禁令一步步升級,中國當局不得不將目光瞄準本國國內[5]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6]。2020年5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表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3]。而在當年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及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7]。同年11月4日,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以視頻方式發表的主旨演講中聲稱,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8]中央財辦常務副主任韓文秀解讀說,「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這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