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岸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2NCH2COOH留言 | 贡献2021年4月13日 (二) 03:0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伊利湖支流上保存完好的天然河岸带

河岸带(英语:riparian zone / riparian area,自拉丁语ripa“河岸”),又称消落带,是指河流或溪流与陆地之间的界面。[1]河流边缘和河岸的植物栖息地和群落被称为河岸植被,主要为亲水植物。河岸带是生态学环境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具有保育土壤和维持栖息地多样性的作用,并且对动物水域生态系统草地疏林湿地甚至无植被覆盖的区域有重要影响。

特点和作用

河岸带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为水土保持或土地恢复英语Land rehabilitation而人工设计改造的。这些区域是重要的天然生物过滤英语biofilter器,能够保护水生环境,使之免于过度沉淀地表径流污染和侵蚀。它们还能够为许多水生动物提供庇护场所和食物,并提供树荫以稳定水流的温度变化。当河岸带受到建筑施工农业或造林的破坏时,可对其进行生物恢复,常见做法是人类干预并进行侵蚀控制和植被恢复。如果与水道相邻的区域,有一季节内积水或土壤饱和,拥有这种水土特性的区域通常称为湿地。由于河岸带在支持物种多样性方面的作用突出,[2]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中,河岸带往往是政府保护的对象。

研究表明,河岸带无论对地表径流,还是对通过地下水或地下河进入河道的水,都有改善水质的作用。河岸带可以起到降低地表径流中硝酸盐污染(可能来自农田的粪肥和其他肥料)的作用,若无这种作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就可能受损。其中,对化肥中硝酸盐的消纳和反硝化作用尤其重要。河岸湿地对进入溪流的硝酸盐的去除率特别高,因此可应用于农业管理中。另外,在将碳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方面,河岸地下水也能发挥重要作用。[3]因此,可以将河岸带分为连接大面积景观与水流的河岸带区域,以及局部地下水较多的河岸带。[4]

河岸湿地

河岸湿地(riparian wetland[5],是一种洪涝湿地,指因河流泛滥而形成的湿地,其中又包括以下分类:

  • 永久性河岸湿地。
  • 季节性或间接性河岸湿地。
  • 泛洪平原湿地:河流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参考资料

  1. ^ Riparian Areas Environmental Uniqueness, Functions, and Valu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2. ^ The Ecology of Interfaces—Riparian Zones (PDF). [2020-06-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1-23). 
  3. ^ Ledesma, José L. J.; Grabs, Thomas; Bishop, Kevin H.; Schiff, Sherry L.; Köhler, Stephan J. Potential for long-term transfer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from riparian zones to streams in boreal catchments. Global Change Biology. August 2015, 21 (8): 2963–2979. PMID 25611952. doi:10.1111/gcb.12872可免费查阅. 
  4. ^ Leach, J. A.; Lidberg, W.; Kuglerová, L.; Peralta-Tapia, A.; Ågren, A.; Laudon, H. Evaluating topography-based predictions of shallow lateral groundwater discharge zones for a boreal lake-stream system.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July 2017, 53 (7): 5420–5437. doi:10.1002/2016WR019804. 
  5.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态学名词2006.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ISBN 978703018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