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密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1.14.177.226留言2008年3月28日 (五) 08:3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秘密大乘佛教,又称为怛特罗佛教密宗密乘金刚乘,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为印度后期佛教的主流。这一系的佛教,有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因而又被称为密教;而相对于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大乘小乘,则被称显教。因为它许多仪轨与咒术,与印度教非常相似。因此学者认为秘密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印度教的复兴,有密切的关系。

密宗以“怛特罗”Tantra(怛特罗,原义为线、线的延申,义译为“续”),取代原先的“修多罗”(义译为“经”)为教典名称。怛特罗是印度教教典的一类,在师徒间秘密传授,秘密大乘也采用了这一名词,但在汉文中,还是译作“经”或“教”。

依密教的内容,汉传佛教分为三部,杂密、胎藏界、与金刚界。而藏传佛教,依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则分为四部:1.事续(所作怛特罗)2.行续(行怛特罗)3.瑜伽续(瑜伽怛特罗)4.无上瑜伽续(无上瑜伽怛特罗)。汉传的三部,与藏传的前三部相当:杂密,相当于事续;胎藏界,相当于行续;金刚界,则相当于瑜伽续。

无上瑜伽续之下,又分成“父续”、“母续”(也有分“父续”、“母续”、“无二续”的),主要是在印度及西藏地区流传,但少部份经典也已传入中国。父续中包含“密集”、“阎曼德迦”、“无上幻网”。宋施护所译的《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就是属于密集部;法贤所译的《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五卷,就是无上幻网部。母续中包括了“时轮”、“胜乐”、“喜金刚”、“幻顶座”等多个支派。

源流发展

密宗最早传承自印度龙树菩萨7世纪兴起于东印度波罗王朝,以那烂陀寺、欧丹多富梨寺、超岩寺等寺院为中心,各自活动发展。

密宗很早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史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称为唐密,又称真言陀罗尼宗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主要的道场包括长安的大兴善寺、青龙寺和扶风县的法门寺。传统上,以开元三大士传入的胎藏界《大日经》,与金刚界《金刚顶经》合称二部大法,称为“纯密”,而称以前所译出的为“杂密”。

因唐朝中期中日交流的密切,唐密由日本弘法大师空海传入日本创立真言宗,又因以东寺为发源地,故称为东密。另有台密,为同期入唐留学僧最澄大师所创。东密体系于空海大师已大体完备,台密体系是于最澄法子法孙继续赴唐留学而成。

七世纪初,西藏国王松赞干布因国力强大,产生对文化的渴望,于是同时向中国与尼泊尔请求联姻与文化输入,中印两派文化的势力在西藏最后由印度胜出,佛教亦于此同时由中印个别传入西藏。八世纪中期,西藏境内苯教势力一度抬头,兴起反佛声浪。寂护大师回印之后请来那烂陀寺莲花生大师入藏,以神通力摄服藏人,密宗就此传入西藏。连花生大师的传承后世人称红教(宁玛派),其内涵与东密有别,后世人称为藏密。

十世纪初,藏人马尔巴译师入印度求法,向印度密宗上师那洛巴学得密法回藏,传给无数藏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密勒日巴上师,后世对此一系的传承称为白教(噶举巴),西藏首位转世活佛大宝法王即密勒日巴的徒孙。

密宗通称密教,以显自宗所诠教理,最为尊密,深妙奥秘,故以秘自称,对称于显教;密宗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金刚界胎藏界教法,方为佛自内证境界,故不得对未灌顶行者,宣示其法。密宗有争议的地方是原有一种修行的方法叫“双身法”,就是无上瑜伽坦特拉法。莲花生所传。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