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Nucleus hydro elemon對話 | 貢獻2021年6月6日 (日) 05:53 性质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鈥 67Ho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銀白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鈥(holmium)·Ho·67
元素類別鑭系元素
·週期·不適用·6·f
標準原子質量164.93033(2)
電子排布[Xe] 4f11 6s2
2, 8, 18, 29, 8, 2
鈥的電子層(2, 8, 18, 29, 8, 2)
鈥的電子層(2, 8, 18, 29, 8, 2)
歷史
發現馬克·德拉方丹(1878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體
密度(接近室溫
8.79 g·cm−3
熔點時液體密度8.34 g·cm−3
熔點1734 K,1461 °C,2662 °F
沸點2873 K,2600 °C,4712 °F
熔化熱17.0 kJ·mol−1
汽化熱251 kJ·mol−1
比熱容27.15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432 1584 (1775) (2040) (2410) (2964)
原子性質
氧化態0,[1] +1, +2, +3
鹼性的氧化物)
電負性1.23(鮑林標度)
電離能第一:581.0 kJ·mol−1
第二:1140 kJ·mol−1
第三:2204 kJ·mol−1
原子半徑176 pm
共價半徑192±7 pm
鈥的原子譜線
雜項
晶體結構六方密堆積
磁序順磁性
電阻率poly: 814 nΩ·m
熱導率16.2 W·m−1·K−1
熱膨脹係數poly: 11.2 µm/(m·K)
聲速(細棒)(20 °C)2760 m·s−1
楊氏模量64.8 GPa
剪切模量26.3 GPa
體積模量40.2 GPa
泊松比0.231
維氏硬度410–600 MPa
布氏硬度500–1250 MPa
CAS號7440-60-0
同位素
主條目:鈥的同位素
同位素 豐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63Ho syn 4570 y ε 0.003 163Dy
164Ho syn 29 min ε 0.987 164Dy
165Ho 100% 穩定,帶98粒中子
166Ho syn 26.763 h β 1.855 166Er
167Ho syn 3.1 h β 1.007 167Er
Decay modes in parentheses are predicted, but have not yet been observed

拼音huǒ注音ㄏㄨㄛˇ粵拼fo2;英語:Holmium;舊譯),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Ho原子序數為67,原子量164.93033 u,屬於鑭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鈥在常溫常壓下是固體。 1878年為索里特(J.L.Soret)發現;1879年又被克利夫(P.T.Cleve)發現。第一電離能6.02電子伏特。有金屬光澤。與能緩慢起作用,溶於稀酸。鹽類是黃色。氧化物Ho2O2為淡綠色。溶於礦物酸而產生三價離子黃色鹽。由氟化鈥HoF3·2H2O用還原而製得。它和一樣,是一種能夠吸收核分裂所產生的中子的金屬。在核子反應爐中,一方面不斷燃燒,一方面控制連鎖反應的速度。

性質

物理性質

左邊是自然光照射的Ho2O3,右邊是冷陰極熒光燈管照射的Ho2O3

鈥是一種相對柔軟且具有延展性的元素,在標準情況下,在乾燥空氣中具有相當的耐腐蝕性和穩定性。但是,在較高溫度的濕氣下,鈥會迅速氧化,形成黃色的氧化鈥。純鈥具有金屬般明亮的銀色光澤。

氧化鈥根據光線的不同,顏色有相當大的變化。在陽光下,它是黃棕色的。在三色光下,它是火紅色的,幾乎不能和氧化鉺區別。這些顏色變化與鈥的銳利吸收帶有關,可用作磷光體。[3]

鈥是所有天然的化學元素中,磁矩最高的, (10.6 µ
B
) 並具有其他不尋常的磁性。當和混合時,會形成有極強磁性的混合物。[4]鈥在標準情況下是順磁性的,但在19 K的溫度以下是鐵磁性的。[5]

化學性質

鈥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產生氧化鈥

4 Ho + 3 O2 → 2 Ho2O3

鈥能與水反應,與冷水反應較緩慢,而與熱水反應較快速:

2 Ho (s) + 6 H2O (l) → 2 Ho(OH)3 (aq) + 3 H2 (g)

鈥也能與鹵素反應:

2 Ho (s) + 3 F2 (g) → 2 HoF3 (s) [粉紅色]
2 Ho (s) + 3 Cl2 (g) → 2 HoCl3 (s) [黃色]
2 Ho (s) + 3 Br2 (g) → 2 HoBr3 (s) [黃色]
2 Ho (s) + 3 I2 (g) → 2 HoI3 (s) [黃色]

鈥較容易溶解於稀硫酸中,生成Ho3+離子,以[Ho(OH2)9]3+配合物出現:[6]

2 Ho (s) + 3 H2SO4 (aq) → 2 Ho3+ (aq) + 3 SO2−
4
(aq) + 3 H2 (g)

鈥最常見的氧化態是+3。鈥溶液中的Ho3+被九個水分子環繞。鈥能溶解於酸性溶液。[7]

同位素

鈥共有35個同位素,其中只有165Ho是穩定的。其餘的皆為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

來源

就像其他的稀土金屬一樣,鈥不會以單質形式出現。鈥一般存在於矽鈹釔礦獨居石等稀土礦物中。

參見

參考文獻

  1. ^ Yttrium and all lanthanides except Ce and Pm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oxidation state 0 in bis(1,3,5-tri-t-butylbenzene) complexes, see Cloke, F. Geoffrey N. Zero Oxidation State Compounds of Scandium, Yttrium, and the Lanthanides. Chem. Soc. Rev. 1993, 22: 17–24. doi:10.1039/CS9932200017.  and Arnold, Polly L.; Petrukhina, Marina A.; Bochenkov, Vladimir E.; Shabatina, Tatyana I.; Zagorskii, Vyacheslav V.; Cloke. Arene complexation of Sm, Eu, Tm and Yb atoms: a variable temperatur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03-12-15, 688 (1–2): 49–55. doi:10.1016/j.jorganchem.2003.08.028. 
  2. ^ Standard Atomic Weights 2013. Commission on Isotopic Abundances and Atomic Weights
  3. ^ Yiguo Su; Li, Guangshe; Chen, Xiaobo; Liu, Junjie; Li, Lip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GdVO4:Ho3+ Nanorods with a Novel White-light Emission. Chemistry Letters. 2008, 37 (7): 762–763. doi:10.1246/cl.2008.762.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appl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Jiles, David. Introduction to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CRC Press. 1998: 228. ISBN 0-412-79860-3. 
  6. ^ Chemical reactions of Holmium. Webelements. [2009-06-06]. 
  7. ^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20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