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史通對話 | 貢獻2021年7月20日 (二) 09:17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

← 1913 1916年10月30日 1948 →
 
獲提名人 馮國璋 陸榮廷
政黨 研究系 商榷系
選舉人票 520票 201票
得票率 71.82% 27.76%

選前副總統

黎元洪
研究系

當選副總統

馮國璋
研究系

1916年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是民國5年(1916年)10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副總統補選。當時,因原副總統黎元洪已接任袁世凱去世後留下的大總統之位,故需要補選副總統。

選舉背景

1916年6月6日,時任大總統袁世凱病故,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廢除《中華民國約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第一屆國會。國會重開後,決定於10月補選副總統,研究系提名了原進步黨名譽理事、直系首領馮國璋參選,得到黎元洪及大部分議員背書,商榷系南方議員亦提名了桂系首領陸榮廷以示抗衡。

選舉過程

1916年10月31日,記者邵飄萍撰寫了專題報道《變革風雲——選舉副總統之詳情》,發表在1916年11月2日上海《申報》上,其內容如下:[1]

變革風雲——選舉副總統之詳情(1916年10月31日) 昨日(三十日),為舉行補選副總統盛典之期,亦國會執行最重要職權之日也。開會時間系上午九時。開會後約十分鐘余,始行散票寫票,至十一點四十分,宣告開票,始聽人參觀。計是日出席議員,兩院共七百餘人。入場後即聞某君云:當民國二年選舉正、副總統之時,頗受軍人壓迫之痛苦,方能應時選出;現在雖然外界之強迫,設第一次不能選出,亦望諸君勿隨意退席,免致不足法定人數,今日之會又歸無結果也。議長王君家襄雲,適間業經大家議定,一次不能選出,二次選舉;二次不能選出,再行決選;今日定當選出。開票時,抽定參議院祺誠武等八人,眾議員王玉樹等八人為檢票員。第一次開票結果,在場人數七百四十一,票數七百三十四,票數少於人數,計馮國璋得四百十三票,陸榮廷得一百七十九票;其餘岑春煊十九票;唐繼堯二十五票;黃興三十三票;譚人鳳段祺瑞各六票;徐世昌十五票;蔡鍔五票;李烈鈞三票;梁啓超四票;張作霖張勳各有一票;湯化龍一票;貢桑諾爾布五票;章太炎蔡元培一票;劉冠三李燦等一票,此第一次之情形也。

開票宣佈既畢。謂此次選票最多亦不及出席人數四分之三,無當選者,應為第二次之選舉,遂宣告休息二十分鐘。休息後,復行散票,至兩點五十分開票,此次投票結果,共計在場人數七百三十四,票數七百三十二,又票數少於人數,不生問題。馮國璋君共得五百二十八票;陸榮廷君共得一百八十票;其次黃興得六票;蔡鍔、岑春煊均二三票不等;其最多數仍不足四分之三。宣告就得票較多之馮、陸二君決選。 議長仍令旁聽者退席。各議員投票畢,至四點四十分,宣告開票。此次投票結果,在場人數七百二十六,票數七百二十四,亦票數少於人數,不生疑義。比較票數,馮君國璋得票五百二十;陸榮廷君得票二百零一。馮君得票過半數,當選為副總統。遂散會。時已五時雲。

是日之會,秩序極為整齊。且自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僅休息數十分鐘,全場到底不懈之心理,至可欽佩。且投票結果,馮當選,陸次多數,無論精神、形式兩方面俱極妥洽。而投陸君之票者,始終堅持,尤足見不肯放棄其所信,議會中之好現象也。記者前數日通信,預測此次之結果,若合符節,可謂幸而言中矣。(1916年11月2日上海《申報》署名飄萍)

得票情形

根據上述報道,各輪得票情況如下:

第一次選舉:出席人數741人,選票734張。

候選人 派系 得票 當選
票數 得票率
副總統 馮國璋 413
陸榮廷 179
岑春煊 19
唐繼堯 25
黃興 33
譚人鳳 6
段祺瑞 6
徐世昌 15
蔡鍔 5
李烈鈞 3
梁啓超 4
張作霖 1
張勳 1
貢桑諾爾布 5
章太炎 1
蔡元培 1
劉冠三 1
李燦 1
其他人 每人1

第二次選舉:出席人數734人,選票732張。

候選人 派系 得票 當選
票數 得票率
副總統 馮國璋 528
陸榮廷 180
黃興 6
蔡鍔 2-3
岑春煊 2-3

決選:出席人數726人,選票724張。

候選人 派系 得票 當選
票數 得票率
副總統 馮國璋 520 當選
陸榮廷 201

參考文獻

  1. ^ 邵飄萍選集 上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