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彰化南瑶宫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iarn留言 | 贡献2008年4月13日 (日) 01:40 修繕風波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彰化南瑶宫(三川殿)夜景

南瑶宫台湾彰化的一座妈祖庙,建于十八世纪,现址位于彰化市南瑶里,昔日彰化县城南门外。香火鼎盛,屡称灵验[1],有“彰化妈荫外方”之名。现为台湾中部的重点古庙,1985年4月25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指定为第三级古迹

地理

南瑶宫位于彰化市南瑶里,前临南瑶路,宫前为一狭长型广场(俗称庙埕),广场右侧有座三层楼高的八角塔型金炉,广场靠近省道台1线(彰化境内称中山路)的一端建有一座四柱三门的牌楼。南瑶宫进深四进,宽约27.5公尺,长约86公尺,总面积0.647公顷,为一多重院落的结构,包括三川殿、正殿、观音殿、天公殿、前埕广场、中埕广场及后埕广场在内,称作“四落四殿,一埕二院”[2]

南瑶宫内有鼓无钟

南瑶里一带旧称“南窑”[3],因北边为一筑窑烧瓦的“瓦磘庄”(今彰化市成功里)而得名,昔日位于彰化县城南门外,因与县城内的“天后宫”相对,又被称作“外妈祖”。目前就人口数而言,可说是彰化市最大的里,居住在南瑶宫一带的居民乃自称为“妈祖间人”[4]

传说南瑶宫香火鼎盛是因为地理风水极佳,为“日月钟地理”,除非日月俱失,才会衰败。又说此一地理用钟则败,因此至今宫内有鼓无钟。民间尚且穿凿附会1810年(嘉庆年间),调任的彰化知县杨本县奉旨来台“排地理”,因言语讹传,误解皇旨为“败地理”,因而对彰化地理大肆破坏。杨本县来到南瑶宫时,妈祖不让他看地理,经乞求绝不破坏后,云雾乃散,杨本县才发现南瑶宫前迎八卦台地,山麓具十三支辇伞穴,地理蕴纳日月精华,为绝佳之地[5][6]

历史

建庙疑云

南瑶宫的创建起源,至今仍缺乏可资佐证的详细资料,现在只能从日治时代日人留下的《寺庙台帐》与宫内所存的沿革碑,加上相关文献与里民口传综合推敲。

相传在1723年雍正元年),彰化设县,窑工杨谦自诸罗县(今嘉义县笨港南街来此应募工事(可能是到瓦磘庄做工烧瓦[7]),随身携带妈祖香火袋庇身保佑,杨谦将香火挂在工寮内,每当入夜附近居民就可见到此处散发五彩毫光,咸认为是神明显灵,于是地方仕绅集资雕塑妈祖神像,奉祀在附近的福德庙内,居民参拜屡称灵验,遂香火日盛。1738年(清乾隆3年),瓦磘庄民陈氏捐地建祠,时称“妈祖宫”,同年11月,总理吴佳声、黄景祺、林君、赖武等发起募资兴建殿宇,雕塑五尊神像,取彰化县城南门之“南”与瓦磘庄的谐音雅字“瑶”,正式定名为“南瑶宫”[8]

虽然大部份的记载都传南瑶宫建于1738年,但是建庙年份在官方志书中却未有记录,有之者仅周玺在清道光年间修纂的《彰化县志》中提到“一在邑治南门外尾窑,乾隆中士民公建”,而非“乾隆初”。再者,南瑶宫在日治时期经历17年的改建工程,1936年完工后在前殿左侧立有一块纪念改筑的“沿革碑”[9],碑上刻文却指建庙年代为1749年(清乾隆14年),两相差距11年,但较符合《彰化县志》“乾隆中”的记载[10]

卓克华2006年出版的《寺庙与台湾开发史》一书中,另摘录有一则南瑶宫较为传奇的建庙缘起:

修缮风波

南瑶宫在十八世纪曾经两度修缮,1802年嘉庆7年)再倡重建,扩大庙基五倍。到了日治时期,“终感湫隘为不便”,由于香火旺盛,庙宇空间又嫌狭窄,遂成立“南瑶宫改筑会”,耗资六万日圆,于1916年完成改建,成为一座混合中西日式风格的庙宇,不过“信徒排斥这种非台湾传统寺庙式样,致香火日衰”[12],庙方无奈,只好借口“填基不实、砌造不牢、地坪陷塌,兼之白蚁为害,势难耐久”[13],“乃于其前方另建今之正殿,而将本殿改奉观音”[14]。之后经历17年,才又完成前后各殿及两廊建筑,庙貌一新,并在三川殿(前殿)前左侧立一“沿革碑”,详实铺述南瑶宫的历史与沿革,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15]

换龙袍

台湾民间习俗,分灵庙宇有向本庙“谒祖进香”的习惯,因此南瑶宫自古有到笨港天后宫进香之礼。此外,昔日南瑶宫有感杨谦从笨港带来香火之劳,是以到笨港进香时,都会到杨氏祖屋拜访杨氏子孙,杨家感于担当不起此份大礼,特请南瑶宫再分灵一尊妈祖雕像,以为奉祀并作纪念。如此探望杨家大礼,便为“神对神”同格进香,而非“神对人”的屈尊谒拜。

杨家的这尊妈祖因是私人奉祀,财力较差,没过几年妈祖的神袍便破旧不堪,因此南瑶宫至笨港进香时,就把南瑶宫妈祖的新神袍顺便换给杨家妈祖,俗称“换龙袍”。后来杨家男丁被日军强征到南洋当军夫,从此子孙绝嗣,杨家妈祖遂迁祀到新港水仙宫1962年起,换袍礼也改在水仙宫举行。[16]

建筑

三川殿

三川殿藻井

南瑶宫的前殿包括中间的三川殿,和左右两边的龙虎门。“三川殿”又名“三穿殿”,为开辟三门以供穿越之意,左翼龙门,右翼虎门,并称“龙虎门”或“五门”(合并三川殿的三门一共五扇门)。三川殿面宽30.32公尺,深9.96公尺,殿前两侧竖立一对蟠龙巨柱,昂头相向。正门有石狮驱邪镇宫,为青斗石雕。内拱藻井,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师王树发之作,成正八角形,中置太极八卦镇邪。墙堵上的石雕和交趾烧雕工精细,兼具古迹艺术保存价值。

三川殿屋顶为“断檐升箭口式”,中间升起,檐口线高低错开,强化了屋顶形式尊卑,也增添了视觉美感。顶端曲线往两旁呈燕尾状扬起,中有福禄寿三仙,两端双龙飞腾,垂脊尾端有人物山林、花草走兽等剪黏、交趾烧作品。屋顶铺列筒瓦,瓦当滴水排列有序。三川门正门门板上绘有双龙戏珠,左右两侧则各绘一对仙水手持贡盘,伺奉天上圣母[17]

正殿

正殿香火终年不断

南瑶宫的正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宽11.5公尺,深14.92公尺,是1924年新庄吴海桐所设计,其架栋较硬,喜用圆斗,技法多变,可谓台湾庙宇的经典建筑。正殿主祀天上圣母,香火终年不断,因此正殿木架构造上的雕刻与彩绘已被薰黑,掩去多彩的原貌。

中埕广场与左护龙

正殿两侧建有长型厢房,为左右护龙,各自隔成三间厢房,左护龙中间厢房供奉国姓公,右护龙中间厢房供奉长生禄位,祀念对庙有功人士,其它厢房则作为储藏室及轮值人员的住宿房间,或是接待室、办公室及会议室之用。护龙屋顶为硬山式,铺设筒板瓦瓦当滴水构成井然有序的前檐线,屋顶装饰相较之下极为简朴。护龙与正殿之间以日月洞门区分中庭后庭,中庭广场为一开阔空间,主要用来摆放祭品、举行仪式,地面铺设长方大石,中置一只铜制大天公炉,炉耳形状为倒立双龙[18]

观音殿

观音殿背景

南瑶宫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位置中央的观音殿,融合日本和式及希腊巴洛克式风格,与台湾传统庙宇大异庭迳。观音殿的格局比正殿还大,宽16.62公尺,深13.78公尺,四周有廊,建造初始原为南瑶宫正殿,后来受到信徒排斥,才在观音殿前方再另建正殿。观音殿主要为重檐歇山式的木造建筑,构材多为桧木,木作雕刻以菊花代替传统的花草人物,外墙为日式清水砖墙。屋顶采西洋压檐墙法,下檐加檐墙栏杆,回廊柱头为希腊多立克柱式造型,殿前有一六边龟甲造型水池,池中原有一尊著名匠师蒋馨雕琢的李铁拐石像,惜已被盗,目前的石像为庙方仿照之作。

仿蒋馨的李铁拐石像

观音殿内有铜制天花板、十八罗汉洋式框架壁饰及日式神龛,中西日式齐聚一堂,这种合璧式建筑在1920年代颇为流行,南瑶宫不仅保留了当时的文化,也在建筑上享有地位[19]

后殿

双龙护塔与凤凰来仪

南瑶宫的后殿又称大雄宝殿,或天公殿,1973年建成,是一座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建筑,宽12公尺,深12.8公尺,屋顶仿传统庙宇造型,上檐为歇山式燕尾脊,饰有双龙护塔,戗脊尾部有四只凤凰,有“凤凰来仪”之意,下檐为庑殿式。一楼供奉广泽尊王(俗称郭圣王),二楼供奉三官大帝,三楼供奉玉皇大帝,两边侧间为厨房、厕所、储藏室之用。

后殿左右建有香客大楼,左侧建于1978年,右侧建于1982年,也都是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建筑,宽11公尺,长20公尺,一楼皆作各妈会会馆办公之用,并辟有餐厅,二三楼则供香客住宿。香客大楼屋顶上半部为平顶阳台,下半部则仿庑殿式造型,四面檐角有仙人走兽四尊。各楼走廊都有白色水泥栏杆,栏板有简单纹饰,柱头为圆柱形[20]

牌楼金炉

南瑶宫前方为一块狭长型的广场,广场靠中山路的一端,在1988年秋建成一座四柱三门的木造牌楼,顶部为歇山式单檐,屋脊燕尾翘起,饰有双龙抢珠,大脊剪黏装饰花草神兽,戗脊尾部有翘尾螭龙,垂脊末端各有一尊人物塑像。

广场西南角有一座八角宝塔三层金炉,建于1974年,顶部为葫芦状烟囱,每层翼角都饰有龙凤吉兽,顶部两层各面墙上也都有描述民间故事的剪黏壁饰[21]

祭祀

南瑶宫天上圣母
正殿右方的顺风耳
正殿供桌上的三太子
地位 神祇 位置
主祀神 天上圣母 正殿中央。因有出巡活动,故南瑶宫备有百馀尊大小不一的妈祖分身,各妈会也分别刻有自己的大尊神像,供信徒祭拜迎接之用。
配祀神 千里眼 正殿,妈祖左前方。
顺风耳 正殿,妈祖右前方。
太子爷 正殿,妈祖前的供桌上。每当分香子庙与友庙来访时,负责迎接活动。
同祀神 玉皇大帝 后殿三楼。
观音佛祖 观音殿中央。
三官大帝 后殿二楼,天官紫微大帝位于中央,地官清虚大帝位其左侧,水官洞虚大帝位其右侧。
神农大帝 正殿前护龙神龛。右侧供有青脸红路须之青公(榕树神),为南瑶宫原址的大榕树,因建庙所需而遭砍除,后以树身刻成神像供奉于此,体现先人敬神爱物之意。
注生娘娘 观音殿左半部。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在南瑶宫内共有两处,一在正殿前右护龙神龛,为市内土地公庙遭拆除后移驾借祀,一在观音殿右侧,为南瑶宫原有之神像。
国姓爷 正殿前左护龙成功厅。
广泽尊王 后殿一楼,原为市内神庙遭拆除后移驾借祀。
文昌帝君 观音殿观音佛祖右前方。
长生禄位 前殿右护龙,为纪念对南瑶宫具特别功勋的已故地方仕绅,目前共有长生禄位17座。[22]

妈祖会

最初,南瑶宫香火由笨港分香而来,因此妈祖神驾每年有前往发源地进香的习俗,1814年有随驾信徒42人,步行往返于彰化、笨港之间,之后众人倡议而成组织,每人出银一元,存为公银,所收利息作为妈祖诞辰活动之用,并推举一人管理公银,此为南瑶宫最早的妈祖会组织──老大妈会,昔称“金和安圣母会”。

随著南瑶宫香火日盛,地方传闻妈祖香担所到之地即获庇佑,因此每年笨港进香活动中常有地方民众成群结队抢香,为维护进香秩序,南瑶宫遂商请县衙衙役加入供奉虎圣将军的虎仔爷会(又称圣将军会),在进香过程中沿途保护。日治时期日人怀疑虎仔爷会成员身怀武艺,恐生叛乱,而有取缔之意。为消日人疑虑,南瑶宫送给虎仔爷会一尊妈祖神像,对外宣称该会为南瑶宫天上圣母銮班会,所奉妈祖称为“新大妈”,虎仔爷会则更名为新大妈会。

其后,前往笨港进香的信徒日多,各个銮班会、舆前会也分别成立,作为护卫神驾,轮办进香,皆今妈祖会的前身。各个妈祖会都奉有自己的妈祖分尊,称“会妈”,故妈祖会又称为“会妈会”,简称妈会。各妈会每年定期在南瑶宫举行祝寿祭典,称“作会”。各妈会每年用卜卦掷筊的方式,选出一位“炉主”,在选定的日子里请南瑶宫妈祖前来绕境,称“过炉”,并宴请其他角头的会员,称“吃会”。

目前南瑶宫共有10个妈祖会组织,分别为:老大妈会、新大妈会、老二妈会、兴二妈会、圣三妈会、新三妈会、老四妈会、圣四妈会、老五妈会及老六妈会[23]


建年 名称 人数 乡镇数 作会日(农历) 过炉日(农历) 吃会
1814 老大妈会 2377
(1996年)
6 3月24日 4月
1820 新大妈会 150
(1996年)
3 3月22日 4月
1830 老二妈会 7700
(1996年)
9 3月25日 8月
1852 兴二妈会 3485
(1994年)
7 3月25日 4月
1869 圣三妈会 1520
(1993年)
6 3月26日 8月
1879 新三妈会 1781
(1980年)
1 3月27日 3月27日
1883 老四妈会 8085
(1993年)
16 3月28日 4月
1883 圣四妈会 3597
(1980年)
11 3月29日 4月
1879 老五妈会 7000
(1995年)
11 3月29日 4月
1894 老六妈会 5200
(1996年)
8 3月30日 4月
合计 40895人 71
参考书目: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37页,台北:扬智文化。

活动

  • 上元祭,为南瑶宫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吉时,延请机关首长、地方仕绅、妈会总理、信徒代表等,进行的祭拜工作,并于此时掷杯请示妈祖何时前往笨港进香。
  • 妈祖诞辰祭,为南瑶宫于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妈祖诞辰均会举办的古礼祭祀活动,通常由彰化市长(即法定寺庙管理人)身著长袍马挂亲临主持,进行献花献礼、读疏文等仪式。接著各妈会每天轮流到南瑶宫进行庆祝活动,因此整场祭祀活动通常会进行半个月才落幕。
  • 笨港进香,基于饮水思源的传统信念,南瑶宫在清领时期约每四年均会择期前往笨港天后宫进香,后因笨港天后宫于嘉庆年间遭洪水冲毁,故改到其它分庙进香,后因与北港朝天宫交恶,目前的进香活动只在新港奉天宫举行会香仪式。笨港进香活动由各妈会分组轮流办理,最初每四年请示妈祖是否前往笨港进香,不成,则次年再问,依此类推,后因交通发达,渐改为年年轮替。现在的进香活动约为三天两夜,夜驻新港奉天宫员林广宁宫。过程中会到新港水仙宫进行“换龙袍礼”,并在奉天宫完成会香仪式,再举行接头香活动,最后绕境回宫。
  • 大陆湄洲进香妈祖源出福建湄洲岛,台海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后,各妈会便有多次前往进香的活动。
南瑶宫友庙进香
  • 迓妈祖活动,台湾民间信仰妈祖者众,各地有迎妈祖回乡绕境的常规活动,或遇特殊事件时也会恭迎妈祖绕境以消灾解厄。有时其他神明巡境时,也常邀请妈祖共同绕境,例如城隍爷诞辰等。
  • 妈祖成道庆典,相传妈祖于农历9月9日登湄峰成道,因此每到重阳前后,南瑶宫便有庆祝妈祖成道的庆典。
  • 过炉吃会,各妈会每年在妈祖诞辰时以卜卦掷筊的方式,选出一位“炉主”,在特定日子里迎回南瑶宫妈祖以及前任炉主的香炉,此迎炉安祀的仪式称“过炉”,期间大开流水席宴请其他角头的会员,称“吃会”。
  • 分香子庙及友庙进香,南瑶宫的分香子庙分香前三年均会回宫谒祖进香,其它友庙团体进香则从正月开始进入旺季,直到三月妈祖诞辰达到高潮。进香活动中较具规模者,会伴随神轿及阵头,并举行交香刈火仪式。将两庙宣炉放在一起,使其香烟相互缠绕,称“交香”。之后再取南瑶宫宣炉香灰置于来访宣炉,称“刈火”,主要皆为交流神力之象征。
  • 同祀神祭典,南瑶宫除主祀妈祖外,尚有许多神祇,各神祇诞辰或成道日,信徒均会从事祭拜活动。下表列出南瑶宫奉祀诸神的主要祭祀日期。[24]
农历日期 祭祀 农历日期 祭祀
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圣诞 正月十五 天官大帝圣诞
正月十六 国姓爷千秋 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千秋
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圣诞 二月十九 观音佛祖圣诞
三月二十 注生娘娘千秋 三月廿三 天上圣母圣诞
四月廿六 五谷先帝圣诞 六月十九 观音佛祖得道纪念
七月十五 地官大帝圣诞 八月十五 福德正神千秋
八月廿二 广泽尊王千秋 九月初九 天上圣母飞升纪念
九月初九 中坛元帅千秋 九月十九 观音佛祖出家纪念
十月十五 水官大帝圣诞 十二月十六 福德正神千秋
:表中神祇多有重复,为《彰化南瑶宫志》原表即有之。

参考资料

  1. ^ “一在邑治南门外尾窑。乾隆中,士民公建,岁往笨港进香,男女塞道,屡著灵应。”,周玺总纂,《彰化县志》上册,第267页,1996年,台北:行政院文建会。
  2.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25-31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3. ^ 据2004年出版的《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一:彰化县(上册),“窑”字为“”部;而1996年文建会重新编印的《彰化县志》则作“”部。
  4. ^ 施添福等编纂,《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一:彰化县(上册),第三章·彰化市,第七项·南瑶里,2004年,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5.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357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6. ^ 周国屏等编纂,《彰化市志》下册,第663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7. ^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28页,台北:扬智文化。
  8.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三章·本宫创建沿革,第二节·创建缘由,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9.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23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0. ^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29-130页,台北:扬智文化。
  11. ^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28页,台北:扬智文化。
  12.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22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3.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48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4.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22页,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5. ^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38-139页,台北:扬智文化。
  16. ^ 林文龙著,《台湾掌故与传说》,第149-150页,台北:台原出版社。
  17.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四章·本宫建筑,第三节·三川殿,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8.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四章·本宫建筑,第四节·正殿及左右护龙,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19.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四章·本宫建筑,第五节·观音殿,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20.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四章·本宫建筑,第六节·后殿及香客大楼,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21.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四章·本宫建筑,第二节·牌楼及金炉,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22.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五章·主副祀神祇与祭典,第一节·祭祀诸神,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23.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七章·妈祖会与活动,第一节·妈祖会的缘起,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24. ^ 罗启宏等编纂,《彰化南瑶宫志》,第七章·妈祖会与活动,第二节·祭典活动,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