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偉
黃可偉 Wong Ho Wai Tomaz |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81年7月29日
教育程度 |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 2012)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 2007) |
母校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
代表作 | 《田園誌》(2016) 《逝者紀事》(2018) |
活躍年代 | 2009年至今 |
官方網站 | |
www |
黃可偉(英語:Wong Ho Wai Tomaz,1981年7月29日—),香港作家。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獲文學士學位,2007年獲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碩士,2012年獲科大人文學部哲學碩士。曾獲多個香港、臺灣、中國大陸及海外之文學獎。他的作品散見香港《明報》、《字花 (雜誌)》、《大頭菜文藝月刊》、《Sample/樣本》、《虛詞》、《城市文藝》、《香港作家》、《香港文學 (雜誌)》、《迴響 (期刊)》、《工人文藝》,及臺灣《有荷文學雜誌》、《皇冠雜誌》、《幼獅文藝》等文學書刊。[1]已出版小說集《田園誌》(2016)、《逝者紀事》(2018)[2],小說散文合集《偽雙城繪圖誌》(2021),以及粵文兒童圖文讀本《揸巴士嘅彩虹恐龍》(2020),作品很多以香港本土題材為主[3][4][5][6][7]。
生平經歷
於2000年中七高考前夕,創作第一個文學作品小說〈冬生‧慎言〉,並獲香港藝術發展局之「中學生創作獎勵計劃(1999 – 2000)」短篇小說高級組冠軍,是第一個所獲文學獎。
2000年9月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就讀,翌年轉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並於2003年完成畢業論文《英雄的追尋──論崑南《地的門》》,獲文學士學位。大學本科期間曾擔任第廿九屆青年文學獎幹事。2005年9月入讀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並於200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開始於同系修讀哲學碩士,至2012年完成畢業論文〈小寫文化史──董橋散文中的時間〉( Petite Récit of Cultural History : Time in Tung Chiao's Essays),獲哲學碩士學位。
他於2009年開始重新創作文學作品,之後陸續獲取多個香港、臺灣、中國及海外之文學獎。他在2016年出版生平第一本書籍,中篇小說《田園誌》。在2021年3月10日,他擔任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香港文學十三邀2之新生代小說作家》之嘉賓,於電台中介紹自己的創作歷程。[8]
最喜歡之運動為游泳,自2012年開始習慣天天游泳,戲稱是「游泳禪」,並在訪問中說:「於他而言,游泳亦是一種禪修,讓他觀照『無常』[......他說:]『即使你做的是相同事情,但你察覺到當中無時無刻都有變化,這就是無常。』每天持續游泳的習慣,也讓他更有紀律和變得更堅韌,對長期寫作的人有幫助」。[9]
個人作品
※ 小說
- 2016年:《田園誌》The Pastoral Note(香港: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 ISBN 9789881461933
- 2018年:《逝者紀事》The Dead(香港:Dirty Press) ISBN 9789887890713
※ 小說散文合集
- 2021年:《偽雙城繪圖誌》The Pseudo-mapping of Mundos(香港: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87505242
※ 兒童圖文讀本
- 2020年:《揸巴士嘅彩虹恐龍》The Rainbow Dinosaur who Drives a Bus(香港:冚唪唥粵文/HamBaangLaang)
- ○ 冚唪唥粵文讀本 HamBaangLaang Cantonese Graded Readers
- ○ 文:黃可偉 / 圖:Fiona Mak
- ○ 冚唪唥粵文讀本 HamBaangLaang Cantonese Graded Readers
獎項與榮譽
獲取年份 | 項目 | 作品 | 文類 | 獎項 | 頒發地點 | 頒發機構 | 相關網址與附注 |
---|---|---|---|---|---|---|---|
2000 | 中學生創作獎勵計劃(1999 – 2000) | 冬生‧慎言 | 短篇小說 | 短篇小說高級組冠軍 | 香港 | 香港藝術發展局 |
獲取年份 | 項目 | 作品 | 文類 | 獎項 | 頒發地點 | 頒發機構 | 相關網址與附注 |
---|---|---|---|---|---|---|---|
2010 | 201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 | 論也斯《三魚集》的三個懸置時空 | 文學評論 | 第二名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1] |
2011 | 第六屆大學文學獎(2010 – 2011) | 孤零人自白 | 短篇小說 | 小說組嘉許獎 | 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 | |
2011 | 第六屆大學文學獎(2010 – 2011) | 魚缸、睡床以及其他瑣事 | 散文 | 散文組嘉許獎 | 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 | |
2011 | 第38屆青年文學獎 | 蝶化 | 短篇小說 | 小說高級組季軍 | 香港 | 第38屆青年文學獎協會 |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2 | 2012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 | 董橋散文中的「沉默的抵抗」與小寫文化史 | 文學評論 | 文學評論組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2] |
2012 | 第25屆梁實秋文學獎 | 癦點 | 散文 | 散文組評審獎 | 臺灣 | 財團法人臺北市九歌文教基金會 | [3] |
2012 | 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 藏品與活物 | 散文 | 人間佛教散文‧創作獎 | 臺灣 | 第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 [4] |
2012 | 名作+徵文比賽 2012 | 封鎖 | 小小說 | 小說(學生組)冠軍 | 香港 | 東方日報 (香港) | [5]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3 | 第七屆大學文學獎(2012 – 2013) | 歿後 | 短篇小說 | 小說組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 | [6] |
2014 | 第六屆漂母杯文學獎 | 疾病之愛 | 散文 | 散文組二等獎 | 臺灣 中國 |
臺灣《聯合文學》 中國淮安市人民政府 |
[7] |
2014 | 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 池中四季 | 散文 | 人間佛教散文‧創作獎 | 臺灣 | 第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 [8] |
2015 | 第41屆青年文學獎 | 荒野之牛 | 短篇小說 | 小說高級組優異獎 | 香港 | 第41屆香港青年文學獎協會 | [9]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5 | 喜菡文學網第五屆小說獎 | 沈默之海 | 短篇小說 | 決賽入圍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 [10]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5 | 深港兩地短小說獎 | 觀泳 | 短篇小說 | 三等獎 | 香港 中國深圳市 |
香港‧兩岸三地作家協會 中國‧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5 | 第一屆西藏自由文學獎 | 自由捕手 | 散文 | 決賽入圍 | 臺灣 | 臺灣自由圖博學會 | [11] |
2015 | 第八屆大學文學獎(2014 – 2015) | 墳場行 | 散文 | 散文組嘉許獎 | 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 |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5 | 《香港文學》創刊30週年徵文比賽 | 惜生 | 散文 | 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文學 (雜誌)》 | |
2015 | 第八屆林語堂文學獎 | 護花使者 | 短篇小說 | 決賽入圍 | 臺灣 | 林語堂故居 | [12] |
獲取年份 | 項目 | 作品 | 文類 | 獎項 | 頒發地點 | 頒發機構 | 相關網址與附注 |
---|---|---|---|---|---|---|---|
2016 | 第42屆青年文學獎 | 破碎的身份:論紀大偉《膜》的越界書寫 | 文學評論 | 文學評論公開組優異獎 | 香港 | 第42屆香港青年文學獎協會 | |
2016 | 「25年前/後的我」徵文比賽 | 時光逆旅 | 散文 | 公開組優秀獎 | 香港 |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 | |
2016 | 喜菡文學網徵文:「穿梭在黑暗與回聲之間」 | 因以太之名穿越充實與虛空 | 散文 | 入圍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
2016 | 喜菡文學網徵文:「回填」 | 以鐵線記憶肉身 | 散文 | 優勝獎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13] |
2016 | 2016年中文文學創作獎 | 歷史、記憶與存在──論鍾玲玲《玫瑰念珠》 | 文學評論 | 文學評論第三名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14] |
2016 | 2016後生文學獎 | 在一座小城流逝的客家因子 | 散文 | 佳作獎 | 臺灣臺北市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
2016 | 第二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 | 疾刀割時 | 散文 | 金獎 | 中國 | 中華散文網 北京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
|
2016 | 「淮安大米杯」稻香千年徵文大賽 | 土米盟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淮安市 | 江蘇省淮安市糧食局 《糧油市場報》副刊 |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6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論「港島.我愛」中西西對現代社會隔漠下的人文關懷及反省 | 文學評論 | 文學評論(公開組)季軍 | 香港 | 第43屆香港青年文學獎協會 | |
2017 | 「玉祁酒業杯」華夏散文大獎賽 | 酒德頌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 | 中國散文家網 北京馳訊文化傳媒 《華夏散文》雜誌社 |
|
2017 | 2016桐花文學獎 | 田園將蕪 | 短篇小說 | 佳作獎 | 臺灣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 [15] |
2017 | 喜菡文學網徵文:「童年裡的碎花」 | 如夢之夢 | 散文 | 優勝獎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
2017 | 第二屆廣東話徵文比賽 | 死水同活水 | 短篇小說 | 銀筆獎 | 香港 | 港語學 | [16]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7 | 第四屆「關懷陪伴」短文與生命故事徵文比賽 | 住家飯 | 小小說 | 安寧短文組三獎 | 臺灣 | 財團法人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 |
2017 | 第一屆阿里山森林文學獎 | 命運森林 | 散文 | 優選獎 | 臺灣嘉義 | 中華民國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 | [17]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7 | 學有所思,關懷為本: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寫作暨微電影劇本選拔比賽 | 植物人 | 短篇小說 | 銀獎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語文自學中心 | [18] |
2017 | 「善美城鄉 詩書飄香」微文學徵文比賽 | 大風吹 | 小小說 | 優異獎 | 中國韶關市 | 韶關曲江區圖書館 韶關五月詩社研究會 |
[19] |
2017 | 2017媽祖徵文比賽 | 下一站,天后 | 散文 | 第二名 | 臺灣臺中市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20] |
2017 | 首屆「椰頌」專題散文徵文大賽 | 離散之果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海南省 | 海南省作家協會 海南省文學院 |
|
2017 | 2016-17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 厚積森林 | 散文 | 金獎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 [21] |
2017 | 第六屆臺中文學獎 | 黑手黨 | 短篇小說 | 第三名 | 臺灣臺中市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22] |
2017 | 「寶森杯」全國閃小說徵文比賽 | 長毛 | 小小說 | 優秀作品獎 | 中國 |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 四川省小小說學會 |
本文英譯收入加拿大黃俊雄博士(Dr. Harry J. Huang )編譯: A New Anthology of Chinese Short-Short Stories: Satire, Love and Marriage 《新編中國小小說選集》卷二 (ISBN 9781896848150) [23] |
2017 | 2017年「夢蝶杯」全國寓言‧閃小說大賽 | 肥力 | 小小說 | 優秀獎 | 中國 |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閃小說委員會 | |
2017 | 首屆「知美文化杯」全國文學大賽 | 與一個無神論者談愛與死 | 散文 | 優秀獎 | 中國 | 《中華風》雜誌 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 |
|
2017 | 第八屆工人文學獎 | 敬惜字紙 | 散文 | 推薦獎 | 香港 | 第八屆工人文學獎籌委會 | |
2017 | 第十屆林語堂文學獎 | 慈母 | 短篇小說 | 決賽入圍 | 臺灣 | 林語堂故居 | [24] 2017林語堂文學獎作品集刊 |
2017 | 「岱山杯」全國海洋文學大賽 | 孤島與燈塔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浙江省岱山縣 | 浙江省作家協會 中國散文學會 浙江省岱山縣人民政府 |
[25]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7 | 2017後生文學獎 | 光之鹽 | 短篇小說 | 佳作獎 | 臺灣臺北市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
2017 | 首屆中國徐霞客地學散文獎 | 異境樂園 | 散文 | 佳作獎 | 中國浙江省 |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辦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 台州市國土資源局 天臺縣政府承辦 |
|
2017 | 首屆「趙樹理杯」全國鄉土文學作品徵文比賽 | 道路阻且長 | 短篇小說 | 一等獎 | 中國長治市 | 長治市委宣傳部 長治市文聯主辦 長治市趙樹理文學研究會承辦 |
|
2017 | 養元杯「良知在我心」全國徵文比賽 | 升降機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衡水市 | 衡水市文明辦 衡水日報社 |
|
2018 | 第二屆全國安全小小說大賽 | 綠色藍圖 | 小小說 | 入圍獎 | 中國沂水縣 | 沂水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
2018 | 「寄哀思,傳孝道,生態文明祭祀」清明徵文 | 買墳 | 散文 | 優秀獎 | 中國重慶市 | 重慶市民政局 | [26] |
2018 | 第八屆冰心文學獎 | 逝水 | 散文 | 三等獎 | 馬來西亞 |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 | [27] 本文收入《偽雙城繪圖誌》(2021) |
2018 | 第七屆地科杯「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比賽 | 餘香 | 散文 | 特別獎 | 中國山東省 |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共青團山東省委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少工委 |
|
2018 |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致青春」中文徵文比賽 | 野良犬 | 散文 | 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28] |
2018 | 第二屆「中國青年作家杯」全國徵文大賽 | 豌豆之家 | 兒童故事 | 三等獎 | 中國 | 中國青年作家學會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清風雜誌社 北京中影天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29] |
2018 | 2018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 | 沈默的抵抗──論陳智德《愔齋書話》及《地文誌》的記憶書寫 | 文學評論 | 文學評論組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30] |
2018 | 第十一屆林語堂文學獎 | 披星戴月 | 短篇小說 | 決賽入圍 | 臺灣 | 林語堂故居 | 2018林語堂文學獎作品集刊 |
2018 | 第十一屆忠義文學獎 | 聖光 | 短篇小說 | 優作 | 臺灣 | 社團法人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 |
[31] |
2018 | 2018打狗鳳邑文學獎 | 魔山 | 短篇小說 | 決選入圍 | 臺灣高雄市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2018打狗鳳邑文學獎作品集 |
2018 | 2018第八屆新北市文學獎 | 寶貝甜心 | 短篇小說 | 優等 | 臺灣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 | [32] |
2018 | 2018後生文學獎 | 電音家族 | 短篇小說 | 佳作獎 | 臺灣臺北市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
2018 | 2018後生文學獎 | 餘音的氣息 | 散文 | 佳作獎 | 臺灣臺北市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
2019 | 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 ──「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 | 滾紅滾綠 | 小說 | 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文學生活館 | [33] |
2019 | 喜菡文學網徵文:「時光渡口」 | Tête-Bêche | 散文 | 決賽入選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
2019 | 第十屆漂母杯全國散文大賽 | 母親之道 | 散文 | 優秀獎 | 中國淮安市 | 中國散文學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 淮安市人民政府 |
|
2019 | 喜菡文學網徵文:「網紅」 | 網中人 | 小小說 | 決賽入選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
2019 | 「三禮堂」全國筷樂文化有獎徵文活動 | 嫁得遠 | 散文 | 優秀獎 | 中國 | 中華寫作協會 《中國少年作家報》 健康瓷筷第一品牌「三禮堂」 |
|
2019 | 第22屆夢花文學獎 | 山中行 | 小說 | 優選 | 臺灣苗栗縣 | 苗栗縣政府 | [34] |
2019 | 港語學第三屆廣東話徵文比賽 | 生死線 | 散文 | 優異獎 | 香港 | 港語學 | [35] |
2019 | 第二屆佳音「金傳獎」 | 聖食 | 散文 | 決選入圍 | 臺灣 | 佳音電臺 | |
2019 | 2019麥寮海洋文化祭 「印象濁流 小品散文」競賽 | 寄生獸 | 散文 | 佳作獎 | 臺灣雲林縣麥寮鄉 |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 雲林縣麥寮鄉公所 |
|
2019 | 第九屆「岱山杯」全國海洋文學獎 | 懸命島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浙江省岱山縣 | 浙江省作家協會 中國散文學會 浙江省岱山縣人民政府 |
[36] |
2019 | 首屆「新時代‧魅力中華」文學大獎賽 | 寶座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 | 《畿東文化與藝術》雜誌社 《畿東書畫報》 |
|
2019 | 「學習新思想‧續寫新篇章」主題徵文大賽 | 可以居 | 散文 | 二等獎 | 中國 | 國土資源部直屬機關黨委 中國國土資源報社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 |
|
2019 | 喜菡文學網徵文:「關鍵字」 | 希望草之野 | 散文 | 佳作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37] |
2019 | 第二屆蓮花山杯散文徵文大賽 | 山城畸農 | 散文 | 優秀獎 | 中國深圳市 | 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 福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38] |
2019 | 「本心‧童心」全國徵文比賽 | 蘋果的滋味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衡水市 | 河北省衡水市文明辦、衡水日報社 | |
2020 | 喜菡文學網徵文:「島嶼之歌」 | 孤兒島 | 小小說 | 優勝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39] |
2020 | 第一屆創世紀文學獎 | 演字記 | 散文 | 佳作獎 | 美國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 | [40] |
2020 | 第一屆羅葉文學藝術獎 | 受戒照 | 散文 | 第一名 | 臺灣 | 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 |
2020 | 2019 – 2020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 日月 | 散文 | 銅獎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 [41] |
2020 | 首屆「她故事」女性寫作計劃 | 兩生花 | 小說 | 入圍獎 | 中國 | 《百家‧她說》 磨鐵文治 她故事工作室 |
|
2020 | 「仰韶杯」全國文學大賽 | 外快小事 | 散文 | 三等獎 | 中國澠池縣 | 中共澠池縣委宣傳部 河南省《科技報‧科教周刊》 澠池縣文學藝術聯合會 |
[42] |
2020 | 2020後生文學獎 | 屋 | 散文 | 優選 | 臺灣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43] |
2020 | 2020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 | 荒原傢俬 | 小說 | 優異獎 | 香港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44] |
2020 | 第三屆佳音「金傳獎」 | 辛辣與酸甜 | 散文 | 佳作獎 | 臺灣 | 佳音電臺 | [45] |
2020 | 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計劃 | 靈芝 | 散文 | 優異獎 | 香港 | 港語學 中西區區議會 |
獲取年份 | 項目 | 作品 | 文類 | 獎項 | 頒發地點 | 頒發機構 | 相關網址與附注 |
---|---|---|---|---|---|---|---|
2021 | 沙田故事廣東話徵文計劃 | 流星桃花源 | 散文 | 冠軍 | 香港 | 港語學 沙田區區議會 |
|
2021 | 「我和你的深水埗回憶」徵文計劃 | 大南層層疊 | 散文 | 季軍 | 香港 | 深水埗同行會 深水埗區議會 |
|
2021 | 喜菡文學網徵文:「隱身」 | 入山 | 小小說 | 入選 | 臺灣 | 喜菡文學網 《有荷文學雜誌》 |
[46] |
2021 | 第24屆夢花文學獎 | 躲隧道的人與紫蝶的故事 | 小說 | 優選 | 臺灣苗栗縣 | 苗栗縣政府 | [47] |
評論
※ 整體評論
- 斯人:〈舉重若輕〉
- 他(王德威)的論文評論幾部香港長篇小說,其中有馬家輝的《龍頭鳳尾》,還有一本是黃可偉的《田園誌》。說來慚愧,這兩部作品,我還沒看過,至於黃可偉是誰,我連聽都沒聽說過。[10]
- 林凱敏:〈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
- 對於創作,他直言說源自一份對他土生土長的地方香港的愛,大概因為有恩怨愛恨,才有說不清的感情和愛。[11]
- 鄧正健:〈簡庶‧山水‧虛實:黃可偉的三筆〉
- 投稿文獎,既是渴求對自身寫作的認可,也是一個規範性的練筆過程。黃可偉有專業文學作者的基本水平,但態度上卻一直保持(或堅持?)著一種「業餘性」(amateur)。容我挪用中國現代戲劇史中的一個概念作類比:「愛美的」(amateur)。民國時期,職業戲劇人大都沾染著商業氣息而變得腐化,演出粗製濫造,對藝術毫無堅持,於是有一批戲劇人不甘墮落,提出「愛美的戲劇」,強調藝術的業餘性質,甚至發展成一種藝術家的修身態度。當然「愛美的」有著隱性民族主義,與黃可偉的立場大概不合,然而他寫作的動力密集而強韌,不拘文奬性質也願投身試筆,正說明了他對寫作有執著,卻沒有某些略有小成的文學作者的名氣障。文奬之於黃可偉,如熱愛游泳的他之泳池 ,他有他各種寫作泳式,以配合不同條件的池水,自能暢寫其中,即使不是每次都能有所斬獲,但獵中率應該不低。
※ 《田園誌》(2016)
- 曾瑞明:〈知識份子能否改變自己? ——序黃可偉《田園誌》〉
- 可偉的小說,即使對香港某類知識份子作批判,也能較心平氣和地去聆聽這一群知識份子的心意。而選擇用小說這種形式,也是了解多於「揭露」。可偉這本小說,也的確是左翼知識份子需要認真參考的。[12]
- 譚以諾:〈《田園誌》序──張君默-周兆祥-李英豪三個圓環的交疊〉
- 黃可偉一反新生代現代主義或超現實主義的書寫風格,以寫實的方法去寫這場虛構的抗爭運動。香港小說近年的「內向」與「外向」我在別處已有論及,若運用這個簡單的分類,黃可偉可算是「外向」型的作者,甚至可以說,他是「外向」型的作者中最為「外向」的一款。若論近年新一輩寫實主義風格的小說,可數李維怡和唐睿。但不論李還是唐,他們對於自身的虛構都甚有自覺,於是乎他們的小說總會出現「後設」的維度,也因此他們的「外向」中也有「內向」的成份。黃可偉的《田園誌》雖有虛構的符號如海棠國(比喻中國大陸)、青蛙城(比喻香港)等──這大概是受西西《我城》的啟發──但除此之外,就是平實的寫實主義創作,也因此我會說黃可偉是「外向」中的「外向」,而亦難免會令人以寫實之深刻仔細與否的這把尺,來量度他的作品。[13]
- 本社編輯部:〈王德威:《田園誌》永劫「回歸」的召喚〉
- 這個作品再一次提醒到在香港這塊土地上也曾經有農村生活的。現在仍然有許多香港居民嚮往一種所謂世外桃源的可能性,儘管這種可能實現的機會是多麼卑微。從菜園村抗議事件可見,黃可偉似乎要試圖投射出另外一種對香港過去的想像以及對於未來幾乎大勢已去、蒼涼、惆悵的揮別手勢。這個作品也特別提到香港年輕一代知識分子對社會運動的參與和所面對的挫折。這個故事在大環境裏,能讓我們想到革命者的行動在香港仍然有展開的一點徵兆。另一方面,黃可偉也提醒我們,曾經的革命者到此時此地也不過看着過去明日黃花,已經變成「零餘者」。[14]
※ 《逝者紀事》(2018)
- 小西:〈死亡未解決──序黃可偉《逝者紀事》〉
- 寫到後來,《逝者紀事》卻把有關個體死亡的思考延伸至我城生死之思考。香港(在《逝者紀事》中,則化身青蛙城)過去廿年的衰敗,可謂路人皆見。天地間的生命固然有死,但一個城市呢?[……]青蛙城真的會變成北歐嗎?作者對此沒有答案。這樣說來,《逝者紀事》其實是《田園誌》的延續,黃可偉也嘗試透過更具宇宙性的、有關死亡本體的思考探索一座城市的生老病死。[15]
- 曾瑞明:〈民不畏死 — 序黃可偉《逝者紀事》〉
- 可偉這本小說,正是從死亡的探索找到一個我們能安身立命(不是升官發財之道)的道理。生有生的法則,死也有死的道理。可偉這本小說觸及了我們香港人今天不想觸及的部位,就是安定繁榮也可能有煙消雲散的一天。[16]
- 鄧正健:〈思考死亡,而且要「經常」思考──讀黃可偉《逝者紀事》〉
- 黃可偉刻意把一個現實的香港分裂成一個更美好一個更敗壞的兩個平行宇宙,他把敗壞一個寫進「青蛙城」,反將美好寄托於「香港」。如果殖民時代的「我城」書寫傳統是香港小說家對妾身未明的「未來」作出種種寓言式想像,黃可偉在《逝者紀事》裡寫的平行宇宙,則更像是描寫垂死的城市現實,他顯然不怎麼在意虛構性,甚至樂意將小說跟現實綁定,因為「青蛙城」的垂死就是香港的現實,自焚、屠殺不是想像情節,而只是「應有」但「未曾發生」的現實。[17]
- 黃可偉刻意把一個現實的香港分裂成一個更美好一個更敗壞的兩個平行宇宙,他把敗壞一個寫進「青蛙城」,反將美好寄托於「香港」。如果殖民時代的「我城」書寫傳統是香港小說家對妾身未明的「未來」作出種種寓言式想像,黃可偉在《逝者紀事》裡寫的平行宇宙,則更像是描寫垂死的城市現實,他顯然不怎麼在意虛構性,甚至樂意將小說跟現實綁定,因為「青蛙城」的垂死就是香港的現實,自焚、屠殺不是想像情節,而只是「應有」但「未曾發生」的現實。[17]
- 王德威:〈後人類想像與當代文學:微物,即物,與極物〉
※ 《偽雙城繪圖誌》(2021)
- 羅毓嘉:〈當我們心繫革命不過思念腳下的土地〉
- 《偽雙城繪圖誌》穿入香港歷史之巷弄,逡巡離島與甚至海底,水文,地文,乃至人文。留下不僅只是個人的記憶,與青蛙城——那倒影中的虛構香港——的相互對照,一座存在又不存在的城邦之史與偽史,誌與偽誌,看起來卻更似我所立足的台灣。近年來對於政治制度的不滿足,對於公共治理的抵抗與反駁,最終,無論在香港或者台灣,都新生出對於在地文史的聚焦,並在更深入的地方耕耘之中誕生了對島嶼地方的全新認同。[19]
- 楊彩杰(Sabrina Yeung):〈黃可偉的香港「鄉土書寫」──序《偽雙城繪圖誌》〉
- 《偽雙城繪圖誌》重新發現香港的鄉土經驗,以人物的懷舊帶出鄉土的人文意義,而在鄉土之上所衍生的記憶,既保存了香港的消逝之物,也彰顯了過去的美好價值。同時,這些記憶也是作為抵抗越發高壓的政治局勢之手段。人物的懷舊讓我們知道,香港曾經有過這樣美好的事物,曾經有過這樣美好的價值,而在上面的人曾經有過這樣的生活。就這樣,鄉土經驗進入了香港的本土論述之中,它讓讀者可以順著來路知道自己的身世,同時讓讀者明白守候家園時要堅守的是甚麼,要面對的抗爭對象又是甚麼。[20]
- 鄧正健:〈簡庶‧山水‧虛實:黃可偉的三筆〉
- 本書書名中以「偽」字起題,主要不是指文學上的虛構,而是指「另一可能的想像」。書末收錄了黃可偉一篇托名而寫的「撰寫背景」,一方面接續了其前作《逝者紀事》的某些故事,也姿態鮮明地回應了當下香港的抗爭現實。一瞬間,全書陰影疊疊的城市影像又被串連起來,個人經驗、記憶和日常生活也從來沒有擺脫大政治現實的陰霾。只是,在最壞的時代裏,文學之用,不是無意識的療癒,而是在恰當的虛實交錯中,堅持著一種守勢的希望感。
- 陳曦靜:〈漫步「偽雙城」〉
- 《偽雙城繪圖誌》全書分為五輯,第一輯由四篇散文組成,如同輯名「製圖指南」所示,四篇文章可視為概括全書主題的指引[。……]全書共五輯,第一輯為指南,後面四輯分別為「水文之部」、「山林之部」、「城巷之部」以及「方外之部」,作者結合了記憶、經歷、史料、傳聞等,用文字構築了這幅獨特的地圖。書中尚有很多篇章,無法在此一一列舉;寫作特色也很豐富,讀者可從不同角度例如文章的寓言性、口語化的文字等進行研究,相信又有另一番樂趣。
參考資料
- ^ 林凱敏. 星期日文學‧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 香港. 明報. [2019-04-28].
- ^ 字花編輯室. 書架上的30個名字——2019年出版的香港文學創作. 香港. 字花. [2021-05-14].
- ^ 林凱敏. 星期日文學‧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 香港. 明報. [2019-04-28].
- ^ 譚以諾. 《田園誌》序──張君默-周兆祥-李英豪三個圓環的交疊. 香港. 微批. [2016-08-09].
- ^ 鄧正健. 思考死亡,而且要「經常」思考──讀黃可偉《逝者紀事》. 香港. 微批. [2019-02-21].
- ^ 賴提妮. 馬頭山:大自然的遊樂場. 臺灣. 更生日報. [2020-03-21].
- ^ 楊彩杰(Sabrina Yeung). 黃可偉的香港「鄉土書寫」──序《偽雙城繪圖誌》. 香港. 微批. [2021-06-20].
- ^ 《香港文學十三邀2之新生代小說作家》第10集:黃可偉——知識份子的淑世關懷. 香港. 香港電台. [2021-03-10].
- ^ 林凱敏. 〈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 香港. 《明報‧星期日文學》. [2019-04-28].
- ^ 斯人. 〈舉重若輕〉. 香港. 《大公報》. [2016-10-12].
- ^ 林凱敏. 〈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 香港. 《明報‧星期日文學》. [2019-04-28].
- ^ 曾瑞明. 〈知識份子能否改變自己? ——序黃可偉《田園誌》〉. 香港. 評台. [2016-05-25].
- ^ 譚以諾. 〈《田園誌》序──張君默-周兆祥-李英豪三個圓環的交疊〉. 香港. 微批. [2016-08-09].
- ^ 本社編輯部. 〈王德威:《田園誌》永劫「回歸」的召喚〉. 香港. 灼見名家. [2016-12-04].
- ^ 小西. 〈死亡未解決──序黃可偉《逝者紀事》〉. 香港. 微批. [2019-01-27].
- ^ 曾瑞明. 〈民不畏死 — 序黃可偉《逝者紀事》〉. 香港. 立場新聞. [2019-01-31].
- ^ 鄧正健. 〈思考死亡,而且要「經常」思考──讀黃可偉《逝者紀事》〉. 香港. 微批. [2019-02-21].
- ^ 王德威. 〈後人類想像與當代文學:微物,即物,與極物〉. 中國.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2020年第2輯. [2020-12-01].
- ^ 羅毓嘉. 〈當我們心繫革命不過思念腳下的土地〉. 臺灣. 「棄子圍城。羅毓嘉」. [2020-05-23].
- ^ 楊彩杰(Sabrina Yeung). 〈黃可偉的香港「鄉土書寫」──序《偽雙城繪圖誌》〉. 香港. 微批. [2021-06-20].
外部連結
個人訪問
- 余綽然:〈性本愛丘山.「敲」進快樂門──專訪作家黃可偉〉(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覔Invisible》 [2017-01])
- 林凱敏:〈黃可偉:死死生生,城市書寫的愛和抗爭〉(香港. 《明報‧星期日文學》 [2019-4-28])
- 2019-20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 得獎訪問影片(三):黃可偉〈日月〉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021 - 2])
- 《香港文學十三邀2之新生代小說作家》第10集:黃可偉——知識份子的淑世關懷 (香港. 香港電台 [202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