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祚榮
外觀
渤海高王 | |||||
---|---|---|---|---|---|
渤海國第1任國王 | |||||
統治 | 698年-719年4月2日[1] | ||||
繼任 | 大武藝 | ||||
出生 | ? | ||||
逝世 | 719年4月2日 | ||||
| |||||
諡號 | 高王 | ||||
王朝 | 渤海國 | ||||
父親 | 乞乞仲象 | ||||
母親 | ? |
渤海高王(韓語:발해고왕/渤海高王 Balhae Gowang,?—719年4月2日),諱大祚榮(대조영/大祚榮 Dae Jo Yeong),是渤海國的開國之主,在位期從698年至719年。
生平
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姓「大」[2]氏,高句麗部(高句麗後裔)人,粟末酋長乞乞仲象之子。曾依附於高句麗,高句麗被新羅聯合中國唐朝所滅後脫離高句麗,創立渤海國(震國)。
高句麗滅亡後,粟末靺鞨大祚榮在696年從營州東徙東牟山,擁兵自立,並於698年割據其地自封為王,建震國,自立為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705年接受唐朝招安,向唐朝稱臣,實現了和解。713年正式得到唐朝冊封,成為渤海郡王,同時兼領「忽汗州都督府」都督的職務。大祚榮建國後極力保持外交上的和平:除了向唐朝稱臣修好之外,也盡力保持與突厥、契丹、新羅和日本的友好關係。由於渤海國位處強國之間,所以成為了除日本以外的四個政權之間的緩衝區。正是由於大祚榮的睦鄰政策才使渤海國得以在初唐之時保持獨立。719年病逝,其王位由兒子大武藝武王繼位,諡號為高王。
封號
振國王的稱號來源於武則天對大祚榮父親大仲象所冊封的震國公。
大祚榮的種族
關於大祚榮的種族,《舊唐書》記載大祚榮是「高麗別種」,[3]《新唐書》認為渤海大氏本為粟末靺鞨,依附高麗。[4]
家庭
兄弟
子女
子
《桓檀古記》
《桓檀古記》稱大祚榮建年號天統,被尊為太祖[5]、聖武高皇帝。
附註
- ^ 金毓黻《渤海國志長編》:高王22年3月丁酉,唐玄宗開元7年3月
- ^ 當時靺鞨語的發音為「乞乞」,語義是「大」。
- ^ 《舊唐書》卷一九九下《渤海靺鞨傳》:「渤海靺鞨大祚榮者,本高麗別種也。」
- ^ 《新唐書》卷二一九《渤海傳》:「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姓大氏。」
- ^ 《桓檀古記》第七 大震國本紀
參見
外部連結
前任: 乞乞仲象 |
粟末靺鞨酋長 (699-719) |
繼任: — |
前任: — |
渤海郡王 (699-719) |
繼任: 渤海武王大武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