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作戰指揮部
外观
中華民國空軍作戰指揮部 ROC Air Force Combatant Command | |
---|---|
存在時期 | 1950年4月16日-現今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
軍種 | 中華民國空軍 |
種類 | 指揮部 |
隸屬於 |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
駐地 | 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公館蟾蜍山 福興營區[1] |
指挥官 | |
指揮官 | 曹進平 空軍中將 |
副指揮官[2] | 姜光華 空軍中將 王德揚 空軍少將 |
參謀長 | 曹定明 空軍少將 |
著名指揮官 | 陳燊齡、陳肇敏、馮世寬、沈一鳴 |
空軍作戰指揮部(簡稱空軍作戰部、空作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JAOC〉)為中華民國空軍所屬指揮部之一,駐地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公館蟾蜍山福興營區[1],隸屬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為空軍戰術及防空作戰最高指揮管制機構,負責作戰管制空軍各戰術作戰部隊之作戰與戰備任務訓練。
- 一、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及備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 (一)空軍作戰指揮部聯合空中作戰中心,承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命令,負責空軍制空作戰之策劃、兵力派遣、任務賦予及作戰行動之管制;並協調友軍規劃有關聯合作戰之空軍兵力運用與作戰行動之配合,以達成共同任務。
- (二)選擇隱固地點,建立備用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保持完整之指管通情系統與作業能力,俾能適時接替任務。
- 二、空軍作戰部隊作戰指揮中心:空軍作戰部隊之作戰指揮中心為各作戰部隊之指揮所,依上級命令執行各作戰任務,當作戰管制之指管通情系統無法通聯時,得依計畫或因應緊急狀況指揮所轄部隊,遂行以本基地為中心之區域防空及地面自衛作戰。
- 一、聯合空中作戰中心及備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沿革
- 1950年4月16日,成立「國防部防空司令部」。 [3]
- 1952年1月1日奉令改隸屬空軍總司令部,銜稱「空軍防空司令部」。 [3]
- 1953年4月16日改組為「空軍作戰司令部」。 [3]
- 2006年3月1日配合組織變革,銜稱修訂為「空軍作戰指揮部」。 [3]
組織
- 空軍作戰指揮部[3](駐臺灣臺北市大安區)
- 指揮官 中將 一位
- 第一副指揮官 中將 一位
- 第二副指揮官 少將 一位[4]
- 參謀長 少將 一位
- 副參謀長(主管作戰) 上校 一位
- 副參謀長(主管後勤) 上校 一位
- 政治作戰室主任 少將 一位
- 政治作戰室副主任 上校 一位
- 指揮部士官督導長 士官長 一位
- 空軍戰術管制聯隊[3](戰管聯隊,駐臺灣臺北市松山區,少將聯隊長)
- 空軍北部區域作戰管制中心(ROCC)(駐臺灣臺北市中山區)
- 空軍南部區域作戰管制中心(ROCC)(駐臺灣高雄市旗山區)
- 空軍東部區域作戰管制中心(ROCC)(駐臺灣花蓮縣新城鄉)
- 各預備作戰管制中心(ROCC)平時可執行任務,戰時於JAOC/ACC遭敵軍攻擊無法遂行指管時,可立即接替ACC原空中指管作業,接續遂行空中作戰指揮任務。
- 空軍偵蒐預警中心樂山雷達站(駐臺灣新竹縣五峰鄉)
- 空軍第一雷達中隊大漢山雷達站(駐臺灣屏東縣春日鄉)
- 空軍第二雷達中隊(駐臺灣苗栗縣後龍鎮)
- 空軍第三雷達中隊嵩山雷達站(駐臺灣臺北市北投區)
- 空軍第四雷達中隊(駐(中華民國)]金門縣金湖鎮)
- 空軍第五雷達中隊東引雷達站(駐(中華民國)連江縣東引鄉)
- 空軍第六雷達中隊(駐臺灣新北市石門區)
- 空軍第七雷達中隊(駐臺灣澎湖縣西嶼鄉)
- 空軍第一機動雷達分隊(駐臺灣屏東縣恆春鎮)
- 空軍第二機動雷達分隊(駐臺灣花蓮縣壽豐鄉)
- 空軍第三機動雷達分隊(駐臺灣臺東縣臺東市)
- 空軍第一雷達分隊東澳嶺雷達站(駐臺灣宜蘭縣蘇澳鎮)
- 空軍第三雷達分隊大崗山雷達站(駐臺灣高雄市阿蓮區)
- 空軍第四雷達分隊(駐臺灣花蓮縣花蓮市)
- 空軍通信航管資訊聯隊[3](通航資聯隊,駐臺北松山區,少將聯隊長)
- 空軍氣象聯隊[3](駐臺灣臺北市大安區,上校聯隊長)
- 憲兵第十二中隊
歷任主官
歷任司令官、指揮官
空軍作戰司令部 司令官
- 王叔銘中將,升至一級上將
- 陳嘉尚中將(1953年-????年),升至二級上將
- 陳有維中將(1957年-1963年)
- 雷炎均中將(1963年-1964年),升至二級上將
- 毛瀛初中將(1964年-1966年)
- 時光琳中將(1966年-1969年)
- 陳衣凡中將(1969年-1970年),升至二級上將
- 司徒福中將(1970年-1972年),升至二級上將
- 陳鍾琇中將(1972年-1974年)
- 姚兆元中將(1974年-1975年),升至二級上將
- 陳鴻銓中將(1975年-1976年)
- 劉德敏中將(1976年-1977年)
- 剛葆璞中將(1977年-1979年)
- 陳燊齡中將(1979年-1980年),升至一級上將
- 張汝誠中將(1980年-1982年)
- 梁德智中將(1982年-1985年)
- 伍廷槐中將(1985年-1986年)
- 孫平中將(1986年-1989年)
- 唐飛中將(1989年-1989年),升至一級上將
- 范里中將(1989年-1991年)
- 王學勤中將(1991年-1992年)
- 黃顯榮中將(1992年-1994年),升至二級上將
- 黃慶營中將(1994年-1995年)
- 陳肇敏中將(1995年-1996年),升至二級上將
- 王漢寧中將(1997年-1998年),升至二級上將
- 李天羽中將(1998年-2001年),升至一級上將
- 馮世寬中將(2001年-2003年),升至二級上將
- 陳家麟中將(2003年-2004年)
- 李貴發中將(2004年-2006年)
空軍作戰指揮部 指揮官 | |||||
---|---|---|---|---|---|
任次 | 圖像 | 姓名 | 軍種軍階 | 任期 | 備註 |
第1任 | 金乃傑 | 空軍中將 | 2006年-2007年 | 升至二級上將,後任聯勤司令,國防大學校長 | |
第2任 | 雷玉其 | 空軍中將 | 2007年-2008年 | 升至二級上將,空軍司令 | |
第3任 | 劉震武 | 空軍中將 | 2008年-2010年 | 升至二級上將,後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 | |
第4任 | 劉介岑 | 空軍中將 | 2010年-2010年 | 後任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第5任 | 沈一鳴 | 空軍中將 | 2010年-2011年 | 升至二級上將,後任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國防部常務次長,空軍司令, 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國防部參謀總長,0102黑鷹事件因公殉職、追晉空軍一級上將及追贈青天白日勳章 | |
第6任 | 吳萬教 | 空軍中將 | 2011年-2013年 | 升至二級上將,後任國防大學校長 | |
第7任 | 柯文安 | 空軍中將 | 2014年8月1日-2015年11月16日 | 後任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 | |
第8任 | 張哲平 | 空軍中將 | 2015年11月17日-2016年11月30日 | 升至二級上將, 後任空軍司令、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國防大學校長 | |
第9任 | 熊厚基 | 空軍中將 | 2016年12月1日-2018年3月15日 | 後任空軍副司令、升至二級上將,空軍司令 | |
第10任 | 鄭榮豐 | 空軍中將 | 2018年3月16日-2019年11月30日 | 後任空軍副司令、副參謀總長 | |
第11任 | 劉任遠 | 空軍中將 | 2019年12月1日-2021年8月31日 | 後任空軍副司令 | |
第12任 | 曹進平 | 空軍中將 | 2021年9月1日- | 現任 |
歷任(中將)副指揮官
空軍作戰指揮部中將副指揮官[2] | |||||
---|---|---|---|---|---|
任次 | 圖像 | 姓名 | 軍種軍階 | 任期 | 備註 |
第1任 | 姜光華[5] | 空軍中將 | 2020年6月1日- | 首任空軍作戰指揮部(中將)副指揮官 |
空軍作戰指揮部部徽涵義
一、盾形代表堅強鞏固的制空權。
二、指揮刀代表作戰任務的指揮權。
三、飛機及飛彈表示空軍強大之戰力。
四、電波代表戰術管制。
五、中間四個圓環分別代表本部及下轄的戰管聯隊、通航資聯隊、氣象聯隊,四環相扣、互依共存,唯有四大戰力共同發揮,才能展現空防滴水不漏的實力。
參考文獻
- ^ 1.0 1.1 106年7月11日行政院長林全出席空軍作戰指揮部「福興營區動土典禮」. 行政院.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 ^ 2.0 2.1 蘇仲泓, 面對共機擾台空防壓力 空作部副指揮官提升位階強化應處, 風傳媒, 2020-05-30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空軍作戰指揮部沿革簡史. 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 2013-05-17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中文(臺灣)).
- ^ 獨家》空防戰備任務吃重 蔡總統核定空作部副指揮官提升為中將 將空軍作戰指揮部副指揮官的位階 兩席中的一席由現行的少將提升為中將.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中文(臺灣)).
- ^ 共機頻擾台…提升戰備小英霸氣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