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英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O.135留言 | 贡献2008年4月30日 (三) 20:3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马英九
File:Ma Ying-jeou 1.JPG
中国国民党第4任党主席
任期
2005年8月19日2007年2月13日
前任:连战
继任:吴伯雄
中华民国总统(候任)
任期
2008年5月20日
副总统:萧万长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0-07-13) 1950年7月13日74岁)
 英属香港九龙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周美青
学历
经历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九龙),是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中华民国台湾)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党内战后世代的代表人物[1]。他自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即返回台湾并逐渐于台湾政坛崭露头角[2],担任过的主要职务计有法务部部长、陆委会副主委、台北市市长及中国国民党主席等。

马英九于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以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身份参选该次总统直接选举,并以765万9014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

出生与就学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马家堰(另一说法是湖南省衡山县,因为马的祖母向太夫人曾改嫁同样姓马的男子,继祖父祖籍衡山,故跟继祖父改籍贯)[3],出生于英属香港九龙广华医院[4],曾居于调景岭[5]。父亲马鹤凌,在抗日战争时加入青年军[6],后则从事公务﹔最高公职为行政院青辅会十二职等处长,退休前的职务是国民党中央考纪会副主委。母亲秦厚修曾任中央银行外汇局科长,家中育有五个子女,马英九是唯一的儿子。

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于马家族谱,“英”为“上尊大人,英才继起” ,“九”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并且“体健九如”[7]

他在一岁时随双亲搬来台湾,初中时就读台北大安初中,高中时就读台北市的建国中学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旋服预备军官役(军种为海军陆战队),任职左营海军后勤司令部。

1974年,考取中国国民党中山奖学金美国攻读法律,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时,参加了由国民党组织的右派的反共爱国联盟[8] 该组织标榜爱国就要反共. 马英九在哈佛时,课余也兼任《波士顿通讯》的主编。列引几段马英九当时的文章[9]左派斗争,同时与国民党外对抗。该刊物,如同大陆的“内参”一样,是当时在台湾的每一位部会首长必看,他在海外的种种爱国表现,蒋经国都注意到。[10] 同时,他也是纽约市柯尔迪兹法律事务所的实习律师,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研究顾问。

由于曾任政治立场偏国民党《波士顿通讯》的主编,民进党批马是职业学生[11],不过马英九透过幕僚郑重否认此指控,并解释马英九撰写文章之动机为“爱国与反台独”[12]

哈佛大学毕业前,马于1977年以依亲方式取得美国绿卡,并于毕业之后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来源请求][1]及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

1976年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也同时是马鹤凌老友熊玠的指导之下[13],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LL.M.)。1981年在指导教授孔杰荣之下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学位。

担任蒋经国幕僚

1981年,马英九回到台湾,适逢钱复正在为蒋经国寻觅英文秘书,马英九经人介绍与其他数人被列于候选名单之中,蒋经国因马英九家世简单清白,遂把他安排在身边担任英文秘书,从事翻译工作。1982年马英九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1984年,接下陈履安的工作,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三副秘书长,负责政党外交工作,致力于突破中共的外交封锁。 1986年通过甲等特考[14]

入阁

1988年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兼大陆委员会工作会报执行秘书,1990年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马英九升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且当选国民党不分区国民大会代表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院长,马英九受邀出任法务部部长,以严办地方上的黑金势力受到瞩目。由于办案力度过猛,成为党内的箭靶,结果由于强大压力下,1996年,马英九转任为不管部会的行政院政务委员。

1997年,连战内阁饱受白晓燕命案等政治风雨,马英九提出“辞官退隐”声明,不参选1998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在程序争议下(在截止日期后月余提出申请),取得政治大学法律系的专任教职,并表示以后专心教育,不再涉足政事,不参与台北市市长选举[15]

参选台北市市长与连任

1997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之中,陈水扁以台北市长的身份领军组成“宝岛希望助选团”全台助选,造成国民党拱手让出逾半数的县市执政权,展现“以地方包围中央”的执政雄心,国民党在此情势之下渴望出现一位可以对抗陈水扁的从政党员。1998年,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的劝说,马参加台北市市长选举国民党内初选,当时马被党内认为是唯一有希望击败陈水扁的强棒。马在国民党初选中胜出,成为该届台北市市长国民党籍候选人。此次选举是马英九首次接受民意考验,在投入选战之前,马英九从来没有参选的实战经验,反观马英九的对手,则是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市长,在担任市长前,陈水扁还历经台北市议员、立委、县长选战洗礼,已是选举沙场老将。虽然1996年陈水扁在一场婚礼致词时表示1994年最怕就是马英九会出来选[16],但陈水扁挟有出色政绩、具有战斗力的幕僚团队,马英九虽有国民党在中央执政的庞大资源,两人的声势始终维持在伯仲之间。除了陈水扁外,马英九还面对新党籍的前立法委员王建煊可能瓜分蓝营选票的挑战,在前一次市长选举之中,尽管台北市选民结构蓝大于绿,陈水扁获胜的原因多少与新党赵少康、国民党黄大洲同室操戈有关。在这次选举中,民进党的叶菊兰以“新卖台集团的棋子”批评马英九,而陈水扁也以“台湾土狗对上香港贵宾狗”比喻他与马英九的竞争,但在选前数日,时任总统与国民党党主席的李登辉在造势晚会中问马未来要走什么路,马英九答称“走李总统民主改革的路”,随后李登辉牵起马英九的手高喊“新台湾人!”,此举被认为让马英九拉住了本省族群选票[17]。最后,在王建煊展现“成功不必在我”的陪选态度下,弃保效应发生,马英九以51.13%的得票率击败陈水扁(得票率45.91%)、王建煊(得票率2.97%)等对手而获得胜选。

虽然马英九在当选市长之后不久,即宣布将争取连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前,有传闻指马英九可能不参选以备角逐2004年的总统选举。最后马英九仍然参与该年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寻求连任。他并于参选同时,宣布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打这场选战,因此选举方式着重于发表政见,举行各种与市民的讨论会等,其竞选对手民主进步党所推派的候选人李应元也着重于政见发表。由于出生地的关系,当时的总统陈水扁,在为同党籍候选人李应元站台的演说中,以“香港脚走香港路”、是在选“台北特首”严厉批评马英九。[18]

最后结果马英九以64.11%的得票率击败民进党籍候选人李应元(得票率35.89%)获得连任。 [19]

国民党主席

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过后,连战宣布不再续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2005年2月被视为国民党接班人的马英九宣布参选,而立法院长王金平在连战多次表示不再续任以后,宣布参选。2005年7月选举结果,马英九击败党内对手王金平取得国民党主席职位。选战过后,马英九多次表示预留第一副主席职位给王金平,惟王予以拒绝。[20]

马英九上任党主席以后,国民党面对的是12月的县市长选举。由马英九主导的该次选举,国民党一举拿下14席,连同泛蓝县市一共17席。民进党只余下6席,马英九极力辅选的国民党周锡玮且拿下了民进党执政多年;具有指标性的台北县。[21]泛绿长期经营的宜兰县及嘉义市也由国民党拿下。

2005年当选嘉义市长的立委黄敏惠就任市长,依法必须补选一席立委。同时,属泛蓝阵营的台东县长吴俊立因案请辞县长,必须补选县长。嘉义市选民结构绿大于蓝,故该补选被视为泛蓝对泛绿的对决,国民党提名前国大代表江义雄。选举的结果,国民党获得嘉义市一席立委,台东县则由国民党提名的吴俊立前妻邝丽贞当选。

2006年6月倒扁风潮,马英九倒扁的态度不够明确,不但被支持者指陈“犹豫不决”,其声望也下滑到新低。据统计,马英九的支持度从4月的71%下滑至51%。同年12月举行台北高雄市长选举。马英九、新党党主席郁慕明协调后,曾任环保署长的新党党员郝龙斌终于返回国民党,并一路击败对手取得最后国民党提名资格且当选台北市市长。[22][23]。惟高雄市方面,国民党提名人黄俊英以些微票数意外输掉高雄市长。[24]

特别费及竞选总统

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因在市长任内首长特别费的使用可能涉嫌贪污侵占,遭到台湾检调机构起诉。[25]被起诉的同日,马英九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并依承诺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26],然此案于同年8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宣判无罪[27],检方随后提起上诉。2007年12月28日台湾高等法院二审宣判,驳回检方上诉,维持一审无罪判决。[28] 2008年1月3日马英九提告侯宽仁检察官,1月27日完成登记参选总统 [29] [30], 为二号参选人,3月22日以58.45%得票率击败民主进步党谢长廷,当选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严格来说,是中华民国第4任民选总统。

政治主张

马英九对于两岸关系主张“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在2008年总统竞选期间,马英九提出在总统任内“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政见。由于马英九年轻时曾经参与保钓运动,因此在立场上被认为“亲中反日”,但与日本关系密切的李登辉却辩驳称马英九立场并非亲中反日。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马英九每年6月4日都会参加相关的纪念追悼会。他坚持:‘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31] 2007年,他以前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发表《自由民主 两岸对话基础》的文章。开头为:"今天(6月4日)是六四事件18周年,中共政权以武力血腥镇压了学生的民主运动,让它多年来试图建立的改革开放形像毁于一旦。" 同时批评中国大陆政府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让代表台湾民意的机构处处受挫,是中国政权反民主本质的鲜明表现。[32]

2002年12月29日,星期日,台湾法轮功学员举行年度修炼心得交流会,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到场支持,并呼吁中共能以宽容态度对待法轮功[33]

2005年8月5日,他当选国民党主席,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称:“反共不反中,反独不促统”、“六四不翻案,统一不可谈”,两岸属“一中两区”。两岸“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他反对“法理台独”,如“正名制宪、台湾共和国”,至于如何解释台湾现状,那是言论自由。[34]

2006年2月11日,他提出:“大陆不撤弹、台湾不谈判”。[35]

2008年4月14日,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5月上任后,他会继续参加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活动,但形式会有所变化。他对平反“六四”的立场不会改变,是至今未变的坚持。他还相信中共迟早会改变对“六四”的态度。

施政表现

台北市长时期

交通建设

在马英九担任市长任期内,属于大众运输的台北捷运6条路线,包括新店线、小南门线、小碧潭支线、南港线、板桥线、土城线完工通车,8年来每日载客量成长为6.3倍[36],并在Nova及CoMET会员系统中可靠性达到第一(2004年、2005年)[37]。不过2001年纳莉台风来袭时,由于马市府防洪评估错误,造成抽水站失效,台北市区汪洋一片,大水并涌入捷运隧道,并让台北捷运蓝线停驶、捷运台北车站停用长达3个月,对台北交通造成影响。事后,监察院通过纠正案纠正台北市政府,认为台北市政府在纳莉风灾期间,捷运设施事前未加强防洪整备及紧急应变演练,以及工务局、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联系不足,导致捷运系统淹水受创且扩大灾情,确有违失。[38]

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增加公车专用道设置,鼓励民众搭乘公共运输。但其中罗斯福路忠孝东西路公车专用道设置,原本是希望能提高市民利用大众运输系统,不过由于路线规划与周围交通评估失当,罗斯福路公车专用道在启用后对道路交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民怨不断,而罗斯福路沿线里长都连署反对,罗斯福路已被讥为全国最易肇事的路段。忠孝西路公车专用道至今仍未启用,而忠孝东路公车专用道的实施已停止。[39][40][41]

道路方面,马英九任内完成连结福高三甲与市区的信义快速道路,以及复兴北路车行地下道,为台湾在营运中机场跑道地下进行施工的首例。此外还有环东大道的通车,南京东路正气桥的改建,以及在万华车站铁路地下化后,开通艋舺大道与华翠大桥,并整建基隆河百龄桥、承德桥、民权大桥、麦帅一桥、麦帅二桥与中山新桥等6座桥梁,进行照明美化与景观改善工程。并且完成120公里脚踏车道,95年度串联台北县市河滨脚踏车道。

台北猫空缆车初期故障频传

2007年猫空空中缆车完工通车,兼具观光以及大众运输功能,成为台湾的热门新景点。不过猫空缆车上线初期曾经出现过数次运转中断的状况,由台北市研考会在营运一个多月后发布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于猫空缆车满意者仅14%,不满意者达32%[42]。台湾环境资讯协会批评猫空缆车的设置,凸显出马英九的政策缺乏全面的考量。[43]一些市议员直指是“台北最大违建”[44],并与立委并提出渎职控告[45],甚至当时亦有媒体评论这将冲击马英九的总统选情[46],不过在经过捷运公司与厂商努力改善下,整体满意度已有大幅提升,根据台北捷运公司委托透真市场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市调公司,于2008年1月2日2008年1月13日在猫缆各车站进行最新旅客满意度调查,整体满意度已高达80.3%。[47]

北市府于1999年规划,采“政府带头,民间建置和经营”的BOT模式,由政府提供公共场所、业者出资建置经营的方式,打造“无线宽频网络城市”。 这项建设也让台北市政府获得2006年美国“智慧社区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的智慧城市首奖,击败美国克里夫兰、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天津等入围城市。无线宽频的硬件建设为台北赢得全球最大无线网络城市的殊荣,使用率却屡受外界批评。然而,面临使用人数偏低、讯号不稳定、加值服务内容不够吸引人等批评[48][49],以及面临3GHSDPA技术的威胁,负责营运的安源资讯还是深具信心[50]

产业及经济

在经济投资方面,马英九政府整合了东区商业资源,如台北101台北世贸等,举办各式展览招商。进行全市无线网络系统Wifly的架设,虽然Wifly让台北市晋升为世界最大的无线网络都市,但因收费问题令使用人数不如预期,截至2006年7月的使用人数只有4万人[51],不到全市人口3%。

任内全力推动之台北内湖科技园区2006年全年营收达新台币22,933亿元,南港软件工业园区营收亦达1,448亿元[52]

体育

在体育方面,在原台北市立棒球场位置兴建了台北小巨蛋。市政府也推动一行政区一市民运动中心的政策,整建暨有的体育场馆,设立五座运动中心委外经营,以平价的价钱的提供运动空间。 ‎ 2001年台北市举办亚洲杯女子足球赛,台北市议员段宜康等人指控台北市员警取缔并没收民众自行携入的中华民国国旗,却放任中国五星红旗十二面在场内挥舞而未受到警方干扰[53]。台北市政府的回应是台北市政府只是协办单位,实际的执行都是配和主办单位中华民国足球协会。而中华足协同意台北市政府的说法,承认是自己要求警察配合,并强调这是“奥会模式”,以柔性劝导民众收起国旗并无不妥,[54]并称因为段宜康的批评,暂时不愿再申办国际比赛。[55]

File:T2009 Logo.jpg
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标志

2003年,由听障者体育运动协会与台北市政府合组的申办团,代表台湾,以52票比32票,击败希腊雅典取得2009年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预计有来自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参赛[56]

台北市政府是在马英九担任市长任内成立体育处。

文化与都市更新

在文化方面,文化局在马英九任内建立,龙应台担任首任文化局长,范畴包括古迹建筑、历史建筑、老树保护、文化人才、公共艺术、街头艺人[57],任内并通过台北艺术中心开发计划[58]

市政府除了举办大型艺文活动,也加速华山艺文特区建国啤酒厂宝藏岩聚落等的重整与再生。猫空空中缆车北投空中缆车的计划,将提升地区观光效益。此外在南港万华两地设有新移民会馆分馆,提供休闲聚会场所给外籍新移民。

2003年台北市议会通过由文化局推动的台北市树木保护自治条例之立法,让台北市的老树、大树、有意义的树,都获得法律的保障。

在古迹的保存上,台北市府将国民政府时期要员故居──士林官邸七海官邸孙运璿故宅李国鼎故宅严家淦故宅钱穆故宅列为市定古迹,以及南海学园科学馆牯岭街南菜园日式宿舍万华三水街新富市场万华助顺将军庙等。

但有些古迹拆除引发争议,如太古巢遗址临济寺神道、兰州街派出所、中山桥等,引起北台湾文化守护联盟与大龙峒文史工作室连署“反对以北大同文化园区都市更新计划为名,消灭文物、窜改历史古迹原貌”。[59]不过,拆除中山桥是为降低当地淹水风险[60],拆除后,目前在寻找适当地方重组[61],台北市文化局也针对其他争议古迹说明:一、太古巢位于圆山遗址保存范围,并未遭到破坏;二、临济寺于1984年捷运工程时,将大雄宝殿拆解重组,台北市政府并补助寺方修复山门与大雄宝殿,并未破坏;三、兰州街派出所是1945年以后的建筑。[62]

改建后长期闲置的建成圆环。

马英九的市政府团队对于老旧市场更新,也常常因为事先规划不当,造成改建后使用效果不彰。其中建成圆环花2亿改建失败、滨江果菜市场花30亿改建,屋顶排烟窗漏水[63]、西门市场花1亿5千万改建失败熄灯、民福市场花10亿改建,各楼层天花板偷工减料高度严重缩水[64]大桥市场花1亿2千万改建失败熄灯、士林夜市花1亿6千万迁至临时摊位,业绩滑落50%,因而广受各界批评。[65]

卫生与安全

公共卫生方面,在没有中央政府补助的状况下,台北市的家户接管普及率由1998年的28.8%提升到2007年的58.3%[66],改善大台北地区的河川污染问题。

而与水费分开收取的垃圾费随袋征收实施,提高了台北市资源回收率[67],以回收比率来看,1999年,也就是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前,资源回收比率是7.83%,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后,2003年底资源回收比率成长到28%;从开始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后,台北市的总废弃物量,也从1999年的26公吨,减少到2004年的12公吨[68]

2003年SARS期间和平医院爆发严重院内感染,北市府组成专案调查小组,检讨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在刘姓洗衣工发病后至通报前未采适当隔离措施。二、警觉性不够。三、防护措施未能严格落实执行。[69]因而导致院内感染而封院,并且召回医护人员。在行政院要求下,和平医院即召回九百卅名员工,集中隔离,相关人员家属则采居家隔离,和平医院医护人员及员工计有57人疑似感染,其中7人死亡,50人住院,民众部分则有97人疑似感染,24人死亡。[69]当时的市立和平医院林重威 医师在治疗染煞洗衣工时,受感染而牺牲,林父要求台北市政府为封院政策不当道歉,并求偿一元。最后法律判决,由国家赔偿748万元。

马英九市府推动市立医院整并,将10家市立医院整并成一家市立联合医院,市医整并之后因为议价能力提高,一年的药价成本节省了6亿5000万元。[70]不过,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不久却发生了邱小妹妹人球案,[71]遭受邱父虐伤的邱小妹妹无法在拥有丰沛医疗资源的台北市救治,转送到台中县童综合医院急救而脑死,卫生局长张珩为此下台负责。[72]

个人

主持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幕典礼的马英九

马英九身高177公分体重79公斤[73],在一些针对台湾同志与上班族女性之票选活动中,马英九曾荣膺政治人物类的“梦中情人”[74][75],媒体则惯以“小马哥[76]昵称之。许多调查认为马英九出色外在条件是他于台湾政坛崛起的最大因素,而该因素亦有人解读为“马英九神话”。[77]选前马英九的民调在妇女票上以二比一领先,若把妇女票优势换算为选票差距,而男女投票率差不多,并验证投票结果,与马民调赢谢长廷的近17个百分点十分接近。[78]

马英九在美国留学期间和周美青结婚,有两位女儿,马唯中、马元中。[79]马英九长期为慢跑游泳爱好者,创造出年轻健康形象,并积极筹办与参与运动、艺术活动,以及公益活动,如2004年—2005年跨年晚会时,在倒数时刻为印度洋大地震受难者祈福。特别费案调查时,马英九拿出财产流向说明时,列表显示马英九市长8年任内,捐款资助弱势与慈善团体超过6000万新台币。[80]

马英九做为泛蓝阵营的政治人物,经常被亲近泛绿阵营的媒体撰文攻击,也相对的被泛蓝媒体较友善对待。此现象常遭反对阵营质疑为“媒体造神”[81]另就马英九是否忽视台湾本土精神方面,则有“马英九英语说的比台语好”及“马英九对中国比对台湾好”的责难意见出现。[82] 1999年,马英九在台北市政府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所合办的流浪犬认养活动中,认养一只混种犬,并取名马小九[2]。在经过健康检查、驱虫及认养程序后,马小九与马英九家人一同居住于市长官邸,其生活大多由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照料。虽然马小九在被认养后,于台湾已具有一定之知名度,但真正使其声名大噪的,则是在2006年间,因为牠的健检及医疗费系用首长特支费来支付的,因而引爆特支费案。

主要著作

  • 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 Preliminary Study. Taipei: Institute on Contemporary China, 1985.[83]
  • 《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台北市:正中书局,1986年
  • 《钓鱼台列屿主权争议回顾与展望》,台北市:中华民国反共爱国联盟,1991年。
  • 《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992年。
  • 《法务部新加坡考察报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务部,1995年。
  • 《考察泰国、马来西亚反毒、肃贪、狱政工作报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务部,1996年。
  • 《原乡精神-台湾的典范故事》,天下文化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864179534
  • 《治国:台湾赢的新策略》,商周出版,2007年,ISBN 9789861249810
  • 《沉默的魄力》,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年,ISBN 9789862160732

参考文献

  1. ^ 王建民,《台湾正走向马英九时代》,中国网,2005年7月28日
  2. ^ 中国评论新闻网
  3. ^ 香港苹果日报 - 湘潭衡山 说法有异 祖母改嫁 两个家乡
  4. ^ 《金恆煒專欄》馬英九計騙蔣經國. 自由电子报. 2008-02-16 [2008-12-16] (中文(繁体)). 
  5. ^ 调景岭并非马英九出生地,见愿马英九能垂范一个明天的中国
  6. ^ 范凌嘉; 冯复华. 遺願交給馬英九馬鶴凌默默告別. 新浪新闻. 2005-11-01 [2007-11-15] (中文(繁体)). 
  7. ^ 台北市政府. 歷屆市長:馬英九. [2008年3月2日]. 
  8. ^ 马英九正式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 提六项改革. 《华声报》. 2005年4月4日 [2007年8月5日] 中文. 
  9. ^ 留学生的十字架-“波士顿通讯”选集,波士顿通讯编辑委员会编,1982
  10. ^ 马英九不沾锅的性格如何除弊兴利?
  11. ^ 大纪元时报:马英九被指曾作特务将提刑事告诉
  12. ^ 中央社,《罗智强:马英九波士顿通讯文章是爱国文章》
  13.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9/8/wbpz.html TVBS,《透视周美青马英九在美结婚 介绍人谈周美青》,2008年03月29日
  14. ^ 國家考試簡介 (TXT). 中华民国留学资讯站. [2007-11-15] (中文(繁体)). 从前公务人员甲等特考通过时,取得简任或荐任任用资格,比高考还高。1993年立法院修正考试法,废除甲等特考。 
  15. ^ 庄嘉台. 全台走透透 馬英九已在選總統了.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1/11/15 [2007-11-15] (中文(繁体)). 
  16. ^ 黄敬平,北市试啼声挫扁连任路,苹果日报,2008年3月23日T14版。
  17. ^ 黄敬平,“新台湾人”跨越族群,苹果日报,2008年3月23日T14版。
  18. ^ 北高大選特別報導. 2002/11/02 [2008-03-18]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自由时报” (帮助);
  19. ^ [http://140.130.128.66/files/24.pdf 策略行销于选战之运用研究(2008年1月14日到访。) http://www.ettoday.com/2002/12/07/10909-1384711.htm ETtoday,《北高市长/中选会公布﹔马英九、谢长廷当选》]
  20. ^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王金平败选
  21. ^ 中央通讯社,2005年12月4日
  22. ^ ETtoday,国亲关系险象环生/马英九为了郝龙斌 惹毛宋楚瑜?
  23. ^ 县长周锡玮恭喜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期盼北北继续合作一家亲
  24. ^ 北京新浪网:民进党陈菊险胜国民党黄俊英1120票
  25. ^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起訴書. 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 2007/2/13 [2007-11-15] (中文(繁体)). 
  26. ^ 罗凡,《马英九参选到底求清白》,《开放杂志》
  27. ^ BBC:《一审无罪,马英九:虚耗应到此为止》
  28. ^ ETTODAY:马无罪/检方上诉驳回,马英九二审无罪
  29. ^ 特别费案/马英九告滥权 侯宽仁批阻检上诉
  30. ^ 马英九提告 陈长文:惩罚并教育滥权检察官
  31. ^ [马英九将胡锦涛一军(胡平)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2005/09/02/hp/]
  32. ^ [纪念六四马英九吁中国加速民主开放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710000/newsid_6718100/6718169.stm]
  33. ^ [马英九吁中国宽待法轮成员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2610000/newsid_2612800/2612869.stm]
  34. ^ [2005年两岸关系大事记 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4/03/content_4378847_7.htm]
  35. ^ [专访马英九 “三民”相近方可谈统一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ace2face/pages/face2face060312.html]
  36. ^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年報 - 台北捷運營運概況 (PDF).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07-11-15] (中文(繁体)). 
  37. ^ 關於我們-誕生與成長. 台北捷运公司. [2007-06-12] (中文(繁体)). 
  38. ^ 丘昌泰; 杨永年、赵家民等. 台北市政府防災組織與功能研究:納莉風災的省思 (PDF). 国立台北大学网站. [2007-11-15] (中文(繁体)). 
  39. ^ 刘荣. 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宛如虎口 全國最危險.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7/29/2006 [2007-11-15] (中文(繁体)). 
  40. ^ 洪敏隆. 羅斯福路公車道 不排除廢掉——郝限交通局三個月改善. 自由电子报. 2007-1-5 [2007-11-15] (中文(繁体)). 
  41. ^ 陈函谦、蔡依蒨、陈怡妏. 多項建設難題 郝的燙手山芋. 中国时报. 12/20/2007 [2007-12-20] (中文(繁体)). 
  42. ^ 林恕晖. 貓纜變懶貓 滿意度僅14%. 自由电子报. 2007-8-1 [2007-11-15] (中文(繁体)). 
  43. ^ 李育琴. 貓纜通車首日故障 爆出市府公共政策問題——環團呼籲民眾拒當貓纜烤箱白老鼠. 环境资讯中心. 2007-07-05 [2007-11-15] (中文(繁体)). 
  44. ^ 方旭台. 議員批貓空纜車無救護方案 北市最大違建. 台湾大纪元(载中央社). 2007-6-12 [2007-11-15] (中文(繁体)). 
  45. ^ 林庆川; 彭显钧、王寓中. 貓纜事故多 馬被告瀆職. 自由电子报. 2007-07-28 [2007-11-15] (中文(繁体)). 
  46. ^ 龚招健. 貓纜凸槌 馬英九遭殃. 中时电子报. 2007-07-23 [2007-11-15] (中文(繁体)). 
  47. ^ 貓空纜車慶祝載客量突破300萬人次 旅客滿意度調查80%以上旅客表示滿意94%會再向親友推薦. 台北大众捷运公司. 2008/2/15 (中文(繁体)). 
  48. ^ 積極打造無線網路新都 無線台北世界第一. 
  49. ^ 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總體檢:批評聲浪不斷. 
  50. ^ 市府無線網路民間網卡搶食. 联合新闻网. [2008-03-16] (繁体中文). 
  51. ^ 北市藉VoIP拉抬WiFly使用率. 2006-07-05 [2008-03-16]. 
  52. ^ 台北市科技走廊主題網. [2008-03-27]. 
  53. ^ 范姜泰基; 王寓中. 亞洲女足賽國旗禁入場 馬英九被批. 自由电子新闻网. 2001-12-25 [2007-11-15] (中文(繁体)). 
  54. ^ 詹三源; 杨金严. 女足賽禁帶國旗進場 球迷抗議 議員質疑 市長指比照奧會模式處理 足協聲援市府. 联合报. 2001-12-25: 18版,综合新闻 (中文(繁体)). 
  55. ^ 詹三源; 杨金严. 女足賽國旗事件 足協致歉 中華奧會未明確指示前 將不再申辦國際賽. 联合报. 2001-12-27: 18版,综合新闻 (中文(繁体)). 
  56. ^ 2009年聽障奧運 我獲主辦權. 2003.03.03 [2008-03-19]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公视新闻网” (帮助);
  57. ^ 資產與人才. [2008-03-19]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58. ^ 台北藝術中心計畫拍板定案. 2006/05/11 [2008-03-19]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59. ^ 林修卉.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2006/07/20 [2007-11-15]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新台湾新闻周刊” (帮助);
  60. ^ 中山橋拆不拆 馬英九月底決定. 2002.01.15 [2008-03-18]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自由时报” (帮助);
  61. ^ 13地點均不適合 中山橋遺址無處放. 2008.03.14 [2008-03-18]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中时电子报” (帮助);
  62. ^ 文化局回應東森電子報網友投書. 2006/06/26 [2007-11-15] (中文(繁体)).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63. ^ 郑进兴. 啊……馬英九 原來是市政殺手.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10/04 [2007-11-15] (中文(繁体)). 
  64. ^ 林秀姿. 民福市場 鷹架中冒險試賣.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2/13/2006 [2007-11-15] (中文(繁体)). 
  65. ^ 林修卉. 改建管理失當 北市傳統市場式微.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07/13 [2007-11-15] (中文(繁体)). 
  66. ^ 我不是幫台北市說話 但每年衛生下水道預算都是我審過的. 2008-03-14 [2008-03-17]. 
  67. ^ 蔡炯青; 黄琼仪. 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研究——以「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為例 (PDF). 2002.06.29 [2007-11-15] (中文(繁体)). 
  68. ^ 臺北市垃圾清運狀況. [2008-03-16]. 
  69. ^ 69.0 69.1 台北市政府专案调查小组.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調查報告 (DOC). 台北市政府网站. 2003-6-12 [2007-11-15] (中文(繁体)).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70. ^ 澄清外界對聯合醫院整併之質疑.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2005-10-26 [2007-11-15] (中文(繁体)). 本府对于联合医院之政府补助款由86年度的45.77亿元已逐年递减至94年度的30.47亿元。94年度起政府补助款分配情形,除6.1亿元系因应“公务人员退休法施行细则”及“公务人员抚恤法施行细则”规定之职员(工)退休及抚恤金经费外,本府对于联合医院之补助已经没有营运方面之补助款,补助费用全数均作为公共卫生业务补助及政策性补贴民众之费用。 
  71. ^ 陈晓宜. 張珩轉調市醫總院長.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1/13/2005 [2007-11-15] (中文(繁体)). 
  72. ^ 林相美. 虐童人球風暴特別報導——仁愛有床 張珩未及時向馬報告. 自由电子报. 2005-1-16 [2007-11-15] (中文(繁体)). 台北市卫生局长张珩在市议会证实仁爱院区10日凌晨“有床可用” 
  73. ^ 刘作坤,《什么样的DNA 造就马英九魅力》,联合报,2006年3月27日
  74. ^ [大公网,《http://www.ma19.net/blogs/%E6%B1%9F%E6%A5%93/20071013/1684 马英九被台湾同志选为梦中情人》]
  75. ^ 大纪元时报:台女性上班族的梦中情人,马英九夺冠
  76. ^ “小马哥”一名原为著名电影英雄本色》中的人物,形象潇洒。英雄本色“小马哥”再现江湖马英九酷辣造型“与青年有约”
  77. ^ 新新闻,《再见!马英九神话》
  78. ^ 帅哥效应 横扫妇女票 马大胜关键
  79. ^ 马英九简历. 台北市政府网站. 2006-12-29 [2007-11-15] (中文(繁体)). 
  80. ^ ETtoday,《特别费案/宋耀明+李念祖+罗明通,马英九律师团成形》
  81. ^ 新台湾新闻周刊,封面故事:访美造神
  82. ^ 自由时报,《马英语比台语好,耳语流传中南部》
  83. ^ 以Martin Joseph名义撰写,在马英九于革实院之自述中表明为其之作。自述内容引自:习贤德. 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 传记文学第88卷第6期,总号529号. 2006年6月: 19页. 

参阅

外部链接

官衔
前任:
陈水扁
中华民国总统
2008年5月20日
候任
政府职务
前任:
陈水扁
台北市长
1998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5日
继任:
郝龙斌
前任:
吕有文
中华民国法务部部长
1993年2月7日1996年6月10日
继任:
廖正豪
政党职务
中国国民党领导人
前任:
连战
中国国民党主席
2005年8月19日2007年2月13日
继任:
吴伯雄